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64136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9-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从教育经历来说,两所学校应该都能获得第一流的教育机会。
打工的话,在美国Tuck走传统MBA道路的校友更多,但两个学校的文化都以close著称,比其它不少商学院更团结,校友也都挺帮忙的。两所学校长期分列校友giving rate的前两位。当然这跟学校规模和学校环境有关,规模偏大,典型的commute school如CBS,Wharton的捐款率都偏低,这间接反映了校友对学校的感情以及由此而来对每个学生可能的帮助意愿。当然,这是我个人的解读,而回到每个个体,整体的统计意义不大,其实都是看个人。
自己回国做事的话,我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是(样本数有限),对销售额50-200亿这个规模的民营企业的本土企业家来说,他们对Harvard, Yale, MIT的人认可度非常高,印象深刻,对Wharton,Stanford(IT圈对Stanford很了解,认可度很高)、Columbia有一定认识,基本不知道Kellogg、Tuck。另外,Harvard和Yale能够leverage的社会资源和圈子(从政治、商业、金融、学术综合而言)比其它学校都要广泛一些,当然,像Stanford在IT和创业圈,Wharton和CBS在金融圈各自细分领域的声望和资源,也都是非常强的。
Yale SOM每年在北京都有组织China CEO Summit 的闭门会议。我前年参加的那届第一天的晚宴是骆家辉和Schwarzman主持,而之前一天貌似还小范围地被某政治局委员接见。与会一百来号人,从央企一把手、跨国公司CEO或地区老总,到大学校长和政府官员、投资圈的大佬人物,阵容强大。当时Wharton的一个校友跟我感叹说Wharton在国内商界也能请动这么多人,但要横跨政界、民企、学界,应该是很难的。另外顺带说一句,Duke在国内的圈子其实也非常强大,校友也很团结,资源也很多。当然了,对于要递简历面试找咨询投行工作的童鞋来说,讲这些意义似乎不大。呵呵
个人对楼主的观点有些不同看法,parent university校友圈的质量和素质还是很重要的。其实一切的资源和人脉取决于你怎么去利用,同时你能带给别人什么有益的帮助。当然了,还是像上面说的,如果你仅仅是为了谋一份差事,希望校友refer一份Job,拿一份工资,单方面地获取资源,那么可能什么样的人脉差别都不是很大。
Kellogg在国内PE/VC的校友还是很多的,但其实即使是Hony的John Zhao,很大程度上也只是职业经理人,他跟Winston Wen这种自己创立基金的还不同。虽然John Zhao也很了不起。
所以呢,在美国打工,Tuck可能优势大点;回国打工,两所学校差别不大;回国自己做事,Yale的connection应该会带来一些不同的。另外,为什么一定只是去考虑拿offer而不是去发offer呢?在创业投资和创业板如火如荼以及新三板方兴未艾的今天,在国内现今这个资本的大时代,机会如此之多,什么BB 投行、美元基金、top MBA其实都是浮云。一份经历和由此而来的关系网能否让自己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劣势,让自己从里到外变得更加强大,让读书的两年和整个人生更有目标和质量,才是最重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