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690,Gmat让我成长,期待三战的破茧成蝶 2015年3月25日二战,成绩虽说比不上大牛750+,但是这次平静的走出了考场。看着成绩单上的87%,觉得自己的努力多少有了些收获,若不是唯一的dream school在内心骚动不安,我可能就不会再考了,但是几乎一晚上的时间就让我决定下个月再考一次。我知道就算G750,可能也去不了那所学校,但是我愿意用五年的时间,甚至十年去追求,但是可能就不是去读硕士了,于我而言,那是一种精神,一种吸引力,一种引领我向前的动力。 很想说考gmat的过程是我第一次接受不那么完美的自己,让我学会了脚踏实地。三年top1的成绩,gpa3.8,三国语言,雅思一次通过7.5,大学法语四级,英语专业四级都是第一名,三个专业都让我如鱼得水,一度埋怨学校不让跳级。但是一战后的Gmat成绩让我怀疑自己,第一次觉得自己很弱,晚上十点的火车,哭着一个人回的学校,很长时间都没能弄明白自己为什么一战失败了,也不想跟任何人交流。二战是3月开学开始复习的,每天至少8个小时的强度,就在考试的前几天因为看不到努力的成果,一度不想考了,想要直接去欧洲,去米兰和巴黎学习我喜欢的设计和大提琴,只不过不甘心在这样20几岁的年纪只享受生活,而没有承担起家庭社会赋予自己的责任,这有何尝不是一种逃避?就这样,我决定坚持下来。巴黎米兰以后也可以去,但是有些责任就应该使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承担起来的。很喜欢有一个CDer的签名:future-maker.我知道我们距离有这样的能力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我们已经在路上了不是吗? 二月份在上海参加一个峰会,参会的是亚洲顶级高校的很优秀的人才,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但是也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老教授在会上对我们说:我希望你们这些孩子在几年后不管在北京上海还是伦敦纽约,在加班到深夜,因为并购,咨询,或是融资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不理解的时候,你们这些人能彼此鼓励,彼此理解。 那个时候我觉得很感动,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样,出国不只是为了一个名校的头衔,而是寻找一个平台,一群可以理解自己人,遇到一个更好的自己。在备考的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一个人坚持的不易,外语专业很少有人考gmat,起码在我们学院我是第一个,老师同学都不懂,也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去商学院,而不是毕业保研或者当翻译。早上的时候还有同学质疑我的选择,还在跟我强调LAUST比GMAT难云云。。。我觉得这些质疑还有争论是很幼稚的一件事情,不管是我的选择还是考试的难度,他们没有我的经历,就没有资格去评论。当然我也只是笑笑,毕竟经历过这些的人才能有共同语言,就像CDer就很懂彼此。 考g的过程我收获最大的是感情,更明白亲情,也收获了友情。爸妈心疼我,朋友想帮忙却帮不上。闺蜜一周好几个越洋电话邮件让我必须奋进,因为不想他们失望。690的成绩有点不完美,就像我的雅思虽然7.5,但是写作却6.5没过7一样。我不明白上天为什么这么安排,但是我觉得还是时机未到,没有水到渠成,所以希望三战的时候能完美收官。 最近这两天开始整理自己的材料了,因为想要DIY,所以可能需要付出的更多,想要申请MPA和战略管理这两个专业,后者想要申请博士,所以最近忙着项目科研。DIY方面还是有点苦难,不知道有什么好的文书资源,也不知道怎么开始写,不过会努力搜集信息,找到方法的,也希望大家能多多交流,需要我帮忙的也尽管说,我会尽我所能回报CD. 因为在外面做项目,gmat资料都在学校的电脑里,需要的请留下邮箱,我会给大家发送,大家知道好的DIY申请资源也希望大家赐教
我的QQ:407507896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努力是奇迹的另一个名字。 期待破茧成蝶后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