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12273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1-1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先报一下背景吧,非211非985大三党一枚。差不多一年前考过一次雅思,阅读7.5还是8来着,之后来德国交换,英语水平大幅下滑……备考总共2个月左右,其中一个月在实习,中间还跑到英国旅游了个半周左右。
不过LZ觉得,上面那些背景对考G其实没什么影响,因为一个人的经历和他的思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而G考的是思维。LZ觉得对我考G最有用的“背景”是因为大二的时候读过Eliyahu Goldratt的书,开始知道什么是critical thinking, 为什么GMAT这个针对MBA学生的考试要把逻辑放到这么重要的位置,以及怎么培养自己critical thinking的能力。强烈建议时间比较充裕(比如大二党们),或者准备好和G做长期抗战,想在备考之余看看书放松一下的童鞋去看Goldratt的书,绝对受益匪浅。
功利点,针对G,优先推荐"The Choice"(这本没有中文版,是以Goldratt和他女儿的对话形式写的) 和 "It's not luck"(商业小说,中文译名是“绝不是靠运气”),这两本讲逻辑思考的方法比较多,对CR和AA有直接的帮助……看上瘾了(比如我)之后,可以看看"Critical Chain"(同样是商业小说,中文译名“关键链”),看完这本之后你绝对会对G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为什么这个考试是这么设计的,每种题型它要考的是我的什么能力,为什么它要考我这个能力,等等。从这个角度去看G,有助于你正确把握G的方向,避免迷失在应试的训练里。
不过看Goldratt的书要注意一点,要边思考边看。不要只注意书里最后给出的结论,不要只看故事,要跟着主人公一起动脑子,重要的是学会那个思考的过程。
于是背景介绍到这里,下面是LZ的一点心得。以下那堆字是我考完之后在TEST CENTER 旁边的公园里等火车的时候,以及在回家的火车上无聊码的……本意是总结总结自己这2个月的历程,给自己留个回忆。所以思路什么的很乱,我就稍微改动了一点直接拿过来了……哈……Highlight 了一部分让它显得结构清晰些…… ------------------------------------------------------------------------- (这部分是LZ刚考完的心情和吐槽……大家可以直接略过……) 于是,刚在终于考完了,结果是个有点出乎我自己预料的720(Q50 V 39)(考前那次PREP出来690,V是38还是39来着,其实还是蛮准的诶 = =,GWD最好的一次错8个),现在就祈祷作文成绩能好点了……嗯。 现在我坐在IIK(注:就是TEST CENTER)旁边的那个公园里,火车是4点50多快5点的……3个小时啊给我耗啊~~实在是不想背着那个这么重的包去逛了……OTLLL 回到正题,果然作文和数学看JJ 还是很有效的啊,作文AA是那个university hospitals… 的,还写过,AI是报纸是最重要的media那个,之前正好看到The Economist上有点相关报道……虽然我在考试的时候有点失忆,不完全记得我之前写的思路是什么吧,不过大体上应该差不太多吧……希望能有个好分数! 然后数学,很幸运地没赶上换库,遇到多少道重的我也记不得了,反正感觉还不少。不过怎么才出来了个50而不是51呢……粗心?或者是我做前几题的时候pace没掌握好吧,有点过快了……不过念在总分还不错的情况下,我就不纠结了,嗯。 然后说一下这个时制转换的问题……原来今天(注:3月25号,3月倒数第二个周日)冬令时转夏令时……就是说少一个小时……我还不知道,起床一看表,手表的时间是6.30,手机的时间是7.30,我还以为手表电池出问题导致停走了一个小时囧……幸好我相信了手机……然后吃早饭的时候问了一下服务员,才确定是时制转换的问题……OTL就是说我实际睡觉的时间比我以为我睡了的时间少了一个小时…… 话说今天天气很好啊……(有什么关系 囧),现在这个公园里有晒日光浴的有野餐的还有个在弹吉他的人给伴奏……嗯,今天能考好和这个天气带来的好心情也有关系吧。
回正题(话说这篇考后乱打给自己看的东西有正题么……囧),说说备考。
关于资料,全程只用了OG12和Manhattan 的SC部分(没时间啊!),置顶里那个强大的GWD模考软件(时间不够,只做了前6套),以及作文的10年题库。然后就是当月的数学狗和作文狗了。
CR (注,现在看看,这个“给自己看”的版本不太适合给大家看……我之后再专门补充一下对CR心得和经验吧)这个是我最想说的,其实最开始做OG那个diagnose test的时候逻辑错得也不少……但是看完解释之后再做的时候,就发现只要能够把题目看懂其实答案就是顺理成章的,虽然说不出什么特别系统的道理,但是一直都没出现什么大问题。所以CR这部分算是我的强项吧,于是也一直没有花太多时间去管它。但是某次做GWD结果逻辑错了一半……这把我打击的……于是按照“简单的重复”的方法,过了OG前70多道题的样子,正确率就又回去了,嗯。这次重复的过程最大的收获是把原来不系统的思考过程乃至“直觉”给系统化了。不过呢,其实现在想想,当时GWD CR错的多不是我思路上出问题了(不然也不会这么容易就把正确率捞回来……),主要是当时太久没做阅读,阅读能力下降的有点厉害。所以在我暴力阅读之后CR的正确率MS差不多是跟着RC的正确率一起上来的……嗯 。 所以啊,我觉得之所以我能一开始就有“顺利成章”的感觉,还是归功于备考前看高德拉特的书的影响吧。 题外话,正是因为我这个对自己逻辑的自信,对AA也没花特别大的功夫,七宗罪看了一遍觉得它对我来说没什么用,硬套的话还不如我按Goldratt的逻辑法自己想出来的攻击点有力。不过鉴于作文分还没出来,无法验证我这个方法对不对……额……
RC
这个嘛,差不多一年前雅思阅读考了个7.5还是8来着忘了,所以对阅读也很有自信……加上一开始RC错误率就不高,所以和逻辑一样,也没怎么对它下工夫……(汗,照这个逻辑我的SC应该很好才对啊,怎么结果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呢……)直到开始做GWD的时候发现,备考雅思的时候培养出来的阅读能力已经丧失得差不多了,才开始暴力(好吧其实强度也不是很高,毕竟最后关头了要平衡啊……),好在能让我给暴力出结果来……嗯…… 说说我做GWD时发现的问题吧,当时我发现我读完文章之后,完全记不住它讲了什么,就跟上课走神似的,老师讲什么左耳进右耳出。我看文章的时候倒是没什么障碍,但是文章过去之后在脑子里留不下什么痕迹,所以几乎每做一题都要回头读一下文章,不仅浪费时间,正确率也不是很高。于是就去找RC提高的方法。这里特别感谢阅读版的抓抓版主,我就是按照她介绍的越障方法,开始每天看3~4篇Economist的文章,看完之后逼自己回忆出文章的逻辑结构。这么暴力了一周左右吧,感觉就有效果了,而且我觉得我现在的阅读能力比当时考雅思的时候都好……嗯…… (好吧时间过得其实很快的,现在16.11了,可以开始出发往火车站走了……嗯……先暂停一下,到了车上,或者回到家了再继续……) (坐上车了,接着。插一句,从价位上来说,IC和EC(注:IC、EC和下文的ICE都是火车的类型)应该是同等水平的,而且IC好像还比EC要快要高级那么一些,但是为什么EC上面有电源插座IC上面木有啊囧囧囧……) 于是,嗯,对于阅读,我没有特别去研究。我觉得对付题目,只要文章看得差不多懂了,逻辑结构比较清晰了,就够了。而且,考试的时候你是没有功夫去回忆出文章的逻辑的,靠的就是读完一遍之后的大致印象,遇到细节题知道大概到哪原文的哪个位置找就可以了。 这么做的一个好处就是你会觉得你是真的在提高阅读能力,而不仅仅是为了对付考试。像我,当觉得Economist上的文章越来越好懂,结构越来越清晰的时候,会很有成就感,嗯。
SC(注,鉴于我的SC实在不是很好,我的心得也只是个人考完之后的一些感想而已,要找好的提高方法还是去参考NN的帖子吧,比如BAT那个帖子,“简单的重复”LZ的那个SC备战贴。不过我也想借机重复一下SC的重要性,感觉实战中它占的比例真的很大啊……我都怀疑是不是电脑知道我SC正确率不高,所以就净给我出SC = =)
这个是我大弱点,也是最让我纠结的点,因为CR和RC都是属于只要看懂题目了答案是顺理成章的,唯独SC,就算你看懂了还是会错。(估计是因为我水平不高吧) 关于SC,我觉得我真的是知道考前一周左右,才终于算是悟到要点了,就是究竟什么是用“句意”解题。(注,再次强调由于我SC不是很好,要是说错了欢迎各位扔板砖哈) 句意之所以重要,就是在于只要句意明确了,句子该用什么结构就清楚了,因为结构是为了有效表达句意服务的,就是OG 强调的efficient。SC考的就是看你会不会选对合适的结构去有效地表达句意。我之前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把“句意”解题和“结构”解题分着来看,所以一直很纠结……比如说有的题,两个选项语法上都挑不出毛病;对于有些题,特别是看完各位NN说句意的重要性之后,会特别去关注句意,有时候出现觉得两个选项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啊,于是又选不出答案。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再去看OG的解释,才发现它那段在给出每个选项的具体解释之前的解释,不就是在告诉你针对这个句意,该用什么结构最有效嘛!要是我时间多点,一定会再把Manhattan 的SC那一章再好好看看,然后结合OG 的英英解释,弄明白那些Manhattan里介绍了的结构具体在OG里是怎么用的。于是,也是在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BAT 介绍的最后一遍看正确句子的方法高在哪。这个步骤就是在检验你是否已经把结构和句意结合好了啊…… (P.S.吐个槽,话说我这趟IC上怎么这么热闹啊……之前最热闹的一伙人已经在科隆下车了,我不禁感叹了一遍“不愧是科隆人”,没想到在科隆新上来的人比之前那伙还热闹 囧……不愧是科隆人啊……) 嗯,于是,关于SC, 我觉得既要搞清楚结构,其实就是所谓的“考点”了,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搞清楚结构是怎么为有效表达句意服务的,其实就是所谓的“考点是怎么出的”了。 实战中,我觉得我的思路大体还是对的,有些题确实就是在选了该用什么结构之后,在两个用了同样结构的选项里看哪个用对了哪个用错了。可能因为我没进入高分题库吧,所以结构上的错误还是蛮明显的。 嗯,于是关于VERBAL,就这样吧……
数学 没什么好说的,我就是按照大荣NN的方法,PREP到51之后研究狗(RP好,木有赶上换库!)。我考前 前200题过了3遍,201-300题时间不够只过了两遍。不过确实就像BAT说的,数学狗是要过3遍才有效果啊!特别是像我这种数学不怎么好的,有了狗也只能考50考不到51的人……嗯 = = 这里一定要特别感谢整理JJ和讨论稿的童鞋们!没有你们我可能连50都拿不到……太感谢了!祝你们统统700+!
然后,说一下心态和休息的问题。 其实心态对考试的影响真的很大,特别是VERBAL,做GWD的时候我就发现了,要是慌了我连题目都读不懂,还谈什么做题呢。然后休息不好的话,脑子一短路,就悲剧了。
在心态调整上,考前一周去看Buddyk的帖子还是很有效果的……我能在考前一周如此平静踏实的复习,还是多亏了CD上的心理专家的帖子啊~ (当然啦,今天Düsseldorf不仅阳光明媚还万里无云也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对了,关于心态,不仅是考前一周,整个备考过程中都是很重要的。这里引用一下高三班主任的说法,“沉静”!不要想太多与复习无关的事情,不要浮躁,踏踏实实好好复习,要不然复习效率是很低的,G这么强大的对手,不集中火力这么能打败呢…… (P.S.再吐下槽,现在都7.00pm了啊这么天还亮得跟下午3、4点似的……)
(于是现在火车到了Mainz,离我要转车的Mannheim近了,先关电脑……等下上了有电源插座的ICE再接着吧……最后把2个月的复习过程大概写一下,就可以结尾了 嗯) (于是,坐上从Mannheim回家的车了,还有2个小时就到家啦~)
嗯,好,说一说整个备考的过程。总共时间加起来应该是2个月左右吧,但是不是全职备考。首先,2个月前报名的时候根本不知道CD,也没考虑过JJ的事,只是因为3月最后一周的周末已经订了去萨尔茨堡看U叔(注:U叔,JOJ,球叔是LZ很喜欢的3个音乐剧演员……)的音乐之声,紧接着的是复活节假,也已经定了要去英国看JOJ的POTO(注:POTO: Phantom of the Opera,和SWEENEY TODD、音乐之声一样部经典音乐剧)巡演,和球叔的SWEENEY TODD。所以当时想,一定要在去看这三个重量级大叔之前把G给解决的,于是就选了可能的晚的一天……没想到正好是换库后的20来天,JJ很充分,这个好运啊!
嗯,不扯了,说备考过程。 刚刚翻了下旧文件,是2月4号报的名,这个差不多就是我开始准备的时间。 然后,2月6号一直到29号是实习时间,工作日每天朝8晚4的。所以整个2月其实进度很慢,就是下了班回家之后刷OG的SC。刷完SC之后刷CR。在29号之前,终于把SC刷完一遍了,Manhattan也看了一遍。(没看完,只看了前8章和第11章。),CR好像是刷了一部分了吧,忘了。 不过还好的是,后来因为我的负责人太忙了没空管我,公司政策什么的也比较轻松,所以就利用在公司闲着的时间写AA和AI的提纲。AA就写了几次,因为写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发现了其实这就是个重复同样过程的体力活,所以集中精力主要看AI去了。我用的是的抓抓的分类总结版(再次感谢抓抓版主!),到实习结束的时候把business那类和前面的那些都写完了。不过每周周末的时候会练一篇AA,为了不让自己生疏。 这个时候其实算是进入状态了,无奈3月一开始又把状态丢了。2月29号那周剩下的时间我去了趟英国,看剧+旅游,回来之后花了貌似2天准备学校的寒假作业(算是吧),有一段时间没碰G……自我检讨……所以这是个教训,以后再考的话,备考过程一定要连续,千万不能像这次这样完全中断……回来之后会很frustrated,觉得之前的1个月完全浪费了。不过现在回头看看,SC的时间也许是浪费了(至少效果不好),但是作文的时间绝对没有。要不是从最开始就开始这么弄AI,到最后一定会来不及的。 哦对了,去英国之前我做了第一套PREP,出来600整,这个时候verbal的3项里RC最好,SC和CR不相上下…… 于是三月紧接着就是新学期……还好,可能是因为刚开学吧,最开始那两周课都不是很紧,可以上午去上课,下午回来复习。上文也提到了,我从英国回来觉得很frustrated,所以这段时间觉得时间特别不够用,于是开始每天6点起12点睡的日子……(感谢室友容忍我这个这么囧的作息时间……)但是,其实这样效率总的来说并不高,特别是和最后那一周调整好心态之后的作息时间(每天8点起,晚上11点要是困了就睡,即使哪天复习复high了,也强迫自己12点必须躺床上)的效率相比。原因其实是很明显的:因为大脑转不动啊…… 然后MS是花了一周左右的时间(3月第2周)把OG里的CR过了一遍,虽然速度比较慢,正确率倒是挺高的,所以就没怎么理它…… 这周剩下的时间(3月第2周)和下周(3月第3周)按照BAT的方法,把SC结合着Manhattan的又刷了一遍,这一边力争把OG上对每个选项的解释弄明白,可惜的是那时我还只是弄“明白了”,还是没入门,没弄“懂”……差不多是同时,开始连续多次地做PREP第一套的数学……直到最后终于做出了51……嗯,我的唯一一个数学51啊…… 然后,距离考试就只剩2周了……这个时候MS是从第4周中间开始,每天的活动就很类似了,就是GWD和JJ。有时课多,GWD就隔天一次……嗯。GWD做完分析一下,看自己的弱点在哪。比如第一次做出来错了16个……OTL,其中我一直很有自信的RC错了7个,也很有自信的CR错了5个,反倒是我最纠结的SC错的最少,4个。额,于是,按照Goldratt的说法,我的瓶颈就是RC,所以就开始按照阅读小分队的越障训练方法来狠攻RC了……等RC不再是错的最多了的时候(但是也还是比较囧),CR就成了下一个瓶颈,于是开始主要把时间花在重复OG CR的英英解释上。以此类推(还有什么好类推的,总共就3项……),哪项最弱,就优先把哪项揪出来练(典型的TOC(注,TOC:theory of constraint, Goldratt的理论)应用嘛……)。同时,注意pace的问题,找到一整套verbal的感觉。 不过这个方法有个问题,就是在我把RC和CR都练上去之后,SC成瓶颈了,但是SC却很难提高……我是知道考前一周左右才终于有了入门的感觉,就是我在上面的那些……真心觉得,SC要有质的提高,真的是得把大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砸进去的。后悔为什么圣诞新年那个长假的时候没有开始备考。 然后呢,就是在考前一周开始调整状态,准备好去考试了!
(于是下面LZ又开始废话了……各位可以略过……)
于是,上面那一堆废话基本上就是我考G的全过程+全感悟了。嗯,老实说,我还是很喜欢GMAT这个考试的,特别是在我看完Goldratt的书之后,意识到逻辑有多重要,再回头看看中国课上老师教的那一套,觉得本科4年要是只满足于完成学历,那真是太浪费时间了。读商的,没有critical 的思考怎么行呢! 现在分数出来了(虽然还差作文吧),火车也快到站了(还有40多分钟吧),我这篇废话也算是暂时给这本GMAT的笔记(真的是笔记诶,Microsoft 的 One Note……)完成最后一页了吧。在备考G的过程中我真的觉得日子过得很充实,虽然有过很纠结的历程,不过这些应该和高考的过程一样,以后回过头来想的时候会觉得很快乐。虽然我在接触G之前就有意识地让自己跟critical了(因为Goldratt),不过G居然和Goldratt这么同步,还是有点意外啊……低估了Goldratt的影响了…… 虽然考出来的分数不是什么很华丽的数字,但是(1)它够我用了(再次祈祷作文能有个好成绩),而且(2),不过结果如何,这个过程本身就很让人满足。
然后然后,火车刚过了Freiburg, 下一站就到家了,(这时间掐得也太准了= =)于是关电脑了!
(这里为止了) -------------------------------------------------------------------------
感谢看我的废话看到这里童鞋们……
希望上面这些能对各位有点帮助,真心大力推荐Goldratt的书!我去找找有没有电子版,给传上来。逻辑部分等我组织组织语言再给大家具体说说吧,主要是想把Goldratt关于逻辑的观点大致介绍一下,这个是他书的精华,也是对考G帮助最大的部分。
最后一定要感谢CD,提供了这么多资料和备考的有效方法,要不然我这个没上过XDF什么的人根本对复习毫无头绪。还有整理JJ和讨论稿的童鞋们……乃们太伟大了!
祝所有准备开始备考的和已经开始备考童鞋们有个好成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