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选对导师,选对项目 CD上一向是以ranking为英雄论,有的牛人不断提出非top 30/50不读。以我和少部分老ID为代表的非典型CDer,按照这个标准来说应该算是loser了呵呵。我背景没那么强,这辈子只有羡慕读maryland, iowa, washington的那些同志们的份儿,景仰为主,崇拜为辅。但是大多数人这辈子读博也都还是在一个所谓的非典型学校,重要的还是在这些所谓的非典型学校中选对导师和项目。大多数情况下,导师的学术能力,学术影响力,对你的关心程度等因素,直接决定你的高度和深度,虽然你自己的input也相当相当重要。 申一个学校前,仔细看看faculty profile,问问在读生或者了解的人,哪些faculty是有影响力的。我之前的一个帖子里说过,google LQ的editorial board, goold AMJ/AMR/JAP/ASQ/PP 的editorial board,这些也都是好的方法。大多数情况下,要对自己的背景有一个冷静的判断,别只盯着ranking,中国学生普遍对ranking看得太重,有人甚至提出过读美国top 50以后的还不如在××××读一个算了。不想在这个帖子里引起过多争论,但是我想说,这话说得过于武断,iowa, asu, florida, msu 都不在50以内吧,但是有人会怀疑读完他们后的placement吗?不多说了。 -- by 会员 kevinleihuang (2010/10/3 22:55:30)
“导师的学术能力,学术影响力,对你的关心程度等因素,直接决定你的高度和深度,虽然你自己的input也相当相当重要。”——非常同意!
当然,入学之前谁也很难知道导师人到底怎么样,所以尽量先利用各种机会认识潜在导师(比如参加会议),或者通过老师朋友去了解。话说回来,还是需要自己本身有一定实力了,至少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才可能说“挑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