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谈:HR是怎样炼成的—— 基础篇 文/雨阳 “HR 门槛低吧,好像我也就只能做个HR 了”,“一开始是秘书,当时老板回国,HR 部门正好有空缺就转了过去”,“想想当年那老板胆子真大,居然敢招我”,“可能是运气吧”……一群资深HR 经理们回顾着自己当年是如何走上HR 这条路的,各种没有职业规划。 “扯!”小雨坚信HR 不是那么容易当的,“他们那是说得轻松,为了胜任HR 工作,他们或者有天分,或者做了不少努力”,小雨告诫还没毕业的学弟学妹们,“下定决心要做HR 的话,就尽早在大学里做好充分的准备吧”。 近年来,HR成了大学生们向往的热门职业。很多学生觉得自己没啥特长、又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听说HR 没有专业门槛,就跃跃欲试。尤其是女生,将HR 视为“轻松稳定”的“好工作”。 真的是这样“轻松稳定”吗? 小雨告诉你:不是!(插入条件状语从句:如果这里所说的是专业HR,而非某些公司里负责签合同、发工资、办社保的那个人——那只能称之为“人事专员”。)首先,专业HR 的工作并不轻松;第二,虽然公司招人、裁人都需要HR,但作为“成本中心”(而非“利润中心”)的HR 部门向来有成本压力——单位工资成本的工作量;第三,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做HR,同样的工作有人做得如鱼得水、有人却倍受煎熬。 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暂且不谈从其他部门转到HR 这条路径,就谈如何一毕业就进入HR 部门,直接进入专业HR 的发展通道。小雨给学弟学妹们以下三条实实在在的建议:
一、对人敏感,与人为善 虽然HR部门招聘应届生时对于经验的要求不会太高,但是“资质”很重要。也就是说,你可以没有做过HR,但是必须具备做个好HR的条件。HR 的工作大多与人相关,若想通过HR 部门的面试,表现出对人的兴趣和敏感是很重要的。 小雨通常会问学生两个问题:你认识多少人?多少人认识你? 有很多大学生每天往返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与室友好像连体婴一样出双入对,连同班同学都叫不全名字。或者傲得很,自命非凡,懒得跟“凡夫俗子”多说一句话。不排除这样的人能做好HR,但如果要在上百位应届毕业生中只选一个来培养,选他们的可能性就会很低。 绝大多数HR是需要做关于人的工作,要理解不同的人、与之成功沟通。所以在大学里,如果有机会就该多认识不同的人,不同成长教育背景、不同性格秉性、不同专业领域。城市里长大的同学要学会去理解农村出身的同学的价值观,反过来穷孩子应当去包容和理解有些孩子的“奢侈”;文科的同学可以去学着跟超级逻辑的理科生沟通,理科生则可以试着去感受文科生的浪漫情怀。不是必须改变自己去适应别人,而是要学会理解和包容,而这一份理解和包容对于做好HR 非常重要。这也是一位应届生在面试时应当努力去表现的。 况且将来,校友这一network 或许还能在不经意间帮到HR 的工作。比如你需要在某个小城市里招人,而那里正巧是你某个校友的老家,并且他愿意与你分享他的社会关系;或者你需要招某个特定专业的人才,而你的某个校友可以给你推荐他的同学、师兄师姐,或者他们的同事和老板。这些圈子并不是在你需要时就能轻易进入的,广结善缘或许在某一天会还你一份惊喜。
二、擅长沟通,把握分寸 如今应届生的简历十有八九会写“擅长沟通”之类的词句,是驴子是马,面试时一问便知。所以,最好是真的擅长沟通。 想要提高沟通能力,小雨认为应当先考虑两个方面:听,问。 听,是别人说什么要能听得懂。比如室友失恋了,你问她没事吧,她嘻嘻哈哈说“没事”,可这句“没事”八成是假话。比如同样一句“还是你厉害”,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是佩服,也可能是嘲讽。能听得懂别人话背后的真实意思,才能知道如何恰如其分地应对。 问,必须是HR 的重要能力。比如兄弟兴高采烈地回来说中午打球赢了,你会说什么?一句简单的“哦,不错嘛”一定会让你兄弟失望,觉得你漠不关心。如果你这时候问些问题,“跟谁打的?”、“比分多少?”、“你打满全场的?”,然后再适时加上几句comments:“对手很强的啊”、“真不容易”、“好厉害呀”,一定会让兄弟觉得你很关心他,而且他也在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了成就感。负责招聘的HR 要通过追问细节的问题,去判断一段经历的真假和经验的深浅;负责员工发展的HR 要通过问问题,去深入了解员工及其真正需求,让员工感受到被关怀。 小雨想了想觉得对某些学生还可以提个中级水平的要求:与不同层级的人沟通。对上级、下级、平级的沟通应该是不一样的,其中的区别恐怕不是每个大学生都有机会或者有能力去辨别和掌握的。所以,当有机会与不同级别的人共事时,可以珍惜机会去体会其间的区别,进一步提高沟通能力。 此外,还可以培养一下书面沟通的能力。HR 是很严谨的部门,合同、协议、政策都是斟词酌句的。所以不要养成排斥paperwork 的习惯。 三、了解HR 如今的学生应该不至于不知道“HR” 是Human Resource 的意思,可被问到对HR 的了解时,恐怕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回答清楚的。百度会告诉大家,HR 有六大模块,分别是: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但是对HR 的真正和深入的了解来自于许多细节。比如,你会不会认为做HR 是不需要跟数字打交道的?你是不是认为HR 是跟Admin 差不多的辅助部门?你觉得Excel 水平差一点没关系吗? 小雨认为,最好就是去HR 部门实习一阵子。实习时间的长短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认识和理解的深刻水平。有的学生实习半年,也不过是一个月重复了六遍而已。 例如,作为招聘组的实习生,要发布职位、安排会议室、通知面试,这些可能一个星期之内就能学会。然后呢?差别就体现在了这然后的日子里。有的人会主动将所有招聘广告发布渠道的网址、登陆名、密码整理出来,有的人则不会,前者某一天可以轻松地将这项任务转交给新来的实习生,后者则成了发布职位的“专家”而始终承担着这项任务。有的人会学会在给候选人打电话之前先问好Recruiter 可供选择的两个时间,并且确认哪个是优先选项,有的人则可能要反复几番确认、几轮电话才能确定一个面试的安排,效率高下立分。然后,有的实习生会有机会做到简历筛选、甚至电话面试,而有的则只能继续发布职位、安排面试。谁对于招聘组的工作能有更深入的理解,显而易见。而且,如果没有机会到HR的其他职能去轮岗实习,日常的观察和虚心求教就会很重要。应当去了解HR部门的构架,除了你所在的职能,还有些什么职能?他们在做什么?跟你所在的职能是什么关系?他们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最好再结识几个其他职能的HR同事或者实习生。 这样的好奇心也有可能被打击,遇到同事不愿意告诉你其他职能的事情,那肯定要分析原因了。原因可能是:一、这位同事自己也不清楚,那就试试换个人去问;二、公司氛围或领导性格导致不愿意分享,自己用心观察,或者换个环境;三、被人说“自己的事情还没做好,还有工夫八卦别人?”,那就用心先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吧。 如果实在没有机会去HR 部门实习,那就随便先去哪个部门找个实习工作吧,也可以从侧面去了解HR。然后凭着这些侧面了解的信息——总比书面理论鲜活些——去寻觅HR 部门的实习机会,成功的概率会大些。 “对人敏感,与人为善”、“擅长沟通,把握分寸”、“了解HR”这几点对于通过面试、获得HR 部门的offer 都至关重要。小雨建议在校的学生们可以尽早开始,主动争取机会,刻意培养一番。 小雨谈的下一篇将探讨如何应对HR 们如何应对将来的重重考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