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过G峰趟小T --- 考T小结
(尤其适用于GMAT过来人)
机考: 听力29, 阅读30, 语法/写作: 13-30,. 总分: 240-297. 成绩应该还是不错的吧. 可写这篇东西并非为了炫耀什么, 我相信大部分考过G的人都能轻轻松松 就300了. 可能是这一年多来与CD的朝夕与共, 不写点什么感觉之类的自觉能帮上点忙的东西, 就老觉得很对不起CD, 所以就罗唆几句了, 牛人们千万别见笑.
7月份考完GMAT喜获+700分后, 足足放松 - 应该说放纵会更贴切些 – 了一个多月, 以至差点找不回考T的心思了. 无奈T是个must, 只好再次努力把自己拴回凳子上, 那时是8月上旬了. 考试的时间是8月底. 准备时间, 2周. 准备资料: 除了 “听力胜经”, 都是从CD上的download的真题(2000年后的) .
由于听说T与G挺不一样, 所以开始的前半周, 我一直在边缘徘徊, 看前人经验, 看网上的资料评论, 好找地方下手. 结果发现, 经过了GMAT的 “煎熬”后, T一点也不难. 赶紧拿了2套sim test来试试刀, 结果除了听力有点问题, 语法有一点点儿小问题, 阅读跟写作都没有问题. 于是, 立即报了名, 月底考试, 同时制定了2周的复习的方案:
(1) 阅读: 不用再做任何准备, 只是保证每天都做上一套笔考的真题, 以保持感觉.
(2) 写作: 把网上的185道考题过了1遍, 对其中部分几个较饶的题考前再看一次. 过的时候都bullet point出自己的观点. 模版照搬自己当初准备的GMAT的Issue题型模版, 完全够用.
(3) 语法: 对于填空与找错, 我感觉做 “找错题”的思路很象GMAT的语法. GMAT的语法, 也是要求考生在5个答案中找出没有错的答案, 换言之, 就是找其他四个答案的错误. 所以, 对 “找错题”, 我自以为, 考过G的人应该是轻车熟路了, 而且很多思路也正不断象GMAT上靠, 如平行原则, 主谓一致, 代词单复数, 动词时态, 句首分词结构, 独立主格… 对于填空题, 思路就不一样了. 我觉得关键是把思路从 “找错” 换到 “庖丁解猪”的角度: 去看句子结构和纹理. 我刚开始的时候拿起杀G刀就砍, 然后发觉, 砍是砍倒一大片了, 可总是有2~3个死不去的, 而且杀起来总是找不到感觉, 就象是拿着削铁如泥的宝剑却武功平平的人, 仗的只是利器. 后来, 我强迫自己去分析每一题填空题的结构, 以及它缺的是什么结构, 该补的是什么… 思路完全是学习CD前辈们做的语法真题笔记. 结果两三套题下来, 立竿见影, 立即找到了感觉, 而且非常非常管用, 尤其体现在做题的速度上: 20分钟40道题, 基本不错或错1题. 所以, 我觉得, G友在解T语法的时候, 关键在填空题时换个角度, 而题目本身难度不及G的确/10
(4) 听力: 听力是我花时间和功夫最多的了, 主要分三部分.
§ 我是先把 XDF的 “听力胜经”过了一遍, 同时也过了一遍 ‘弦外之音”, 感觉还是 “胜经”好, 内容新, 而且对很多学习生活场景及牵涉到的对话都有论述. ( 我觉得这本书不但对考试好, 对以后留美也很好 --- 别误会, 我不认识作者, 更不做任何广告宣传. ) 于是, 我认真地背了二遍里面的各种习语.
§ 做笔考真题. 因为时间原因, 我只做了2000年后的真题, 每天一至两套. 做完后, 每题重听一遍. 确信每个字都听清楚并且没有特别的习语的题目, 放掉. 而对于那些做题时听得不sure的句子, 认真再听并把整个对话记下来, highlight当中的习语和听不明白的地方, 以供考前最后过一边. 对于段子题和长对话题, 由于时间有限, 没有全遍记下来, 但是一般都重听2~3遍, 确定听清楚每句话, 并且把出现的重点习语记下来.
§ 每天晚上都坚持打开收音机听英语新闻听到睡着为止. 因为收不到VOA, 只好听BBC了. 其实想想也无所谓, 因为我觉得, 如果能听懂BBC, 那么就能听懂VOA, 就象英国人跟美国人沟通没障碍一样. 当然, 个别单词的发音如adult 和 either等还是要知道的. 所以, 我在看 “听力胜经”的时候, 并非只是用眼睛看, 而是同时打开金山词霸, 遇到稍稍有嫌疑的单词, 都让电脑读读, 结果还真听到些与标出来的音标不一样的发音. 请考友们注意啊. 可能是因为平日有英语available的时候我都满注意提高听力, 再加上2个星期每晚听英语新闻, 我的听力很快就去到50题错<=5个了, 而段子题和长对话一般只错1到2个, 其他错都在前面短对话题尤其是那些 “infer” / “imply”题上.
请小心短对话中的infer/imply题. 我对这些 infer/imply题都给了特别的关注的, 通常稍稍饶的, 都听上两三遍, 去领会美国人的 “言下之意”, 自觉这是native speaker跟外国speaker的根本区别所在. 正如一些书上所预言, 这类 infer/imply题真的是越来越多. 我在考试的时候, 前面的短对话题绝大部分都是这种 infer/imply题, 几乎没一个可以轻轻松松找到答案的, 看上去供选择的答案与听到的沾不上边儿, 搞的我冷汗直冒. 考完才知道都是难题. 请各位XDJM们千万要注意这类题! 平时要多练.
最后还想说说关于听力的集中注意力问题. 个人认为, 听力除了听的能力之外, 关键是集中注意力的本事了. 我如果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 出错率就极高. 如果集中精神, 就能只错1-2个. 我个人的方法是: (1) 闭上眼睛, 不看电脑屏幕上提供的背景图片. 有人可能会觉得我很傻, 人家ETS专门提供tips你竟然不要. 我的原因是, 平时我们做笔考真题时, 可没有任何图片提供, 光靠耳朵, 所以全部精神都集中在两只耳朵去听. 可是我做模考时, 看了提示图片, 反而心里老想着这个图片, 有时恶劣到竟然就走神去想别的了( eg: 怎么这黑人小姐说的话一点没带黑人口音的? 怎么这些学生都穿的这儿土的? 这学校怎么这么破…) 结果是赔了先生又折兵. 于是, 我就强迫自己在答完每一道题后, 立即闭眼, concentrate on two ears. 结果就收效很大. 再没走神了. (2)如果还不行, 还有好方法, 就是在听的时候除了闭上眼睛, 两手捂着两边的耳机. 为什么我说这个捂耳机动作更有效呢? 因为平时只有当我们在听不清楚或想听得更清楚的时候才会去用手press两边的耳机. 所以这个动作本身就是提示大脑集中精神去听的动作. 由于段子题和长对话题对注意力的集中要求尤其高, 所以我在做这两种题的时候, 都采用这样的姿势. 好不好看不管了, 管用就是 --- 我在整个听力考试过程中一点神也没走.
好了, 还真啰唆了 “好几句”了. 本文章纯属己见, 仅供参考. 如果有人哪怕只有一个人觉得管用的话, 我都非常开心了. 觉得费话的话, 也请原谅我的水平. 真心祝愿各位考友都考出好成绩! (吓死ETS, 就不用考了). 真心感谢CD这一年多来在我考G和考T的路上带给我无限的力量. 接下来我会开始我的申请手续了. 梦想成真的那天, 我一定再来CD, 分享我的申请历程. 而CD的精神, 我会在以后的日子里, 在所到之处, 努力发扬光大的!
See You, CD! 月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