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galluplinc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Fall 2011 OB/Leadership PhD 申请答疑/互助

[精华]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0-10-3 05:44:31 | 只看该作者
我有两个问题:

1. 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OB的各个方向,以及每个方向喜欢什么background的人?

2. 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你对女友的要求?
22#
发表于 2010-10-3 06:26:44 | 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第二个问题,straight to the point~

赞~
23#
发表于 2010-10-3 09:14:23 | 只看该作者
原来是这样。


我喜欢第二个问题,straight to the point~

赞~
-- by 会员 judydongxueni (2010/10/3 6:26:44)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 14:15:14 | 只看该作者
我有两个问题:
1. 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OB的各个方向,以及每个方向喜欢什么background的人?
2. 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你对女友的要求?
-- by 会员 FindNeverland (2010/10/3 5:44:31)



首先得先说一下,这个帖子只是我抛砖引玉,目的是想让OB在读的前辈们都出来帮帮2011的申请者,不是只有我自己在这儿答疑虽然我也很想帮助大家,但毕竟时间有限....... 希望在读生们/已经毕业的前辈们能出来冒个泡

你的第一个问题太宽泛了,我的知识面和见识有限,不可能回答得很全,与其泛泛地回答,不如专门说一个方向得了。我自己的方向是leadership,现在这个领域比较热门的话题包括 (1) complexity leadership(2)followership   (3) LMX differentiation/agreement  (4) servant leadership  等,热门的方法是用 multi-level/SEM/HLM/social network去分析,另外qualitative越来越受到重视。

几个我个人觉得目前以及未来5-10年都会很强的项目(先后顺序不代表排名,说哪儿是哪儿而已):

U Washington,Bruce Avolio和华人学者CXP在那儿,不过avolio做的authentic leadership争议很大,很多学术同行不买他的帐,当然,凭着跟bass做transformational的老底,他的名气也够响了。整体来说,UW很强。avolio是很push的人,但是学术头脑的确相当了得。

Arizona State,这个说多了就没意思了,自己去查一下faculty profile吧,传统OB牛校。尤其提示别只关注tsui一个人,系里有个在UNL做过post doc的“黑大叔”很强的,后劲很足。

illinois-chicago,我称之为LMX的老家之一,liden和wayne培养出了一批LMX的人才,包括iowa的marie kraimmer, portland的berrin erdogan,wustl的ray sparrowe等等,个个都算是学术界的牛人了。

nebraska-lincoln,给我自己的项目做个广告呵呵,我的导师mary uhl-bien也算是lmx的早期奠基人了,跟liden和miami的scandura是cincinnati的同门,同为lmx鼻祖george graen门下,她是followership和complexity两大热门的leading scholar。另外,craig pearce是shared leadership的核心人物,maryland的sims门下出品。jay barbuto在servant leadership领域也是很有名气。fred luthans是psy cap的奠基人,80年代就是AoM的president了,目前依旧active,而且未来5-10年也不会下来。。。最让俺骄傲的是我们学校的心理系有carl garbin和lisa hoffman(从UIUC转过来的)两大测量牛人,我们前两年有8门统计课都是这二位教,跟着30-50个psy/edu/socio phd在一起上课,非常frustrated,因为人家个个方法都很强,但好处就是push你不断前进。另外,我们学校刚进big ten,对以后placement 很有帮助,这是确定的,跟当年PSU进big ten同理。我有信心我们的项目在未来10年会成为iowa那样的top of the top

maryland,我曾经的dream school之一,华人学者的骄傲hui liao从rutgers转到了那儿,还有sims, manz等等都是很强的,牛人扎堆的地方。如果你对自己的背景足够自信,试试吧。

illinois-urbana champaign,商院的OB项目不说了。我想说的是它的i/o psy,一直有人疑惑为什么uiuc的心理系从几十年前到现在一直牛得一塌糊涂,总有新生代牛人往玉米地钻。那是因为它家是全美第一所也曾经是唯一一所有大容量计算机的项目(N多年以前了),对于需要用到心理测量的人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优势。目前它家i/o psy也是牛人云集,如果你是psy, sociology等背景,不妨考虑考虑它家的i/o psy项目

iowa,这个还用多说吗??呵呵  多说它  就好比多说chicago的econ,没有意义了。。。。

michigan state, 一批牛人在那儿,另外它家的i/o psy也强,florida那几位还有iowa的几位都是msu出品

以上仅是我个人认为的leadership牛校,至于OB的牛校,那就太多了,Michigan, IUB, Stanford, WUSTL, Florida, TAMU, .......... 这些就等其他同志们出来说说吧


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感谢关注,但跟这个帖子讨论无关,请求大家别再水了。。。。。。
25#
发表于 2010-10-3 16:49:38 | 只看该作者
Kevin的总结真强大,对在读生也很有用!

我大概说一些最近听到的建议和自己的感受。所谓听到的建议,也是一些学者的一家之言,观点冲突挺正常的,所以仅供大家参考。

1. leadership的研究,包括整个OB领域,如果永远停留在微观视角会比较艰难。做行为科学研究绝对不是几个变量之间拉拉关系就行的。读一些经济、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虽然暂时看不到直接效益,但一定不是坏事。另外,系统科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2. 从方法上说,真正的好研究得由六七个子研究反复论证,但这耗时耗力,难度很大,特别是在发表的压力之下。当然,现在的期刊对于multiple studies的要求越来越高,但还远远不够。所以,如果你的想法能用field study和lab study两种设计,一定让人眼前一亮。

3. 选导师要慎重。追求排名固然不错,但是和导师的关系好坏绝对超级影响你读书的心情,当然更严肃的问题就是影响到毕业的时候你的能力有多强。申请前花些时间在这方面做点功课。如果决策失误,最后因为研究兴趣不匹配、或者导师没时间指导学生等等各种原因,弄得自己很狼狈、进退两难。好的导师一定不仅仅是supervisor/advisor,更是mentor。

4. 对于打算直接从国内申的同学,早定目标,因为两年的基本功是少不了的,除非你是北大清华的或有机会拿到很强的推荐信(现在也不是不可能,因为华人学者来国内讲课或访问的机会越来越多)。我说的基本功就是,寻找一切机会参与相关的研究项目,方法课一定要好好学,至少要和国内博士水平相当吧!每两年一次的IACMR,每年一次的AoM,有机会就投稿,这不是journal,不用说打磨非常好了才敢投。不要嫌导师没给你机会,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5. 中国人在国外一定要互相帮助、联合起来。这不是口号,因为如果说成功还有那么一点捷径可以走,不要无视关系的作用。

好了,先说这么多,想到再补充。
26#
发表于 2010-10-3 18:13:39 | 只看该作者
怒赞kevin和rainbow
27#
发表于 2010-10-3 22:29:55 | 只看该作者
怒赞,写得真好!

Kevin的总结真强大,对在读生也很有用!

我大概说一些最近听到的建议和自己的感受。所谓听到的建议,也是一些学者的一家之言,观点冲突挺正常的,所以仅供大家参考。

1. leadership的研究,包括整个OB领域,如果永远停留在微观视角会比较艰难。做行为科学研究绝对不是几个变量之间拉拉关系就行的。读一些经济、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虽然暂时看不到直接效益,但一定不是坏事。另外,系统科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2. 从方法上说,真正的好研究得由六七个子研究反复论证,但这耗时耗力,难度很大,特别是在发表的压力之下。当然,现在的期刊对于multiple studies的要求越来越高,但还远远不够。所以,如果你的想法能用field study和lab study两种设计,一定让人眼前一亮。

3. 选导师要慎重。追求排名固然不错,但是和导师的关系好坏绝对超级影响你读书的心情,当然更严肃的问题就是影响到毕业的时候你的能力有多强。申请前花些时间在这方面做点功课。如果决策失误,最后因为研究兴趣不匹配、或者导师没时间指导学生等等各种原因,弄得自己很狼狈、进退两难。好的导师一定不仅仅是supervisor/advisor,更是mentor。

4. 对于打算直接从国内申的同学,早定目标,因为两年的基本功是少不了的,除非你是北大清华的或有机会拿到很强的推荐信(现在也不是不可能,因为华人学者来国内讲课或访问的机会越来越多)。我说的基本功就是,寻找一切机会参与相关的研究项目,方法课一定要好好学,至少要和国内博士水平相当吧!每两年一次的IACMR,每年一次的AoM,有机会就投稿,这不是journal,不用说打磨非常好了才敢投。不要嫌导师没给你机会,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5. 中国人在国外一定要互相帮助、联合起来。这不是口号,因为如果说成功还有那么一点捷径可以走,不要无视关系的作用。

好了,先说这么多,想到再补充。
-- by 会员 rainbow146 (2010/10/3 16:49:38)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 22:55:30 | 只看该作者
Kevin的总结真强大,对在读生也很有用!

我大概说一些最近听到的建议和自己的感受。所谓听到的建议,也是一些学者的一家之言,观点冲突挺正常的,所以仅供大家参考。

1. leadership的研究,包括整个OB领域,如果永远停留在微观视角会比较艰难。做行为科学研究绝对不是几个变量之间拉拉关系就行的。读一些经济、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虽然暂时看不到直接效益,但一定不是坏事。另外,系统科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2. 从方法上说,真正的好研究得由六七个子研究反复论证,但这耗时耗力,难度很大,特别是在发表的压力之下。当然,现在的期刊对于multiple studies的要求越来越高,但还远远不够。所以,如果你的想法能用field study和lab study两种设计,一定让人眼前一亮。

3. 选导师要慎重。追求排名固然不错,但是和导师的关系好坏绝对超级影响你读书的心情,当然更严肃的问题就是影响到毕业的时候你的能力有多强。申请前花些时间在这方面做点功课。如果决策失误,最后因为研究兴趣不匹配、或者导师没时间指导学生等等各种原因,弄得自己很狼狈、进退两难。好的导师一定不仅仅是supervisor/advisor,更是mentor。

4. 对于打算直接从国内申的同学,早定目标,因为两年的基本功是少不了的,除非你是北大清华的或有机会拿到很强的推荐信(现在也不是不可能,因为华人学者来国内讲课或访问的机会越来越多)。我说的基本功就是,寻找一切机会参与相关的研究项目,方法课一定要好好学,至少要和国内博士水平相当吧!每两年一次的IACMR,每年一次的AoM,有机会就投稿,这不是journal,不用说打磨非常好了才敢投。不要嫌导师没给你机会,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5. 中国人在国外一定要互相帮助、联合起来。这不是口号,因为如果说成功还有那么一点捷径可以走,不要无视关系的作用。

好了,先说这么多,想到再补充。
-- by 会员 rainbow146 (2010/10/3 16:49:38)







赞rainbow!!马甲的ID选得很好  顺着rainbow的建议,我延伸说两点:


1. 方法


complexity leadership出现的本身,也说明了leadership的研究到了一个局限的角落后正有突破的架势。以longitudinal的角度来看,从60,70年代盛行的AVL,到70年代dansereau提出VDL,到78年burns提出transactional和transforming,到82年VDL被graen演变成LMX,到85年transforming被bass演变成transformational,到90年代sims, manz, pearce提出shared leadership,到03年uhl-bien和russ marion重整complexity leadership,再到06年uhl-bien整出学术界当时非常不看好甚至觉得ridiculous但现在风靡leadership领域的followership,以及liden等LMX学者开始重点关注servant leadership等等这些incidents,整体来看,leadership的演变就像一只股票的走势(懂股票的看看600259, 600111, 600435的日线图),突然窜升,之后盘整,技术指标修复的途中有几次弱反,之后再次拉升,再次进入倒三角形区间盘整(含义是理论性的实质突破没有,只有对之前理论的偏理论性补充)。目前来看,leadership研究处在倒三角整理区间的末尾,即将突破盘整。代表性的四个话题:followership,complexity,  shared,  servant 。


uhl-bien说过,SEM玩得再好,也只是test a model,要想build a theory,还是得回归到qualitative的方法上来。deductive reasoning现在又被重新关注,另外,uhl-bien,  sims,  hom,  latham 等很多学者又开始用psy最最基础的方法来看问题: observation,  coding,  decoding,  defining 。 学术界很多人都会用俗称HARKING(hypothesizing after results are known)的方法,这个方法在道德标准上很受争议,但是实际中很多人都会去用,不管是不是big names,不管是不是口口声声讨伐HARKING,这是潜规则,大家心照不宣而已。虽然HARKING的方法有时的确能“创造”出一些意想不到的idea,但是毕竟那些只是对理论的补充和完善,不是build a theory。95年sutton & staw 那篇经典theorizing的文章,值得所有在读和申请的同志们一读。


一个区分great scholar 和 distinguished scholar的可能标准,就是这人在理论构建上是否push forward the agenda。为什么大家不会去质疑像是 sutton, staw, weick, mitchell, burns, latham, ferris, sims, bass, luthans 等等这些学者是不是big names,因为他们在theory building上都有过杰出贡献,而不是SEM等等的方法玩得多么上天下地。当然,也有“异类”,比如timothy judge(完全没有负面意思,相反,我个人很崇拜他),靠meta-analysis独步天下,他被citing的次数跟他的meta有直接关系。meta做得好,对理论也是一种补充,不过毕竟不是theory building。


说到meta,建议所有申请者至少要了解一下本领域/方向经典的一些文章,尤其是meta的文章。以LMX为例,从70年代早期dansereau的VDL,到70末80初graen的几篇经典,到86年dienesch & liden的那篇回顾,到87年scandura的AMJ,到93年liden, wayne, stilwell的longitudnal,到95年graen & uhl-bien经典的multi-level, multi-domain的review以及经典版本LMX-7的提出,到96年settoon, bennett, liden的那篇JAP,到97年sparrowe & liden的那篇用social network的process & structure,以及同年gerstner & day出品的LMX史上经典meta-analysis,到98年liden, maslyn的那篇经典LMX-MDM的提出,到99年miami的schriesheim那篇批判性很强的review,到2005年sparrowe, liden的ASQ,到2009年henderson, liden等人的LMX differentiation,再到2010年AMR上新出的wilson的resource exchange view(实用性有待进一步讨论,个人觉得实际意义小于象征意义),以及目前in press的ferris, liden等人的JOM。这些都是LMX申请者应该读一读的,这些文章对于在你脑中构建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LMX发展路线图很有帮助,申请的时候写PS或者套磁不至于让人觉得你啥都不懂。




2. 选对导师,选对项目


CD上一向是以ranking为英雄论,有的牛人不断提出非top 30/50不读。以我和少部分老ID为代表的非典型CDer,按照这个标准来说应该算是loser了呵呵。我背景没那么强,这辈子只有羡慕读maryland, iowa, washington的那些同志们的份儿,景仰为主,崇拜为辅。但是大多数人这辈子读博也都还是在一个所谓的非典型学校,重要的还是在这些所谓的非典型学校中选对导师和项目。大多数情况下,导师的学术能力,学术影响力,对你的关心程度等因素,直接决定你的高度和深度,虽然你自己的input也相当相当重要。


申一个学校前,仔细看看faculty profile,问问在读生或者了解的人,哪些faculty是有影响力的。我之前的一个帖子里说过,google LQ的editorial board, goold AMJ/AMR/JAP/ASQ/PP 的editorial board,这些也都是好的方法。大多数情况下,要对自己的背景有一个冷静的判断,别只盯着ranking,中国学生普遍对ranking看得太重,有人甚至提出过读美国top 50以后的还不如在××××读一个算了。不想在这个帖子里引起过多争论,但是我想说,这话说得过于武断,iowa, asu, florida, msu 都不在50以内吧,但是有人会怀疑读完他们后的placement吗?不多说了。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 23:12:00 | 只看该作者
补充说几句,国内某几个最top的中介从04年开始就一直盯着master和phd版,我的一些帖子甚至被他们照搬过去给申请者做介绍,我也知道本版有几个ID是中介。在此郑重提示:在这个帖子里发言的老ID所说的话都是个人看法,在你们进行“中介活动”的时候别误导了申请者,说这些话就是真理,完全不是,这些话纯粹是个人主观看法。我希望你们在照搬我们帖子内容介绍给申请者的时候,也把版上针对我们发言的负面声音传达给申请者,不要偏信我们的发言。

另外,我个人观点,申博士找中介,是自己玩火。别相信中介那儿有多么厉害的牛人,中介那儿负责PS写作的也都是从外部拉的,比如phd在读生,本版的某些ID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在读生要想通过帮着中介写PS一篇赚几千甚至过万太容易了,但是很多人不会这么去做,写出来的东西质量也不一定就有保证。建议还是自己DIY,不懂多问,你的问题,我们在读生可能也无法给出准确回答,但是大家可以讨论,观点有碰撞的话,可以商量,放在台面上说开了就好,只要能把握好一个度。
30#
发表于 2010-10-3 23:18:16 | 只看该作者
马甲不太成功,让所有人都看出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4-27 00:0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