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40730|回复: 87

[申请总结] 贴下MBA面经,码篇长长文,与大家共勉

[精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9 16: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又是一年复活节。 漫长的申请季结束了, 我也被剥层皮似的走了下来。过去几年看着好多朋友都陆续去读了MBA,终于轮到自己去读书了, 写点东西, 一, 回馈CD, 瞎聊聊, 二, 为自己留一个纪念。
----------------------------------------------
好多年的念想, 真正实现的时刻, 没有多高兴, 而是解脱。

个人背景:GMAT 700,V很低. 中邪了. 逻辑也不差, 英语也不差。分太低没办法, 靠别的补。 在欧洲学习3年,工作7年。过去11年基本全在欧洲。算是定居这边了。因为毕业早, 年龄还不算太大. 投资管理行业.  .

背景一点也不闪亮,但profile还算独特, 本身很有个性 而且很坚持. 这些年一个人在外面, 经历过挫折, 忍耐, 感受过的很多冷暖, 和心智上的煎熬, 都让我真的更有韧性和悟性,这也是我自认为有别于一路 北清常春藤本科出来就进 大麦小金人 过个3-4年再奔向 Top 3 MBA 牛人 的地方吧.

二十岁出头的几年, 经常闷闷不乐。 个人感情一直处于搁浅的状态。 而且觉得自己根本不够年轻有为, 不是根红苗正的牛人。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 慢慢的感受到了人在成长的过程中, 享受生活的乐趣同样重要, 为所在的社会服务同样重要。人为什么不快乐呢?就是太自私,什么都在想自己那点利益和小算盘。 多跳出来走走看看。

一年一年的过去,逐渐成就了一些事情,过了一些曾以为跨不过的槛儿,突然又觉得年轻有为也就是那么回事儿吧,经历过挫败, 彷徨, 和挣扎后的内心深深的沉淀, 才是刻骨铭心的成长, 也是我最大的一笔财富。过去经历的一切, 都是我今天气定神闲的奠基。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 我什么都不会去改变。还是选择曾经的路。 只不过我会更及时行乐一点.

还有, 成长的过程也是接受自己的一个过程,现在我觉得自己的什么都很好, 不会再像年轻一点的时候时常自我否定和批判了。 我完全接受我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拥有什么样的个性, 我会做更好的自己, 但也不会刻意去改变什么.

我以下写了三个部分:
一, 面经 (2 楼)
二, 略带吐槽的碎碎念 (3 楼)
三,申请相关的一些具体想法 (4楼)
 楼主| 发表于 2013-3-29 16: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贴下面经, 顺便调侃一下我对每个学校的感觉 :

2012-2013的跨年在伊斯坦堡度过。2012年整年都挺抑郁低谷的, 特别想找个exotic的地方换换心情。我和朋友在连接欧洲和亚洲大陆的跨海大桥下度过的新年。那艘Party的船就在海上开来开去。烟花实在太少, 我都忘记了许愿。 就是心情激动的发了个微博, 一如既往的支持自己。1月1号回来的飞机上, 看了一个悲剧的印度电影。 兄弟情和感情/人性的一个抉择。 我在想, 好多事情都是无疾而终的。 但未来3个月即将到来的风暴我要无论结局如何都狠狠的努力一次。 然后回来第一周就收了康家的面试。手拿菜刀砍电线的日子就开始了。

1. Cornell Johnson 康奈尔大学约翰逊商学院

据说今年申请人涨了15%?发面试的比率相对较低, 所以当初接到面试时开心了一下。
很喜欢康家,学校的学生和职员都很热心帮忙。

是个让我有另一番感觉的性感男人。 也许是从未相识的新鲜感?但转而又觉得是久违了。

觉得给自己的那本书做的目录写的很好很有意思, 把国际旅行, 家庭的变化, 职业的经历和选择, 课外的爱好和活动,幻想中的未来和归宿,个人的感情都写出来了,展现了有故事的人的一面。

ADCOM 面。 Skype面试其实效果是很囧的。 我觉得还是面对面好一些。45分钟。 纯Blind 面。我到了最后才察觉他连我的CV都没看。但我一开始是带着他可能读过我CV的假设去讲的。 所以讲的不够好/具体吧。早知道就多讲点成就了。 大家可以在自我表现介绍/Walk Through Resume多下点功夫准备。 几乎是每个学校必问的吧。

Cornell Johnson很注重为什么要来这里读。其实我面的几家都很注重。 这个问题回答不好一定扣分。 我仔细的准备了很多相关的Immersion Program的, 网上读到的各种信息, 和现在学生聊天的心得。 我觉得说服了他们我真的很想去吧。 所有被问到的问题网上都有, 就是关于对领导力的定义, 我竟然卡住了, 回想觉得答的太烂了, 我就说了一句: 领导就是能正面的影响别人。。。其实有好多的可以讲的。 还有就是。 无论哪个学校, 都尽量准备3-4点总结自己的推荐自己的话。 Cornell这个今年貌似问了好多人, 其实这个也可以用在别的学校, 不被问到都可以自己说出来, 也算是对能给学校什么Contribution/为什么一定要录取你的答案。

- What other schools必问。 好好想想怎么表忠心。

- 三/n个形容词---高频中的高频。 这几个学校好像我都被问过。 在同事眼里,老板眼里, 朋友眼里, 家人眼里,  自己眼里etc. 大家要准备一下。


2. INSEAD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

最让我心动的学校。被一种说不出的气质深深吸引。是我长大后最适合结婚的人选。

拜访完枫丹白露校区就下狠心要拿下的感觉。就是喜欢Party School和Diverse的感觉。不喜太过学术和沉闷的氛围. 而且在欧洲是真的牌子很过硬。本国两个王子都是这里读出来的,名望颇高.

第一个面试人就是传统的MBB出身。 后来转行进INDUSTRY, 年纪不大, 职位都很高了。 INSEAD是半Blind面,有看profile section。 我还是主动给了CV。我看其他被面试的还是有被要essay的。和他的面试很中规中矩, 等于顺着我的ESSAYS又问了一遍 (介绍你自己, Why INSEAD, 职业目标, 成就, 失败)。 时间1小时10分钟。我自我介绍时, 我顺带把我们公司的集团结构和他讲了一下,解释了我到底是做什么。 因为我觉得他不是我这行的。有点想科普他一下的。 但貌似他不敢兴趣。 半路打断我了。 我之所以想多解释点,也是因为平常我的朋友, 邻居, 反正各种人除了我的同事 都说你在银行工作怎么怎么的, 你们投行怎么怎么的, 我真的到了最后是辩解无力的状态。我不在银行也不在投行!区别大了..

大体上我也就照着自己写的Essay复述了一遍, 但话说不够刺激和挑战吧。 他的一个问题是举个Multi-Culture的例子, 我当时的回答后来回想还是不够好, 我先说我觉得我过去10年都是在外面。 multiculture已经是Part of me了, 很难举个单一的例子。 还是好好想想讲什么故事。 推掉应该是不好的。

第二面就完全 非常规了。 没有问任何工作, 职业目标, Why INSEAD, 几乎就是什么常规问题都没有问。 这位姐姐是某大公司Head of XX了, 很和善,金融+转行industry背景。 上来就说今天的面试我想看你的人是什么样的个性, 有什么Personal Story, 你的公司背景我都了解, 没必要Go through了。 我就很放松的讲了很多成长过程不一样的地方,对我的影响, 我的一些感悟, 等等, 完全就是聊天。 最后, 她没直接说推荐不推荐我, 但告诉了我, 觉得你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候选人。

- What other schools必问.

我的essay写的感觉也不错。 60%-70%工作的, 30%-40%个人和课外的。 我的一个推荐人建议过, 申请的文一定要保持积极的tone, always keep positive. 我觉得我是个特别感性的人, 但写的文都很理性而且语气淡定(但也不失激情吧)。


3. LBS 伦敦商学院

那些年错过的大雨, 那些年错过的爱情。

你曾经是我的最爱。胜过你的人也许很多, 但那时我的眼里只有你。因为是初恋吗?

然而深深爱过的, 往往都和苦涩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

想起你, 我就想起那段伤感的乱梦不停 的青葱岁月。外面极度的动荡不安, 所有的大行都在踩地雷,泻毒药, 不断的传来灭亡和被分尸的消息。我这个年纪上下2,3岁的人都在事业初期撞上这个兵慌马乱的年代, 当时也迷茫困惑了好久。还夹杂着对遥遥无期不切实际的个人感情的幻想。

2009年复活节在特莱维许愿池为你投的6英磅, 在2013年3月还魂了。
无论去与不去, LBS都永远是刻在我心里的一份感觉, 因为TA勾我回忆起早年奋斗时代的盲目和青涩。感叹时间带来的改变。 更年轻时, 一心想在金融这个行业迅猛发展 - 光鲜亮丽,虚荣弥漫, 人云亦云,真没意思。 现在依然喜欢LBS, 但那种魅惑感已经完全不在了。现在特别想做一个Contrarian, 好多人都想去踏的路(build track record, 管多少AUM), 我不想再踏了。想转行了. 也算是蓝海战略, 激流勇退, 另辟疆场吧。

也又想起当初周六从床上坐起来就开始啃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那本Schweser Note,想起窗外阳光明媚人人欢庆女王节而我因为正确率极低拉着窗帘丧气的哭的感觉,那种投入专注到了完全忽略季节,天气和温度的感觉, 还有最后22岁就过了CFA3级的那种冲劲, 真不知道以后会为什么事情再这样倾尽所有的付出一次。 - 人生是个攒人品的过程, RP攒够了, 早晚会爆发。

————————————
LBS非Blind 面。有读ESSAY和申请表。 要多准备故事。 LBS是我觉得这些学校里面准备的过程耗用精力最大的, 他们问到的问题虽然大同小异, 但还是更广一些(根据网上的搜索)。因为面试的时间也长吧。 而且有个5分钟的presentation. 这个无法准备. 难度是高过曾经GMAT的ISSUE文的, 因为社会现象和那个争议的点会问的更具体深刻一点。

校友面. 毕业很早. 致力于推动教育改革. 身兼数个NGO的职位.

泛泛来讲, 行业差很多, 利在于:他不了解, 所以问的不会太苛刻。 不会challenge职业目标。 弊端在于, 共鸣可能较少,你要尽量想想怎么给不同行的人讲故事。真的就是看看你人的基本谈吐, 而且behavioral 这类问题会超多。 其实也挺好, 本来读MBA就是和一群背景互补的同学一起。 有能力向任何专业的人讲清楚自己做什么想要什么很重要, 是个提前的锻炼吧。

面了2个小时。 非常投机。 我们应该是性格, 思考, 都很相似的。 他对我很好奇, 我对他做的事情也很好奇。 他问的问题, 追问的问题也都是我本来就想主动讲的。 所以很开心。问题是以聊天的方式一一带出的, 没有太多感觉到"被提问"。 他通读了我的所有申请材料,我说什么他都知道了。

他前后问到我两次what motivates you, 什么是我努力背后的支撑点,我对成功的定义, 金钱对我来说重要嘛,优点 缺点, 我们也有很多关于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的讨论,什么样的人容易被提拔, 团队合作出现分歧了, 怎么解决, 都没有涉及太多具体的例子, 完全是从一个更高更泛的角度来谈的.

他的一个问题很有趣,就是, 讲两个和你直接合作的同事,随便聊聊对他们的看法。 我就讲了我的组长和一个同事。 然后对比了一些特质。 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好, 能看出一些观察和反思能力, 也许以后我有机会面试别人也会这样问。还有讲到很多成长的经历,困难, 挫折,lessons learnt, 因为我出国的很早, 有很多东西讲。

5分钟的即兴演讲也还可以。 我抽到的是一个公司的社会责任相关的题目。 不算太难。

说个题外话, 我们有讨论到年纪很轻的人做管理的事, 他说, 你觉得年纪轻的不能管理老的吗?我的四岁女儿都很有自己想法而且经常领导我呢。
我觉得他应该是个很开明的爸爸, 和俺爸一样, Laissez-faire的方式管理孩子。 自由发挥特长, 不干涉, 不限制。挺好的。

LBS的面试是我的这几个学校的最后一场。 而且是在人行匆匆的机场的商圈大楼里面的。低温又阴霾了很久的天气,那天确阳光普照。  我走出来的时候鼻子一酸,心中的暗涌太多都讲不出具体为啥酸了。

4. Chicago Booth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

课程设置真的很赞。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己选择的空间。被Critical Thinking/Curiosity这个噱头吸引。 我原来的公司好多人去这里读书或者是从这里出来的, 对这个学校也很了解。

算是青梅竹马身边很多人爱的优秀大哥哥吧. 不敢再夸太多了,要不大家觉得我滥情了。

最后一篇我选择了写 600字, 感觉能展示更多吧。

面试1小时15分钟。非同行校友面试。创业背景浓一点。思维很快, 说话很快.  
半Blind 面。 只看过CV。
他的问题是相对很probing的。 喜欢follow up和挖掘。职业目标好好准备。 没有问到任何领导力, 成就, 之类的问题。
前半他问我, 后半我问他。
- Why MBA
- 今年没人录取你怎么办
- 最喜欢的城市
- 你在一个团队里面怎么表现
- 描述一下Chicago的学生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 讲一个解决争端的例子
- Euro Crisis, 他不在金融行业, 但懂很多的样子。我顺口和他瞎聊了一气, Trade imbalance, Fiscal/Monetary Policy的问题,国家间结构性差异,前些年Credit过度的ease,杠杆太高,泡沫,BLABLABLA, 最怕被问宏观经济问题, 讲的脸红心跳的。
- 有人向你汇报吗?我不直接管理, 没办法, 公司结构向来扁平.
我说我这个行业本来就偏Flat Organization, 因为我们是Content Driven. 不是谁都想当官的。好多人的乐趣在于做投资本身。也没那么多Layer给你官位。于是最后就把问题打岔过去了。
- 他不知为什么突然问了我一句, 你现在兴奋吗?(意思是想到去Chicago兴奋吗?)我有点不知所措, 因为当时就是想着要去INSEAD了, 所以说, 恩, 恩, 兴奋, 我也要去Chicago Bean拍照。 傻透了。
- 很看重Why Chicago. 一定要把你想从这个学校得到的什么贡献什么好好记住, 面试是个random的过程, 要见到机会就表衷心, 我发现我主动把Chicago的什么什么和我自己相联系的时候, 他总是马上低头记下来。 我觉得他翻过来变过去的, 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前后问了我好几次为什么芝加哥, 后来我都要词穷了。

还有他上来就把我的简历一翻, 说, 聊聊不在这上面的。 这个问题是高频 大家一定好好准备。

整个面试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 没太在意什么通常意义的"领导力/ 团队合作", 但很在意你的个性和如何做决定做分析,如何思考,你的每个回答都要有东西支撑。学校网站上面的几个关键词, critical thinking, challenge assumption, fiercely independent thought, relentlessly curiosity,vigorous dialogue, innovation, inquiry. 强烈又充分的体现了Chicago的气质, 大家感受一下.


其他被问到的题目:
举个例子,能向我证明你有多聪明。 让我看看你怎么思考的 (要求讲过程)..



每个学校都因为有某些位校友的到来,有TA们在这里读过书而荣耀而闻名; 如果一个人来读书的目的就是依附于缠绵于这个学校现有的Prestige和光环, 那TA就不是能带来改变和进步的领袖, 无非是顶级的随波逐流和凤凰出身的思维。意识到这一点尤其对于那些不是从名震江湖, 人尽皆知的学校毕业的同学很重要。努力晋升自己, 以后有条件了多为学校捐款, 多promo学校的形象和知名度。 这才是忠诚的靠谱的校友。
 楼主| 发表于 2013-3-29 16: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纯个人见解, 在大方向上表达我的一些想法:

1.相对来说,

美国的TOP MBA更吸引年轻一点的硬精英 (G高苗正, 气势蓬勃, 英雄速成, 惊现江湖),
美国人和已经在美国的是主体。被录取的国际申请者第一眼精英居多。  

欧洲的TOP MBA吸引硬精英的同时,也吸引软精英/第二眼精英 (国际经验,个人故事, 谦逊和善, 开明豁达)。没有Dominant的国别。我把自己划归为这第二类的描述的, 我觉得第二类精英后劲十足,工作时间较长, 韧性和逆商都不错。(不好意思, 自夸一下)

我了解的圈子,欧洲本土人想读Top MBA的,都人手一申INSEAD,竞争对他们来说很激烈, 能不能进INSEAD和华人投美国的Top5有一拼.(这里不想引起争吵).

同种族的备选资源多了, 学校自然就很挑剔 而且挑选的过程多少伴有点随机性和说不清道不白的Subtle了。一个MBA Fair上HBS校友讲话, 她说当初被INSEAD拒了, 被HBS录取了。 事事难料。

国际经验,个人经历, 对于美国的TOP MBA有加分作用但没有保证作用。说到底呢,就是因为美国的申请更激烈吧。

前面说过, 我的LBS面试和INSEAD的第二个面试都是纯聊天的感觉。 美国的面试都是很版正,问答的形式。 这可能也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学校ADCOM看人的方式吧。 欧洲放软一点, 美国程序化看硬件一点。美国的学校比如MIT/COLUMBIA应该不先吃你是什么样的人这套的。中国人G没上个起码730+, 工作不是在有名望的BLUE CHIP,背景又实在没什么特殊的, 没人给你什么机会讲自己的故事.

我也觉得纯本土的国内同学, G高, 本科好, 工作好,拿OFFER的几率一点也不小过国外的。在国外的外国公司工作, 其实领导力上很吃亏, 管理线的提拔肯定不优先提拔外国人。尤其我这样的行业, 本来也不是什么带领多少人的团队弄项目有牛吹的东西。除非你的技术性很强, 往Specialist的路线上变的更Senior,但这玩意儿你说ADCOM那群人物能觉得你Sexy吗?真心觉得写故事比Corporate的在国内的申请人吃亏。金融背景的好辛苦, 竞争激烈,一个FMCG出身的710美妞儿就拼掉几个740的金融民工了。
还有,金融这个行当, 要不就根红苗正早早出发,然后早早退休, 前一段某大基金HK的总裁又是猝死,觊觎他的位子的人肯定乐了, 真不值啊。


2. 和学校的勾搭

去问问自己的职业目标的可以行性是应该的, 我都是找相关的学生Club President。 而且几乎每个Top MBA里面在读的都有我认识的朋友, 都一直保持着联系, 他们对学校的理解是新鲜一手的, 聊天以后很有帮助。走访校园和参加各种活动就更不用说了。我反而没有太多问题问ADCOM, 因为学校的网站已经被我翻烂了, 各种网上的信息, Q&A, 也都通读了, 没必要再傻乎乎的问一些肤浅的问题了。 问深了他们也没有在读的学生清楚。

我申请MBA之前, 给所有有意向的学校(7-8个)的相关Student Club都发信问过我的职业目标相关的问题, MIT 和 Yale是唯独根本没人回复的。 最后也没去申请。 这没回复的背后可能有各种原因,我也表示理解吧。

去年夏天,Yale SOM  说在我所在国的某个城市举行的一个有校友参加的喝小酒活动, 我马上就网上注册了。那天到了就下班跑过去。 结果一个人都没出现, 害的我像傻子一样到处问你是Yale来这里XX活动的吗?从来没这样被放鸽子呢。 假使嫌这边没什么人注册参加活动,也要通知一下注册过的人啊.  无法想象我就为了个所谓的”常青藤”背景的学校去申请这个小班MBA.  Yale SOM的员工或校友, 如果有冒犯, 希望这个吐槽激励你们未来的改进吧. 芝加哥Booth也有过类似的情况,后来就一对一的通知我可以和某位在读的学生电话聊一下。还是人家主动打给我的.

借机会还是要强烈呼吁一下每位去读MBA的校友, 请热诚的为你们的学校作代言。你努力的申请过,你也享受过收到OFFER的那一刻的欣喜感.  应该更该懂申请者的. 尽管商学院生活很忙很忙,请尽量出一点力帮助Prospective学生的问题, 因为你们的回应是帮助别人对这所学校潜移默化的认知.  

3. CFA过了几级 和GMAT 5次考到710的误区

很多"成就"有一个对你而言和对ADCOM/他人而言的区别。说到底, 也是一个信息对称和个人定位的问题。

举些简单的例子.

我经常在大论坛求Profile Evaluation的贴子里面看见。 有很多人特殊的强调自己是CFA2, CFA3 candidate,什么一次通过, 最快速的通过, 其实呢,其他申请人可能两年前Charter都拿了呢. 别人早就开始发展更值得炫耀的东西了. 我的CFA也是三级连过, 用了最短的一年半时间, 但我没写在申请MBA的简历上,也不会写在Essay里, App Form上如果有地方就提一句.
让你自己激动的事情, 对别人可能完全无效. CFA这个证书在MBA的ADCOM眼里基本是不加分的. 不如GMAT刷高 30分.

我读过一些申请人的ESSAY, 觉得挖掘故事的能力有待提高。申请的ESSAY用什么故事,最好和专业一点的人商量一下, 有时身边的朋友,家人也不懂。 瞎给建议。 因为你在他们眼里总是很棒的。 觉得你做什么都是好的。 用的故事呢,不要提到什么GMAT 5次上了710之类的, 这个在ADCOM眼里瞬间就是5次710 = DIAO 丝, 一次760 = 高富帅的区别。其他条件相等, 你想和谁Date?

建立在软弱基础上的煽情, 无效.  强大已经有成就的人煽情, 加分.

承接第3点:
4. 任何与 申请学校, 求学, 考试相关的故事(挫折, 成就)最好不要大篇幅写在ESSAY故事里。 因为分量不够足。ESSAY一定多用工作场合的, 课外活动的,个人经历的, 学习考试相关的提及几句最多了, 如果能很好的融入整个ESSAY。

酌情处理吧, 话也不想说的太绝对。

5. Over-qualify是个根本不曾存在过的概念

有太多的贴子了, LZ一句GMAT 760被XX拒了, 然后一堆人跳出来像是复读机一样的: LZ 明显Over qualify了, LZ over qualify 了, LZ over qualify了…知不知道你们是在害LZ?说话要负责的。 LZ如果你自己沾沾自喜这个理由, 那估计你也缺乏判断能力, 更好的学校也不见得能录取你。是什么水平就去什么地方, Top 10 /20的profile. 你非要申请Top 30, Top 50(为了个奖?), 那被拒 被WL就别抱怨。 少有人能毫不费力的一笔掏出所有读书生活费用,那还不如从一生的角度再考虑一下到底应该去哪里读。

论坛曾经有个IN @@@各种TOP MBA的牛姐姐。 她申请的学校无论是风格, 还是Tier都是有拉开的。 她既能拿Wharton的Offer, 也能拿Duke的, 既能让Cornell给奖, 也能让Chicago给钱。 这就是真正的实力。 怎么没把她Ding了说, Over qualify呢?她的申请我肯定没看过, 但有一点肯定的就是, 她每个学校都用了心思, 说服了排名相对低一点的/或者风格也许不太"相符"的, 她既优秀,又想去那里。 这是能力也是魅力. 那些被所谓的”差一点”的学校拒了的同学,又觉得自己OQ的,好好反思一下。 不要再阿Q了。  

所以说呢, 6. 保底的学校也是个如果你不好好准备就不存在的概念。

非M7的TOP学校申请一样激烈, YALE, NYU, Cornell, 现在谁敢说可以拿他们保底?这些学校挑剔着呢 - 眼神犀利, 鼻子不停的在嗅, 一挑你优不优秀, 二嗅你是不是真的想来。

7. 少用点 “no brainer”这个词组. 因为这个说多了只会突显你的ignorance

一个人慢慢长大, 见识和眼界都在不断的扩宽, 好多对事情的见解和选择,都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一句No Brainer就能解释带过的。分辨和远离低级的噪音, 远离各种无知者无畏的跑火车言论, 多和有见地的人讲话, 多搜索有价的信息,把心沉下来思考, 再做任何决定, 再开口宣布你的选择。  

我不会再为自己的选择和别人争吵或者解释了, 因为我有一辈子的时间证明我是对的。

8. 做你所爱/You gotta DO what you LOVE

我自己真的适合做什么类型的工作是在就业了3 - 4年开始慢慢变得清晰的。 这个过程可能长了点也晚了点, 但收获的自我反思是很大的。

我和好多本科或者硕士即将毕业的同学聊过, 很多人想法都还是不够明确。 我的建议是无论MSc还是MBA, 都要谨慎的选择时间去读, 因为这可能是你早年发展阶段最后一个转型或者提升利器, 不要硕士读完还说自己不清楚想要什么, 或者说读完了觉得读错了专业, 听了这个我火大也替你着急, 孩子, 但谁也帮不了你呀。
----------------------------
那些给我最大成就感的事情, 无一例外都是无偿付出相关的。不拿钱还愿意做的, 当然是真爱。 这个说法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了, 就是判断你到底喜欢做什么, 假想一下, 你的收入是现在的一半或者很低, 你还愿意再做一段时间吗?你是每天兴致冲冲的来上班吗?还是上班像上坟一样的心情…
----------------------------
一些父母或者说是"社会"教会了一群孩子,要出人头地,学习的时候要考第一/年级前多少名,之后要出国镀金, 出国后找工作起码努力留那边一段时间, 但就是没有教会怎么去定义幸福和快乐和我自己到底想怎样。 我也身处这个巨大的思维惯性旋涡中。 人太多,人材也太多,凡事惯性大,一时半会儿都改不了。
----------------------------
今天的努力, 可以让下一代择业的时候, 不要为了一份养活自己的收入, 或者为了变更自己的生活环境 而折腰, 而是真正的直接的去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果我们整代人的努力把中国变成了更发达更平等的社会,  后代也许少了很多没必要的波折和摸索。

9. Multicultural Team Work

很多事情简单就是力量。和西欧国家的人接触就是这个感觉。美国和中国不太了解。

觉得国际化的团队合作其实没什么特殊的地方。 我的理解就是, 和什么人接触最后都是秉行 大事化小, 小事化无, 大家都认真办事,朝着团队的共同目标进步,少来人际斗争/内耗这些无聊的把戏。 有Knowledge就Share, 有想法就说出来。

一个多元化的team里, 比如说有一个法国女, 一个印度男孩, 一个英国男, 还有我自己。即使发生了冲突, 我也尽量不会拿他们的背景去解读我们的矛盾和争端。 给人贴标签和有prejudice是难免的, 但也是克服过后会有非常大的进步的。

我们的文化和西方文化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很多人应该都经历过看着印度同事操着浓厚的口音, 但依然流利的讲笑话的情景。 这个差距来自从小的语言和文化的熏陶。如果国际经验很少, 那更要Open up自己, 对事物保持好奇心。

和不同国家的人相处, 要有发自内心的对别人的兴趣。 无法想象一个团队里面, 大家都对彼此的背景和经历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那士气怎么能高涨。

10. 我的迷信:

有一些人面试/offer还没发呢, 就上窜下跳发贴子,慌张的打听。 或者一拿面试就开始很激动的发贴子,面完了激动的写面经, 通常表现就是描写详尽(这点还是要赞一下的), 嘴上拼命埋怨抱怨, 哎呀面的不好啊,面的囧大啦,云云, 但心理还是激动, 开心,侥幸和说不出的一坨感觉。  除非真正虚伪又自信的大牛, 十有八九都是以被据收场。 低调点嘛, 拿了OFFER再各种IN@, 这才是功成名就的感觉。这个是迷信, 信不信由你。  人品和发帖子没什么关系。是过去几年你已经攒好了还是没攒好的问题。我这样说不是discourage大家面完发帖子,CD 毕竟靠大家互助搭建起来, 但更多是建议要发就发的语气和姿态淡定点, 要不电磁场会错乱, 小心offer被搞掉的。要分分钟长点姿势的。

我有非常想去的学校, 但没什么所谓的Dream School. 凡是把一个学校当神/”梦”来申请的,尤其你自己很Desperate的时候, 也都十有八九被拒。 这是一个气场和无意识散发出气息的问题. 不要把自己扮的很卑微, 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一个人得不到就要死要活. 也是 是什么水平就去什么地方, Top 30 的profile 非要进Top 10(为了个所谓的MBA大光环或者美国梦), 那被拒就别唏嘘感叹个不停. 真的, grow up. Top MBA的OFFER,实至名归总是大于黑天鹅事件。

等面试/offer的痛苦大家都煎熬的经历过, 问自己, 我心虚吗?如果有, 那最好做好被ding的心理准备。 如果气定神闲, 真心感到这次有没有offer其实日子都能过出美好的另一面,想起录不录取这件事虽然很很很在意 但没有心里七上八下的紧张慌张感,那offer可能就会来了。  

11. 未雨绸缪

很看好一些年轻的同学, 有想法, 有准备。 早早就考GMAT, 来北美MBA论坛。 咨询自己以后的路。 所有的MBA申请者都应该这样。 国际经验没有, 还有时间补,课外活动没有, 也有时间想想自己到底想为社会无偿贡献什么。多多体会LEADERSHIP是什么, 工作的时候多往这个方向走, 多多思考自己的公司和行业的现状和Threat,这些思考是要积累的, 要不面试的时候突然问你你怎么现场编故事?如果你在一个大投行的后台做IT, 你也想读MBA, 你能像前台的同学一样也侃侃而谈公司的发展前景吗?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反思是很重要的特质。 而且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我对行业知识的积累是来自平常各种阅读。看到了有用的和自己职业目标相关的就COPY到一个WORD文档上。 或者直接打印出来贴在一个大笔记本上。我以前的小老板有关于投资管理公司各种AUM排名, 行业动态,或者比如说新兴市场债券今年哪几家吸金力强一点, 会来问问我, 因为他知道我有那个大本子, 后来他也把这个当作我的一种Dedication写在了推荐信里面。今天又翻了翻这个大笔记,真的花了好些心思, 但也让我对Career goal, 对公司和行业的面试问题回答的都很顺。

提早想想找谁做推荐人, 多点铺垫。 我这次的申请顺利, 与推荐人写的故事和对我的力挺也是分不开的。

12.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这些年因为想申请MBA结识了很多朋友, 观察的结果就是,非常想去读的最后都去成了。 去的学校可能和最开始设想的有出入, 但最后也都是TOP。
 楼主| 发表于 2013-3-29 16: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申请过程的一些具体想法:

1. 职业目标

这个尽量不要和本来做的差太多。 我的建议就是行业最好不要动, 职位横向纵向可以动动。所在的行业和公司, 总会有那么个部门你觉得做的东西还算有意思或者有发展。 写这样的你的了解和信息资源也还是多过彻底转行的。尤其是申请的人里已经有很多来自你想去的那里了, 而且是你想在产业的食物链从下往上走, 那就要三思了。

去写彻底转型也不是完全不可以, 但多注意说服力和支撑够不够。不同的学校对这个的看法也可能不同。  

有强有力的过往经历,才可以去写强有力的未来职业目标。比如, BB IBD-->PE, Consulting/PE--->PE。  但不要之前做的不对路子, 也写个, 毕业后想先IB,N年后进PE或者开个自己的PE。 这样写的人很多, 你想想你有没有足够的竞争力这么写自己。 我都读吐了, 你更要想想ADCOM的感受。

MIT和Columbia在职业目标上是很有意思的两所学校。 比如MIT就觉得过去已经成就了什么最重要, Columbia我看经常电话给Applicant反复确定你的职业目标可不可行。 其实我觉得在他们中间Balance一点更好。 我同意MIT的观点,过去做的不好,空谈未来有什么Underpinning呢?但是, 毕竟一个人能清晰的说出/或者是编出自己以后想做什么也是个起码的能力和眼光。 再但是, 学校也没要必要太介意职业目标的可行性, 只要不是鬼扯的,只要听起来是够认真思考过的有一定合理性的。 其实很多人拿了OFFER进了校园都会春心蒙动, 开始幻想或者去实施做些和本行彻底没关系的东西, 或者本来说想回国发展, 一过去就拼命想留下来。 所以学校Why so serious呢?到时管也管不了。


2. Why XX School? Why MBA?

学校看你两点: 1。 本身过去的经验和积累已经具备让你实现职业目标的基础。 2。 通过在这个学校的学习, 参加各种活动和体验, 暑期实习,最后拿到工作OFFER。  

多多读关于学校的网上资料, 找校友聊天, 能去校园一定要去。 Due Dilligence做多了, 学校的气质和气息你就嗅到了。 我以前真的不能完全理解学校的Fit很重要到底是什么意思, 现在完全能感受到。 不要光看所谓的排名, 一个2年或者1年的黄金时段和终生的校友圈, 一定要跟和自己思维方式, 性格气质相匹配的一群人为伍。

如何准备表衷心的话呢?

我总是准备大概好几个方向/点。比如我面Chicago和LBS, 那一定还是不免俗的会说他们是顶级的金融强校,校友网络强大, 这个虽然太Obvious, 但对我来说还是有必要讲的。 然后就快速讲过这些话, 跳入具体的能体现我有准备的点。 比如什么课程和教授吸引我(记住一些教授的名字) , 什么课外活动Group/Club, 什么Centre能和我的什么符合, 我也会分析学校的气质, 我自己的个性, 说自己能Fit in, 也可以讲一些和学校互动的故事, 增强信服力。

我还强调了, 我读这个书, 不单是为了Post-MBA的职业目标,甚至这个都是第二的位置, 我更想和一群学生,教授一起学习, 经历, 体验,和开眼界。 我的这个回答也许很泛泛很陈词滥调或者不中某些学校听, 但我确实真心这么认为, 我说出来的时候能让面试人感到我是真的这样想。人生路漫漫, 毕业拿个Offer其实TOP MBA出来你只要不太挑都肯定还是会有,一辈子的时间也可以不停的发展进步, 但如果读书的时候不好好体验商学院生活那才后悔呢。

贡献:
你从中 能得到什么的, 你也能给予很多。 所以Why某某School的答案换个角度准备, 也就是你的能为学校带来什么。

3. 避免Cliché

避免老套的写文的最好方式就是找过来人帮你读读。 我挺不吃什么家庭贫寒, 从小很搓, 长大飞上枝头的故事。 写的人多了去吧。搓有多搓?飞的高有多高?

还有就是不用把梦想写的太大。 忧国忧民的, 一会儿环保一会儿癌症一会儿儿童教育的。 每个人管好自己的小梦想, 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集合起来就是对社会的贡献。 好好挖掘一些脚踏实地的目标。顺带聊一下为社会能再做点啥, 就妥了。

如果你的故事真的很有料。 那以上所有吐槽无效。

还有我觉得有些华人说/写英文, 因为还是语言用词掌握的不好吧, 容易把本来不是那个意思的说的有些粗鲁和带有攻击性。 欧洲人这方面宽容点。 美国人更挑剔, 板正点。 你想想有没有英语母语的朋友帮着看看。

4. 职业进展/Career Progress:

这是毋庸置疑ADCOM最看重的一点。 通过得到Promotion, 做事情责任的增加, 工资的上涨 体现 等等。

在职场的晋升中, 一定要主动多表达自己的意愿。 会叫的狗子总是有饭吃。 我的历次晋升和换工作都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 不满足就客气的说出来。

还有, 每一步的变化, 要准备好原因和动机。 当问到的时候就像端冷盘一样能快速拿出来。

面试的时候聊到对classroom discussion/group work有什么贡献:
我说我的投资管理背景只是最表面的, 我对Organizational change, Business operations & activites, Sales practices的观察和感悟也都能带入课堂和小组讨论里面。

我的第一家公司是美国上市公司。 第二家是Fortune 500前20的跨国公司, 欧洲的origin。所以体验了欧美文化的对比(确切的说, 是我这个国家的公司运营文化和Anglo-Saxon的公司的对比), 中型成长和超大型公司的对比,和从不同角度的去服务客户的对比。

我把每份工作提升到我的什么ABC技能都准备的很充分。 比如有的职位是机构客户的Relationship Management,外联型的,锻炼了说服和影响别人, 沟通技巧; 有的是技术性的,做很多报告和分析,很数字很quants,但和投资经理联系紧密, 而且懂了更多的投资决策和交易流程; 经历过相对Aggressive culture,事态不停的变化,  也经历过相对官僚的culture, 每个事情都移动的很慢, 自己也无力无权推动太多事情.

我在讲到上面的多个对比,几乎每个面试官都低下头去记录, 说明他们是觉得值得汇报给ADCOM的.

5. 推荐人:

前面提到了,找推荐人的事情要尽早做准备。这是申请提交过程中唯一一个不直接受自己控制的环节。 申请的学校再多一点的话更要想好怎么找人。

同学如果来自MBB或者成群去读MBA的公司, 应该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因为公司里面有那个氛围。 老板也懂这些怎么弄,因为他们自己都经历过。

其他的同学(比如我自己)就可能要多废点心思了。 推荐人抛开TA在公司里面的地位和对你的了解度不谈, 尽量找英语是母语的, 欧美白人, 或者他们自己读过MBA。 他们的词汇量想象不到的大, 语言的组织能力也很强。 这样你就不用担心写作本身的问题。写信要让他们本人写, 自己写的我实在想不出来质量能有多好。

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去指引他们该怎么写。我就讲讲我自己做了什么:

我先提早约好了他们, 解释清楚我要去读MBA, 我的动机。 然后获得他们的同意和支持。

还要进一步讲一下MBA的美国和欧洲的大体概况。 做一些泛泛的介绍。自己的职业目标。简历给上。 让他们全面的了解自己。

要告诉他们, MBA看重领导力, 团队合作能力, 帮他们想想有什么例子, 告诉他们多用具体的故事证明对我的描述。 比如我的一个推荐人一直对我说, 觉得你的Quant很好,分析能力很强,但我就直接说, 这个在信里写一下就好, 不用写太多, 因为ADCOM会假设来自我们行业的人本来这点就应该很好。 GMAT也说明了。倒是可以多夸夸我的Social skill, Communication, CRM, 之类的等等。

要充分谅解他们的时间很有限。 我的两个推荐人都是有了家庭, 而且本身职位很忙的人。 我不一直推着他们走, 他们自然不会像是为了自己女儿写信一样去主动做什么。在这个过程中, 就是不厌其烦的去指引他们, 联系他们。具体操作看关系程度, 不要烦到人家,要一直礼貌和乖巧, 但也要适当的"威逼利诱", 要不真的赶不完。要影响他们的思维, 但也要尊重他们本身对你的独立的看法, 这样才有 authentic的味道。反正就是一个各种平衡的过程。我的两个推荐人都是大好人, 我的热诚感动了他们, 要不估计就是会烦死他们了。大家一定要挑一下人选的。

我的一个推荐人和我不同国家, 很难约到他。 时间一天天的过, 心里很着急。 后来他说正好有个周六早上有一会儿空闲, 我二话没说, 就大早晨” 追杀”到比利时某小镇他家里找他谈。 因为我觉得面对面的谈话更有效果,之后也会给他一定的压力帮我写出信来。

6. 面试/准备:

我为每个学校都做了一个Word 文档。 主干的内容一样。各种故事的准备和回答。 学校的具体内容不同。 CV, 申请资料也都贴上了。准备的时候IPAD刷一刷, 用的很得心应手。

面试经验还多攒点好。 我面到最后发现前面很多可以进步的地方。 越回答就越顺理的有逻辑。

面试貌似总是实际比想象简单。 可能因为我总是Over Prepare了吧。 我没遇到一个压力面的, 也算是幸运。

没怎么找人Mock, 自己对着镜子和空气讲.

我准备的个人介绍, 由个人信息/背景, 教育, 和课外活动开头。 然后跳入职业。 因为如果一开始不讲, 可能就直接顺着聊职业了。 怕后面没机会再硬转回来。

我有个面试人有点没什么激情的样子。 我最后问他Feedback的时候, 他竟然建议我要讲话有点激情的感觉。。。我之后的反思就是, 人要自High, 不能被面试人的状态影响。 不能假设对方什么性格什么情绪怎么想你。想起我以前有个客户看起来睡意十足, 和我聊天也没什么兴趣,从来也不感谢我,无论我帮了多大的忙, 结果没想到我走的时候给了我回复一个特别激昂的信, 说我的离开是他和我公司的一个损失!泪奔..

我面了这些家之后,感觉其实讲的太多太细没那么重要。 也是因为我的面试人大多不是同行业的吧。讲细了他们听不懂也没兴趣。 他们也都很Supportive, 面试的目的是帮我进这个学校, 而不是来Challenge或者打击一下。我觉得面试遇到不停Challenge的都不可怕,淡定的应对就好了, 最怕那些政治色彩的。 你不说TA都拽着你说。 我为大家祈祷, 不要遇见这样的。除非面的感觉太差了,不要轻易想什么写个信COMPLAIN之类的吧, 因为可能人家推荐了你呢, 你自己写个告状信, 岂不是黑了自己。学校这么多, 没必要太在乎哪一个。 "世界那么大, 总有别处在等你"麻。我觉得和ADCOM, 校友, 面试人,互动的过程愉不愉快很影响我对这个学校的看法的。 虽然可能遇见了不具代表性的人, 但迷信的角度就还是有不妥的地方吧。

还有就是, 面试人都要写东西交差, 他们听到可以交差的内容就低头狂写, 你后面的BLABLA等他们抬头都什么也听不下去了, 也记不住了。所以我觉得要多提炼一下自己每个回答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词,有时也可以选择稍微停顿一下。 看情况而定。你的面试是和他的一个Teamwork, 你帮了他好好记NOTE, 你也是帮了自己。

不要忘记Be yourself.


准备面试Cornell和INSEAD的时候,得了一场4周才好的重感冒。 最坑人的是, 嗓子特别的痒, 咳嗽不停, 腰都直不起来。 后来吃错了药又发了皮疹, 脸和脖子都红一块白一块的。 当时就在想, 好死不死这么重要的时候这样子, 心情是肯定有影响的。 但发生这种情况又能怎么办, 积极应对吧。 我是先尽量和面试人约的晚一点, 然后面试的时候解释一下, 希望他们谅解。 这应该是突发状况里面很糟糕的一种了。 面试无论遇到了什么, 比如病了, 迟到, 奇葩剧情, 都不要自乱阵脚。 属于你的东西怎么都属于你, 不属于你的怎么努力可能也不会来。

7. ADCOM通常都是什么类型的人

讲讲美国的吧。

女偏多。 年龄28 ~ 40。Literature, Arts, 人类学, 社会学, 教育学, etc 的学术背景,赚的工资应该不太多。  政治倾向偏liberal/ progressive.  你仔细想想, 这类人的背景决定了她们不会太喜欢嗜钱如血的人。喜欢能干的人有思想的人到是一定的。这也是为什么投资银行不适合作为转行的一个目标来写。 除非你本来就在IBD了。

一个人不懂你做的东西的时候,看的肯定是最明显的特质/Caliber. G分, 公司名气,职位(包括你的那个公司和职位听起来有多Selective  学校肯定喜欢 100:1的职位胜过 10:1的。比如IB前台, MBB, 大管培项目,出来的人本身就很Selective的感觉。), 还有各种数据列举, 带多少人,管多大的Budget 等等。 我喜欢有Faculty看申请的学校。 觉得这样会平衡, 公允, 不要太势利一点。

把故事讲给ADCOM听, 要意识到他们是外行。 用相对简单的语言描述技术性的地方。 我以前写简历, 总是不忍心把一些自认为牛X的专业字眼撇掉, 后来外行的朋友帮我读, 都说你的东西你自己以为很怎么地, 我们和ADCOM肯定不懂。

更深层次的就是从心灵打动读者/听众。 最真实的想法就是最打动的。 特别真心想做的事情, 那种Passion都跃然纸上, 我记得我面试K家的时候, 我说到我喜欢做职业咨询, 面试人说, Waoo… 我相信你是真的很喜欢, 你好像突然加了一个Gear在讲话的样子。

有真正感人肺腑或者惊为天人的故事全MBA班的人最后能有个5% class size就差不多了。大哈大斯除外, 我也不了解。这年头什么牛X闪闪的故事大家没听过, ADCOM阅人无数更是很难被impress 到。被录取的主体还都是中规中矩, solid profile的牛人。 所以写MBA的文还是脚踏实地一点。

8. 大家看过poets and quants上Sandy的chances of getting in/ handicapping your odds series吗?
觉得超经典的, 他的语言直接了当而且幽默, 眼光独到很 sharp, 比喻向来很恰当。 看多了我觉得我都可以开帖子profile evaluate 了。 强推一下。 学了不少东西。
http://poetsandquants.com/2012/12/21/your-chances-of-getting-in-2/6/

9. 确定想把申请MBA进行到底吗?郁闷的时候就反复读下面这句经典:
"忍无可忍, 从头再忍"


去年10月, 我和一个朋友聊天, 我问到他有没有什么关于MBA申请意见给我。 他回:
“People with passion need no advice”, 然后把下面的视频发给我看。

Johnnie Walker - The Man Who Walked Around The Worl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nSIp76CvUI      

我非常爱这段 语言铿锵有力, 激励人心的视频 --- 与大家共勉。

为所有的付出举杯, just Keep Walking.
发表于 2013-3-29 16: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

现在CD的问题是大家拿了offer也不来分享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3-29 16: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
后记:

转眼毕业了, 转眼又开工了。 全新的生活, 全新的城市, 全新的行业, 全新的职位。 一如所愿,转行了。

INSEAD的日子不无折磨, 因为和我一样坚定要转入奢侈品的同学太少了, 本来也不是个专注luxe的学校。 或者说我对Luxury 的定义确实很窄(精神洁癖从来没停过)。 孤军奋战的感觉, 没有时间和精力足够融入的感觉,不是那么好。 BTW 我在这个所谓麦肯锡的黄埔军校, 一个case 都没练过有点浪费是吧)。 一度怀疑过实现自己的想法当初不如去法国高商呢, 毕竟更specializedfocused 没参加什么party,天天起床一个信念, 睡前一个信念, 走路在想, 对着窗外发呆也在想, 就是要转行。 像疯子一样扑在自己关心的事情上。(回头读去年春天写的帖子, 说什么以后可能不会再为考学还是啥的再那么付出了, 结果发现历史还是在惊人的不断重演。 )

看过一篇说MBA怎么进入Fashion行业的文章。 里面有一句话:作者说, 某个人告诉他, 你要进这个圈子, 有时靠的是运气。 作者自己说当时听了真不是滋味。 我读了这句话, 也不是滋味。谁想找工作像博彩一样? 回头看才释然点, 可真不是靠运气加努力才成吗?

坏消息不断, 和学校职业办公室第一次聊天就得知,某大奢侈品集团 有段时间不来这里宣讲了”, XXChina”今年不会特意来招人, 你要靠自己network了。 是啊, 奢侈品行业发展过去2年多在中国放缓很多, 公款不成了, 海外消费的多了, 消费者的品位变复杂高深和理性了,奢侈品人才急剧增长相对饱和了, 我一直在想怎么这么不逢时?借用网友的话, 也有一种“某女神在面前, 但不知从什么地方亲起/下手的感觉。。。”

查了下自己linkedin, 邮箱,Folder,发出的所有邮件,准备的所有简历和求职信, 还有想打听消息收到的冷眼和零回复。 感慨。 MBA充斥着不安全感的找工作的同学,和已经在圈内工作但依然insecure或者根本也不care你的人, 后来告诉自己, 原谅别人的冷漠, 戒心和异常敏感吧, 因为我自己也更是一样。 人都是凡人,什么小心理什么小情绪都可以有。此处省略好多心理活动, 用一句Jay的歌词, 就是, “我忍住的情绪都在很后面”。

为了练习mystery shopping, 不顾第二天一早要面试, 大半夜跑到HK广东道逛店拽店员聊天; 只剩不点时间飞机checkin就停办了,还要坚持打车去淮海路就是为了看眼连卡佛的最大规模新店, 20分钟的逛店感受也是感受。

到了机场见到赶来送我回新加坡的老爸, 他来了句, “天啊, 今天见识了, 这就是我姑娘读MBA想转行的行动力!”是啊, 你可以是别人眼里的疯子, 但自己和爱自己的人眼里的信念者。

去年在法国的冬天, 每个周末从枫丹白露跑巴黎, 搭欧洲之星, 跑到伦敦上周末课程,白天中央圣马丁, 晚上读case, 写MBA的作业。在这个所谓”最忙”的商学院之上, 一口气又学了好几门 fashion business studies (最后数了一下, 一共是11门, 学了好多有趣的启发的课程, 也撒尽了我最后的一笔积蓄). 最后一个周末, 晚上独自在圣马丁的彩色喷泉前徘徊好久,鼻涕一直流, 心里各种翻滚,有种落寞又期待新生活的感觉, 一是被美丽神秘的景色吸引了, 二是觉得异常难过, 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回大爱的伦敦, 因为下一年就要去新加坡在亚洲找工作了, 也不知道自己的所有付出最后有没有回应。

后来来了新加坡, 天天像八爪鱼一样投简历。因为我的J term没有暑期实习而且学生签证的限制很难找。但就是铁下心要找实习和兼职。奢侈品的品牌,历史和核心价值背的比指数和各大基金公司还要熟。 最后无心插柳找到一个最想去的brand的兼职。 但也是一波三折, 都以为不缺人不要我了,失望落寞的过了中国新年, 后来竟然情人节那天法国Director面完当场拍板说下周就来吧。 喜极, 但没啥好泣, 因为真心付出过, 得与失, 都平常接受了。 然后就每周抽空跑去打工, 努力的学习产品知识, 公司文化,日常运营。 对很多东西的了解, 不再是盲人摸象和门外人了。

~~题外话, 很多人对奢侈品站店做销售的工作表示职业角度没什么可取的, 但其实我这份打工还是受益很多的。 Sales对各个品牌的了解(不光是自己品牌的故事), 能谈起各种客户喜好随时间推移的变化,都是惊艳到我的,上进的同事都会通读各大时尚资讯网站, 我不明白为什么读FT,用Bloomberg就是某些人眼里无可争议的高大上工作, 为什么fashionretail就被人鄙视毫无技术含量。区别可能在于, 技术含量也是要么市场和消费者赋予的(要想棋逢对手就要自我提升先), 要么你自己追求上进赋予的。 甩钱买包的行为只会惯坏奢侈品公司的sales, 因为不用学太多知道太多反正一样大卖。 但市场在变, 在中国变的尤其快,随着消费群越来越SavvySophisticated,消费者对时尚和奢侈品的了解越来越深,奢侈品销售的要求也只该会越来越高。 某些地区某些品牌sales相对的高素质 就是市场相对成熟后的一个表现。 ~~

然而呢, 在这个招聘环境恶劣得时候, 本以为有了些准备,还是INSEADMBA 应该找个好的全职有很大希望吧, 但打击又是不停。

面试就是聊天, 聊天就是面试, 不像咨询银行一面二面终面label的一清二楚。 对啊, luxury 就是要"deal with ambiguity", 我这个10年耗在金融投资喜欢数字, 又喜欢程序化的人有些不习惯。

说一定和你聊天的HR放鸽子, 说好一定get back的没了音讯, 有些人说不care 你什么高学历, 没相关经验?那就是要一切从头开始。我们大brand不缺海归不缺经验丰富的人才。 但我真的不可能退到juniorlevel了, 转行也要有起码的底线吧。还有呢, 有点愤青的话要吐出来, 有些人曾经趾高气昂告诉我, “luxury很难进的, luxury招聘是blackbox的, 没联系你太正常慢慢等着啊是啊,门槛高低和招聘的透明度不是谁随便说说就把别人吓跑的。噪音真的很多, 好多事情要自己亲身体验过了才有真正的感悟。 不能别人说什么就全盘接过过来听什么,总要问个为什么和有自己的判断吧。我刚入学的时候, 听到最多的就是你要network”.懂与不懂的人, 圈内圈外的人, 都是告诉我, “进luxury就是要network. 因为好多职位空缺都是不放出广告的。 至于network到底是什么, 怎么定义, 这个也是摸索了好久跌跌幢幢最后才找来感觉的东西。 真是和当初申请MBA相比又剥了一层皮的。。。 只有亲身体验过, 才会明了。


上帝是眷顾我的, 有些机会, 就在一直坚持, 苟延残喘只剩口气的时候,来了。

感谢一直努力的自己, 感谢上帝; 我说是上帝, 我爸说是你自己呀。 还有, 由衷感谢赏识我帮助了我的几个伯乐和真心支持我的好朋友。

总有人会欣赏你, 被否定被打击得时候, 请坚持, 请相信自己。真心的热诚什么也掩埋不过。 过后得到的一切顺水推舟。走自己得路, 让别人说去吧。你的大便, 我的蜜糖。 who cares?

之后应该不会再更新这个帖子了。 从准备G研究学校, 一直到毕业典礼离开欧洲和转行开工, 从寒武纪到白垩纪的感觉 看看走过的路, 是一部自己主演的不停跳tone的电影。 我总说过去几年真是感觉活过了好几辈子。

谢谢所有读到这里的朋友!

路漫漫, 其修远。。。一个人最坚实的依靠是自强不息的自救。

Best, andaqueen
发表于 2013-3-29 16: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大家更想知道LZ最后去哪里,最后到底如何抉择的
发表于 2013-3-29 16: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恭喜这位mm。Insead是个很好的学校。你很优秀。

然后我想表达一个小小的看法,我觉得您的帖子再次印证了我的一个印象“优秀的人容易不宽容”。

我想每一个人都有分享喜悦的本能。有人拿到一个面试都上来分享,这不是很好嘛?
哪怕是一个三流的offer,对于个人来说都是一个突破一个进步,怎么回成为你的困扰呢?
你理解成炫耀,于是它就成了炫耀。你理解成对社区的信任,于是它就成了信任。

我想我们还是要鼓励和支持每一个分享的人,每一个你的喜悦,都值得我们为你骄傲。
 楼主| 发表于 2013-3-29 17: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3-3-29 17: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andaqueen 发表于 2013-3-29 16:33
这位Pythagoras哥你决定去CORNELL了是不

嗯,是的,你最后决定去哪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4-4-17 05:18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