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21107|回复: 9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选校] 选校,你真的选对了吗?也谈选校和位置,Network和其他 (长贴+全文字,慎入)

[精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25 22:38: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到版面上很多同学纠结选校,想结合自己的经历,浅谈一点感受。这个帖子的大背景是,申请人留学的首要目的是通过留学改变就业环境,或者是希望留美工作。



March 25——选校 (Part 1):
请大家一定多看看课设和教授背景及经验啊!当你同时拿到几个学校的Offer时,如果几个学校的差距不明显——比如藤校vs 一般公立,或者前20 VS 后100(没有歧视公立或者后100的意思,只是举例)——那么请首先比较课设和教授啊。

  • 课设是不是可以有效的将你的职业技能及行业知识提高一个等级,是不是符合你的职业发展兴趣,是不是符合行业招聘要求大趋势,能不能为你带来更多的transferable skill which could expand your job hunting pool。我昨天还跟组里的同事讨论了下,大家一致的认为,除了顶级的学校(top20),藤校,或者在某个领域格外突出的学校外,公司对学校排名是不那么在意的。Top20,藤校或者专业格外突出的学校所带有的品牌光环是不用多说的,但当你不具备这个光环的时候,你的能力,技术,经验是更能打动公司的东西,而不是学校名气,排名或者地理位置。

  • 教授是不是在行业内/学术界内有良好口碑,教授专注于的研究方向是怎样的,教授擅长的领域是怎样的,教授是不是well connected(这点对于发展professional relation非常重要,如果学生能和一个well connected教授建立起非常扎实的专业关系,教授的引荐和推荐是非常有效的)。重要的是,教授的背景、经验、研究方向等,是你感兴趣的或者和你职业发展方向大体相符的。举个实例,我毕业前见过一个行业Top3公司的收益管理总监,说起来networking,他当时随口说了一句:“Honestly, I would only help students that are referred by Professor K”.教授的名气,能力和圈子,有时候会是一种可以被认可和相信的品牌,因为在美国,一般引荐或推荐的话,引荐人其实都是在利用自己的声誉做担保的,所以一般非常具有影响力和可信力。

  • 位置的话,真的觉得,不要盲目扩大地理位置可能带来的优势或劣势。如果学校足够好,教授人脉资源足够广,学生足够优秀,即使学校在村里,这一所谓的“地理位置劣势”,也不会阻拦公司、校友、行业领军人前往学校吸引人才的。另外,有些大公司的所在地,并不是在大城市。:
                     1. Capital one,这几年招了不少国际学生,做data方向,在Richmond, VA。
                     2. Marriott总部在Bethesda。
                     3. Statefarm,保险公司,在亚特兰大,光我认识的,就有7个中国学生。
                     4. 某个地产公司,总部在Denvor,去年sponsor了两个H1B,但都在denvor,相反的,它的纽约办公室很小的。

举这些例子,就是说,不要太纠结于地理位置。机会到处都有。做足自己的功课,你想从事的行业的公司都分布在哪里,比如austin和dallas,因为能源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投资公司和地产公司,不是只有NYC,才做banking和investment的。亚特兰大,几乎不在留学生的top5 list上,但有好多公司、甚至Fortune500的总部都在这里,Delta, UPS, Home-Depot, Sun Trust, Coca-Cola, IHG,Statefarm,Arby’s, First Data等等,也有好多公司有比较大的office在这里:EY,JLL, Nobel Investment等等,这些公司都有招finance, data或者analytic方面的人才,但是亚特兰大的Emory和 GeorgeTech ,似乎并没有因此被留学生所亲睐。像ATL这样的upcoming城市很多,它们的名字并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绝对有很多机会,所以真的不要太纠结于地理位置。

  • 了解自己及了解自己对发展的规划,这常常是选校时被忽略的一个点。如果deadline不紧迫的话,还是好好研究一下比较好。研究你将来想去的公司到底在招聘什么样的人?你将来想应聘的工作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和经验?这些在linkedin上搜一下,信息超多的。大部分项目都是1-2年,那你只需要了解最多三年内的人才缺口/人才趋势就可以了。 比如你将来想做revenue system analytic,那看到几个公司发布的类似工作的招聘启事中,共同的一点要求是对database warehouse的经验, 那就看给了offer的这些学校,有没有提供database management的课程。不要光限于看你的项目在的学院,看看别的学院,是不是也提供你想要的课程,大部分研究生学院,在修好必修课的前提下,都是允许学生修其他学院的课的。我自己的学校,应用经济学院的统计课,就比我们本学院的统计课,好太多!了解你自己,你的期望,你自己和期望之间的差距,也会让你在选课时,联络校友时,更有针对性。

刚有同学PM我说学校的利弊不分上下,其实我认为,不要单纯的比较学校的pros & cons,而是比较学校之于你能带来的pros & cons,比如一个某个商学院刚成立,师资少,学生也不多, 之于有些人来说,增加了与教授建立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的几率和关系的深度。但对于有些人说,这可能就是一个弊端,因为他认为这样的师资不足够带给他想要的network机会。这个都是相对的。

  • 另外,想针对OPT补充一点,这点补充,是抛开个人能力而谈的,仅客观讨论了OPT长短可能带来的差异。
                   1. 对于想在美国实习1-2年的同学来说,12个月 OPTvs 29个月OPT会有区别,29个月OPT也逐渐成为某些同学选择学校或专业的考虑因素。
                   2. 对于想要在美国工作的同学来说,如果你希望工作2年左右,而你的专业恰好符合STEM要求,那么29个月的OPT是最合适的,能工作两年半且不需要H1B,很大程度上会让你在找工作方面有更大弹性,有更多选择,有更大可能性获得理想工作。
                   3.对于想工作三年及以上,即需要H1B的同学来说,29个月的OPT会带来的优势就是,你可以参加两轮H1B申请,即使第一年没有找到sponsor或者第一年申请失败的话,第二年还有一次机会。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如果你能力很好,找到对的公司,那么也可以在12个月的OPT内获得H1B的sponsorship。

看到版面上很多投票的,我觉得这只是你做足功课后,帮你做决定的辅助工具,你知道投票的人中,有多少是真正了解过学校或者读过那所学校的吗? 真的希望大家能多做功课,真正的了解学校,了解专业,了解行业和你想去的公司,做出最有底气的选择。



March 25——拙见:如何利用Networking和校友增加找实习和找工作的几率

我们学院,最大的一个卖点就是强大的校友网络,我现在的直接上级,是我的项目校友,公司的原CEO,校友,部门VP,校友,我在新加坡的对接,校友。不得不说,校友网络确实带来了许多资源。但networking,一直是,至今也是,我本人一个弱项。所以关于networking的这段,有点血泪经验的教训,是希望能帮到觉得networking困难或者即将开始networking的同学。我相信CD上有很多大牛,更擅长networking,或者对这个事情有不同看法,如果你很聪明,英语沟通能力堪比美国人,专业知识也很超群,我这点拙见,就没什么用了。此外,我没有涉及networking的一些基本原则(例如不要一开始就ask for an internship or ask for a job, 要首先表现你能为对方带来什么等等),更多的是涉及了我曾经忽略的、或者我觉得普遍被忽略的一些点。

其实在校学生network的目的,无非是想获得实习或者工作,那么什么样的networking能获得实习或者工作呢?有效的networking。如何达到有效的networking呢?与老师、校友、同学,guest speaker甚至潜在雇主,建立professiona relationship。缺少这一元素的networking,一般是不会带来工作或者实习机会的。就像我在选校 part 1举得例子,只有你和老师建立了专业关系,老师才会敢引荐你或推荐你,一般和业界关系很紧密的老师,他们的推荐对于雇主来说,具有很高的可信性。老师推荐你,也是risk his/her reputation,如果老师不熟悉学生,或者缺少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 怎么敢认真的推荐学生呢?所以我觉得,老师是networking最便捷的portal之一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你见过的校友、演讲嘉宾和雇主。不同的是,这三者,不像老师那样会和学生相处的比较久,所以对于这三者,很多时候,我们只有一次机会,来留下深刻的良好的印象,之后就靠有专业精神的跟进了(professional follow up)。举个我见过的牛人的例子:我们学院隔三差五就有networking,有个牛人(国际学生),每次都会很彻底的去了解谁会来,他/她在做什么,做过什么,参加过什么会,有什么成就等等等等,做足了功课,才好破冰聊天,才好问问题,才好开展深入的谈话,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平时牛人也很关注行业动态,总能插上话或者发表自己的看法。我经常能看到,即使一个校友身边都是一圈美国本土学生,牛人也能气定神闲的融入谈话讨论中。牛人还有个question list,上面的问题几乎都是用来激发深入谈话的。当然了,牛人做这个准备工作,也是很有针对性的,比如他主要是想做地产工作,所以他关注或搜索的对象都是在地产行业或从事过地产行业的。之后他会跟在联谊时交谈过的校友保持联系,不频繁,刚开始是进一步了解校友,然后几次是讨论行业动态或者自己在做什么,最后是咨询有没有什么机会。很循序渐进但很让校友喜欢的一种方式。牛人最后去了一所新加坡的公司,就是和校友引荐得到的offer。

真的觉得很多时候,这种校友network,就像是一场百人相亲,你不能让人讨厌你,只有留下好的和专业的印象,再慢慢跟进,才能逐步的到达自己想到达的地方。跟选校一样,多做homework,准备好自己,才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说了这么多关于Networking,也是想从另一个角度去支持我的看法:不要太扩大地理位置可能带来的优势或劣势,因为并不是校友集中存在于某城市,你在这城市学习就会获得更多的校友引荐。如果你足够好,校友是不介意地理差异而跟你skype或者电话的。如果你不足够好,即使你和校友住对门,他/她也不一定会很愿意帮助你。



March 26——善用Linkedin

关于Linkedin,想说的不是如何更新你的资料或者该用什么单词表达你的能力。这方面的建议Linkedin上非常多。这里想说的是我觉得很受用的一点:如果用Linkedin帮助选校,挖掘校友和挖掘就业相关的信息。

  • 帮助选校:这个最简单,但需要时间和耐心。方法就是搜索你要去的学校,然后过滤你想学的专业或者学院,然后发cold email或者cold message,发很多人,总有一两个人是很愿意帮助potential student的。要问的就是关于学校和专业的问题,并且问有没有别的人他推荐你去联系一下的,尤其是他有没有中国或亚洲同学,值得你去联系的。

  • 挖掘人脉:这个很简单了,输入你想找的学校或者公司,然后Enter,你会看到几百页上过这个学校或者在那个公司工作的人。搜索结果当然可以被细化:毕业年份,本科vs 研究生,工作领域等等。问题是,在这N号人中,我们应该关注谁?我个人的体会是,关注跟你同一学院同一专业的;关注从事着你想从事的工作或就职于你想就职的公司的;关注跟你职业路线或经历背景类似的人。你想要联系的人,必须至少符合三点中的一点。而这一点,就是你network的一个切入点。两个人有了common ground,才有意义或者有必要继续交流下去。这些我想联系的人,被我称作reach out pool。 目前我使用的方法就是如果能google出某个人的工作邮箱,我会用我的工作邮箱或者学校邮箱联系这个人。如果google不出工作邮箱,我就会Linkedin站内信他/她。这是个笨办法,目的是广撒网,我相信有很多人,有更好的办法的。刚开始因为自己network技术不好,很少收到回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收到的回复的比例逐渐提高了。基本至少30%的人都会回复。

       这样做还有一个方面的收益,就是让你通过查找校友,看校友在哪里工作,从而让你认识你那些原来并不认识的公司。就我本身的经验来讲,出国前,我对我这个行业的了解,仅限于几家大公司。但在Linkedin上搜索校友后,我发现原来这个行业有那么多我根本从来没听说的公司,这些公司也提供大公司所提供的岗位,这些公司也在招人,这些公司也做着我很感兴趣的事情。挖掘出这种运营于美国本土且不那么国际知名的公司,无疑扩大了我的求职范围,不能说它一定会提高求职的成功几率,但一定会增加很多机会。有时候大公司因为太知名,它们一般会吸引很多很有竞争力的美国本土学生,从而不是那么愿意接受国际学生。

  • 了解职位技能需求:了解了职位的技能需求,我才能更好的准备自己,提高求职竞争力。
             1. 一个是看各个公司发布在Linkedin上的某一类职位,共同的硬性需求是什么(例如学历,技术,语言等),同时关注哪些技能或经验是被preferred,因为说不定你恰好具备这个preferred技能或经验,那么在求职的时候,可以用来弥补一些全职工作时间不足的缺陷。
               2. 看正在做你将来想做的工作的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这个点可能是过去的工作经历,可能是技术,等等。如果你没有这个共同点,那也许你需要考虑,你是不是应该着重提高这个你缺失的点。如果一个人跟你的经历非常类似且做着你想做的工作,那么这个人就是你重点要发展的人脉。举个实例,我一直想做资产管理方面的工作,但我没有丝毫从业经验,多次尝试改变职业方向,都失败了。然后我在上学的时候,偶然发现一个供职于H公司的校友,跟我的背景很类似,他也做过我原来做过的事情,他现在做着我将来想做的事情——资产管理,然后我就联系他,聊他是如何转折职业道路的,并请他提些建议,以我的情况,该如何弥补从业经验不足这一短板。然后现在的结果就是,我进入了校友所在的H公司,一边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边按照他的建议,通过参加资历认证考试,来弥补经验的不足。同时我跟校友长期保持着联系,校友表示如果他的部门有空缺,我会是被优先考虑的候选人。

以上就是我觉得Linkedin可以帮助你获得信息的办法。这些办法,需要耐心和厚脸皮,但我自觉带来的收益,是非常大且长期的。讲了这么多Linkedin,也是想告诉大家,真的有很多渠道可以让你去了解你申请到的学校的,尽量的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尽量避免根据一些流行的推论,去断定学校好不好。



结语:尽最大的努力,获得最多的情报,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最有底气的判断。最后想真心的告诉每一个出国留学或工作的人:

Be sincere; Integrity matters; America believes hard work.



附:一些有用的链接和文章
1. 毕业三年,外企工作ing,在职开贴答疑,尽力回答大家的问题,欢迎提问 by Skylette, March 25, 2015: 觉得这个帖子的作者在留学 vs 工作方面,提出了很多很精辟很有见地的意见和看法。
2. Joining Groups of Two or More People Talking by SAM DIENER, September 24, 2009: 作者不光讨论了如何加入正在谈话的一组人,还讨论了如何从肢体语言判断,你是不是应该企图加入这一组人。(不知道为什么,链接贴不上——也许是因为是external link的原因,大家可以自行搜一下,抱歉)


收藏收藏97 收藏收藏97
沙发
发表于 2015-3-25 22:43:1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3-25 22:55:18 | 只看该作者
自己顶一下,真的希望同学们能看到。选校,真的很重要!
地板
发表于 2015-3-25 23:00:51 | 只看该作者
mark,感谢LZ分享
5#
发表于 2015-3-25 23:11:2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后悔没有早看到楼主帖子,马上要交订金,感觉找教授资料方向神马的已经来不及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15-3-25 23:15:12 | 只看该作者
wendy1026 发表于 2015-3-25 23:11
感谢!后悔没有早看到楼主帖子,马上要交订金,感觉找教授资料方向神马的已经来不及了………… ...

这个功课,集中做起来很快的,请善于利用学校网站+公司网站+linkedin。学校网站一般都有教授bio,再google教授的研究,就能大概知道教授擅长/专注于哪些方面。公司网站看技能和要求——这些专业技能,实习要求,学校是不是能提供。linkedin看学校毕业校友,国际学生和美国学生,都在哪些公司就业,如果他们去的就是你想去的公司,那cold email发起来,了解学校,了解毕业就业前景,为将来的network甚至referral打好基础。
7#
 楼主| 发表于 2015-3-25 23:40:05 | 只看该作者
貌似没人喜欢不激动人心的文字贴。。。
8#
发表于 2015-3-25 23:44:4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感谢~~~
9#
发表于 2015-3-25 23:46:28 | 只看该作者
醍醐灌顶贴!
10#
发表于 2015-3-25 23:53:33 | 只看该作者
有用 谢谢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4-9-27 20:48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