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评论又多又杂,lz还是多想想吧。提供一点点浅见。 现在的央企,不是当年朱镕基手里的央企了。估值高,热门,谁都指望着“熬个五六年,混个一官半职”。 提请一点,在预测自己前途的时候,不要轻易的拿前人的路做比照。 泛泛看去,以前进去的人,只要熬到年头,没有不出头的,原因有三: 1. 央企改制后有了很多职位真空,没有多少人挡在前面; 2. 出于业务需要,部门扩充比较快; 3. 1995~2005是外企>>央企的时候,觉得自己有能力,有抱负的人,很少愿意继续窝在里面混一辈子。很多当年一起毕业后进去的人,因为各种原因中途离开。 lz没有背景,你觉得那个“动辄几十万人的大平台”,跟你有很大的关系吗? -- by 会员 summit (2011/3/30 14:00:15)
你说的非常正确,在2000左右进入央企的这拨人,熬5年以上晋升到处级属平常之事,很大程度上的确是因为部门扩充职位真空,再加上内部缺乏激烈竞争。2005以后进入央企的员工,仕途肯定是无法象前辈一样平坦的。另外 ,在央企里,大领导向你抛出橄榄枝,如专职秘书之类的,最长的期限不会超过5年,超出这个时间的,可以肯定的说,跟随大领导鸡犬升仙的梦想已经彻底破灭了。
不过,这不代表年轻人就不会有好的机会,更加不代表央企的平台会不起作用。现在很多央企已经设置了按业务条线的职别晋升序列,与行政级别无关的,对于渴望施展抱负的年轻人来说,在央企这个平台上受重用的机会只多不少。比如象楼主这样负责境外业务的部门,在这个平台的业务合作中能够接触到的境外企业高管,很可能是他在外资中国区的同学们一辈子连ass都kiss不到的,这不比你花100多万两年宝贵时间去top商学院social有价值的多么。
央企的问题主要在于,多年以来沉淀的体制顽疾和顽固守旧的文化氛围,会让人长时间处于其中之后被institutionalized,一如肖申克里的那帮囚犯,失去奋发向上改变自己的追求和动力。尤其是象楼主这种做人比较短视,追求享乐好逸恶劳的类型,很容易在央企的文化中迷失自己。我这么说楼主,是因为他的个例的确是有点离谱,一般的本科生就算要混日子,怎么也会先搞个在职的研究生学历,或者满3年后弄个在职mba,楼主居然5、6年的时间主要用在谈恋爱,到了奔三了发现自己经济实力不够又打上跳槽外资改善生活的主意,思想度可谓非常之不成熟。另外楼主的言语中,处处流露出对于央企待遇过低体制僵硬的不满情绪,据我所知,这个在央企是大忌,所以楼主更需要的是好好反思自己30岁之前的人生,而不是去读什么top m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