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携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携隐小教室 之 Q&A Banking篇

[精华] [复制链接]
1081#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10:17:24 | 只看该作者
我还有两个问题:
1.携隐老师和你的家人是如何看待和处理婚姻问题的呢?
2.投行中的独立经济学家(如谢国忠)一职在投行中属于什么部门?其言论对投行执行上是否有什么影响?
-- by 会员 sheldonhu (2011/2/19 10:25:22)



1。我还单着,暂时没有心得。以我目前的life style来看,婚姻会是个challenge,不过成功的人往往家庭事业双成功,所以let's see。
2。他的研究是公司制定战略方向的参考之一,属于更广和高的层面,不属于具体IBD这一块。
1082#
发表于 2011-2-21 12:47:51 | 只看该作者
携隐姐姐您好,我想问问关于sales and trading的问题
我现在在国外上大学本科,之前去过几个投行的event, 参观了他们trading floor还有和那里做sales and trading的人聊了聊,觉得对sales and trading很感兴趣。

请问您觉得要是想进sales and trading我平时应该怎么准备呢?我问的几个人都只是说要每天关注新闻看wsj一类的。可是我其实还想准备一些更具体的东西,比如具体怎么trade或者怎么做structuring一类的。我现在对sales and trading具体各个group都做什么怎么做,然后他们用的那些股票软件怎么看什么的都不太清楚。请问携隐姐姐有什么推荐的方法来了解和准备sales and trading么?
1083#
发表于 2011-2-21 16:29:52 | 只看该作者
携隐姐姐,你好!我今年大三,在SUNY Binghamton的school of management, concerntrated on financial engineering... (原贴太长我就不全引用啦)。
-- by 会员 雨后深蓝 (2010/2/26 9:08:11)


mm你问的问题都很有代表性,很多在你这个位子这个年纪的人都有相同的问题,好不容易出来了,是找工作呢还是继续读书呢,是留下来呢还是回去呢,是读MBA呢还是读master呢,是找相关的小公司呢还是找不相关的大公司呢。。。我尽量答吧,但是人生的决定最终还是要由你自己来做,因为只有你自己最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局面和所掌握的机会。

1. 我们很少看本科生的简历,正如你所说,本科生能有多少经历,这些经历对我们挑选banking的candidate又能有多少帮助(当然如果社团活动很丰富很出挑,都是主席之类还是会很有帮助)。所以挑analyst,我们主要看人,看平时的接触,看大家的谈吐和准备。international相对来说当然有劣势,因为在各种event中,国际学生比较shy,比较不太说话,不太会到处交际,也不太容易谈笑风生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但你可以凭你的努力来弥补。其实招聘的关键还是你的态度(假设大家能力都差不多),态度和努力到了,你的机会其实并不比别人小。
我可以给你举两个例子,都是我09年回Michigan招聘的时候的BBA candidates,简称他们A和B好了。两个都是亚裔,A是ABC,就是那种典型的投行喜欢的小孩,看起来很聪明又很乖,很明显的好学生的模范。他summer就通过学校的directory找到我的名字,到纽约来约我喝咖啡。开学之后他帮忙组织DB在学校的活动。DB每次去学校做活动,他每次都出席,而且都很早到,到了就和所有的banker挨个聊天。其实他聊天的内容不见得有多impressive,但是他的礼貌,他对DB的decicated,他的积极准备和他的professioal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前两轮活动结束,大部分人都记住了他,最后interview名单上自然也有他的名字。B在summer也找过我,说实话并没有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国际学生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当他们遇到比较nice的另外一个国际学生前辈的时候,他们就放松了,就会说一些暴露自己弱点的话。我能理解这种心情,好不容易碰到一个自己人,自然的就会把自己的concern都说出来,觉得自己哪里弱呀哪里不行呀怎么办之类的,我自己本人也犯过同样的错误。但是不要忘记即使是自己人,他/她同时也还是recruiter,出来见你在帮忙之外也同时要履行recruiting的职责。之后在学校也遇见过好几次,他也每次活动都来参加,但是说话,manners等等就没有A那么自信和专业,总有点小孩子气的感觉。但是最后,B也在interview的名单上,原因是什么?他非常的dedicated,每个人也都记住了他。最后他被DB waitlisted,接了其他offer,但是如果他不接那个offer,他就会进DB,因为他是WL第一位,而我们发出去的offer不可能每个人都accept。
还有一个人C,他和A一样也是ABC,他给人的印象也不错,聪明,好学生,谈吐什么都很得体,但是他到DB的第二次还是第三次校园活动才出现,看样子也不是准备得很充分,也没有给人非常非常想做banking的感觉,整个就是"我还没有想好",最后连interview都没有拿到。
举这三个例子是想说,A的条件很好,但是他也必须和其他人一样努力,每一步都好好去做,好好准备,才会有最后的成功。B是国际学生,有很多劣势,但是他和A一样,兢兢业业,努力勤奋,每次活动都很尽力,很早就开始准备,所以最后也得到了相应的机会。C和A的条件不相上下,但是没有在准备上下苦功,自然就会无功而返。所以你是国际学生你和别人不一样这个念头,完全没有必要。最后大家看的是你的态度和努力,不是你的英文和出处。

有活,剩下的问题等有空再回来答。
2. 国内的经验如果相关,并且是知名的大公司,做的position也很不错的话,是比在美国不相关的行业或不太好的公司做要有优势的。你要是能找到国内投行的实习,任何大的外资firm或者中金之类都会为你将来进美国投行加分(而且你在国内的投行做过对你将来是想要回国还是留下来的决定有帮助)。四大这个问题是相对的,如果你在美国找的intern比四大更不相关,那四大更好,毕竟acc是投行的基础。实习还是要尽量focus在你想要进入的领域,否则不但无法很好地提供可供招聘者参考你的相关能力的经验,将来也很难解释why banking(或者你想做的那个行业)。

3. 这个问题就完全要问你自己了。你到底是为了留美国而留美国呢,还是为了你的career而想留美国呢?如果留美国是你的priority(如果你不是很事业型,觉得美国的life style好,轻松,喜欢,或者想在这里嫁了),那就继续读书呗,至于读哪一个,要请教具体program的学生和校友以及admin,看看历史数据,看看中国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几年后十几年后的发展,看看学校的名声和教学的质量,比较完了你也有结论了。如果未来往business发展(而不是专长于某个领域)才是你的priority,那么好学校的MBA对你的帮助绝对比一般学校的MBA或其他master大的多大的多。在我看来,所有masters或PHD主要都是培养专才的,而MBA是培养business的比较general的人才的。masters和PHD是靠技术吃饭,MBA更多是靠skills或能力吃饭。
如果你决定要pursue MBA,那你在美国进入一家不怎么样的公司然后申请商学院,和你回中国进入非常好的大公司再申请商学院,后者的机会大很多(而且无论你在美国还是在中国,你都是进入中国学生的pool来申请的,除非你拿到身份)。四大,投行,咨询,500强的大企业等等出来的申请者,只要好好准备,top 10基本都没有问题。
MBA的确是需要工作经验的,我强烈建议工作几年,对社会对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自己也有了更成熟更深刻地认识,再去考虑MBA。为什么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你准备得越好,想的越充分,MBA对你越有帮助,你也越容易借助MBA取得成功。而且MBA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职业的最后一张牌,没想好就不要出。

-- by 会员 携隐 (2010/3/2 0:51:10)


携隐姐姐你好!转眼间距离上次向你提问已经一年啦,看到你还在这里热心地为大家答疑真是特别感动。去年这时我还是第一个向你提问的本科生,一年过去已经看到很多学弟学妹们加入了这个队伍,呵呵,向往IB的队伍真是越来越壮大了。去年你给我的建议非常有用,那年暑假我去了国内一家投行(BOCI)的IBD实习,很惊讶的是现在国内投行的intern居然也都是ivy的,实习的日子很辛苦但很开心也学了很多东西,总的来说我还是很喜欢IBD的生活的。在学校我也像你建议的那样做了很多努力,积极参加各种info session和net working的活动,也拿到过几个interview (MS和UBS,再加一些四大),不过都没有拿到最后的full-time offer (今年我已经大四了所以上学期只能直接申请FULL-TIME)。我也觉得top school的mba应该是我进IB的最后的机会,所以想在大公司工作几年后再去读。现在美国有能力sponsor H1的好像也只有那些top companies,招人又这么少,所以在美国找工作挺难的。回国的话好点的公司又要研究生文凭。所以我目前的计划是在UIUC(暂定)读一年MSF,毕业后如果在美国找不到工作(据说MSF在美国很难找到工作)就争取回国进个大公司工作两三年再出来读MBA。你觉得我这样的plan对走IBD这条路合适吗?


另外想问问你几个我在networking 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1. 我接触了好多在IB工作的校友,也尽可能地在和他们保持联系,可就是对这个热情的分寸掌握不好,又不敢经常发EMAIL打扰他们工作,发email也不知说什么话题是比较合适的或者是他们感兴趣的。曾经和一个GS的校友保持了一段时间的联系,他还说可以帮我在他那个group递递简历,但后来他也没再回我email了(说实话大多数campus recruiting之后想follow up的Email都是石沉大海的)。我一直在疑惑究竟怎么样才能和alumni/recruiter维持比较好的沟通和交流。
2. 关于去纽约约alumni出来喝杯咖啡,我一直没敢这么做是因为不知道在他们这么宝贵的时间里和他们聊些什么话题,怕反而留下不好的印象。你曾经说聊什么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态度自信得体。可是想不出什么好话题让我很紧张啊。。。如果以你自己的经历来看,你一般喜欢听他们聊些什么话题呢?
3. 关于国际生的英语。曾经有个很nice的在UBS工作的校友在interview完我之后给了我很多很中肯的建议,其中有一点就是关于英语的。他说我的英语有点中国口音,对那个POSITION(DCM)很不利,另外紧张的时候会不流利。以你recruiting的经验看,英语确实会给国际学生减很多分吗?现在我也在努力参加各种演讲的社团和活动锻炼我的口语,但口音和流利程度这些问题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呀。如果对IBD来说这也是硬伤,那国际学生岂不是希望都很小了。
4. 你觉得我换了一所学校读研究生以后还可以继续找我原来的校友net working吗?我不知道美国的alumni是不是只帮在校的学生的呀?


不好意思又提了这么多问题,你对大家的热情和耐心一直让我很感动。真希望有机会能在纽约见见你。再次谢谢你的指点和帮助!祝工作愉快顺利!
1084#
发表于 2011-2-22 09:11:08 | 只看该作者
携隐姐姐,你好!我今年大三,在SUNY Binghamton的school of management, concerntrated on financial engineering... (原贴太长我就不全引用啦)。
-- by 会员 雨后深蓝 (2010/2/26 9:08:11)



mm你问的问题都很有代表性,很多在你这个位子这个年纪的人都有相同的问题,好不容易出来了,是找工作呢还是继续读书呢,是留下来呢还是回去呢,是读MBA呢还是读master呢,是找相关的小公司呢还是找不相关的大公司呢。。。我尽量答吧,但是人生的决定最终还是要由你自己来做,因为只有你自己最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局面和所掌握的机会。

1. 我们很少看本科生的简历,正如你所说,本科生能有多少经历,这些经历对我们挑选banking的candidate又能有多少帮助(当然如果社团活动很丰富很出挑,都是主席之类还是会很有帮助)。所以挑analyst,我们主要看人,看平时的接触,看大家的谈吐和准备。international相对来说当然有劣势,因为在各种event中,国际学生比较shy,比较不太说话,不太会到处交际,也不太容易谈笑风生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但你可以凭你的努力来弥补。其实招聘的关键还是你的态度(假设大家能力都差不多),态度和努力到了,你的机会其实并不比别人小。
我可以给你举两个例子,都是我09年回Michigan招聘的时候的BBA candidates,简称他们A和B好了。两个都是亚裔,A是ABC,就是那种典型的投行喜欢的小孩,看起来很聪明又很乖,很明显的好学生的模范。他summer就通过学校的directory找到我的名字,到纽约来约我喝咖啡。开学之后他帮忙组织DB在学校的活动。DB每次去学校做活动,他每次都出席,而且都很早到,到了就和所有的banker挨个聊天。其实他聊天的内容不见得有多impressive,但是他的礼貌,他对DB的decicated,他的积极准备和他的professioal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前两轮活动结束,大部分人都记住了他,最后interview名单上自然也有他的名字。B在summer也找过我,说实话并没有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国际学生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当他们遇到比较nice的另外一个国际学生前辈的时候,他们就放松了,就会说一些暴露自己弱点的话。我能理解这种心情,好不容易碰到一个自己人,自然的就会把自己的concern都说出来,觉得自己哪里弱呀哪里不行呀怎么办之类的,我自己本人也犯过同样的错误。但是不要忘记即使是自己人,他/她同时也还是recruiter,出来见你在帮忙之外也同时要履行recruiting的职责。之后在学校也遇见过好几次,他也每次活动都来参加,但是说话,manners等等就没有A那么自信和专业,总有点小孩子气的感觉。但是最后,B也在interview的名单上,原因是什么?他非常的dedicated,每个人也都记住了他。最后他被DB waitlisted,接了其他offer,但是如果他不接那个offer,他就会进DB,因为他是WL第一位,而我们发出去的offer不可能每个人都accept。
还有一个人C,他和A一样也是ABC,他给人的印象也不错,聪明,好学生,谈吐什么都很得体,但是他到DB的第二次还是第三次校园活动才出现,看样子也不是准备得很充分,也没有给人非常非常想做banking的感觉,整个就是"我还没有想好",最后连interview都没有拿到。
举这三个例子是想说,A的条件很好,但是他也必须和其他人一样努力,每一步都好好去做,好好准备,才会有最后的成功。B是国际学生,有很多劣势,但是他和A一样,兢兢业业,努力勤奋,每次活动都很尽力,很早就开始准备,所以最后也得到了相应的机会。C和A的条件不相上下,但是没有在准备上下苦功,自然就会无功而返。所以你是国际学生你和别人不一样这个念头,完全没有必要。最后大家看的是你的态度和努力,不是你的英文和出处。

有活,剩下的问题等有空再回来答。
2. 国内的经验如果相关,并且是知名的大公司,做的position也很不错的话,是比在美国不相关的行业或不太好的公司做要有优势的。你要是能找到国内投行的实习,任何大的外资firm或者中金之类都会为你将来进美国投行加分(而且你在国内的投行做过对你将来是想要回国还是留下来的决定有帮助)。四大这个问题是相对的,如果你在美国找的intern比四大更不相关,那四大更好,毕竟acc是投行的基础。实习还是要尽量focus在你想要进入的领域,否则不但无法很好地提供可供招聘者参考你的相关能力的经验,将来也很难解释why banking(或者你想做的那个行业)。

3. 这个问题就完全要问你自己了。你到底是为了留美国而留美国呢,还是为了你的career而想留美国呢?如果留美国是你的priority(如果你不是很事业型,觉得美国的life style好,轻松,喜欢,或者想在这里嫁了),那就继续读书呗,至于读哪一个,要请教具体program的学生和校友以及admin,看看历史数据,看看中国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几年后十几年后的发展,看看学校的名声和教学的质量,比较完了你也有结论了。如果未来往business发展(而不是专长于某个领域)才是你的priority,那么好学校的MBA对你的帮助绝对比一般学校的MBA或其他master大的多大的多。在我看来,所有masters或PHD主要都是培养专才的,而MBA是培养business的比较general的人才的。masters和PHD是靠技术吃饭,MBA更多是靠skills或能力吃饭。
如果你决定要pursue MBA,那你在美国进入一家不怎么样的公司然后申请商学院,和你回中国进入非常好的大公司再申请商学院,后者的机会大很多(而且无论你在美国还是在中国,你都是进入中国学生的pool来申请的,除非你拿到身份)。四大,投行,咨询,500强的大企业等等出来的申请者,只要好好准备,top 10基本都没有问题。
MBA的确是需要工作经验的,我强烈建议工作几年,对社会对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自己也有了更成熟更深刻地认识,再去考虑MBA。为什么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你准备得越好,想的越充分,MBA对你越有帮助,你也越容易借助MBA取得成功。而且MBA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职业的最后一张牌,没想好就不要出。

-- by 会员 携隐 (2010/3/2 0:51:10)



携隐姐姐你好!转眼间距离上次向你提问已经一年啦,看到你还在这里热心地为大家答疑真是特别感动。去年这时我还是第一个向你提问的本科生,一年过去已经看到很多学弟学妹们加入了这个队伍,呵呵,向往IB的队伍真是越来越壮大了。去年你给我的建议非常有用,那年暑假我去了国内一家投行(BOCI)的IBD实习,很惊讶的是现在国内投行的intern居然也都是ivy的,实习的日子很辛苦但很开心也学了很多东西,总的来说我还是很喜欢IBD的生活的。在学校我也像你建议的那样做了很多努力,积极参加各种info session和net working的活动,也拿到过几个interview (MS和UBS,再加一些四大),不过都没有拿到最后的full-time offer (今年我已经大四了所以上学期只能直接申请FULL-TIME)。我也觉得top school的mba应该是我进IB的最后的机会,所以想在大公司工作几年后再去读。现在美国有能力sponsor H1的好像也只有那些top companies,招人又这么少,所以在美国找工作挺难的。回国的话好点的公司又要研究生文凭。所以我目前的计划是在UIUC(暂定)读一年MSF,毕业后如果在美国找不到工作(据说MSF在美国很难找到工作)就争取回国进个大公司工作两三年再出来读MBA。你觉得我这样的plan对走IBD这条路合适吗?


另外想问问你几个我在networking 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1. 我接触了好多在IB工作的校友,也尽可能地在和他们保持联系,可就是对这个热情的分寸掌握不好,又不敢经常发EMAIL打扰他们工作,发email也不知说什么话题是比较合适的或者是他们感兴趣的。曾经和一个GS的校友保持了一段时间的联系,他还说可以帮我在他那个group递递简历,但后来他也没再回我email了(说实话大多数campus recruiting之后想follow up的Email都是石沉大海的)。我一直在疑惑究竟怎么样才能和alumni/recruiter维持比较好的沟通和交流。
2. 关于去纽约约alumni出来喝杯咖啡,我一直没敢这么做是因为不知道在他们这么宝贵的时间里和他们聊些什么话题,怕反而留下不好的印象。你曾经说聊什么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态度自信得体。可是想不出什么好话题让我很紧张啊。。。如果以你自己的经历来看,你一般喜欢听他们聊些什么话题呢?
3. 关于国际生的英语。曾经有个很nice的在UBS工作的校友在interview完我之后给了我很多很中肯的建议,其中有一点就是关于英语的。他说我的英语有点中国口音,对那个POSITION(DCM)很不利,另外紧张的时候会不流利。以你recruiting的经验看,英语确实会给国际学生减很多分吗?现在我也在努力参加各种演讲的社团和活动锻炼我的口语,但口音和流利程度这些问题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呀。如果对IBD来说这也是硬伤,那国际学生岂不是希望都很小了。
4. 你觉得我换了一所学校读研究生以后还可以继续找我原来的校友net working吗?我不知道美国的alumni是不是只帮在校的学生的呀?


不好意思又提了这么多问题,你对大家的热情和耐心一直让我很感动。真希望有机会能在纽约见见你。再次谢谢你的指点和帮助!祝工作愉快顺利!
-- by 会员 雨后深蓝 (2011/2/21 16:29:52)

同问,我也遇到过类似情况,也有这类问题。
1085#
发表于 2011-2-23 13:17:23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 “大多数中国同学都呆完两年就回国了”?


携隐JJ,想请问一下纽约有没有做ibanking或finance的一些network,特别是中国人的。我现在在纽约的一家投行做IT,但在准备申请mba,目标是想转banking。虽然人在纽约,但是目前接触的network还是比较局限于IT和trading方面的。希望有机会能结实一些做banking方面的朋友。谢谢!
-- by 会员 nyker (2011/1/9 15:15:37)




我不知道哎,banking流动性太大了,大多数中国同学都呆完两年就回国了,很难做组织吧。Finance应该有的,我不太清楚,没时间参加活动啊。
-- by 会员 携隐 (2011/1/9 15:38:29)

1086#
发表于 2011-2-23 21:57:58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 “大多数中国同学都呆完两年就回国了”?


携隐JJ,想请问一下纽约有没有做ibanking或finance的一些network,特别是中国人的。我现在在纽约的一家投行做IT,但在准备申请mba,目标是想转banking。虽然人在纽约,但是目前接触的network还是比较局限于IT和trading方面的。希望有机会能结实一些做banking方面的朋友。谢谢!
-- by 会员 nyker (2011/1/9 15:15:37)





我不知道哎,banking流动性太大了,大多数中国同学都呆完两年就回国了,很难做组织吧。Finance应该有的,我不太清楚,没时间参加活动啊。
-- by 会员 携隐 (2011/1/9 15:38:29)


-- by 会员 Ozarka (2011/2/23 13:17:23)



同问,是身份限制原因还是个人原因呢?
看你围脖好像你也要回香港了?
祝顺利!
1087#
 楼主| 发表于 2011-2-25 07:02:04 | 只看该作者
携隐姐姐您好,我想问问关于sales and trading的问题
我现在在国外上大学本科,之前去过几个投行的event, 参观了他们trading floor还有和那里做sales and trading的人聊了聊,觉得对sales and trading很感兴趣。

请问您觉得要是想进sales and trading我平时应该怎么准备呢?我问的几个人都只是说要每天关注新闻看wsj一类的。可是我其实还想准备一些更具体的东西,比如具体怎么trade或者怎么做structuring一类的。我现在对sales and trading具体各个group都做什么怎么做,然后他们用的那些股票软件怎么看什么的都不太清楚。请问携隐姐姐有什么推荐的方法来了解和准备sales and trading么?
-- by 会员 ashlee2007 (2011/2/21 12:47:51)



我不了解sales and trading的招聘过程和要求,猜想至少对投资要有一定经验和想法吧,比如人家会问你怎么pick一支股票,怎么看待一家公司。一般来说,了解一份工作的步骤是,没看Vault Guide的话先看起来,然后到学校的career center了解,然后联系校友和学长多问问题。
1088#
 楼主| 发表于 2011-2-25 07:14:17 | 只看该作者
携隐姐姐你好!转眼间距离上次向你提问已经一年啦,看到你还在这里热心地为大家答疑真是特别感动。去年这时我还是第一个向你提问的本科生,一年过去已经看到很多学弟学妹们加入了这个队伍,呵呵,向往IB的队伍真是越来越壮大了。去年你给我的建议非常有用,那年暑假我去了国内一家投行(BOCI)的IBD实习,很惊讶的是现在国内投行的intern居然也都是ivy的,实习的日子很辛苦但很开心也学了很多东西,总的来说我还是很喜欢IBD的生活的。在学校我也像你建议的那样做了很多努力,积极参加各种info session和net working的活动,也拿到过几个interview (MS和UBS,再加一些四大),不过都没有拿到最后的full-time offer (今年我已经大四了所以上学期只能直接申请FULL-TIME)。我也觉得top school的mba应该是我进IB的最后的机会,所以想在大公司工作几年后再去读。现在美国有能力sponsor H1的好像也只有那些top companies,招人又这么少,所以在美国找工作挺难的。回国的话好点的公司又要研究生文凭。所以我目前的计划是在UIUC(暂定)读一年MSF,毕业后如果在美国找不到工作(据说MSF在美国很难找到工作)就争取回国进个大公司工作两三年再出来读MBA。你觉得我这样的plan对走IBD这条路合适吗?


另外想问问你几个我在networking 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1. 我接触了好多在IB工作的校友,也尽可能地在和他们保持联系,可就是对这个热情的分寸掌握不好,又不敢经常发EMAIL打扰他们工作,发email也不知说什么话题是比较合适的或者是他们感兴趣的。曾经和一个GS的校友保持了一段时间的联系,他还说可以帮我在他那个group递递简历,但后来他也没再回我email了(说实话大多数campus recruiting之后想follow up的Email都是石沉大海的)。我一直在疑惑究竟怎么样才能和alumni/recruiter维持比较好的沟通和交流。
2. 关于去纽约约alumni出来喝杯咖啡,我一直没敢这么做是因为不知道在他们这么宝贵的时间里和他们聊些什么话题,怕反而留下不好的印象。你曾经说聊什么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态度自信得体。可是想不出什么好话题让我很紧张啊。。。如果以你自己的经历来看,你一般喜欢听他们聊些什么话题呢?
3. 关于国际生的英语。曾经有个很nice的在UBS工作的校友在interview完我之后给了我很多很中肯的建议,其中有一点就是关于英语的。他说我的英语有点中国口音,对那个POSITION(DCM)很不利,另外紧张的时候会不流利。以你recruiting的经验看,英语确实会给国际学生减很多分吗?现在我也在努力参加各种演讲的社团和活动锻炼我的口语,但口音和流利程度这些问题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呀。如果对IBD来说这也是硬伤,那国际学生岂不是希望都很小了。
4. 你觉得我换了一所学校读研究生以后还可以继续找我原来的校友net working吗?我不知道美国的alumni是不是只帮在校的学生的呀?


不好意思又提了这么多问题,你对大家的热情和耐心一直让我很感动。真希望有机会能在纽约见见你。再次谢谢你的指点和帮助!祝工作愉快顺利!
-- by 会员 雨后深蓝 (2011/2/21 16:29:52)



你都已经想好了路要怎么走,A行不通B行不通,只有C行的通,那问我也没有意义啊。


关于networking:
1。校友不是用来长期维系的,要长期维持需要有互利关系,你现在还是学生,根本不能offer什么,校友对你是单方帮助,所以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联系他们(校友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也都有这个自觉性),平时不用经常联系。对于特定事件需要帮忙的,可以隔一段时间很客气的问下进度,但是如果问了两次都不回复你,那基本就没戏,不用再联系了。
2。介绍下自己,介绍下自己为什么喜欢某一行,然后问他们问题。校友见面是为了1)看你值不值得帮,这个在你介绍自己和为什么想进这行的几分钟内及对谈中基本就可以看出来了,经历啊思想成熟度啊逻辑啊什么的;2)看看自己有什么能帮忙的,所以准备好问题问就是了。校友见面跟一个非正式的informational interview类似。
3。英语的确是国际学生的大问题,不是因为口音,而是因为口音所引起的误会你英文不行。所以最重要的是讲的流利,口音和语法什么的并不是很重要。另外还有就是要好好练听力,因为很多时候他们判读你英文水平不是通过你说而是通过看你对他们说的东西的反应。只要你觉得在沟通过程中双方对对方意思的理解完全没有问题,那口音就无关紧要。实在不行可以一开始就指出来,问问对方,说自己是国际学生,才4来没几个月,英文一定会很快提高之类。一般你先提他们反而会比较宽容你。
4。校友是一辈子的校友,当然还可以联系。但有些校友是只帮在校学生了。你不用管那么多,联系了再说呗。
1089#
 楼主| 发表于 2011-2-25 07:27:27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 “大多数中国同学都呆完两年就回国了”?

-- by 会员 Ozarka (2011/2/23 13:17:23)




回国是很personal的决定,每个人肯定都有自己的理由,一般来说有以下几条:

1。在别人的地盘上求生存,而且进的是美国人自己都挤破头想进,又非常倚重“关系”的行业,当然要付出比美国人更大的代价,这个代价很多人会觉得不值,尤其在中国日渐强大,业务和机会日渐增加的基础上。

2。家庭对中国人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现在每家都只有一个的情况下。每次回国,签证麻烦,飞行时间长,呆不了几天又要回,中国人的假期美国又都不放假,家要是不在大城市更烦。以我自己为例,我去年夏天回家,我表弟结婚了,我表妹结婚了,我堂妹不但结婚了连宝宝都生了,我外公变得很老很老,我奶奶摔了一跤把腿摔断了。。。这些我全部都错过。全家人都从我弟妹们恋爱开始就熟悉的妹夫弟妹们,我这才第一次见。我之前有两三年没有回家过年了,我走的时候外婆哭奶奶哭。我家不在大城市,我爸要开夜车5个多小时把我送到机场所以我能赶上10点的飞机。。。我从那时候就很清楚地意识到,不管在美国放弃的是什么,我要回国(我刚宣布这个决定以前扭扭捏捏说支持我留美国的爸妈立马乐坏了,嘴都笑的合不拢了)。

3。纽约税率快40%了,做到VP和Director的话都上40%了,每年一小半钱都交政府了,房价也高,就算是bankers也穷啊。香港房价更高,但是公司付。香港税率15%。同样是bankers,香港拿的钱多很多。做的那么辛苦,何苦为了留美国舍弃大把银子呢,还不如拿了银子先,以后不高兴了大不了拿着银子投资移民呗。

4。banking还是一个很排外的行业,中国人做到顶尖的基本没有。

以上各项原因,我个人觉得基本没到4大家就都想着要回去了。在美国先做两年不过是赚经验赚生活阅历。
1090#
发表于 2011-2-25 13:34:42 | 只看该作者
听说您要去香港发展了,希望以后我们有机会见面交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2-7 18:30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