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8149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11-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大家好,发这个帖子是因为我觉得在CD里像我一样的人应该很多。主要是想分享一下矛盾又沉重的心情,是否大家也跟我有着同样的性情与感受。
上海211学校今年毕业,非上海户口,1989年生,与大多数80后一样,怀揣梦想,异国他乡。从大四开始准备计划出国,几天前考完的GMAT,分数还可以,申请个全美前50应该还有希望。从来没奢望去什么名校,不过每晚睡觉前都要幻想一下,考虑一下自己的未来,IB, consulting, marketing....第二天早晨起床又要把OG拿出来,阅读10个,12点吃饭,下午继续做题,12月份再考一遍GMAT,“这次一定要考好”。同样的事,同样的话,每天重复着,一天一天,毕业已经有5个月了,一个人在这不足40平的房子里住了5个月了,对手是试题,同伴是电视。
出国对于我来说是最有效最好的一条路,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我已经有两个native language,所以真想学好英语,以便在以后工作时突出自己语言上的优势。我高三时已经就是国家级二级运动员了,大学时没有征战比赛,所以没有提升一级运动员或是健将,我认为我的身体素质足够我在留学期间吃苦耐劳了,曾经跟负责我留学申请的一位老师探讨essay时,她说要把我体育方面和文艺方面(校十大歌手)写进去,说我德智体美劳都能沾的上边,申请有优势,她说老美喜欢体育,文艺优秀的留学生。我刚开始很开心,不过后来有点担忧,因为我那可是足球运动员,中国足球怎么样,美国人很清楚,国家队的都踢的那样,何况还是个足球二级运动员。 前不久接了妈妈打来的电话,有点想哭,千万不要说我没出息,是因为我实在是太想她了,真的太想了。我14岁就没有了爸爸,妈妈是我最最牵挂的人,最爱的人。还记得从老家考到上海时,她每天都要去学校的红榜看看自己儿子的名字,好像总是看不够。妈妈总说“你要成为像你爸爸一样的人”,爸爸是老家的公务员,是我的偶像。在我14岁,爸爸永远离开我们之后,我才真正的理解了中国两个意味深长的成语: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 家里收入全部来自妈妈开的一家饭店,可以说吃的好穿的暖,但从来容不得我挥霍,妈妈常说:“你留学需要的钱都准备好了,你就好好考试”。妈妈身体不是很好,在北京手术过一次,自己去的.....因为那时我高考。虽然因为高考可以原谅我自己,我也对自己承诺,以后无论妈妈遇得到什么困难,我都要跟妈妈一起,陪伴她身边,因为没有了另一半的女人,只有儿子是她唯一的依靠。 最近家里是非常敏感的时期,饭店出了点问题,亲戚们说妈妈每天都很沮丧,好像感觉到老了,身体也不像当年了,曾经坚强不服输的样子也渐渐模糊了。我问我自己:“你出国到底是为了什么?还要不要继续?”我希望我的母亲,我的家庭能过上好的生活,但我不希望没等我实现这个目标,母亲就已经永远离我而去,所以不光是以后,现在也想力所能及的去照顾,去陪伴老人家。
如果在上海工作,还可以经常回老家看看,分担一下妈妈的负担,多陪陪她。但是如果出国了,那可能两三年都见不到妈妈一次了,万一家里出了什么事,我不在的话,那可怎么办?妈妈不像以前了,可能需要我多关心,多陪伴,虽然她总是说:“你不要管我,出国重要。”但我现在的确动摇了。很多朋友建议我工作三四年再出国,到那时还多一个选择:MBA,毕竟三四年也攒下了点积蓄,每年还可以回来一两次,不过就怕我到时候没有出国继续学习的激情了。
如果决定不出国,可能过几年我会后悔,更多的是惋惜; 如果选择出国,我不在时家里遇到的问题拖垮了妈妈的身体,我会更后悔!而且后悔一辈子
还是把12月份的考试考好,然后准备完善简历。希望大家在面对如此重要决定的时候,慎重考虑。 祝大家的母亲健康、长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