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544064|回复: 189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备考心经] 【AIM HIGH】一战720+5, 二战780+6。感谢CD, 认真回馈, 不一样的深度总结

[精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3 12:3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晃距离一战已经一年了,lz最近也申请到了中意的学校,一个好看的GMAT成绩贡献不小。在此也想再次小小答谢一下CD,lz愿意在16年5月之前在本贴下面以回帖的方式尽量回答大家关于GMAT的复习备考问题,欢迎感兴趣的CDer踊跃讨论,大家互相学习!【2016/2/19 update】
答疑结束。以后可能不定期回来看看,但不能保证回答每个问题。【2016/5/13 update】
====================================================
虽然lz并不尚武,但是对美国空军的motto印象深刻:AIM HIGH!GMAT之战很不容易,这句话与大家共勉,祝CDer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4.2下午北美场。从一战720(Q51, V35, IR8, AWA5)到二战780(Q51, V45, IR8, AWA6),喜悦之余真的非常感谢CD,决定认真回馈一下这个复习平台,分享一下lz比较独特的备考心得。如果这里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的话,lz恳请各位顺手顶一下,好让更多人看到。同时呼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提问或者评论!大家留言里提到的问题lz一定尽量回答,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真的有所帮助。

4.2: 首先推出最关键的【决胜战略】以及RC心得。介绍lz的核心复习思想,即强调阅读能力正确率。
4.3: 新补充了CR心得的第一部分,详细讨论对Helr体系的理解和简化
4.5: 单项的心得写累了,先歇一歇。这次先更新个【冲上750+的临场感受及应对策略,感觉这个更有意思一点哈,也对快要考试的CDer有更加直接的帮助。
4.9: 作文出分了,6!终于彻底跟GMAT再见了。为表庆祝,隆重更新【备战之路】,分享lz的复习总则和具体的复习经过,简评复习材料
4.16:总算写完了CR和SC的心得。CR心得中诚意推荐lz对Helr体系简化后的应用;SC心得介绍lz在面对困难极大而没有捷径可走时候的终极武器,以及平行在SC中的至尊地位。
4.20:周末努把力,把Q,AWA,IR的心得补上了,好累。。。对于这三项,lz的核心建议是:心态上不用过分担心,但行动上一定要足够重视。帖子最后加了一点lz小小的恳求与承诺
4.27:更新进入收尾阶段,今天更新了lz对【关于出题和算分】的一些小问题的理解。另外重磅推出【考试的身心调整】系列,详细探讨备战心态,临战/考试当天细节,合理休息等。
更新完结

正式内容之前想说说lz的总结不一样在哪:
第一,这篇总结的侧重在于尽力阐述lz认为真正最有帮助而且普适的观念和思路,而并不强调本就应该因人而异的具体操作过程(会简单介绍lz的一些做法来抛砖引玉)。所以大部分的要领,如果大家愿意采纳的话,不需要额外的时间专门练习,而是内化于大家的复习过程中,成为一种潜意识。
第二,要点少而阐述精。因为提到的每一个点,从大局战略到实用技巧,都是lz感觉确实很有帮助的东西,所以用大量的篇幅力求透彻地讲清楚每一个点。所以lz的帖子虽长,但是内容并不难消化。
第三,关键部分的心得都从内修、外炼两个方面分别介绍。内修观念,先讲,作用是提高核心实力,主要效果是提高速度;外炼技巧,后讲,作用是增强应考能力,主要效果是提高精度。这么做,是希望对于重要的内容可以做到内外兼顾,虚实结合,打下稳健的根基。


加个目录:
====================================================
【决胜战略】
1.      能力的核心-——阅读
2.      Pace的核心——正确率

【各项心得】
1.      RC
  考场感受
  复习心得

    1)     全情投入
    2)       边界词汇
2.      CR
  考场感受
  复习心得

    1)       内修:逻辑的分类和总结
    2)       外炼:明确结论
3.      SC
  考场感受
  复习心得

    1)      勤奋
    2)      平行意识
4.        数学,作文,IR
  考场感受
  复习心得


【备战之路】
1.       复习总则
2.       复习经过

【冲上750+的临场感受及应对策略】

【关于出题和算分】

【考试的身心调整】

【lz的恳求与承诺
================================================


【决胜战略】

总的来说,lz针对每方面的问题采取的的策略都不过一两条,但lz保证每一条都是经过大浪淘沙之后的精品,所以在解释中都会尽可能详细地阐述,长贴在所难免。

为帮助大家节约时间,lz把最最重要的两点有关GMAT复习应考的核心战略放在【决胜战略】部分。这两点核心既是lz后续所有准则、策略的出发点和根基,而且单独就其本身来说,也是GMAT一战中的国之重器,所以推荐大家先看一下lz的这两点核心思想。显然各人复习的章法都不尽相同,如果你的思路正好与lz相似,或者至少能够部分接受lz的想法,那么继续看分项的介绍也许会有更多收获。如果与lz的基本思路都实在大相径庭,那为了节约时间起见可以暂时不看后面的内容,但还是推荐以后想法有变化的时候不妨再来看看,拓宽一点思路也是好的。

1.      能力的核心-——阅读:


都知道对于GMAT verbal来说,最关键的两种技能是语法和阅读。Lz当然完全同意,但是在这里,lz非常想强调,阅读绝对又是重中之重。俗话说“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一旦“会”了阅读(阅读能力到了一定水平),那么与之相关的CR和RC的27道左右的题就真的“不难”了(可以无差别地被解决)。与阅读相反,SC题是有难度梯度的,碰到“难者”(陌生、tricky的语法点)就真的“不会”(其它语法点掌握再好也没用)了。

提高阅读能力虽然过程缓慢,但这是一个单一、单向的努力过程,可操作性强,评价标准简单。阅读能力提升带来的RC和CR的分数提升是稳定、可靠、无差别、无遗漏的,因为对于拥有正常逻辑能力的人来说,快速、精确地理解题目内容是CR和RC唯一的考点。即使是做语法题的时候阅读能力对于理解句意、理顺句子结构、发现关键词语等等起到重要作用。另外,阅读能力决定了整个verbal的节奏:阅读速度的提高可以让人更灵活地分配考试时间,在时间比较紧的时候可以明显提速而不牺牲太多正确率。

另一方面,语法的知识体系庞大复杂,复习很难面面俱到,语法能力提高带来的分数增长会有较大波动(考试中的偶然性较大)。所以lz觉得在提高阅读能力上花时间是很值得的。尽管Lz复习SC也非常努力,但是今天第一题就碰到一道很拿不准的SC,后面感觉有起码40%的SC是很没把握的,这跟一战的时候感觉很像。但是在做RC和CR的时候,lz感觉基本没有碰到什么难题,能够很透彻地理解题目、发现陷阱、排除错误选项,弥补了SC的劣势。


2.      Pace的核心——正确率:

很多帖子讨论过pace的建议,角度各不相同,lz在这里着重强调一件事——训练pace的核心目标是保证做题的正确率。也就是说,无论你怎么分配时间,怎么弃题,核心目标都是要保证自己没有秒弃的题目的正确率。做对远远优于做快


首先介绍一下lz训练pace的曲折路线。个人感觉一战的一个重要失误在于考前没有做过一套完全陌生的CAT(Computer Adaptive Test )模考题。免费的GMAT Prep和官网$49.99买的GMATPrep Exam Pack 1都跟之前练习的时候做过的prep 08和GWD高度重复(50%左右不是新题)。拿GWD套题模考的时候,即使做的是新题,但是由于不是CAT,所以感受不到题目的难度梯度,非常有误导性。一战的时候做到中间突然觉得不大适应,费时特别多,一下心里就很慌,再加上当时的阅读能力并不足够强,所以不得不强行加速连蒙带猜,最终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实力。


二战准备的一个月里lz做了6套Manhattan的CAT模拟题,基本做到了应考处变不惊。另外,个人感觉这6套题的verbal跟真实考试还是非常接近的(不过做到第五、六套的时候,题库里高分段的题目就没剩多少了,所以后两套题目难度会下降。另外数学难度严重偏大,lz一般都来不及做完),在此强烈推荐。留着这6套模考,平时单项练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做prep的题而不用担心后面模考不准了。


也是在做这套题的时候,我才开始采取秒过弃题的策略。适当秒过一两题是很好的策略:两道CR平均要花4分钟,如果秒过的话,相当于给8道题每题增加半分钟的思考时间,这是完全值得的。想清楚这一点,前面的题只要保证正确率,多花一点时间是没问题的,到最后10题的时候间隔着放弃一两题(不要连续放弃,因为据说连续错3道题会有punishment)就把时间找回来了。


下面诚意推荐Lz最后固定下来的pace。这是lz在主流的做法上根据模考经验和最后阶段弃题原则略做改动得出的,感觉不会仅仅适用于lz的。只看3个时间点:大概是做完11题剩55(-5)分钟,27题剩25(+/- 2)分钟,38题剩7(+/-1)分钟。总的原则是前30题认真慢做,不弃题,后11题适当弃题,不弃的题可以小幅提速,但仍然认真做。

第一阶段。前十题的重要性不需赘述(其实lz在后面还会再多解释两句。。。),lz只想再次强调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投入最多资源保证正确率,lz对这十道题正确率的标准是要达到“不限时正确率”,也就是要做到即使给你每题一个小时你也只能达到这个正确率。为此,前11题用时只能大于等于20分钟,不能更少,每题两到三次检查都不为过。Lz模考的时候经常前11题后只剩50分钟,但是这仍然是必要的。当然,之所以lz预设前20分钟做完11题,是因为毕竟刚开始题目比较简单,所以正常情况下,每题平均也用不了两分钟。


第二阶段。我给这一阶段的16道题留30分钟左右的时间。理由与第一阶段类似,这部分还是考试的前半部分,对于总成绩的重要性大于后半部分。另外,这期间题目难度逐渐上升,所以时间消耗会相应增加。但是这一阶段需要在正确率和速度上做一定的平衡。正确率肯定是第一重要的,适当的检查也是必要的,但是不要在每一道题上都过分犹豫。如果题目简单,能够一眼看出明显的正确选项,就不要反复揣摩其它选项的意思,尽快跳到下一题。但是一旦感觉一道题拿不准,那么即使多花一倍的时间去分析都是允许的(e.g.CR难题花4分钟之内做都允许)。


第三阶段。第28到38题这11题是冲刺阶段,只给18分钟,整体速度需要急速提高,但是这仍然不意味着任何一道题可以做的更马虎一点。我的预算中这11题需要放弃1-3题。按放弃两题算,就可以保证剩下每题两分钟的时间,足够从容。乐观情景下,之前的题进展顺利,这一阶段的时间有20分钟左右,那么就可以只放弃一道或者不弃题。Lz二战就是这个情景,最终算是弃了半题,是倒数第四题一道黑脸CR只看了A选项觉得没错就秒选了。悲观情景下,需要放弃三道题,但即便如此,如果可以保证其它题的正确率,就是值得的。

第四阶段。最后三道题留的时间取决于考试心态和pace训练情况。其实最后三道题本身重要性按说是最低的,但是lz不知从哪看来的说最后一题也很重要,最好不要错,于是宁可信其有了。再加上考试最后时刻的时间压力是最大的,如果顶不住很可能一慌神连错好几道。所以一是需要考前有足够的训练,二是需要留够冗余时间来增强信心稳住阵脚。所以最后三题lz留给自己7分钟时间,保证不慌不忙。这段时间的分配取决于个人心理素质和目标分数的差异,可以相对灵活调整。

================================================

【各项心得】
1.      RC


考场感受

难度跟平时练习(OG, prep)差不多,文章3篇一屏1篇一屏半。题目不是很难,而且感觉干扰选项的迷惑性比平时练习的略小一点,没有出现在两个选项间徘徊很久的情况。重点讲一下复习心得吧。

复习心得

这里再次强调一下:提高阅读能力是verbal的重中之重。Lz认为阅读能力体现在两个方面,阅读速度与阅读精度。一战受挫后,lz找来了之前不屑于看的Manhattan RC和CR,翻完两本书之后只有两个概念深刻留在了脑海中,最终总结出了分别针对提高阅读速度和精度的绝妙法门:1. 全情投入; 2. 对边界词汇敏感


在解释两个法门之前再多说一下,这阅读的法门也是整个verbal共同的最高法门。之所以在RC部分讲,是因为不然RC就没太多可说的了。


1)     全情投入(engage with the passage)



“全情投入”法练的是内功,目的主要是提高阅读的速度。看完整本Manhattan 05 RC Guide之后,lz觉得精髓就在于这一个概念。第一次看到觉得平淡无奇,但真是大道至简,后来的体会告诉我这是RC乃至整个verbal考试的最重要法则——全身心投入到每一段文字的故事里去,用探索和好奇的眼光以学习新知识的态度去阅读,忘掉这是为了考试。


Lz之前做阅读有时候碰到长篇或者表达比较绕的文章就会很不耐烦,心里在想怎么还没完还没完。再加上想着要读完文章还要做题,就会囫囵吞枣,半懂不懂地赶紧看完文章就去做题,然后发现还要回原文找答案,而且由于文章不熟,定位也不精确,最后个别题基本靠蒙,时间浪费更是惊人。


Manhattan就说了,不要这么急躁,为什么不首先把一篇阅读看成一个学习新知识的机会?在考试期间碰到阅读题,意味着我们拥有7、8分钟时间来了解一下历史上美国女性的经济地位或者小行星带的形成过程,这本身就非常有意思嘛。其实我相信大多数决心挑战GMAT的CDer都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的,一旦把做阅读当作一个可以满足好奇心的过程,阅读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沉浸在文章里,心无旁骛。当然Manhattan还很体贴的补充道,如果你确实非常讨厌一篇文章,觉得完全没有兴趣,你也可以假装自己非常有兴趣。不要笑,假作真时真亦假,心理暗示的能量是惊人的。一定要对自己说,“xx 太 xx了!居然这篇讲这么有意思的一件事,赶紧仔细看看去。”


与之相辅助的就是带着问题阅读。这篇文章主题是什么?这句话/段落/例子的目的是什么?哪些是意料之外的?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等等。这么做并不奇怪,比如平时读一篇新闻或者论文的时候,有意无意的脑子里就会发出这些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提出和在阅读的时候找到了答案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篇文章。只不过在备考的时候需要加强这种意识,这样到了考场上这些才会内化成自己的本能。


听上去不错,不过问题就来了,这么读难道不会很慢吗?当时lz的第一反应也是如此。但其实不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实GMAT的文章并不难,平均每篇文章7-8分钟的限时也不变态,所以并不需要特别的阅读技巧。当年lz在国内考GRE纸笔考试的时候,阅读题真的是飞一般地蒙完的,当年“保类反、争填空、蒙阅读”的古训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听说过,但当时GRE的阅读,文章晦涩难懂非主流,时间紧张到不愿意眨眼(拿GMAT阅读题做类比,大概是短阅读4.5分钟,长阅读6分钟的节奏),总之做完之后是一片古来征战几人还的惨状。在那种情况下各种跳读、蒙答案的招数无所不用其极,实属无奈。幸运的是,GMAT还是比较厚道的,完全可以做到用自己最舒服的阅读方式,读完文章然后做题。当然,一定量的训练是必须的。


于是lz就用上了全情投入的心法。具体操作的时候,就是按照自己最舒服的方式把文章从头到尾读完,再一道一道题地解决。所谓“自己最舒服的”方式,真的就是自己最习惯、自然的方式。拿lz举例,本人几乎犯了所有快速阅读的大忌:回读(一句话读完了没明白再回去读一遍),默读(心里念出声地阅读),一长串专有名词也不首字母缩并后跳过。Lz更不会上来先看题干或者各段首句。不是说这么做是对的(事实上lz对不用回读和默读的境界是有多向往啊),而是基于lz现在的姿势水平,为了应考,只有这种做法是lz感觉最舒服的。


为什么这么任性?为什么要这么舒服?不是明明有其他可以提高速度的方法吗?原因很简单,一切为了保证正确率。如果看了lz前面关于pace的讨论,大家就可以理解lz的所有策略都是从保证正确率的角度出发的。由于GMAT特殊的自适应特征以及诡异的算分方式,考试中“做对”比“做快”要重要一个量级。所以对每一题最理想的态度是,要么不做秒过,要做就要努力达到lz在pace部分提到的“不限时正确率”。回到阅读,绝大多数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都是以牺牲阅读精度为前提的,这在GMAT中是非常划不来而且不必要的。读文章的目的是尽量理顺文章的逻辑和结构、吸收细节信息,保存在大脑的短时记忆中,以备做题的时候快速做出反应。因此彻底读懂文章是做阅读的重中之重。宁愿做题的时候快一点,也不要吝啬读文章的时间,而最后你会发现,文章真读明白了,做题需要的时间短得惊人。因此lz为了读得更明白、印象更深,毫不避讳在心里默读,而如果哪里没读懂,就果断回读。多花的时间在做题的时候都能帮你省回来。


如果上面那么多能够成功说服你采用全情投入的阅读法门,那么该怎么练阅读就是相对简单得多的事了。两个字:多练。真的,这就是最好的办法了。投机取巧的事lz的经验还是相当丰富的,特别是当年搞GRE的时候翻出了无数花样,但是最终发现,即便是投机取巧,也是需要大量练习才可以熟练驾驭的。而在GMAT的考试中,练习投机取巧的机会成本太大,后患无穷,不如老老实实练真功夫。这也是GMAT高明的地方,尽最大可能align你考试的interest和你日后真实需求的interest。不要担心投入产出不成比例,阅读上去了之后最起码解决CR也可以做到摧枯拉朽,而对SC的贡献也绝对不容忽视。按照lz的理解,对于复习GMAT来说投入产出比最高的训练就是多练阅读。练习的内容也不复杂,以官方的OG,prep和GWD为主,每次一口气做4篇。作为辅助,lz也推荐读一些长篇的文章,然后你就会发现GMAT的文章完全不会超过Times 或者Wall Street Journal里面文章的难度。Lz二战复习期间也在读一些学术论文,一篇读下来再对比GMAT阅读,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2)       边界词汇(boundary word)



如果说“全情投入”是内功的话,“边界词汇”就是招式,针对的主要是提高阅读的精度。再浮夸的招式都需要内功的催动,内功强大之后再普通的招式都无坚不摧。所以再次提醒大家一定以内功修炼为要,招式只是内功的表达方式。那么具体到招式,很遗憾lz只有边界词汇一招,不过这一招不浮夸也不普通,希望能帮助各位一招鲜,吃遍天。


“边界词汇”的概念来自Manhattan 04版 CR Guide,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05版就没再提了。虽然来自CR Guide,但是这完完全全是横扫verbal所有题型的绝招——对那些给文章、题干、选项中的句子增加约束条件(边界)的词汇高度敏感,包括但不限于表达转折、范围、极端、评价的词汇。比如大家熟悉的一个窍门,在阅读、逻辑题选项中警惕极端词汇(any, all, most …),就是这招的应用之一。再比如在语法中看到非划线部分有all,那么划线部分的动词对应复数。


在阅读中,虽然说“全情投入”要求尽量彻底搞明白文章的意思,但是并没有说明阅读的重点和主次。不是说非重点和次要内容可以忽略,而是要强调关键的重点一定要吃透。文如看山不喜平,说的是文章得有转折变化。转折类词汇就是阅读中的重点,是首先需要注意的边界词汇。之所以转折排第一,是因为转折词汇左右着文章的走势和思路,对于准确理解文章的整体逻辑结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情投入”中要求阅读的时候主动提问题,而转折词汇往往就会引出答案。But/however/although/on the other hand统统都在跟你说,“前方高能!”。转折词附近的文字吃透了,后面的主旨、结构甚至一些细节题都可以应对自如。


其它需要注意的边界词汇可以帮助掌握文章的细节。比如范围类规定了讨论的内容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区域、职业、生物圈、星系等等里面;极端词汇类出现在文章和题目里都意味着把话说绝了,那么其修饰的内容就非黑即白,随便怎么infer都不能变含糊;主观态度类可能会有直接对应的细节或主旨题,只要记住边界词的位置,回头定位就好。


总之,边界词汇的概念清楚明了,lz也没有过多的好说,只有提醒大家多“注意”这些词汇,提高对它们的敏感度。



2.       CR

考场感受

整体感觉和平时练习的官方题(OG, prep)比较接近。题干逻辑简明清晰,段落有长有短,但都很通顺,理解起很舒服,并不像有些OG和prep里面的一些难题,题干就能把人绕晕。Lz比较怕做那种告诉你周几运什么货,什么货在哪些天没有运,哪些天只给哪些客户运东西,问能够推出什么的题,实在太乱,不过好在正式考试中两次都没碰到这种题。题目选项有一定的干扰性,正确答案往往藏在比较绕的表达中,跟平时练的差不多风格,所以建议是一定要读完5个选项之后再判断,秒选比较危险(lz大概到了倒数第4题的时候还剩8分钟,感觉有点紧张就秒选了一道,除此之外都读完5个选项了)。比如有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陷阱,黑脸题,第二处黑脸是说第一处黑脸的结论不一定全面,还有xxx这样的可能性,选项C说黑脸2 deny 了黑脸1的结论,选项E很绕,但是意思大概是黑脸2认为黑脸1的结论不完善。Lz秒选了C,但是感觉选项给的太直白,而且deny的说法比较strong,就再查了一下题干,然后发现deny的说法是错的,最后发现E更好,虽然很绕。


复习心得

和RC类似的,lz关于CR的心得也可以从内修和外炼两个角度总结。当然,这里先唠叨一句,最最核心的内功还是来自“全情投入”的阅读能力,最最关键的招式还是对“边界词汇”的敏感反应。这部分重点要介绍的是在此之上,针对CR专门开发的内外兼修之法。


1)       内修:逻辑的分类和总结


既然是逻辑题,考察的内核当然是逻辑能力,所以内修的重点就是训练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这个角度出发看,Manhattan CR Guide基本没有涉及逻辑的内核,不可用于内修,但是其中一些招式也不乏借鉴意义,第二部分lz会提到。于是lz在万能的CD上找到了《helr笔记》以及相应的prep08CR 笔记作为逻辑训练的起步教材。这份材料独辟蹊径,逼格极高,至今尚数小众,lz至今也并没能完全领会其中的奥义,但是取之一二已然可见成效。


《helr笔记》纯粹从逻辑的角度来分析CR题目构架,把所有题目划分到7大逻辑类别中,按类别总结解题方法。具体内容就不在这介绍了,推荐大家找来看一看。如果大家觉得可以尝试,那么下面lz的学习经验可以供参考,如果觉得没有兴趣,那么可以直接跳到介绍外炼方法的部分。


经过多次尝试,lz发现自己没法完全消化这份材料中的内容,也很难做到真正在做题的时候按照范例的步骤一步步操作。于是只好退而求其次,在整理错题的时候一题一题按照helr的方法依葫芦画瓢地整理推导过程。

然而,奇迹就这么发生了。在这么整理错题之前,lz已经练过不少题了,可是错误率一直没有明显下降。而按照helr的方法整理错题之后,虽然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做题(实战中并不按照helr的方法做题),但是错误率显著下降。就像郭靖从马钰那学了点基本的呼吸吐纳就糊里糊涂地内功大进,有的时候你真很难解释有些方法为什么这么厉害。


这样的进步并不是一劳永逸的,lz飘飘然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如果长期没有用此法总结错题,错误率还会回升。好在等你再次把错题整理好的时候,错误率还是会如期下降的。经验就是,错题要勤整理。

再后来,lz觉得helr的逻辑分类虽然只有7类,但是仍然过于庞杂,理解和操作起来总是有点辛苦,于是尝试进一步精简分类方式。经过lz的化(tou)繁(liang)为(huan)简(zhu),最终得到了懒人版的逻辑题分类法。下面内容建议基本了解helr笔记内容后再把lz的总结和helr笔记对照着看。


终于,在lz眼中,逻辑关系就只剩下两类:因果逻辑和果因逻辑。Helr的7大类中是包含这两类的,lz在化简中只是做了两项工作:1、深挖因果和果因逻辑的本质;2、将剩余5种逻辑关系强行归到了因果或者果因逻辑之下。具体来说,


因果和果因逻辑的本质之我(浅)见


因果和果因本质相同,即题目给定因果中的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并推测另一方(需要置疑)。无论加强还是削弱,都从两方面入手攻击或支持:


a.      给定的因/果可能对应其他果/因,而题目非推测的果/因(因果问题,因给定,攻击一因多果,既给定的因不能推出题目推测的果;果因问题,果给定,证明它因导致果)。


b.      给定的果/因与推测的因/果之间无关(因果问题,因给定,选项补充因,证明给定的因不能导致推测的果,其他因素会导致推测的果,或给定的因是干扰因素,prep08-1-88:老师数量下降对于老师是否供过于求没关系,老师数量本身就很多才是供过于求的原因;果因问题,果给定,选项补充果,证明给定的果不是由推测的因导致的,推测的因可以导致其他结果,或给定的果为无关结果,prep08-2-92:虫少不少对于捕食者种群数量下降没关系,虫少也可以导致捕食者种群数量不变)。


其它5类逻辑关系与因果、果因的联系


a.      相关因果:与因果或果因的推理方式类似,在这类题中,因和果都不是题目给定的,所以因果都可以被质疑。所以前两个切入点是:1.相关性不存在,即证明有时候A不能导致B,而是导致C,也就是一因多果,本质就是置疑果。2. 独立第三因,即证明C才是导致B的真正原因,也就是它因法,本质就是置疑因。除此两个切入点外,还可以置疑推理逻辑链A->B:3.中间因素,即可能是A->C,而C->B。4. 相关方向问题,即可能真实情况是B导致A,而非A导致B。


b.      类比推理:特殊的因果推理题。因是AB的相似处,果是B有A的一个特点。切入点两个:1. 因果联系,此类题的特殊处在于果是由于AB相似推出的,如果AB真真相似,那么推理是成立的,如果AB有不相似处,则推理可能不成立。所以此类题的攻击点如果是因果联系,那么选项必定同时提到AB的不相似处(字面上不一定同时提到A和B)。 2. 干扰因素,即它因法,此类题中就是找到另一个案例C,它具有AB的相似处,但是没有A的结论特点,所以削弱。


c.      方案推理:方案的目标给定,不容置疑,问题均出在方案能否实现目标上。目标为果,方案为因,论证方案是否能导致目标,实质上是果因推理题。与果因不同的是,此类题不用攻击它因,因为题目要求就是评价给定的因能否推出给定的果,找出它因而不涉及原来因果关系对解题没帮助


d.      统计枚举:因果问题的特殊形式。因为小样本,果为大结论。攻击因为干扰因素,也就是攻击小样本不能说明大结论。


e.      演绎类:可以看作题干给因,选项中找果的题。


总结一下,1)、2)两点可以把所有逻辑题归为因果、果因两大类。对于这两大类,各从两方面入手攻击(支持):

因果关系:攻击1:它果;攻击2:干扰因
果因关系:攻击1:它因;攻击2:无关果


Lz复习的后期就完全采用上述两类逻辑关系,四种攻击方法进行错题的总结,发现也完全够用,再加上简单易懂,就不强求搞懂helr的庞杂体系了。



2)       外炼:明确结论



其实如果阅读能力过关,逻辑思维能力也经过适合自己的足够训练(比如上述lz的方法),那么CR的题目就可以手到擒来了。至于专门针对CR的一些技巧性地方法,Manhattan CR Guide总结的还是很不错的,lz也是从这本书里第一次了解了逻辑题的一些基本出题套路和题干结构。而lz从中学到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读题干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结论。而这也就逐渐成为了lz做CR时候掌握的一个简单而实用的技巧。


为什么结论最关键?因为结论是CR题干的核心,其它部分比如前提、背景以及隐含的假设都是围绕结论展开,支持结论成立的素材。只有先明确了结论,其它部分扮演的角色才会清晰,进而题干的逻辑才清晰。理解了题目的逻辑,剩下的解题就不难了。另外,结论大多数时候出现在题干,也有一些时候在选项,但无论如何必然会出现。所以定位结论是CR的必经之路,也是目标直接、明确的解题第一步。Lz有一段时间CR的错误率比较高,一查错题整理(再次强调错题整理的作用!)发现好多居然是栽在了最基本的第一步,找结论。CR的题可以出的很巧妙,让你一下分不清前提和结论。所以一定要仔细审题,搞清楚题干每句话之间的推理上下级关系,以防弄错结论。


对于lz来说,明确结论的好处更多一层,就是结论确定之后可以便于识别选项中的有效/无效攻击。如果看了前面lz对helr体系的简化(这部分内容不需要以了解Helr体系为前提),就知道lz【把所有逻辑题都当作因果或者果因关系处理】:题目要么给定因,推测果;要么给定果,推测因。给定的部分是前提、背景,其本身是给定的事实,不容置疑;而推测的部分是结论,其本身是推测的结果,其本身是可以置疑的。所以做CR的时候一旦明确了结论,就知道了:1)题目属于果因还是因果,2)果和因中哪个是推测,可以质疑;哪个本身是事实,不用质疑。接下来就知道攻击的方式只有两种:1)要么,给定的事实虽然没错,但是这个事实与推测的结论没有关系;2)要么,推测的结论是错的,给定的事实可以推出其它的结论。如果你要质疑一件事本身,只能质疑推测的部分,既结论;而如果你要攻击给定的事实,你不能说这个事实本身是错的,而只能说这个事实是不相干的。所以,定位好了结论可以让自己很快知道选项中哪些是有效攻击,哪些是无关攻击。


举个简单的栗子:小明身上发抖,所以小明感觉冷了。首先明确这题的结论是:“小明感觉冷”,这是题干的因,是推测部分;而题干的果是“小明身上发抖”,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所以题目是果因关系,给定果,推测因。

可能的攻击只有两个:1)它因(既推测部分错,小明发抖这一事实是由其他因素导致的,比如选项里告诉你小明当时比较紧张,所以抖的厉害);2)无关果(既给定的事实部分与推测的结论无关,这里就是说小明是否发抖跟他冷不冷没关系,比如选项里说小明热得出汗的时候也爱发抖,或者说他经常在冰天雪地里站着也不抖)。


这里不可以:1)攻击它果。也就是不能说,“给定的果是错的,推测的因应该会导致其他果”。因为果给定了,所有否定果的选项就一定错。也就是不能攻击说“小明如果冷的话会哭”,因为这句话没有告诉你冷和抖的关系,只告诉你冷可能造成另一个结果,是哭。但是就算选项告诉你一万种小明冷了之后的反应,也不能证明或者证伪小明冷了之后是否会发抖。所以这类错误攻击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不相干选项;2)因果搞反之后攻击无关因。如果逻辑关系搞反了变成“发抖导致冷”,进而攻击无关因果,也就是证明冷与发抖无关,而是由其他原因导致的冷,那么就事实上是假设“冷”这一题干中的推测是真实的了。显然,这样攻击就离题万里了。比如这里就不能攻击说“因为小明吃的很少,所以小明很冷”。这类错误攻击也常见于我们笼统所谓的不相干选项中。


在真实考试中当然不必像上面例子中一样那么绕地分析,但是这种思维过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逻辑训练方法。一旦平时可以熟练地从逻辑层面分析CR题,那么考场上同样定位一个结论,你获得的信息会多很多,你的直觉就会变得非常可靠了。


3.      SC

考场感受

正式考试比平时练习题目难。

Manhattan一直宣称GMAT近年的趋势是更多考察整体的句子意思,而不只是单纯的语法。这也在Manhattan的6套题中体现出来。但是真正在lz的两次考试中,lz并没觉得有向考察meaning倾斜的趋势,至少通过语法都是可以挑出选项的。正式考试中lz注意到比较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在考试的中后段,大概也就是进入高分段后,虚拟语气的考察至少出现了两处,而且正确选项放在后面,前面出现过除了时态其它都对的选项,很有迷惑性(e.g. 非划线部分如果出现了xxx WOULD do sth if xxx DID 那么句子就是虚拟语气,划线部分一定是过去时)。


另外关于题干划线部分占比的问题,很多高分的CDer都提到过没有碰到全划线的题,lz也一样。一战的时候碰到过一题全划线,二战一道都没有。而且二战的时候绝大部分题的划线部分不超过句子的1/3,有的句子甚至本身只有一行多,划线部分就两三个词。而往往越是句子简短、划线部分少的题目越有可能是高端陷阱,诱惑你“秒杀”然后把节约下来的时间留给下一题。所以我的策略是,不管题目看上去多简单,都要做够60秒,尤其是前30题,一定要认真检查。如果这样导致后面时间不够,就在最后十道题策略性地放弃几道题。另外如果考试的时候出现很短很普通的句子,也不要担心是不是考砸了,而应该担心题目本身是不是有陷阱。


复习心得

1)      勤奋


终于说到对于lz和很多CDer们来说最头疼、花费精力最多的SC了。然而看了小标题之后,对比前面RCCR复习心得的第一部分,大家可能要问,“勤奋”算是哪门子内功心法?从小听到大都听烂了,这还需要lz你来叮嘱吗?的确,“勤奋”听上去很没劲,但是和其他心得一样,lz诚实地认为,这是自己针对SC最重要的法宝——在意识到自己还差得很远,并且真的没有捷径可走的时候,“勤奋”是最可靠,更是最高效的终极必杀。

老实说,和很多基础还不错的人一样,lz在复习初期对RCCR都不算太怵,毕竟这些在其他考试以及日常工作、学习中都常接触,但是面对SC却完全没有办法,错得稀里哗啦。而语法的考察范围极广,知识体系庞大复杂,题目千变万化,所以复习的时候很难提纲挈领、提炼规律然后以不变应万变,而必须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地毯式地扫荡所有语法点。这种情形,就是前面提到的“差距很大,而且没有捷径”,所以硬着头皮“勤奋”成了不二之选。


CDerlz单词怎么背,或者阅读基础差怎么办,lz可能会给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但其实核心的意思,就是如果意识到了差距,然后没有捷径的时候,请抱住“勤奋”的大腿。和很多基础好一点的人一样,lz准备GMAT的阅读并没有太痛苦。但是仍然和很多基础好一点的人一样,lz的基础从无到有,也是“勤奋”换来的,只不过是在GMAT之前而已。大三准备GRE的时候lz每天早上6点起晚上12点睡,坚持了一学期,红宝书背了20多遍。当时觉得为了一破考试花这么大蛮力真是悲哀,但从那个学期以后lz没有一天为单词量,甚至可以说为英语能力,操过心。阅读也一样,前面说过GRE纸笔的阅读真的只能“蒙”着做,实在太难了。Lz当时也是没有任何办法,就是把能找到的所有GRE陈题找出来刷(还好GRE陈题够多…),从半小时一篇刷到56分钟一篇,硬刷


回到GMATSClz很快就意识到面对SC就跟当年面对GRE单词一样,只能硬来OGSC刷四遍,ManhhatanSC Guide三遍,千行一遍,再加上prep 07, 08, 2012各一遍。而刷题只是第一步,更重要而且更费劲的,是错题的整理和反思。具体过程可以参考后面的“备战之路”部分。简单来说,整理错题花的时间绝对不应该比做题花的少,而知识的掌握,80%是靠错题整理。


这个部分lz并没有说多少新的东西,就是想反复强调,勤奋真的是解决SC以及实现其它你觉得永远实现不了的目标的最好最高效的方法。很多人,包括lz,都曾经苦于找不到“好办法”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而把书山有路勤为径的真谛扔在一边视而不见。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告诉你勤奋是最明智的投资。一个很受欢迎的健身课程P90X的教练常说,“People stop WAY before they should!”。所以,永远不要停止努力。



2)      平行意识


Parallelism is the #1 thing tested onsentence correction. If you are thinking about anything else before youconsider parallelism ... don't. ——Ron


上面这句Ron大神的话是lz在二战准备到了尾声的时候才读到的,当时就毫不犹豫地把它粘到了SC错题整理文件的第一行。想说明的是,1)平行是SC的灵魂,lz有时候觉得SC可以理解成对联改错2)直到复习的最后时刻,lz还是会(也许你也会)错在看似老生常谈的平行概念上,不要看轻它。


所以lz对于SC的外炼法门的核心,就是提高平行的意识。Lz直到最后都不能完全规避平行意识不够造成的错误,所以这是一个持续强化的过程。之前lz说过SC的体系复杂,很难用提纲挈领的方式学习。但是如果要硬找一个相对高层次的纲领,那一定就是平行的意识了。有了平行的意识,很多大家常说到的做题误区就可以避免。比如要充分发现一道题的平行结构,就必须通读题干全文,而不能只读划线部分。又比如理解平行结构的基础是对句子意思以及结构的理解,所以有了平行意识,自然就会重视meaning structure这样的大局,而不会机械地只看到零散的语法点。


Ron之所以告诉大家要最先考虑平行,就是因为平行与否在SC当中是大是大非,属于不能含糊的事情,而其他考点,比如指代清晰,时态甚至句子意思都可以有回旋的余地。所以平行的优先级绝对高于任何其它考点。

很多高分CDer的经验贴中都会反复强调meaningsSC最关键的原则。意识到meanings的重要性绝对是冲击高分的必要条件,lz也绝对同意做SC一定要理解透原句的意思(有了平行意识这一点就能做到),而且歪曲原句意思的选项很有可能是错选。但是即便是meanings,其优先级也一定在平行之下Lz是很懒得拿真题举例子的,但是这里还是要给一个极端例子,强调一下平行的重要程度甚至超过meanings


Patience Lovell Wright, whose travelingwaxworks exhibit preceded Madame Tussaud's work by 30 years, became wellknown as much because of having an eccentric personality as for havingskillfully rendered popular public figures in wax. (prep-07-2-100)

(A)   Same
(E)    aswell known for her eccentric personality as for her skillful wax renderings ofpopular public figures


比较AE可以看出,E明显改变了A中的意思。A说的是“xxx成名了,原因X和原因Y都很关键”。E说的是“xxxXY两方面都变得有名了”。当时已经是lz二战备考的后期,所以对meanings非常敏感,于是lz迅速排除了E,在剩下选项中选。当然,正确选项其实就是E,原因很简单,E中的平行关系最清晰,“as well known for her … as for her…”,而A和其它选项中都没有这么完美的平行。


为了平行,意思不一样都不要紧!这就是SC的灵魂,神圣不可侵犯的是非标准。所以面对SC题的时候,平行的意识一定要时刻保持,委屈谁也不能委屈了平行的优雅,这也就是为什么lz很想管SC叫做“对联改错”。

至于操作层面,其实并没有什么麻烦的,简单来说,只要时刻记着保持“平行意识”就好。上一个部分介绍的“勤奋”法则当然不是说要蛮干,而牢记“平行意识”,着重总结平行类的错题,就可以在复习中事半功倍,算是勤奋中小小的捷径吧。所以平行绝对不是认真研究一下就可以一劳永逸掌握的一个知识点,而是要不断总结、强化的一种SC思维习惯。

4.        数学,作文,IR

这三项放在一起讲,是因为它们所占复习时间都相对较小,各自的重要性相对来说也比不上之前的三项,所以如果单项拿出来跟前面的三项并列讲就显得有点比例失调。但如果把这三项加起来看,那么无论是其复习所占用的时间还是相对的重要性都不输前面三项。所以对于这三项,lz总的建议是心态上不用过分担心,但行动上一定要足够重视。虽然不指望这三项给自己长脸,但万一某一项砸了,verbal的努力很可能就付之东流了(如果总分750+,但是作文/IR不到4,那不纠结死了)。Lz这三项很幸运的都得了满分,所以一些经验也许也可以为大家所用。

考场感受
1)  数学:感觉跟官方免费prep很类似,有足够时间慢慢审题、做题、检查,最后剩10分钟的样子。一战没有碰到不会的,二战有一题确实没想明白,大概长考了7、8分钟吧,果断蒙了一个继续。有陷阱的题主要集中在DS,特别要注意首先考虑A或B是否可能为正选,然后再考虑C。有些“边界词汇”要足够警惕,比如是“大于”还是“大于等于/不小于”等。

2)  作文:二战出现小小意外,就是作文题碰到了之前写过的一个。Lz很怕碰到这种情况,一旦碰到做过的题,思维就比较紧张,brainstorm的内容太多,而且自己复习时候写那道题就不是很顺,所以考场再见,瞻前顾后,一时难以决定怎么写。平时练习习惯做新题了,心无旁骛,想到什么写什么,反而比较顺。Lz习惯是先写开头和论述的三段的段首。平时这部分工作在10分钟内能搞定,二战可能多花了近5分钟。所以论述第三段以及结尾段写得非常草率,而且肯定有一两句话的逻辑或者语法很别扭。Lz一直写到最后一秒钟,没有检查,没有点next,强行结束了作文。当时感觉很烂,考完看到总分780以后更担心作文会不会把我拖到三战。

3)  IR:一战秒过两题,蒙一题;二战秒过一题,没有蒙。两战IR都是8分。总体感觉实战中IR的难度略低于官方的prep和买的官方IR pack,也比Manhattan模拟简单。没有明显很难的题目,秒弃题目是因为那题的题干比较长,当时所剩时间比较少。


复习心得

1) 数学
数学的重要性在这三项中显然最大,力争51分可以为verbal减轻很多压力。lz相信,对于大部分接受过中国野蛮的高中教育的CDer来说,力保51分是不难的事情,适当地投入一些复习精力是值得的。所以对于数学,lz想强调的是态度——千万不要觉得50还是51差别不大,完全可以争取到的分数一定不要放弃,这一分很可能决定了你能否冲上700或者750。所以lz不赞成实战中把做数学的部分当作养精蓄锐,准备verbal的一个比较放松的过程。数学部分一样要做到“全情投入”,每一题都要稳扎稳打,确保万无一失。虽然lz最后剩了10分钟,但是做题的时候绝对没有降低一点对正确率的要求,没有牺牲精度来换速度,更没有任何心态上的放松。

具体复习方法根据各人基础不同可能会挺不一样。Lz的数学功底对于GMAT来说还行,所以单项复习的时候只做了OG最后的大概40PSDS题,以及review最后的大概20PSDS题。其它时候就只在模考的时候做一下数学。重点不在做什么题,而在于整理错题。Lz通过分析模考中的错题情况,发现常见陷阱主要在于DS中的AB 选项。所以每次碰到DS题,lz都会首先仔细推敲这两个选项,然后再考虑其它。另外比如lz有时候做排列组合感觉比较绕,所以复习的时候会多留意一下。至于数学相关的生词,lz认为不用专门找来背。lz做题的时候碰到生词会把它记下来,但是先不查,而是根据上下文猜出生词的意思,然后继续做题。大部分时候,生词是不会影响到你做题的。比如题目里说有一个“xx三角形”,你不认识xx是什么,你就想,三角形无非就是直角、锐角、钝角、等腰、等边这几种嘛,根据上下文甚至答案完全可以推测出来的。等一套题做完,再查一下生词,留意记一下就好。Lz二战的时候好像也碰到过生词,但完全不影响解题的。

2) 作文
同样在这里首先强调一下,作文虽然不如总分重要,但如果太低了肯定是不行的。Lz以及lz的一些朋友之前也跟一些美国教授聊过,作文成绩他们还是很看重的。因为不论在学术上还是工作上,写作对于商科学生来说都属于最常用的技能之一,这也是为什么GMAT或者GRE要单独给一个作文分,因为老师们需要单独了解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一直是lz比较怵的一项,所以发现GMAT只有一篇argument没有issue的时候松了一大口气。即便如此,AWA的准备对lz来说依然不轻松。Lz的做法在一、二战前后有较大变化。

一战复习就是两个字,多练。一战前一个多月,除了模考以外lz每天写一篇,前后大概一共写了有25篇,这还不包括模考的时候写的。在此基础上整理自己的模板,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并且逐渐提高速度、降低错误率。在这一过程中,先是提高熟练程度,减少病句错字;而后是不断模拟考试中可能碰到的意外情况,并完善应变策略。多练的好处就是降低对写作的抵触和畏惧情绪,同时碰到什么话题都能较快展开讨论,思路比较宽。然而一战下来,lz只得了5分,60%的百分比。

反思之后感觉自己丢分可能有两个原因:1)一战的时候为了不犯语法错误,同时思路打开得有点慢,所以写得比较慢,导致时间很紧,写得比较仓促; 2)由于时间不够,所以启动了应急预案,就是论述部分只写两段,而不是平时训练的三段。因此总体字数估计是没能上400。而其实最后还剩了两分钟,但这两分钟基本也检查不出什么东西,基本等于浪费了。接着lz反思一战复习的问题,发现一战准备中虽然练习量大,但是没有足够重视错误的总结和模板的雕琢。另外一战策略中对于是否要留时间检查一直比较摇摆不定,觉得有时间的话就检查,没时间不检查也罢。这两点都给临场发挥埋下了隐患。没有足够的总结导致事实上练习的效果一般,提高很慢,所以无论在时间管理还是错误控制上都没有做好。而考前没有确定是否要留时间检查就导致写作过程很匆忙,而且造成了不必要的字数降低。

在二战的复习中,lz采取了针对性措施:一方面降低练习量,更多地花时间总结习作的问题,仔细订正,并且完善、精简模板;另一方面,lz打定主意考场上不留检查时间,这样就倒逼自己在平时训练自己一次成功,下笔就对。经过这样的调整,lz二战之前除了模考以外,单项练习的作文也就3-4篇,但是效果很好:失误率降低,模板完善,写作的稳定性更强,字数也能保持在430左右。二战中,lz依然没有写得很顺利,但是在良好基础的帮助下,lz还是硬写完了3段论述外加首尾段。虽然一直写到最后一秒完全没有检查,但是文章整体也应该没有出现太多的语言失误。在这再次强调一下,总结真的是太关键了,无论是哪一项,都要做好总结,不要光顾着做题!

最终得到6分确实有点出乎意料,因为当时写完作文的时候可是感觉糟透了。所以lz觉得大家大可不必为作文的不顺利而影响后面考试的心情,实际判分跟你的感觉相差真还挺大。另外,lz直到考完之后才发现很多CDer分享的作文经验都是要多码字。这点lz还是挺赞同的。毕竟GMAT作文有机器阅卷,所以字数一定是个重要指标。Lz一战应该在370字左右,二战大概430,可见字数对分数影响还是不小的。但是至于是否一定要码出500+字,lz持保留态度。

3IR
IR的出现确实很匪夷所思,不明白这一项考察了什么verbal + quant之外的能力。但就像AWA一样,既然IR单独列出来,就一定表明学校老师会看。虽然没有明确的分数要求,但总是不要搞太低吧(目标总得60%以上吧?)。

IR最大的特点,就是时间压力不在verbal之下。所以做IR要保持和做verbal一样的紧张感和弃题策略。很多CDer包括lz都亲身试过,弃2-3道题都可能拿8分。所以虽然IR时间紧张,但是如果明白了弃题的空间,考场上确实不用多紧张了。原则还是,只要做,就一定保证正确率。

复习IR的时候,最开始lz觉得不会有多难,因为很多CDer都说没怎么复习就拿了8分。可是真正做了IR50题之后,发现自己完全适应不了这类题型,30分钟能做对6道题就不错了。所以绝知此事要躬行,不论别人怎么评论,自己对自己一定要有清晰的认识,不要存侥幸心理。于是lz只好破财消灾,买了官方的IR Prep。后面再加上几套模考,这么多题下来对IR自然就熟悉了。而且lzIR的分数也没有要求多高,所以考场上心态还算好。总之,对于IRlz建议是要对自己做IR的能力有个清晰的了解,针对性地练几套题。不用多当回事,但也不要大意失荆州。

================================================

【备战之路】
这个部分主要介绍lz的备考经历和复习材料。之所以把它在心得体会后面,是因为lz认为只要明确了上面介绍的核心复习思路,具体训练准备的方式应该因人而异。不同的个人背景、时间安排、学习习惯很自然地会导致不同的复习方式。很多前辈的帖子也告诫大家要最终形成自己的复习方法,lz很同意,所以这一部分就算以lz自身的备战之路为各位抛砖引玉吧。

1.       复习总则
虽说复习方法因人而异,lz觉得一些复习考试的基本原则是普适的,对于GMAT来说也同样适用。简单来说,lz奉行的备战原则是:做真题,高强度集中突破,整理错题,模拟训练。



真题顾名思义就是真实考试中出现过的题,是具有最高质量和代表性的习题。某东方的基石理论就是一切从真题出发,Manhattan大神Ron无数次强调真题的不容置疑和学习价值,lz自己从高考、托福到GREGMAT也始终奉之为复习考试的第一资源。不想多解释原因,就一句:对于出新题的人来说,过去的真题也是他们最好的依据。


所以lz的主要习题资料都来自真题:
OG13OG12VerbalReview, GMATPrep (两套免费CAT模考以及Question Pack) GMATPrep Exam Pack 1 ($49.99官网买的两套CAT模考)Prep 08 (SC,CR), Prep 07 (SC, CR, RC), Prep2012, GWD,GMAT 2012 IR 50题解析,GMAC官方IR PrepTool
真题之外的习题资料:Manhattan 6CAT模拟题,阅读大全。


其它补充资料也都是真题的衍生产品,多为CD上前辈高人的心血,深表感谢:
AWA:七宗罪及模板、范文若干,全真AWA写作模拟界面。
IRn.a.
RCManhattan RC Guide05
CRhelr笔记,Prep2008 逻辑笔记, Manhattan CRGuide 04/05
SC:曼哈顿5.0语法中文, Prep2008 语法笔记,prep2007语法笔记,千行excel整理版, Manhattan RC Guide 05/06


高强度集中突破是“多快好省”这一理想为数不多可以得到实现的情景。另一个类似的情景就是健身。备考和健身一样,同样的总运动量在短时间内高强度地完成可以达到数倍于长期低强度训练的效果。当然整个复习过程能否做到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人的时间安排。但这个原则其实也适用于每个小的复习周期。一旦有一段时间可以用来全身心地复习,无论是一个月还是一小时,大家都应该以考试的紧张程度来复习。要严格区分复习和休息的时间,要休息就完全休息,要做题就掐表模拟真实考试的压力做题,要回顾、总结就全情投入(RC的这一法门适用于方方面面)每一题、每一个知识点,彻底想明白。所以lz在这里与其说是强调速战速决,不如说是重申全情投入。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和健身一样,这样的高强度训练需要配合科学的休息。关于休息的话题lz以后会专门讨论。


整理错题是最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点最有效的途径。对于lz来说,在复习GMAT之前已经具备的知识、能力之上,所有增量收获中,超过50%来自于错题整理。而如果单纯看知识点的增量,至少80%来自于反思错题。失败是成功之母,人类绝大多数的技术进步都是建立在试错的基础上,任何一个物种都是通过淘汰错误才得以在残酷的自然选择中延续。所以认识错误、修正错误是复习任何考试的过程中至关重要而又自然而然的步骤。而对于GMAT来说,这一过程的重要性尤其突出。GMATCAT考试,你熟练掌握的内容会很快被识别,然后题目难度提高,直到你开始错题为止。这也就意味着你面对的大多数题目都是平时训练中正确率大约50%,(后面“关于算分”部分会解释)感觉模棱两可的题目,而这样的题目就是你平时的错题。复习错题的意义,就说到这了吧。


大家关于整理错题最大的抱怨大概就是太费时间吧?确实,lz一道错题平均要整理10分钟,碰到恶心的题甚至一个小时也是有的。当你发现一小时过去自己才整理了67道错题的时候,你会自然而然地感觉自己在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但其实完全相反,这是你复习中花最少时间,办最多事的过程。原因除了上面说到的以外还有亮点。第一,事实上你花在整理错题的总时间并不多。Lz看了一下自己整理的SC错题,一共195道,就按一小时6题来算,一共也就费时32.5小时。而lz可以肯定地说,错题整理为lz贡献了80%以上新掌握的语法知识点。看Manhattan可以知道绝大多数语法点,但是只有在反思错题的时候,你才能真正掌握其精要。第二,由于整理错题很花时间,你会努力在训练的时候尽量不出错,这就非常自然地帮你营造了实战场景。有人会问,就算不整理错题,我做题的时候也想的是尽量不出错啊,没谁故意要做错吧。没错,平时做题大家不想错,考试也不想错,那么考试和平时感到的差别在哪?压力。如果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机会带入考试所要面对的压力,那么训练的真实感会好得多,考场上也就更加平静了。所以即使你复习时间只有一个月,lz仍然建议你保证错题的整理。一是你平均一天只需要1小时整理错题,二是整理错题给你做题带来的压力更大,更有利于训练自己的抗压能力。


具体到整理错题的方法,lz是把题号,正确、错误选项、原题、考点、体会、错误原因这些信息放到excel里的一行,格式类似千行。整理的过程,先想明白题目的类型、错误原因是什么,然后重点研究考点,最后写自己的心得。知道题目类型有助于以后通过大样本分析自己的弱点。错误原因主要是区分难题(确实不会或者题目太狡诈),还是简单题(完全是疏忽做错)。难题错意味着知识点需要巩固,简单题错要反思自己的做题状态或者阅读能力。重点是研究考点。这部分工作一是需要自己多思考,二是需要博采众长。Lz的参考资料主要有:Manhattan SC Guide, OG/verbal的官方解释,千行,Manhattan论坛Ron的解释,prep08 SC笔记,prep07 SC笔记,Prep08逻辑笔记。这些资料主要是提供了解题思路和语法点的解释,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储备还需要自己整理、归类、思考。后面lz会对所有用过的材料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最后一步是写自己错题整理的心得,大家可以随意发挥,目的一是可以吐个槽,二是帮助将来更好地回顾自己做错时候的场景。


最后补充两点细节。Lz会在做题的时候标出哪些题是不确定的,整理错题的时候会看一下那些不确定但是蒙对的题,如果有必要的话也会和错题一起整理。另外,lz偷了个懒,就是只整理官方真题,而没有整理Manhattan的题。毕竟Manhattan不是GMAC,出题风格、质量肯定还是有差异的,所以lz真正拿来学习的只有GMAC的题。


模拟训练对于GMAT来说格外重要,主要就是因为其CAT的特性。CAT讨厌就讨厌在传统考试中考生的一部分主动性被剥夺了,而试题反倒获得了一定主动性。你不能先做自己熟悉的稳定心情,也不能先跳过一题等灵感来了回头再做,而电脑却可以掌握你的真实水平,然后不断挑战你的薄弱环节。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变化,这种体验至少对于lz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而正是对这一情形的准备不足极大影响了lz一战的发挥。所以lz的建议,就是平时训练的时候尽量给自己创造出接近真实考场的环境,尽早适应。


一些可行的模拟训练包括:所有复习均在电脑上进行,考前通过CAT模考软件模考,整理错题部分提到的做题时要有压力(压力来自整理错题费时间),平时做新题时尽量以75分钟为一个周期进行训练等等。此外,lz还会设计一些压力测试挑战自己极端情况下的应变能力。比如lz有时候会让自己用最快速度做完4篇阅读(或者15道语法/逻辑),完全抛弃lz关于正确率的理论,一味只求最快,模拟考场上绝地反击、搏命狂奔的情景。多试验几次就会比较清楚自己狗急跳墙的能力(是错得一塌糊涂,还是错误率同比上升,还是错误率上升但有限?),为考场上选择正确的应变策略做好准备(时间实在太紧但题目还有很多的时候,是弃题还是加速?)。不打无准备之仗说的就是能事先准备的都尽量准备好,这样考场上就没有“意外”的余地了。类似的压力测试还有自己把GWD中完全陌生的题组成一套模考,然后把四道题的长阅读放在最后,考验自己考试临结束前巨大时间压力下应对难题的能力;或者在下午学习昏昏欲睡或者刚做完一套数学不休息直接来套verbal考验精力充沛情况。提醒一句,压力测试一定要在备战后期,正常情况下正确率很有保障的情况下进行,千万不要主次颠倒,更不要因为自己快速做题也有不错的正确率就放弃正常的做题方法。Verbal75分钟时间一定要用足,快是没有用的!



2.       复习经过
有了上述复习的原则,具体操作起来就可以自由发挥了。Lz并没有一个完善的计划,复习过程属于跟着感觉走。这里就写写大致的复习过程以及lz对一些复习资料的评论。分为一战、二战两部分。



【一战】

1) 首先是基础工作。核心目的是搞明白自己关于GMAT的所有疑问。包括考什么,怎么考,分数计算,报名,考点,复习资料,经验贴等等。


2 杂事处理完毕,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使用有限的真题资源。虽然lz没有很细的计划,但是大致的预算还是先做了的。很快lz发现最关键的CAT模拟题只有两套,就是官网报名送的两套prep。其次可以用来模考的就只有GWD。而这两类模考题以及prep08, prep07这四套资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保证模考题的完全陌生。于是lz果断$49.99入手两套GMATPrep Exam Pack 1。买之前看到有CDer说这些都是2013的新题,于是就很放心地买了留到最后模考用。后来的事情告诉我这是一战中致命的一个失误。在此郑重向大家说明,GMATPrep Exam Pack 1的题绝对不是新题lz做了prep 0810套左右GWD之后再做exam pack 1,就碰到大约一半的陈题。一句话,这套题千万不要买!有了模拟题,接下来就是练习题。其实就这么几种:OG, Verbal Review, prep 08, prep 07, prep 2012


3 正式做题当然是传统的OG开局,verbal的三项齐头并进,每次15SC12CR,三篇RC(现在觉得CRRC的量略小,但当时这么做是为了保证这三项大概同时做完)。与此同时,看Manhattan SC Guide以及中文精简版。这期间,lz还没有开始整理错题,为的是尽快对考试有个感觉,并且多把时间放在学习基本语法点上。由于lz对自己的阅读能力比较自信,而且大部分人都推荐重点学习语法,所以lz开始并没有看RC或者CR的其他参考资料。

稍微说说关于这期间用到的资料:OG的题目没的说,确实很好,而且还大致按照难度排序,让人对难度梯度有一个体会。但是OG的多数SC答案解释都比较隔靴搔痒,总觉得虽然说的没错,但是没有说透。所以后来发现了千行以及Manhattan论坛的Ron之后才有了酣畅淋漓的感受。尽管如此,OG绝对是整个复习的核心,需要反复琢磨,彻底搞懂。Lz一共刷了4OGSC部分(其实除了第一遍,剩下几遍都很快)。Manhattan SC Guide 以及中文精简版都墙裂推荐。这两件神器lz一共过了3遍,每次过完之后的一周SC错误率都低得惊人。Lz没有专门再自己做Manhattan的笔记,因为觉得中文精简版的已经整理的很好了(当然还是有一些typo),偶尔有什么需要改的就自己加上去,最后基本上都知道每个语法点在笔记的什么位置,参考起来很方便。


4 OG刷完第一遍就开始做prep08,配合着做了几个GWD,并开始看ManhattanCR Guide。由于没有prep08的阅读,所以lz找到了“阅读大全”代替。做法与刷OG类似,三种题型齐头并进。之所以开始看Manhattan CR,是因为突然发现CR其实不那么好对付,错误率还挺高。这期间,lz正式开始整理SCCR的错题。RC错题从来没有整理过,但是一旦有错,也一定会仔细反思,并且在错误答案旁边简单写一下错误原因或者心得(lz做的所有习题答案都敲在一个excel文件里)。


这期间的复习材料:prep 08都是真题破解,所以即使比较旧,依然有GMAT的精神。prep 08 SC的问题在于题目都比较中规中矩,没有真实考试中难题的飘逸,即使跟OGSC的最后40道题比,也明显变化不足。所以lz觉得prep 08是打基础的好材料,题量大,prep 08笔记以及Manhattan论坛上解释详细透彻,但相对缺乏拔高难度的题。GWD作为初期训练考试感觉还是不错的。题目中都有做过的题,有的多有的少,所以结果没有参考价值。里面确实有些错误答案(大概平均两套有一两个错),所以如果不确定最好去Manhattan上搜一下。Manhattan CR Guide侧重解题的技巧而没有涉及逻辑的内核。虽然如此,里面一些技巧还是有可取之处的。“阅读大全”作为练习还是不错的材料,但是每篇后面都有78个题,所以跟考试的感觉不大一样。另外里面有的文章比真题难太多,不要当真,练练手就好。


5 prep08刷到一半的时候,lz基本上对GMAT的题目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而这时候也是各类问题集中暴露的时候。所以lz降低了刷新题的速度,转而开始总结错题,巩固语法点。在这期间,lz刷了OG语法和逻辑的第二遍,Manhattan SC Guide第二遍,也把之前没有整理的错题补上了。也是在这段时间,lz开始觉得CR的复习欠缺逻辑训练,于是找到了Helr笔记,开始用Helr的方法整理错题。关于Helr笔记,lzCR心得部分有详细讨论。


6 休养生息之后,lz继续刷完了prep 08的后半部分,接着刷完了verbal review。依然是做题,整理错题,看Manhattan。核心就是做题发现问题,然后查漏补缺。与此同时,lz开始了AWAIR的准备。AWA是每天早上一篇,三篇之后就强行规定自己在30分钟内完成,同时整理自己的模板。IR做了IR 50题以后发现自己完全不能handle,时间显完全不够,而且总是犯低级错误,经常错一半。无奈之下只好买了官方的IR PrepGMAT涉及面广,怕就怕阴沟里翻船,所以一旦发现有隐患就一定尽早修补,不要大意失荆州。很多人考前就做十几道IR都能考8分,而lz这样对IR完全没感觉的也大有人在。对于后者,lz还是比较推荐这套官方的IR Prep。首先,除了IR50题之外确实没有其它可以练习IR的机会,另外官方出品总是质量保证,对于lz这种真题控还是有很大吸引力,最后就是IR prep48道题,可以自己组合成4套题练习,练习量足够了。Lz两战IR都是8分,感觉买那套IR prep还是值得的。


7 再之后就进入查漏补缺和模考冲刺阶段。这期间lz再刷了一遍OGSCManhattanSC中文笔记。这期间单项练习新题就是prep 2012。数学也在这时候进入复习范畴,lz只做了OGPSDS的最后二三十道题,发现没问题之后就没有再多做了。


最开始模考用的是GWD,离考试3周左右的时候做了免费的两套GMATprep CAT模拟题。当然不管是GWD还是prep,都有很多做过的题出现。Lz就按照很多CDer的做法,在碰到做过的题目时干耗1整分钟再做下一题。后来的事实证明,即便主动空耗时间,这样的模拟题还是离真实的考场感受相去甚远。主要原因,一是碰到做过的题就没有办法体会到新题带来的紧张、压力感,即便空耗时间,做题的时候仍然非常有自信,而这种自信一旦到考场上会变得很脆弱。二是间歇性地碰到做过的题,特别是空耗的一分钟,等于在紧张的考试中给了自己休息的机会,而正式考试中绝无喘息的机会,连续的新题压力下会非常不适应。


到了临考前一两周的时候,lz拿出了买来的GMATPrep Exam Pack1,指望靠这两套“纯新”的题来模拟临场感受。结果发现仍然有一半左右做过。Lz当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觉得复习得挺好了,最终考试pace不会是多大的问题。直到考前两天,lz隐隐觉得有点不放心,就拿了Prep2012中难度较大的41道题拼了一套完全陌生的题来模拟一下。结果发现时间很紧,超时两三分钟,而且错误率远高于平时。


8 最终一战verbal全程心脏都跳的厉害,20题之后很难沉下心来,自己都觉得做得很浮躁。当时想要保速度,但却没有秒弃题的意识,于是lz强行加速每道题,结果提前5分钟左右做完,但Verbal只有35分。


【二战】
1) 首要任务当然是反思一战。Lz之前看到很多经验贴说二战成绩比一战还差,让人难以接受。既然有前车之鉴,所以面对二战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反而得更加谨慎小心。关于一战失利的原因,lz曾一度完全怪罪于pace,认为是模考经验不足造成的。后来和一位老朋友探讨之后,被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实力足够的话,pace根本不是问题。细想觉得确实有道理。数学能得51分,可是什么时候又练过数学的pace呢?所以lz觉得非常幸运的一点是在二战之前明确地认清自己在实力和pace上都需要有质的提高,避免了顾此失彼。


那么实力上lz的问题在哪呢?SC还需提高是显然的,但一战真正给楼主带来冲击的,是阅读和逻辑做得并不顺手,有不少题感觉读不进去,勉强蒙了一个。总结一下,二战之前lz面对的情况是四面楚歌,从pace到SC到RC和CR,都需要加强训练。所以lz在备战二战的过程中仍然全面铺开,没有特别侧重或者偏废某一项。


2) 第二件事就是确定复习材料。模拟题已然告罄,于是在多方调查之后决定入手Manhattan 的 SC Guide,$26,送6套CAT模拟题(同样的6套题单买是$50)。买椟还珠,要的就是送的那6套题。单项练习题比较好说,就是一战lz没来得及做的prep 07。幸好还留着这套题,不然二战之前可就真没有什么单项练习的真题了。那么这里就顺道强调一下,GMAT真题有限,一定要珍惜。做题要当考试一样做,做完要反复琢磨错题,整理反思,这样举一反三,既帮助掌握知识点,又节省了真题消耗。Lz在一战之前准备得还是很充分的,完全是以毕其功于一役的方针复习,所以lz并不是刻意把prep07留着不做,而是确实感觉单项练习的题量够了,不需要再多做了。所以,真题要珍惜!


3) 第三件事比较囧,是推迟考试时间。一战下来lz满满的不服,恨不得当场再考一遍,所以回到家瞬间就报了整一个月后的考试。等冷静下来后,发现一是确实还有不少要提高的地方,二是Manhattan的6套题按照一周两套也需要三周,但是临考前三四天lz习惯养精蓄锐不能做,刚开始一两周要恢复性训练也不能做。于是决定推迟考试。但是lz也很清楚战线拖久了容易疲沓,事实上一战的时候lz已经感到锐气不足了。所以lz犹豫再三,把二战时间推迟了整整一周,并且考试时间换到了下午。后来证明,这两个微调都非常关键。第一,推迟一周考让lz从容但又不失紧张地完成了6套模拟以及其它的单项训练;第二, lz还是下午的精力比较旺盛,而且考前的上午可以简单做一些题,为自己热身。


4) 第四件事,非常重要,就是休息了大半个礼拜。期间完全不看GMAT,多跑跑步、健健身,吃几顿好的。虽然说二战时间紧任务急,但是一战下来毕竟消耗巨大,身心都需要得到修养。另外一战成绩也并不算太坏,虽然用不了,但是离750到底也不是遥不可及,所以努力的成果还是部分地体现了,应该犒劳一下自己。最后,一战以后对GMAT的新鲜感和复习的欲望都降到了最低,这种情况下复习是被动、低效的,需要一定时间的间隔来重新燃起奋斗的热情。


5) 养精蓄锐之后,可以开始冲击二战了!lz最开始先把OG的SC和Manhattan SC又刷了一遍,同时完善错题整理。另外一点变化,是开始总结语法易错知识点。一些Manhattan上总结不到位的知识点,lz单开了excel的一页进行总结,比如with从句的用法,比较关系中的省略等等。总结的过程就是学习、提高、巩固的过程,整理好了之后也方便查阅增补,非常有好处。同样的思路,lz又整理了一遍自己的写作模板,去伪存真,反复精炼。


6)     紧接着就是prep07的单项复习,同样三项齐头并进,做题、总结错题。在这期间,lz阴差阳错地看到了Manhattan CR的04版,发现与05版大有不同,最重要的就是04版介绍了“边界词汇”的感念(具体参见RC复习心得)。受此启发,lz又翻了一下Manhattan RC Guide,领悟了“全情投入”的真谛。在此把这两本书推荐给大家,翻一遍很快的。得到这两大法门之后,RC和CR的水平只能用突飞猛进来形容了。这期间第一次用Manhattan模考,训练pace。


7) Prep 07做了小一半的时候开始正式进入模考冲刺,每隔三四天一次模考,做完全部6套题。期间继续做prep 07。到临考前,prep 07还剩下一些没做,也就不管了,关键是做过的一定要好好总结、体会。到了后期,整理错题的时候越来越喜欢上Manhattan论坛看Ron的分析,讲得非常透彻,推荐大家在碰到难题的时候看。Manhattan的CAT模考在此隆重推荐一下。Lz最开始相信他家的题,主要就是感觉他们有Ron大神,题目一定不会差。做了之后确实觉得他家verbal的题的难易跟真实考试很接近,而且完全陌生,非常适合练pace。另外模考完之后,答案有解释,模考时每道题的用时和难度都有记录,这些对分析薄弱环节,设计应考策略都帮助极大。要注意的有两点,因为6套题共用一个1000道题的题库,所以做到第5、6套题的时候高分段的题目就少了,所以对于冲750+的CDer来说,前4、5套的题目最有借鉴意义。另外,数学的模考题非常烂,难度过大,完全不能在75分钟做完。模考的时候数学做还是要做的,但是心情不要受影响。由于第五套模考题难度已经下降,所以lz第六套题就没有一口气做,而是分拆开来当作最后的练习,以免考前耗费太多精力。


8) 二战当天上午,lz做了两篇阅读,写了一篇作文作为热身,然后床上躺了一个小时养精神,之后洗个澡,吃了午饭,一(ya)身(li)轻(shan)松(da)地奔赴考场。

================================================

【冲上750+的临场感受及应对策略】

之所以觉得这个问题比较重要,是因为进入750+的分段以后,考试已经进入深海。这样难度的试题不是说你备考的时候没有做过,也不一定绝对数量上这种题你做得少,而是相对你过去的练习量来说,这种题出现的概率极低。这会有什么后果呢?一是原来你做一百道题才碰到一两次的难题现在连续出现,轮番攻击你的薄弱环节,烈度极大,难保不会百密一疏,这种体验是除了用完全陌生的CAT题目(最好还是官方的)模考以外不可能获得的。二来这类题目即使之前做过也未必得到过足够重视,因为出现概率小,所以往往大家都会把精力集中在比较“主流”的题目中。下面lz详细讲讲自己临场的体验以及对应策略。



先说临场体验。

1.      总的来说,考试后半程能明显感觉到出题人婶婶的恶意。题目一眼看上去并不咄咄逼人,但陷阱更隐蔽,错误选项的迷惑性大增。Lz在verbal后半程有好几道题都是很快选出了答案,然后隐隐觉得事情不会那么简单,回头再看一遍题和选项,发现上当了赶紧改答案。甚至有几次已经点了next了之后发现错再cancel之后改的。

2.      操作上先严重提醒一点:如果先选了一个答案,后来改成另一个,一定要在点了next之后看一下现在的选项是否还是自己最终的答案,然后再点OK。Lz有一次就是改了答案后了next之后发现勾选的选项跳回了自己第一次选的那个,吓出一声冷汗,赶紧cancel了重新选好。Lz后来发现这样的故障不是系统出问题了,而是自己手抖,改答案的时候没有选好,事实上答案还勾在之前的选项上。

3.      高分段的RC和CR感觉还好,并没有特别陌生、困难的感觉。陷阱主要在于个别词汇的微妙差异(一个例子见CR考场感受部分)。个人觉得这种时候就是对各位“边界词汇”这招掌握情况的考验了。总之一定要对关键的词句仔细斟酌,选项间认真比较,

4.      高分段的SC感觉跟平时差别最大。也许lz在语法上的造诣确实不足,虽然复习中60%以上的时间在看语法,但是两战都感觉SC好难。前面提过,lz二战verbal第一题就是一道自己非常拿不准的SC,长考两分钟后放弃蒙了一个。前面跟大家反复强调前十题的重要性,可是到了自己,一上来就蒙,也是醉了。但老实讲,当时心里真的没有把它当太大一回事。信心还是要有的,你努力了,就一定不会得不到报偿。做到后面的时候,感觉语法题各个都很非主流,总是剩下两个选项完全不知道该选哪个。总的来说,40%的SC是有蒙的成分的。没有蒙的部分中,有两道虚拟语气的陷阱被lz识破了。当时惊出一身冷汗。平时做题真的很难得碰到虚拟语气的题,有的话多数也可以通过其他语法规则判断,而实战中居然出了两道必须用虚拟语气排除选项的题目。感觉被自己识破的陷阱都那么高端,其它蒙的题真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了。当时一战感觉也类似。其实lz真的很困惑,为什么在考前练习的时候,做SC基本都可以非常有把握地选对大部分题,但到了实战的时候,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个人猜测,原因除了前面提到的这类难题做的相对极少之外,lz自身SC的功底还不够扎实是铁定的,还有可能SC难题的出题风格和考点有所变化。总之,lz个人感觉SC确实深不见底,总有一道难死你。。。


应对的办法还是有的。先说临场的办法:

1.      考场上一定给够时间,多检查。还是那句老话,一道题要么不做秒过,要做就要留够充裕的时间确保正确率。前面题目简单,但是对于总分更重要,所以需要多留时间。后面题目难度上来了,不花足够的时间就非常容易错。所以lz的pace就是保证前27题和最后3题都能有平均每题2分钟的时间,剩下11题中干脆策略性地秒弃1-3题也不要仓促应战。最冤的就是花了一道题所需时间的80%,最后做错了。

2.      不要被简单的表象迷惑,看上去简单朴素的题往往最要命。真正的难题,不是整句话划线的SC,也不是篇幅巨大的RC或者逻辑关系混乱的CR,而是笑里藏刀,静水流深的“普通”题。如果你目标750+,就一定要在做到20-30题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稳定的心态。既不要紧张慌乱,也不要飘飘然地勇往直前。用足预算的时间,多检查多留神。

3.      心态要好,也应该好。感觉难度上升其实归根到底是件好事,说明你前面做的很好。如果这时候碰到一道难题,实在做不出来就凭感觉蒙一个吧。蒙完的结果有很多,而且看起来都还不错啊:首先可能蒙对,毕竟最后你大概是在两个选项间犹豫,那么蒙对的概率就是50%;其次这题可能是试验用题,不算分;最不济可能真是错了一道正式考题,那影响也不大,咱又不是非得800分啊,难道还不许错?而且错了之后题目难度肯定会下降一点,后面更从容嘛。

4.      最后,也许lz的经历可以给你一点信心——努力一定不会白费。前面说了lz二战40%的SC都有蒙的成分,这一点不夸张。但看最后的结果,错的应该也没多少。原因很简单,很多都蒙对了。虽然考试碰到的题目确实跟复习的时候很不一样,但是平时的基本功训练还是会内化为你的语感。这种语感跟系统学习SC之前所谓的语感不可同日而语。带着这种语感,蒙对的概率显然是远超50%的。


那复习的时候怎么办?

1.      整理错题。这是可操作性最强、效果最好的办法。原因很简单,做错的题离真实考试中高分段题目更近,重视错题,就是把注意力更多放在高分段的题目上,也就是考试的时候更可能碰到难度的题目上。Lz的做法是将SC和CR的错题整题放在excel里,标明错误原因是自己粗心(真是疏忽,而不是因为高端陷阱)还是题目难(包括陷阱太坑或者确实不会做),再简单写一下自己对这道题的理解。强调一下,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一边整理一边反思的过程。后面lz当然也回头过了一遍比较新的一部分错题,但其实过的一遍也只是在回忆当时整理的过程。真正搞明白一道题还是依赖整理的过程,所以整理错题一定要肯花时间(lz整理一道错题平均得花10分钟)。

2.      考前看OG后20%段难题,多体会可能的shock。OG是官方更新的考试指南,代表了官方愿意给出的最新命题趋势(prep07、08确实有点老了)。这时候你要做的是过一遍OG每一分项习题靠后20%的题目,回想自己第一次做错的原因(参考自己整理过的这部分错题),体会一下哪些考点超过了你的当时的预期,分析一下非主流的题目到底跟主流差别在哪里。这么做的原因并不是希望从中学到新的知识点(学OG这一步应该早就完成了对吧),而是考前建立一个对难题的心理预期。你不能预测难题的出题方向,但是你能预测难题相对普通题目的波动大小,这对稳定考试情绪很有帮助。

3. 阅读能力最可靠。说了这么多,回到老话题,阅读能力是在GMAT中最能给你安全感的能力。SC的题目有万千变化,而RCCR根本逃不出阅读能力的无边法力。如果RCCR加起来只错两三个,那么14SC即便错一半,上750也足够了。

================================================

【关于出题和算分】


1.      相信不少CDerlz有过类似的担心,GMAT正式考题或者OGprep题目里会不会有出错的题?也就是说题目太过模棱两可以至于选项中有两个或者以上的选项都有道理?或者说有没有可能一道题本身是对的,但是陷阱隐藏太深或者考点太偏以至于很少有人能做出来?

lz的理解,上面的几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不可能”。原因有两点,Ron大神都解释过:1. Ron反复声嘶力竭地强调过,永远不要置疑官方题目的正确性,因为“they make the rules”。我们能做的(sadly)就是尽量理解和遵从官方的规则。2. Ron在某个帖子里提到过,GMAT的每一道正式考题都会作为试验题夹杂在之前的正式考试中。再难的一道题,也必须保证能让最高分段的考生几乎100%地答对。如果某一道题在800分的考生中正确率都不能接近100%的话,那么是不会被采纳为正式考题的。所以结论是,只要是官方出品的题目,就值得信赖。

2.      在这再啰嗦一下关于GMAT考题重要性递减的事,就是想强调,一定保证前面大约30题的正确率。GMAT是自适应性的考试,也就是CATComputer Adaptive Test ),其原理就是计算机根据你之前所做题目的难度和正确率决定你接下来碰到题目的难易。其最终目的是使得给你的题目你有50%左右的几率答对,题目对你来说既不容易,也非高不可攀。想象一下你每做下一题之前,计算机都根据之前你答题结果产生的数据来做回归,那么你第一题的结果就要被用在后面的所有40次回归中,后面以此类推。明白了这一点,就明白了题目越靠前越重要的道理。

3.      虽然没有人知道精确的算分模型,但主流的建议还是比较一致。两条:1. 前十道不能错;2. 出现连续错三道或者以上会有额外惩罚。另外lz忘了哪里看到说最后一题也最好别错。综合这些建议,lz形成了自己固定的pace(详见pace部分讨论)

4.      按照GMAC官方的说法,VQ分数区间的上限是60,但是51分以上是extremely rare。事实上,按大多数人的经验,QV全对也就51分。如果有达人知道52-60分是干嘛的烦请告知,lz一直很好奇。

5.      错题个数与QV原始分的关系曾经很困扰lz,因为没找到多少相关的讨论帖。当然得分是跟错题数量、位置、难易等指标相关的,但是不知道有没有人和lz一样只是想知道大概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Lz就在这里吧自己在四套官方模拟题中(GMAT prepGMATPrep Exam Pack 1)的得分和错题数汇报一下供大家参考(这里的分数完全不代表lz当时的水平,因为verbal里一半题都在之前单项练习里做过了):
    a)        Q 50(错9题), V 40(错11题),总分740
    b)        Q 51(错0题), V 47(错2题),总分780
    c)        Q 51(错0题), V 44(错4题),总分770
    d)        Q 50(错3题), V 42(错5题),总分760

6.      关于免费的GMAT prep模考软件再多说一句,这个软件只能模考两次,但是如果模考完了之后想再练练手,可以把软件整个卸载之后再安装一遍。重新安装之后就又可以模考两次了,但是题库当然还是不变的。

================================================


【考试的身心调整】

1.      一战的心态

一鼓作气。一战之前lz是没有一战的概念的,因为从来就没有想过要考第二次。所以一战前的所有准备工作都是为了毕其功于一役而展开的。另外,lz觉得GMAT考察的各项内容都会对将来的学习、工作帮助很大,所以决定踏踏实实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靠技巧短期突破。在这样的大前提下,lz给了自己较为充裕的备考时间来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法、逻辑、阅读以及写作能力,希望稳扎稳打地一战告捷。结果事与愿违,不得不两战。对于一战前的心态怎么说呢,有好有不好吧,但如果让lz重来一次的话,应该还会保持这种心态。


一战前一鼓作气的心态,好处是给了自己一定的紧迫感,提高了学习效率,给自己宽裕一点的时间可以打下良好的基础,实实在在地提高了自己的各项能力。这些能力不光为二战提供了很高的起点,而且在将来的学习、工作中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这种心态不那么好的地方在于,考前自己给自己制造了比较大的压力。有压力,是因为一旦一战失败,就会感觉自己浪费了太长的时间,早知道要二战还不如早点一战。但事后看来,lz觉得自己一战前的心态还是利大于弊。无论如何,努力是没有白费的。虽然多花了点时间,但是自己的实力确实有了提高,因此二战准备得就比较轻松。另外,也是因为自己一战前已经非常努力了,所以一战失败后才能精确找准自己的弱点,使得二战的复习很有针对性。况且,如果一战成功了,那花的时间和精力就更是值得的了。


2.      二战的心理调适

需要二战这一残酷的现实让lz很多天都没法接受,因为lz真的觉得自己已经倾尽全力,而且能力也应该达到750+了,可是分数就是那么无情。当时lz完全没有力气再看GMAT一眼了,觉得一个月以后能保持一战的水准就很好了。渺茫说的就是当时那种感觉吧。


后来渺茫逐渐变成对GMAC的愤怒:“这种为了考试费而节操丧尽的公司,让所有人每隔一个月都可以刷一次分,最终把大家的分数都inflate到这么极端的高度,典型的利用囚徒困境把人逼死!要是跟高考一样一年一次机会,一战720绝对就够了。”其实能开始这么想就对了。一味沉浸在对自己失败的懊恼中是没有用的,把情绪发泄到GMAC身上合情合理而且有益身心。这里趁机再次谴责一下这种制造恶性竞争的无良考试机制。


再后来lz终于冷静下来,想明白两件事。第一,最悲观情形下,720的分数也不是不能用,自己的努力也算多少收获了一个保底分。第二,尽管十分不服,自己一战前的复习还是存在漏洞的,查缺补漏之后一定能有新的突破。人终究要面对现实,但现实也许并不像自己原先想象的那么惨。自我批评既不是怨天尤人,回避问题,也不是妄自菲薄,自轻自贱。碰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客观、清醒地评价自己是很重要的。这也就为什么讲,人贵在有自知之明。


经过这样的心态调适之后,lz给自己放了几天的假,后面的做法写在“备战之路”部分。相信很多CDerlz一样,接受二战的现实是一个难受的过程。Lz想说的是,努力之后可能暂时,甚至永远,都不能迎来收获,这些都让人很难过,但是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因噎废食,是停止努力。停下了,就什么都不可能了,而持续努力,真的很难不成功。哪怕努力之后万分不幸地终究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相比努力之前你也肯定前行了很多,而这些进步以及所有经受的苦闷和煎熬一定会在将来的某一刻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丰厚回报。一帆风顺当然是良好的祝福,但百折不回才应该是强者心里不灭的信念



3.      临战状态

Lz最后一次完整的模考是正式考试前的5天,那天到正式考试之间就是lz的临战准备时间。临战准备的核心是养精蓄锐,查漏补缺。这大概和很多CDer在冲刺时候多次模考、加大训练量(特别是考试时间段)的策略不同,所以在此先申明,lz不认为任何一种策略比另一种更好,差别只是各人偏好不同。


之所以lz把考前的几天安排的比较轻松,是因为lz自身精力有限,一次全力以赴的模考消耗很大,虽然表面上感觉不到,但潜意识里会影响后几天的判断力。而对于lz来说,维持做题的手感却并不需要模考,只要每天都有一些新题做就可以了。因此,轻松的临战状态比较适合lz自身的情况。当然,为了临战状态的轻松,之前的准备工作会相应紧张。Lz在进入临战阶段之前大概每隔34天就做一套Manhattan的模考,一共做了5套。其它时间也保持相当题量的练习以及相应的错题整理。


虽然lz考试是在下午,但是在临战阶段,lz基本都是上午做题,下午总结错题。这样安排一是比较顺,二来下午也算有所休息,为考试当天下午留足精神。晚饭过后一般就休息或者干其它跟GMAT无关的事情。在考前倒数第二天,lz看天气不错,还出门跑了5公里。总体而言,在临战阶段,lz的心力和体力都得到了很好的休养,并且心情舒畅,这些对决战时刻的爆发都做了有益的铺垫。


临战期间心态是轻松的,但时间仍然是有效利用的。虽然做题量下降了,但是做的题更加有针对性,目的是查漏补缺。查漏补缺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错题整理和回顾中,而这一过程既帮自己找到了薄弱环节,也让自己得到了积极的休息。另外,查漏补缺的过程中也兼顾了很多集中训练中重视不足的项目,比如IR、作文、数学。Lz在临战期间回顾了一些IR的错题,作文的练习也增加到每天一篇,并且做了20到数学Review中靠后的难题。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熟练手感,避免在考试中因为这些项目影响心情,更是要避免因为某一项重视不足最后酿成大尴尬大纠结。最后,临战阶段虽然没有模考,但是只要做题,就至少掐表做15SC/CR或者4RC。中间可以休息长一点,整理错题可以久一点,但是做题就保持好应有的节奏。


除了上面所说的之外,临战前需要保持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状态就是平和。具体来说就是,考前每做一题都像平时一样对答案、整理错题、回顾知识点,每写一篇作文就数数字数,修改错误,改进模板。一切都并不感觉跟之前的复习状态有任何差别,就觉得马上要来到的考试只是另外一次模考而已。It’s just another ordinary day


4.      考试当天

对于lz来说,考试当天还是需要做好一些小事情,使得考试更加顺利流畅。之所以lz把考试时间改到了下午,就是为了上午能够更好地调节自己的状态,帮助下午的发挥。

早上起来、吃早饭都和平时一样,不用过早或者过晚。饭后lz写了一篇作文,小歇一会又做了两篇阅读。这两项都是为下午热身,而热身也就仅此两件事。写作文是为了在睡了一觉之后打开思路,避免进了考场发现无从下笔。这也是因为平时训练中发现每天写的第一篇文章总是很艰难,但是一篇之后再写第二篇就思路大开。做两篇阅读则是为了Verbal乃至整个GMAT考试热身。原因和帖子最开头对阅读重要性的强调是一样的,既阅读能力是GMAT考察的最核心的能力。考前集中精神做两篇阅读有助于考场上快速进入状态,对作文读题和IR的作用尤其明显。两项热身加起来一小时不到一点,运动量不大不小,就可以打住了。


热身之后lz稍微吃了点水果在家走了两步,然后就去床上闭目养神。先提醒一下,闭目之前设好闹钟。。。养精蓄锐一直是lz临战准备中关键的一步,所以即使考试当天也不例外。人的精力有限,如果考前不想热身也没什么其它必须干的话,即使干瞪眼也会消耗能量。所以这时候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也是好的,尽最大可能保证下午精力充沛。到了大概11点的时候,lz起床冲了个澡,换一身舒服的衣服,一下精神焕发。洗完澡之后吃午饭,饭菜就是平时常吃的好消化的那类,将将吃饱就行。吃完饭在家歇了大概半小时,然后奔赴考场。约的是1:30pm,实际1点到了之后工作人员也就立马安排考试了。

考试临场感受在其它部分说了,这里只说考试的休息时间。注意,休息时间只有8分钟,一旦超时,考试自动进入下一环节,没有商量的余地。而且休息前出考场和休息完进考场都需要工作人员操作登陆,所以真正休息时间不会超过7分钟。因此在模考的时候最好提前训练自己对7分钟的感觉。


至于两次休息是否都要用,lz的建议是都用。模考的时候lz试过少休息一次,后来发现做到Verbal最后的时候真的能感到精力不济。所以有机会lz就会尽量多休息,比如在数学提前做完题之后如果不着急上厕所,就在座位上闭目养神,等到时间走完再出去休息。


二战中,两次休息lz分别做了这些事。第一次休息,喝水,上厕所,洗手,用冷水洗脸和脖子三把,然后用毛衣袖子擦干水(因为厕所没有擦手的纸,模考时也一样用毛衣),回到考场附近深呼吸几口,然后就进入考场,离休息结束还有几十秒。这里冷水洗脸和脖子还有深呼吸都是非常好的快速驱赶疲劳、恢复精力的办法。虽然lz对数学很有自信,但是考试前能准备得更好就一定准备好,保证数学拿满分。


第二次休息格外重要。由于后面是最后、最艰难的75分钟verbal大战,休息的任务就是把自己升级到满血满魔嗜血狂暴的终极决战巅峰状态。Lz的数学还是如预期的提前10分钟完成,但是由于当时实在需要上厕所,所以在座位上养神了大概5分钟就决定出去休息。同样的,lz快速喝了点水,上厕所,洗手,洗冷水脸和脖子。然后,lz回到考场自己的柜子,捧出了古今中外考场第一神器,一般人不用我告诉他也知道——风油精风老前辈。风实乃终极武器,不可轻动,所以如果各位对数学和作文稍有自信的话,lz都奉劝大家不要提前使用,最好只留在verbal之前祭出。


风油精怎么涂当然大有讲究,lz有独家秘方,涂完后效果怎么说呢,起码半小时之内,你都会像头上淋着大暴雨一样清醒。lz独家涂法源远流长,其始发一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小学课间的眼保健操。
一共涂抹头上四处,保证360度无死角全方位提神,劲力深远清气绵长:1. 太阳穴,具体位置不用lz说了吧;2. 天应穴,位置在眉心附近;3. 风池穴,位置在脖后(这也是为什么洗脸要顺带洗脖子)4. 鼻孔内,这也是众所周知的用法。
涂的量要多少呢?在此先【严重警告】:下面的方法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特别是眼睛),如想尝试,务必一定必须要自己循序渐进、亲身多次地体会之后方可以用于考场。绝非玩笑,希望各位谨慎尝试!好,那么涂抹的量怎样合适?一句话,只要受得了就尽量多。【再次警告】如果之前没有经验,一定多次尝试,逐渐加量,找到适合自己的量。另外,风油精涂抹5-10分钟后烈度达到最大,所以刚开始如果没什么感觉也不要过快加量。好了,lz是这么涂风油精的:靠近眼睛的天应穴相对最少一点,涂到眼睛刚刚要流泪为止。其次是鼻子里,不能呛死自己,但是舒服的前提下多涂一点效果一定拔群,因为气味直接通过鼻子进入大脑。太阳穴可以再多涂一点,只要不涂进入眼角,不往下滴就可以继续涂。风池穴,哪都不挨着,敏感性又低,所以可着劲涂吧,也是不要往下滴就行。涂完的效果怎么说呢,起码半小时之内,你都会像头上淋着大暴雨一样清醒。【最后再次强调】,一定要考前试验纯熟了再用!


风油精涂完,lz突然觉得自己居然感觉有点饿了,这是一战中没有的情况。但只要准备充分,一切都会有完美的解决方案,lz果断掏出柜子里第二件宝物——饼干一小包。其实lz的肠胃一到紧张的时候就会特别敏感,所以原计划考试休息的时候是不要吃东西的。但是lz在模考的时候也发现,如果真是在verbal之前已经能感觉到饿了,那么考到最后肯定会感到体能和注意力下降。所以lz在考试的时候都带了几包很好消化的饼干以防万一。二战第二次休息的时候,lz就吃了一小包,万幸verbal的时候肚子很舒服,也没觉得饿了。即使这样,考完紧张劲过去以后lz马上就感到很饿,回家的路上于是又干掉一包。


涂完风油精,吃过饼干,lz进入考场前做了最后一件事,就是脱掉之前一直穿着的毛衣,穿着短袖T恤进入了考场。前面毛衣不脱,一方面是因为考场空调还是挺凉快的,穿着毛衣一点不觉得热,另一方面,是为了把最最好的状态攒到最关键的时候,所以前面先捂着。就这样,lz神清气爽、轻装上阵,把最好的状态带上了verbal的大决战中。



5.      复习期间的休息问题

前面讲到,lz推崇的复习节奏是集中突破的方式,而与此同时,科学、健康的休息是高效复习的保障。最好的休息方式,一言以蔽之,就是“积极地休息”。在各个层面(几小时内,一天内,一周内,一个月内)的休息,都最好用积极的方式来放松自己。


首先要认识到一点,人累不累并不取决于你持续工作多久,而在于你持续干类似、重复的事情多久。所以和很多人一样,lz很不喜欢长时间死学一样东西,时间久了就会精力涣散,效率极低。如果你把一天的学习安排得有变化、有节奏,就并不累,而如果你连续看三场电影,再有意思的片子都能把你看累了。所以“积极休息”的最普遍、最好用的形式,就是交叉学习——别人看你学了一天,而你其实在不同内容间不断切换,学习、休息同时进行。


GMAT的复习就很适合采用这种方法。紧张地做完4篇阅读,可以研究一下CR的逻辑原理;逻辑把你搞晕以后,可以挑战15SCSC的语法点或者错题总结累了,可以看看作文的模板;作文写累了拿IR或者数学换换脑子……如果你看lz的“备战之路”,会发现lz一直说自己复习的时候“齐头并进”,原因之一也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交叉学习带来的高效率。当然,lz也有很多时候会集中经历突破某一项,特别是硬搞语法的时候。但即便在那种情况下,lz也会穿插一些CR或者阅读,或者至少在SC的做题、总结、看Manhattan之间来回切换。


当然,无论怎么交叉,长时间内如果只倒腾GMAT的那几项内容也会产生疲劳,所以需要一些与GMAT完全无关的休息时间。Lz就会在不学GMAT的时候干一些其它的活,虽然也是工作,但是如果在GMAT复习的间歇时候做,也是很好的休息。此外,有时候GMAT之外的工作还会反过来帮助GMAT的学习。比如lzGMAT之余会读一些英文文献,而这些工作等于帮lz训练阅读能力,对GMAT也有不小帮助。


最后,纯粹的休闲娱乐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的建议是,不论什么休闲娱乐活动,都最好拿出整块时间纯粹地放松,而不要在学习的时候间歇性地刷手机。休息活动中,lz最喜欢的还是户外长跑。只要天气允许,lz一周会跑3次左右,每次5公里。其它活动包括出去吃饭、看电视/电影、上网以及一些家务等等。一般一天会有一两小时纯粹休息,而一周7天里平均会有一天基本不碰GMAT。另外,在一战之后lz有将近一周的休整期。


总之,磨刀不误砍柴工,良好的休息可以为复习储备充足的能量,使得复习的过程更可持续。做题要有效率,复习也要有效率。如果因为长时间的重复性劳动导致效率下降,不如打住休息一段时间,让自己重燃学习的渴望之后再继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把备战的征程设计得更加有趣一点,一定会有很好的成效。

================================================

【lz的恳求
CD的确是一个互帮互助的温馨大家庭,lz几乎所有的复习资源和信息都来自于此,所以愿以长文答谢,希望也能向许多前辈那样帮助到更多后来人。写贴不易,本来以为两三天的事,结果陆续写了快一个月,lz只是想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最大可能地分享自己的心得。如果各位帖子看到最后这里,觉得也值得推荐更多CDer看的话,lz恳请你顺手顶贴,既是对lz莫大的支持,也传播了你对其他CDer的善意如果能在回帖中发表看法、建议或者提出问题那就更好了,论坛本来就是大家互相讨论、学习的地方。对大家的支持,lz没有别的办法回报,只好深深地祝福你们杀G成功,学业顺利!
收藏收藏1554 收藏收藏1554
推荐
发表于 2015-4-4 10:38:0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沙发
发表于 2015-4-3 18:42:16 | 只看该作者
RC求好办法!!RC太重要,一错就连错!!!
板凳
发表于 2015-4-3 23:17:3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期待后续!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4-4 05:45:59 | 只看该作者
Cl109790230 发表于 2015-4-3 18:42
RC求好办法!!RC太重要,一错就连错!!!

刚更新了RC和pace的一些心得,希望对你有用啦
5#
发表于 2015-4-4 06:29:09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for sharing
6#
发表于 2015-4-4 08:09:4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
7#
发表于 2015-4-4 09:04:00 | 只看该作者
顶楼主!               
8#
发表于 2015-4-4 09:38:0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楼主好厉害
9#
发表于 2015-4-4 10:12:50 | 只看该作者
同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4-12-22 09:52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