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 本来想再考一次GMAT,上了750就写这样一篇帖子,不过我生来就是得过且过的人,700够用的情况下很难保证自己会再去考一次给自己找麻烦。但还是想将自己的经验说出来,第一虽然700不高,但是从我一个学姐四次刷G都没上700来看,700也算一个门槛,有些难度吧,第二是我的起始点很差,第一次只有580,相信从580到700的经历也是各种论坛上经验贴的大神所不具备的。所以,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对那些一直上不了700,英语基础和我一样差的小白们有所帮助,就算方法没帮助,至少在精神上可以。这屌丝都可以,我凭什么不行?当然,大神们就别喷了,飘过吧。 我的四六级都是裸考,上考场之前都不知道题型是啥,四级500多一点,六级,不知道为什么成绩单没拿到,懒得去查网站,于是,现在还不知道成绩,肯定及格了。我很讨厌英语,讨厌所有的拼音文字,所以英语一直不好。 第一次考试的时候,因为学院的老师布置了一些任务,忙了三个月,于是只做了一遍OG,看了一下错了的题的OG解释,做了一下PREP模考,看了一下作文的七宗罪及破题思路(一篇没写过),于是匆匆上了考场。当然,这是很惨的580。V23,Q48,IR4,AWA3,每一项都差的要死,对吧?数学貌似没上国人平均,给大家丢脸了。 放假回家说要好好复习一下,于是砖头一样的OG背了1600公里回家,又原封不动1600公里背了回来。一直到回了学校,开学了大概半个月,我才正式开始复习GMAT。主要是因为,一次考试太特么贵了,得吃多少东西,请多少妹子看多少电影啊。 于是,有了我的40天复习。20天单词,17天V,半天作文,2天半机经。 这40天的复习结果是700。V34(其实还是很屎),Q50,IR7,AWA5。
【认识】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选拨方式,考试是其中比较测评能力而且比较公平的一种。但是考试缺陷在于它很容易被针对。虽然GMAT出题的时候没管你母语是不是英语,但是因为它考试的大方向限制,所以并不需要你有牛逼哄哄的扎实的英语基础,而需要你能够有针对性的复习。我考700,但英语实力并不一定有那些考650的同学来得强悍。 因此,你需要弄清楚你要考的试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弄清楚了内在,才能够有应对的策略,进行有效的复习。
【心态】 平常心?不紧张?放屁!考试费那么贵,新东方那么贵,资料费那么贵,不紧张去考试可能么?说可能的人直接拖出去阉了。适度的紧张是需要的,可以作为动力来看待。紧张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不能和我紧张了就会考不好这样弱智的负面心理暗示联系起来。要冲动而又理智。 要有老娘这次考不好大不了再来一次的气魄,不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心态,那样的话,死了就死了,估计生不出来。 这只是一次考试而已,没有哪场考试(包括高考)能够能决定你的一生。你需要的是干完就扔了高富帅心态,虽然有可能这考试不是那么好上。
【报班】 三个字:不推荐。如果你对自己实在没信心,很怕这考试可以去报一下。我被室友抓三陪一样去陪上过新东方(学费心疼死我了)。唯一的收获是觉得语法老师长得不错,比我大一点,于是约出来吃吃饭,看看韩寒1988那场话剧,至今保持联系,算多了个异性朋友。至于课上讲了什么,我保证除了语法课之外我都好好听了,但我真没觉得有什么对我有用的。网上资料满天飞了,大家就不要去花那个冤枉钱了。
【OG】 OG做多少遍都不过分!如果OG都没有做好,那么其他资料还是不要去碰了。第一遍可以顺着做一遍,第二遍可以按照分类做,第三遍可以按照实际考试时的题目数量分配来做。记得答案不要紧,关键是即使你记得答案你也当成新题去做。 千万不要忽略答案,虽然答案经常就敷衍一句awkward了事。这里还涉及到一个总结的问题,你做了OG不总结做多少遍都是扯淡。你答案看多了,会领悟出到底哪种情况下会出awkward的解释。这个说得有点玄乎,但是事实就是如此。不要忽略答案,答案也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认真看,正确答案错误答案还有解题思路都要认真看。里面一定是有东西可以让你领悟到的。
【Manhattan】 这一套书是米国人针对GMAT考试编写的,带有他们的思维逻辑色彩。在此,向有足够备考时间的同学推荐SC部分的Manhattan,不说理由,这书就是屌,和暴雪出品必属精品是一个道理。最好连习题也做一做,还有自己做一做笔记。至于逻辑和阅读部分,个人不推荐,不过每个人看法不同吧。
【单词】
没说的,这是整个英语大厦的砖石,是硬性指标,没有单词量你说个蛋。虽然GMAT的单词量并不高,不像GRE那么变态,但是依然不小。我第一次考试的时候,托福阅读都读不明白,单词量绝对差得可以。所以,单词也是我四十天复习的重中之重,我前二十天就砸在单词上了。
并不需要你去弄一本GMAT红宝书来背,其实托福红宝书已经足够。背的方式推荐杨鹏的17天搞定GRE单词那样的暴力循环方法。具体操作大家可以到网上查询。
我平时不怎么去上课,所以那段时间就一整天泡在自习室,每天六到八小时的有效背单词时间。这个方法的缺点就是太过于枯燥无聊。所以在坚持上会有难度,但是,相信我,只要你能够坚持下来,你的单词量一定会有质的变化,而且大部分单词是长期记忆。
选择的单词书,我用的红宝书托福单词的便携版,因为上面没有例句。这也算是应付GMAT考试的一个点,因为除了作文其他部分都是选择题,而作文部分需要的单词涉及的方面极其狭窄,所以很多你需要认识的单词并不需要你知道怎么用,你只要知道它的大概意思就行了。另一个好处是那本红宝书的后面是根据有学科类单词,GMAT不少题还是涉及到各个学科的。
GMAT的单词量还是要大于托福的。这一部分单词在平时做OG做其他资料的时候注意收集就好。
当然,具体哪本单词书其实都行,只要和GMAT有足够的相关性,关键是坚持。
【阅读】
网上很流行小安阅读,可是我很懒,除了单词这种没办法的事情,我真的不想给自己找罪受。当你前20天单词量足够的时候,你会发现在不限制时间的情况下,你的阅读正确率一定会大幅度上升。当成,对于句子结构的不清晰依然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网上的各种攻略无疑是正确而有效的。初期要学会划一下结构,开始说了什么,转折部分在哪,转折前后各说了什么等等。但是不管要你如何重视however这类的转折词,你读不懂就是扯淡。我也不觉得这方面的强烈关注在我后来的做题里有什么实际帮助(可能是我从小语文很好,潜意识里面已经注意了?)。
我的态度就是,尽量读懂。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语感这个和玄学差不多的概念。我相信语感是存在的。很多人绝对不知道谓前为状谓后补,定语必居主宾前,但是写中文书面作文的时候一定不会错,听到违反这个规则的语句会觉得别扭。这就是语感。
在GMAT中,我并不认为语感这玩意儿对于SC部分有什么作用。要是SC能靠语感解决,米国人也是要考GMAT的,那还玩个蛋。相反,语感对于阅读是很重要的,它能够帮助你理解。
继续推荐杨鹏。有个GRE、GMAT长难句的资料。我当时没找到GMAT长难句清晰的PDF版本,所以用了GRE的。一共也就100来句,每天半小时,熟读10句,要注意书里如何划分的意群,然后根据意群去朗读,理解,记忆。不需要背诵。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是训练速度,第二是训练语感。我用完GRE长难句之后就觉得自己的阅读能力(不管是阅读速度还是对句子的理解)上了一个档次,正确率再次上升。
至于说注意作者态度,注意发展情况,注意转折部分。我相信在能读懂大部分的情况下,你已经不由自主的注意了,就算注意不到,也会在做题的时候很快定位回原文。
还有一点很重要,千万不要跳读!即使是for example,括号内这种东西也要读,不过可以稍微快一点,抓住重点单词就好,但是千万不要跳读!说GMAT阅读里面部分可以跳读的人可以拖出去喂狗。有时候出题点就在这种“可以跳读”的部分,OG13里面就有一篇阅读的一道题的答案来自括号内的部分,好像是和经济增长率神马的有关,还有for example的部分很容易出except之类的题目。
GMAT阅读很重要,在有单词量的基础上短期内提高是可行的,我就是明证。所以,请向着读懂的方向前进。我考完G去考托,一篇阅读没做过,29分不解释,感觉托福阅读简单爆了。
【逻辑】
必须提到一个人,lawyer。他的理论很容易找到,我认为很有效。CD上也有将OG按照lawyer理论分类的资料。在将OG通做一遍的情况下可以做一下这部分资料。好处在于,都是OG上的题目,贴近实际考试,再者,OG的题目排列毕竟不是分类排列的,做一道weaken的题目,稍微有一点领悟,下一道就是bold face的题目,那一点领悟瞬间就忘了。这种分类的资料正好给你一个专项练习的机会。
前五十道题可以试着想一下逻辑链,写就算了吧,多累啊。当能够通做一遍OG,再按照分类做一遍之后,我觉得心中可以逐渐将加强削弱假设这一些概念从你心中抹去,化繁为简。按照CD大神薰衣紫草的话来说,OG逻辑的解释通篇在告诉你什么是无关。虽然我不太赞同她(他?)用集合来解释无关。
排除法是最好的方法,所以也要求你把选项看完。我不止十次出现过选一个比较对的,一看后面的选项发现有更对的。
在你有意识的控制下,会慢慢脱去几大类型的束缚,很快找出无关选项,甚至你解释为毛无关的时候还要细细思索一番,但是选择的时候一看完选项就知道要排除了,这或许也是语感的一个变种。
另外,GMAT不是托福。托福选择需要你infer的时候,选项一定是最直接的,不需要你进行二次推理。但是GMAT的五个选项或许都不能直接和题目挂钩,但是多推一步,一定有选项和题目相关。举个简单的例子。题目的隐含条件是市面上的鱼价格要下降了,问加强。结果有选项说渔民捕鱼量大幅增加了。如果其他选项没有直接说鱼价格要下降,那么这个需要用供求原理多推一部分的选项就是答案。(GMAT不需要任何专业背景的说法是扯淡的,只是这些需要的专业知识更贴近常识,但是并不是太阳从东边升起这种人人都知道的常识,当然,你考GMAT还不知道经济领域的一些常识那只能说,洗洗睡吧)
做逻辑题目的时候,除了must be true一类的题,答案一定限定死是从题目中得出的,都不需要你推理的那种之外,思路打开一点,对做题是有好处的,本来逻辑题目的答案就是千奇百怪。
【语法】
额,我没什么资格说这个。我觉得这个不是短期内能提高的,因为点太多太散。我刚上700也是因为这部分太烂。虽然在平时做感觉正确率还行,但上了考场发现自己还真没多少题能拿得准。
推荐资料(按重要程度,先后顺序排列):OG,Elroy(CD上的人)的OG语法笔记(基本上就是OG12的语法部分从中文重新整理了一遍,包括所有错误答案为什么错,重要语法点的总结,形式类似于prep07语法笔记,但是个人觉得这个更好,更具体),Manhattan的SC部分,prep阅读笔记(有时间看看,没时间就算了)。
其实还是有一些点可以注意一下,从大方向上去把握,但这也是需要自己去总结领悟的,比如which只能指代最贴近的名词,不能指代前面一句的核心意思(托福,日常口语里面都是可以的),比如最常考平行(不仅仅局限于not only,but also这样的平常,还有逻辑上的大平行等等)。
语法部分是我唯一认为需要用题海战术砸出来的部分,因为点实在太细太散,有时候就是因为一个单词的搭配不知道你就废了。就是因为这个我没上730,我恨语法。其他没什么可说的。
依然是CD上的790薰衣紫草大神说过,做到后来只需要看划线部分的前三词后三词中间三词就能做题了,还举了例子说某道题10秒钟就能搞定,如何分析云云。我相信诸位看官也可以,如果你能向薰衣紫草一样把OG来回搞近20遍,对各个考点异常熟悉。
【作文】 我第一次作文3分,全球倒数6%,呵呵。第二次考试我依然一篇都没有,但是我有了自己的模板。模板是可以有的,但是一定是考前自己整理出来的。如果你实力不够,那就别去一个意思弄几种说法,就认定一种表达。比如我的开头一定是based upon…the authorconcludes that… However, careful scrutiny of the argumentreveals numerous problems with it- problems that render the author’sposition unpersuasive as it stands. 我个人推崇七宗罪,还可以加一个入不敷出,一共八宗罪。将八宗罪每一个都弄一个大体的框架出来,网上的各种好句子已经够多了,然后再加一个结尾,你需要做的就是记熟这十个段落。挺简单的,直接往里面填内容,5分到手,够用了。 然后稍微注意一下,哪些罪比较好用,比如gratuitousassumption基本可以秒杀一切题目,那么第一个理由段落就从这个方面去想,节省时间。 个人建议,采用首尾三理由的五段式较好。不过三个理由段不用平均分配,其中一个段落可以略写。
【IR】 就看了机经,其他没复习过,不知道为什么长了那么多分,而且700分这次我最后一整个大题都没有做。不过也说明了IR部分是在乎正确率的。 我自我总结应该是阅读能力提高了,能够让我更快理解题意,更多时间去思考题目,从而保证了正确率。毕竟像多元推理这种题目的小文章实在很恶心。
【机经】 选择考试时间最好在换库后一周到十一二天,那时候机经一般就比较全了。 数学机经必看。我没看机经48,看了50,这就是区别。不过没想通怎么没拿51,没觉得自己哪儿错了。CD上数学的讨论稿很有用,考前看两遍,只要你中学时代数学不是烂成翔,50分朝上一定是可以的。而且我做完数学部分还有45分钟,直接导致了我V的部分其实很早就考完了。 其次重要的是阅读机经。看大概文章意思即可,列出的题目可以扫一眼,别把希望放在这上面,第一是四五十篇阅读的题目机经你不一定记得住,第二这些人顺便告诉你的答案也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尽量看意思,要是文章结构都整理了的机经,快去好好谢谢整理的人。 再其次是IR机经。CD上的IR机经应该把那种确定了的可以秒选的单独列出来了,可以着重看一下这个。至于汇总的IR机经,有时间的人可以看一下吧,毕竟IR题目不多,但是每个月考的却那么多种,最多能中两三道,能中一半不是在低分库就是运气牛逼闪闪了。通看IR汇总机经的性价比不高。 逻辑机经和阅读机经没有必要,前者因为变种太多,后者因为几乎不可能能完整记下来。但你如果实在闲得蛋疼,可以看一下逻辑机经。我看过13年4月份的逻辑机经,看着玩儿的,不过那一个月整理机经的人(估计是个姑娘)在给预测答案给逻辑链的时候说得非常详细,而且思路很广阔,对我日后复习逻辑有很大帮助。这样的逻辑机经并不是让你搞定答案,而是教会你更好的去思考答案,扩展思路。谢谢四月整理逻辑机经的同学。 作文机经可以稍微一看,看人家怎么去破题想思路的,然后自己再看一些题目,想一下有什么理由来说,最好试着用自己的模板写一两篇(虽然我自己都没有写过,囧)。权当训练思维了吧。
【付出】 上面说了这么多,什么通做一遍OG,再分类做一遍等等,这都是要付出时间的。做题的时候走走神,喝口水,上个厕所,累了趴一会儿,2分半一道题一定算很快的了。你没有绝对的时间付出,是根本不可能十几天就做两三遍OG,更别说看其他资料了。我在17天的复习时间里,每天有效时间在10小时以上,加上发呆休息的时间,我每天有至少14个小时和GMAT厮混在一起。 在这里非常感谢豆瓣和优酷上的某位视频上传者。在我迷茫的时候,我逛豆瓣发现豆瓣有个小站还是小组的名字非常有意思,大概意思英语学好不用来泡妹子用来干嘛,在我想放弃的时候,某个新加坡的华裔在三里屯做了个实验分别找中国妹子和外国妹子要电话微信和拥抱,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学好英语,推到洋妞,征服世界。我很感谢他们给了如此大的动力。 我一直觉得大部分的事情都可以凭借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找到快捷方式解决,但是有些事情总得忍受寂寞,只是时间长短因人而异而已。比如背单词,如果你不是过目不忘,那不好意思你真的得需要无聊的坚持一下。
【最后】 没有人永远20岁,但永远有人20岁。所以,祝愿所有人的青春都能吃喝玩乐,都能追逐梦想。祝愿所有人都有美好的未来。 J1958 2013年9月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