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孤立地看一道题目,搞清楚这个的确比不搞清要好。但是正如我在论道中提到的观点一样,任何人的备考时间都是稀缺资源,所以应该有个排序问题。不然就变成灭火,而不是目标导向了。到底哪些因素最直接影响解答一道题的成功概率呢?我想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但是建立稳定的、概率高的解题流程显然应该排在搞清语法点之前。不是人人都需要弄清每道题目的每个点的,弄清了的人考分也不一定比没弄清的人高。积累到今天,关于GMAT的知识已经是无比浩瀚,正如我们每天面对的世界一样。人类已经从几十年前的信息贫乏,进入了面对海量信息,不知所措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面,了解内心的诉求,知道哪里是你要达到的彼岸,并明了哪些信息能最便捷地带你到彼岸,也是商业世界的一种能力吧。所以,操练GMAT,某种程度是提前感知商学院教育。把握考试,某种程度是把握人生。 -- by 会员 huangzhuom (2010/1/18 17:05:36)
感谢大仙灼见,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推荐别人备考流程时有点说不清楚的地方。 因为我自己确实属于用了最笨的方法,看了很多语法书、把每一个点都查清楚过来的那种反面教材,别人用500小时甚至更少搞定,我差不多要1500个小时。时间成本实在太大,所以我从来都会说自己的经验不值得借鉴。
切身体会发现备考,重心真实不应该在这里。与其刨根问底找到一个解释,不如记下“那个用法(正确的句子),那个改法(错误的句子)”,当然还是记住正确的句子更加重要。备考时间有限,一本本书的看过去查过去,绝对不是上上之策。而且最最关键的是,我们的不足基本上不是语法点,而是更加根基的东西--阅读能力,即作为一个读者,我们看到这个句子时候能否判断出这个句子是否“结构简洁,语义单一而精准”。这也是这一块叫做sentence correction,而不是叫做grammar的原因。
“把握考试,某种程度是把握人生。”看到这句话,又激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