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chinach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校信息] MBA这一年(连载完结,开放答疑)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4-3-17 13:33:37 | 只看该作者
好文,追看
72#
 楼主| 发表于 2014-3-29 23:05:39 | 只看该作者
MBA这一年(18)Internship与Networking

每次大家说到一年制MBA和两年制MBA的差别时,都必然会提到这么一句:“一年制的没实习。”这似乎决定了一年制在转行、换职能乃至获得留美工作机会方面的天生残疾。

但作为一个地道的一年制MBA,我确实拿到过3个internship的机会(这就叫“野百合也有春天”)。

第一个是刚来学校没多久,加了high-tech的club后收到一封邮件,说是某startup公司想找个做市场分析和客户调研的intern。一看要求和我的背景契合,第一时间发了个简历过去,对方也很神速地在5分钟后打了个电话简单聊了聊,然后就拍板说你来吧。

第二个是秋天的时候参加Emory的career event,我寻思要是能有个internship的经历,想来会对找全职有不少帮助,于是每次在HR说完“我们不sponsor”之后都会问一句那你们招intern么?问了一圈之后一家本地的科技公司表示他们的marketing部门正在找人,立刻约了第二天面谈,三轮面试后顺利拿下。

第三个也是我现在在做的这个。入学那会儿CMC请了两个marketing方向的alumni来介绍经验,其中一个提到他曾在春季学期拿到某公司的实习并转正留了下来。会后我跟进了邮件并拿到了那个公司的联系方式,居然也是本校EMBA的alumni,顺便问了点转行、技能准备方面的问题。几个月之后那家公司忽然又开始招intern,于而面试时的大boss正是该校友本人。

internship对于求职、培养工作技能或者熟悉美国职场文化的作用不必多说,我倒是想到三个相关的话题。

一个是入学起就不断被灌输的“MBA要应对ambiguity”。我自己的理解是这里面既包含了“一切皆有可能”,又包含了“人算不如天算”这两重意思。比如大家都说一年制的没实习机会,但事实是我拿到了3个实习机会,而上一届一年制的中国同学同样也拿到了internship,这就是在意愿和努力作用下对所谓现实的改变。不过说到我的3个实习,前两个都没去成,第一个是因为工作时间对不上公司的要求,第二个则是美国规定不满一学年不能做带薪实习,尽管跑了各种部门做了诺干努力想了许多擦边球的方案最终也没得逞。我有时候想,如果这两个实习都真的去做了,也许后来找全职的时候,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不过生活如此,我尽力去试了,对这样的结果只能表示无能为力,一笑了之。

第二个是大家特别喜欢讨论的networking。这个话题其实很复杂,我想到的大概有这样几点:

一是什么行业、什么工作需要networking?普遍的看法是consulting和IB需要大量的networking,从拿到offer的同学的反馈来说,networking投入方面的差异,似乎确实是能否成功进入这俩行业的一个重要指标。相对来说,其他行业和公司的招聘流程比较统一和流程化,投简历或者通过CMC转达一下和networking的效果可能差别不大。当然有networking的话肯定也有锦上添花的效果,不过ROI就很难说了。

二是networking的效果。从拿实习的情况来看,三个internship其实都是network的结果。第一个创业企业的CEO是Emory的校友,第二家公司marketing的VP也是校友,具体用人部门的大boss同样是校友,第三家公司的部门的一二把手也都是校友。从拿面试和通过面试的几个关键点来看,他们都起到了非常决定性的作用。

三是network的有效范围。一个很强烈的感觉是大多数学校可能都是地头蛇。在亚特兰大,几乎每一个公司都可以碰到一堆Emory的校友,部门里的同事大概1/3来自Emory,而部门的老板或大老板则有非常大的几率是MBA的alumni。根据我找intern和全职的经历,在亚特兰大地区最后一面的大boss几乎99%都是这样一种人:身高1米8至1米9,白人男性,消瘦,秃头(呃?),Emory的MBA或EMBA。而在其他地区,你碰到Alumni的几率当然大大降低,到了中部和西岸,大多数人会一脸狐疑地问“什么E?什么ry?能拼一下吗?”

四是network的间接、长期影响。network既可以临时抱佛脚,也可以细水长流。前者能突击提供一些信息,后者则更多地可以带来工作机会。比如我的第三个实习,从第一次接触到最后面试,大概相隔了半年。另外有一个alumni因为行业背景相近聊的不错,从夏天到现在一直帮我推荐各种工作机会或是引荐猎头。

最后一个话题是有关学校的地点。像前面说到的那样,学校所在的地区经济越繁荣、越靠近大型城市,工作机会就越多。特别是对于国际学生而言,无论是实习还是全职,一旦在系统性的各种MBA program里没有收获,就必须立刻转向intime hiring,而这时候学校地理位置的影响就非常大,并且你可以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像很多朋友说的“村里的学校”,如果不是企业趋之若鹜的大牛校,在这方面多少就会有些劣势。还有一个就是个人背景与当地经济结构的关系。比如后来发现还是科技类企业更愿意给我机会,如果确实打定主意要找high-tech的职位,或许西岸的学校会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亚特兰大的科技企业也不少,并且创业氛围浓厚,算是歪打正着。
73#
发表于 2014-3-30 03:44:39 | 只看该作者
好啊 最新的Update怎么还不写
74#
发表于 2014-3-30 03:52:11 | 只看该作者
这一点说的特别对,亚特兰大的Emory的圈子实在太强了,任何你想得出来的在那的大公司(可口可乐,Delta航空,家德宝,LexisNexis Risk Solution等),或者创业公司或咨询公司,全是一整票Emory的校友。类似情况恐怕应用于Rice对于休斯顿,UW对于西雅图,UMN对于明尼阿波利斯。
75#
发表于 2014-3-30 12:59:08 | 只看该作者
LZ终于又更新啦~ 找实习找全职真的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努力!加油~
76#
发表于 2014-4-11 16:27:27 | 只看该作者
赞lz文章有建设性!
很好奇非S16的一年期项目的非典型纯文科生在MBA后会有怎样的收获和感悟,也算给自己以后做个参考~
77#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05:07:50 | 只看该作者
MBA这一年(19)最后一课

过去在公关公司的时候,老板说一看某文案里描述时间飞逝用的是“白驹过隙”就知道是你写的。我为什么爱用这个词已经不考(其实我一直想用一用“白云苍狗”,无奈认识这词的人太少总没机会),但常常令我感叹的是,人渐渐长大了,这样的时刻就越来越多。大学毕业、工作周年、升职、同事别离、申请学校、辞职、结婚周年、MBA毕业……

真是白驹过隙。时间眨眨眼就过去了。我仿佛还清楚地嗅到刚到芝加哥机场时奇异的“美国的味道”(我总觉得每个国家有不同的气味,当年在德国和印度,也似乎都有不同的气味),还能感到初到住所“家徒四壁”时席地而睡的冰冷,以及夏季学期空荡荡校园里让人忍不住发呆的静寂。一两周前匆匆去往商学院的路上碰到夏天一个组的同学,他打了招呼走过去又回头叫住我,说“你能相信么,还有30天了。”彼时阳光正照在他孩子般笑容的脸上,嘿,有那么一刻我几乎忘了同组奋战时的种种争斗、不爽、吐槽和腹诽……

就在这种难以言状的五味杂陈中,我迎来了自己MBA生涯的最后一课。不,准确地说,是两课。

周三的第一节课是渠道管理。之前通过一个叫做FunCRM的线上模拟系统,大家分组扮演供应商和分销商的角色共同完成一个4轮的生意,今天算是wrap-up。教授让供应商和分销商捉对上前分享,不想一下子成了斗争大会——供应商指责分销商打压价格挤压利润,分销商痛诉供应商见利忘义临时取消订单,而有相同经历的可怜蛋们则在场下纷纷声援、唇枪舌剑,女士们则情绪激动地争辩、反驳。所以其实生意场上大概就是这样,开张前大家都嚷嚷着“要relationship不要transactional”“要合作伙伴不要血汗工厂”,走着走着就偏了,最后都搞得一肚子苦水、满满的都是泪。这也是我对本科和MBA商科教育差异的一个感触。本科时常去蹭听光华的课程,彼时并没有关于工作和生意的“上高度”的感触,只是听什么学什么,学什么信什么。现在有了几年摸爬滚打,而同学间的分享、对老师的提问也更多经验之谈和实际工作中的种种吊诡,感性的认识就大过了理性的认知,对规律的探求刺透了对宣教的盲从。如今常常最有收获的不是某些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而多是一些感触 ,类似于我们有时挂在嘴边的“人生就是这样”。

第二节课是倍受欢迎每年选课选得要打起来的entrepreneurship。在最后一组同学做完final presentation后,平时傲娇辛辣的教授居然深情分享了他年少时因为阅读障碍而遭遇的困境和立下的志向(想创业,又想当老师)。当然从他的现状来看,他的志向不但都实现了而且还超额完成了任务——他创办了9家公司卖掉了N个(根据各种蛛丝马迹推测应该赚了一大笔),当了Emory的教授,教的是他毕生所爱的创业。最后他赤裸裸地祝愿所有毕业生工作好,挣钱多,想着点学校:-)

于是我当学生、混课堂的日子就此结束了。再搞定两个期末的exam,把手头的实习做完,我就真的该滚蛋了。当年本科毕业时大家都还有些懵懂无措,有同学在BBS里戏言说“不是我上了北大,而是北大上了我,四年过去他提提裤子说,留下你的青春,滚蛋吧。”然MBA这一年却并没有这样的感受。这大概是因为工作几年对于“我要什么”的理解深刻了许多,而MBA正是精准计算后的选择;再就是作为一个离30一步之遥的人,大概也没有什么青春可被占有了吧……
78#
发表于 2014-4-26 05:25:12 | 只看该作者
chinach 发表于 2014-4-26 05:07
MBA这一年(19)最后一课

过去在公关公司的时候,老板说一看某文案里描述时间飞逝用的是“白驹过隙”就知 ...

恭喜毕业 这是最后一课,但不是你本系列的最后一篇吧?
79#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21:17:29 | 只看该作者
bigjoe 发表于 2014-4-26 05:25
恭喜毕业 这是最后一课,但不是你本系列的最后一篇吧?

估计还有几篇,也可能接着写写工作的事~
80#
发表于 2014-4-26 22:44:07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太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4-4-28 08:2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