9.4杀G归来,感叹着CD这个凝聚着多少人多少梦想的地方,感激着多少人给我的多少帮助,是一定要写点什么东西给大家的。 正式复习一个月,拿到这个分数颇为意外,好到超出了自己的盼望。但是内心很清楚自己和“牛”字应该还属不到一起,凭我考试的运气(撞到三篇GWD原文,并且恰好是考前头天下午专门研究过的),稍微有点牛性的人怎么都上750了。 当身边的人纷纷向我表示祝贺的时候,我还是在摸着后脑勺琢磨着到底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回顾着一个月前晃晃悠悠地开始复习,到心无旁骛地走进考场笑眯眯地对着相机镜头,也许下面的一些体会能够给大家一点启示吧: 1。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有力保障。 我们学英语学得太苦太久了!那些英语是母语国家的人们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英语这门语言是如何与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尤其是GMAT这样的考试,背后孵化的多半是一个扭转人生的远大理想,就像chasedream名字的含义一样。当你鼓起勇气开始勾画梦想,一路付出到了阶段性检验结果的时候,多半人开始以如临大敌,如临深渊的心态对待考试:没去看电影、游泳、腐败、打球、K歌这么久了,这次可一定要考好啊!可是恰恰是这种目的性很强的心态带来一些症状:一是考试前两天的情绪波动,感觉着战场的逼近,开始为考试结果做种种设想而打乱自己做题的感觉和信心;二是考试当中碰到几道拿不准的题就会酸什么苦辣一起涌上心头,让大脑暂时处于神游状态,大大影响pace,结果正常的水平难以发挥出来。而我这次备战和考试的心态非常平静,甚至有点儿马马虎虎,琢磨着朋友圈子里n多人都考过了,况且自己也已经有了读书的打算,加上几个月前已经延期过一次,那这次是无论如何也要排除万难,撞墙到底了。所以基本上我没有给自己太高的期望,很enjoy地研究事先选好的材料,发现做题很好玩儿,经常会边对答案边感叹:原来是这么回事啊!一直到考场上也没有给自己设定什么目标,反倒是潜意识里觉得考完就应该完了吧?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我去做呢。呵呵,结果就出现了刚刚开头提到的,阅读碰到三篇原文,考完之后心里一个劲地感叹:上帝太眷顾我了!同时一个中国成语也在脑海里闪现:无欲则刚....... 2。适当的复习方案直接决定着效果。 曾经有人说考G就应该在2个月内拿下,时间太短没热起来,太长自己先拖垮了。我倒是见到过准备半年多最后平平稳稳拿到高分的,也在CD上读到过大牛们一个月杀G气势如虹的故事,这些成功的例子都离不开“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案。我们考试那么多年了,自己属于什么样的选手,慢热型的还是冲刺型的,这个基本上心里都有数,再结合自己的英语水平,做一套适当的方案就成功了一半。方案的制订无非涉及分配时间和精力,以及相应材料的选择。我先前零零散散对GMAT有了相当的概况了解,考前一个月的时候订下了自己的计划:逻辑GWD一周,做题带体会;语法Prep笔记一周,做题带总结;阅读GWD分类一周,做题带总结;数学只看JJ做题一周;最后5天脱产把四周的题全部再过一遍,顺便看一下AA和AI是干什么的(本人尤其讨厌背模版,打算想哪写哪)。实际的操作中,我几乎没有一项是完成的,最后大概逻辑和语法各做了200题,阅读超时,才完成30篇左右,数学就2天看了prep里的总介绍并做了部分JJ。但是我是非常认真地体会每一道题的!甚至有的题目我要默读几遍,直到看着英文直接在脑子里产生逻辑联接,像读中文一样。我觉得这种训练是非常有效果的,让你体会到英语的表达是怎样带着你的思路走的,那个时候你才会忘记母语,让英文来format你的思维。对于复习时间不多的朋友,我强烈建议你们精做题,精总结,并不是做完了所有相关的题就好像练就了所有的武艺可以和人过招了,关键是你对一门武艺的悟性有多深,尤其是这门武艺是对方和你过招时用的套路。 3。几个技巧帮助你事半功倍。 我的确是幸运的,半年前就开始接触和GMAT有关的讲座和活动(感谢长江!),并且蹭着参加了几次GMAT小组的活动。这个GMAT小组就是我要隆重向大家推出的技巧之一。考G是件辛苦事,固有的惰性、难题造成的挫败感、自己英语水平的瓶颈等等都是考G复习中让人头痛的拦路虎,而小组复习的形式非常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大家几个考试日期比较相近的朋友组成学习小组,互相督促,互相学习,每个成员都感到无比强大因为有战友和你一起奋斗。当然最好每个人有自己的复习方案,同时也有一个较系统的小组方案,比如说,某一个星期内做100道相同的GWD语法,然后周末讨论这100道当中你认为不爽的题,通过讨论可以大大提高你对题目的理解深度,比一个人闭门修炼要有趣多了。我在三个月前参加小组讨论时候获得的知识点一直受用到了考试的时候,这个感激啊!第二个技巧我要说的是数学和阅读JJ,尤其是前者,时间允许的话,一定要认真地自己做一遍,想想看啊,考试题就是里面出的啊,还有什么材料比这个更有实际价值呢?碰到一道题不仅是保证了正确率,更是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哪,这样的投入收获最明显!第三个技巧我自己只体会到了一半,那就是坚持不懈的英语环境,这里有一个大牛的实例,此人760,得益于几年来一直坚持看英文版的福布斯,阅读水平一直都保持得不错,同时也加强了business的sense。如果你不能在工作中保持英语氛围的话,那就要主动创造一些机会让自己的英语保持在一定的熟悉程度,对考G的基础起到稳固作用。 4。如果可以重来的话…… 我会非常推崇OG!毕竟是官方参考书啊,这次我时间仓促不得已放弃OG实属无奈之举。考试的时候发现题目的感觉和我所练习的GWD和Prep还不是太一样,觉得自己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好多知识点并没有cover到,全靠临场的判断和发挥。其实很多牛牛反应OG是最好的材料让我们熟悉GMAT出题思路,多花点时间在OG上绝对不冤枉。希望大家,尤其是觉得自己实力还是不错的人,不要忽略了OG的核心作用。掌握了OG的知识点,再加上Prep和GWD提高练习,才能比较立体地完整建立你的GMAT框架。这是一点遗憾的地方。 最后,我还是回到第一点,感慨一下心态问题。记得我考试前两天的时候,感觉莫名的幸福,看到大街上的小孩走路会笑,听到餐厅服务员的对话会笑,连走在路上看着树梢的叶子也会莫名其妙地笑,就是觉得一切都那么美好有趣。单位的同事发来短信,说小子别操心工作的事,有我们哪;北京的朋友在一个圣洁的地方为我念最强的祈祷文;Kelly半夜陪我一起过“”的语法讲座;N多朋友发短信祝福我考试成功……这么多的帮助多美好啊,我知道其实他们根本不关心我的考试结果,他们爱我、关心我,我感觉到了爱,这就足够了,剩下的事、最终的结果,还是留给上帝来安排吧:) 衷心感谢所有在CD上直接间接帮助别人的人,无论结果怎样,我们的人生在此驻足过,我们的心在此激动过,我们虽然不认识,但是我们的爱确已到达了彼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