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确定去哪一家读了吗?
我也打算读个在职MBA,目前在一家VC,工作两年。本打算去国外选一个好一点的学校,但是感觉机会成本太高,或者说国内变化太快了。
最近,中欧不是有个在职MBA,不过在上海,纠结中。。。。
下午参加了长江的在职金融MBA的宣讲会,真的是长了见识了。
来的人挺多的,座位完全坐满,搬了不少椅子进来也不够用,后来的只能席地而坐,辛苦了那些穿职业裙的女士们, 也不知道她们最后是怎么硬着头皮屈膝而坐的 下午其实主要是针对想要报考在职金融MBA的同学,按理说都应该是自己感兴趣去网上报名获得参加机会的, 但不知道长江在邀请参会人员的时候是如何具体组织的,结果在张弘博士做完 论全球化和新帝国主义的讲演之后,有几位听众连续发难,直言张博士所讲内容甚为肤浅,部分观点错误,按照他们的理解此次会议为学术交流讨论,而不是所谓的宣讲,他们感觉到受骗云云,浪费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还有的说此次选题不佳,应该着重说说民企融资难发展艰辛的问题,由于这几位言辞甚为激烈,导致整个场面立马失控,还有部分群众鼓掌叫好;张博士表现的还较为沉稳,不痛不痒的点评了这几位的发言,即便如此,整个和谐气氛也随之发言转变,本来平平淡淡的场景多了很多火药味。 随后,是长江的招生老师介绍金融MBA的详细情况,介绍还是比较中肯的,紧接着是Q&A环节,也不知道是大家本来就言辞犀利,还是之前那一出点了导火索, 长江的招生老师应该是硬着头皮完成这个部分的,不过也多了很多看点,现总结如下: (1) 学费问题:今年的FMBA价格是38.8万,据说明年还要上调10%-20%,估计会在42-47万的区间,这让大家普遍都觉得这么调学费太夸张了, 虽然招生老师说是因为长江的长驻教授人数多,花费大,但考虑到之前长江也说自己是非赢利性机构,很多教授的花销都是基金会直接拨款,因此这条理由个人觉得不太站得住脚,希望长江能够稍微厚道点,学费的涨幅看准CPI就可以了吧,没必要向EMBA看齐吧。 (2) 奖学金问题:据介绍奖学金是所有学员学费的百分之十几,有全奖,二分之一奖,四分之一奖,八分之一奖,奖学金的发放要根据大家的考试成绩,工作履历, 推荐信的质量来看的,上一个班没有出现全奖,据说第一个班出现了一个全奖,招生老师没有正面回答可以获得奖学金学生的百分比。 (3) 也有一些同学指出了长江在招生管理的不足,下午出现了这样的意外明显是想大杂烩,一箭双雕,把不同目的的两拨人整合在了一起,结果搞得不伦不类, 两拨人都不满意,严重影响了活动的效果,招生老师自己也承认这点有不足,希望下次可以改进和注意; (4) 张博士表现还可以,但没有达到让人惊艳的程度,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他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也显得有点软,离我想象的有点差距,我觉得真正好的教授应该能做到不怒而威, 有比较强的个人魅力和学术的厚重感,可惜下午没有让人感受到。 (5) 今天长江一共两位招生老师,男老师算是尽职尽责了,对于大家的问题都能有问必答,那位美女女老师,据介绍可能是班主任一类的职员, 不知道是因为之前激烈讨论的影响,还是不在状态,感觉总体上对于大家的问题都不太热心,甚至有些敷衍,很多问题回答的潜台词好像是:情况就这么着,你随便的意思;最后甚至一直在看表,希望活动早点结束,表现比较让人失望。 (6) 据老师介绍,往届的学生虽然还没有毕业,但其中非金融背景的大概有一半基本肯定可以顺利地转行到金融口,这点还是比较吸引人的。 我的感想: 本人一个月前有准备上MBA的打算,工作了6年,31岁,现在在500强,项目经理,由于工作目前看还不错,所以希望上一个在职的项目, 这期间也一直在看各校的介绍和论坛上大家的评论,由于中欧目前没有北京的在职项目,在比较了BimBA之后,其实对于长江FMBA还是比较有好感的,虽然学费不菲,但硬着头皮也能够接受,况且工作单位也在国贸附近,离教室很近,往来比较方便,今天来长江是我实地考察的第一站,下午的经历确确实实让我感受到了长江江湖味很浓的特点,也许今天确实是一个例外,不过我相信多多少少也反应了长江的问题和特色; 长江的位置是一把双刃剑,东方广场的校区对于在CBD工作的同学确实很方便,不过这种写字楼教室的风格无法让人产生那种学院派的感觉, 招生老师自己也坦承这点,希望宋庄的新校区会有比较好的改善。 此外,综合来看,无论是教授的讲演还是招生老师的介绍都没有真正的打动我,让我产生”就是它了“的感觉。 所以,这里留作一个备选,还是再看看其他的吧。
-- by 会员 coconutgua (2011/8/7 20: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