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yueyuan在2004-7-27 13:00:00的发言:当屏幕上终于闪出730的时候, 我真的好激动好害怕--- 害怕自己看错了, 因为视线开始因激动的眼泪而模糊, 再很认真的看清楚后, 眼泪就再也止不住了. --- 终于过了700分了! 那种感觉就象一个在沙漠中已经走得精疲力竭的人在苦苦支撑着的时候终于看到了绿洲一样.
我知道, 这个分数对于很多牛人/大侠们来说甚至会disappointing: 才730. 但我想说的是,: 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 而且实是高龄考生了, 更何况我是学文科的女生, 天生又极其粗心大意, 所以在许多大侠眼中的轻而易举的Quantitative 对我而言就向过一片沼泽地一样艰难. 但我最终还是过了, 虽然不及别人顺利: 我前后共花了1年的时间, 共考了三次. 真的好累好累. 但是, “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 因为从Mindfree和小安等大侠们那里, 从CD的众多真经宝典那里得益非浅, 所以还是厚着脸皮写起感想来了, 只是希望给那些跟我一样是普通人的考友一点鼓励:
(1) 不是牛人也可以过700的, 只要用心去学习参考牛人们的方法心得, 并结合自己的总结. 但千万别照搬别人的方法, 一定得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亲力亲为”, 才能真正提高.
(2) 数学不是很好, 没把握拿满分/50分的, 并不代表就没机会过700, 多下工夫在语文部分, 拿40分以上, 越高越好, 来补救数学的失分, 也可以的. ( 我的分数就是数学49, 语文4x, 总分730)
数学部分
在数学方面, 很少有前人在介绍心得的时候会讲很多, 可能他们都觉得很简单吧. 但对我而言, 要拿50分可一点也不易. 我在去年7月开始正式投入到考G的战斗中的, 在那之前也就是去上了XDF的课, 作为一个热身. 那时心理就很担心, 因为XDF的老师都说, 如果想过700, 数学一定得全对, 否则机会渺茫…. 我从复习开始到今天, 全对的记录屈指可数, 通常都错4-5个,当然也有更多的. 如果我十分注意准确率, 则又不够时间做了. --- 再加上那时的语文部分太烂, 故前两次考试都饮恨6xx. 在决定作最后一搏后, 我把2个月的复习重点放在数学上, 复习方法也相应的改变了.
(1) 陈向东的书, FEIFEI, 最近三个月的JJ, 我全都做了不下两遍, OG的DS题也认真的做了一次. 对老错的题目更是反复做. 加深自己对各类题型的熟悉.
(2) 象做Verbal是一样, 我很认真总结做不同题型的解体步骤和规律 (比如说, 有一种DS题常要比较某两个代数式或未知数的大小, 我的解体步骤就是将两个代数式相减, 然后把给出的两个条件套上去, 看结果是否大于0. 如FF上的一题: 问X^2是否大于Y^2. 给出的两个条件是(1) X>Y, (2) XY>0. 题目实际问的是: X^2-Y^2>0 ? 由于 X^2 – Y^2 = (X+Y)(X-Y), so必须知道X+Y和X-Y是否大于0. 再看两条件,都无法确定X+Y是否大于0, 故立刻就能断定是E.) 这样做的好处是到后来每看到该题形, 就能快速的解题, 并且准确率也提高了. 就象是手里揣了很多把钥匙, 见哪个锁就用哪把key.
(3) 我个人认为, 解DS题的关键是看完题目首先要立刻明白问的是什么, 解题过程都牵涉到那些数量关系; 然后先列出相应的代数式, 使自己清楚如果要得到问题的答案, 必须知道哪些数字, 哪些数量关系; 在搞清楚了这些信息后, 再看DS给出的两个条件. 这时因为心中已经有数, 就能立刻判断两个条件是否有用了. 例子如上. 我以前一直的做法是题目加条件全部看完, 然后才解题, 于是总是做着做着就把题目给出的信息和两个条件混到一块,… 很confusing, 而且也慢.
(4) 另外, 我觉得, 陈向东的书比钱永强的好用, 练习题也多, 唯一不如钱永强的书的地方是有关概率的解说, 钱的书结合集合概念来解说, 明白很多.
(5) 最后, 别过分依赖JJ. 我把近三个月的数学JJ做成了好几遍, 结果可能是刚换题, 竟只觉得碰到一道不太难的JJ, 真纳闷, 还好自己配的几把钥匙还管用.
以上就是我这个数学菜鸟复习数学的方法, 请众多牛人们千万别笑, 这样写只是给别的考友的提供一个参考: 数学如果不太好的话, 可能需要考虑也要象Verbal对不同题形认真总结, 方可快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