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介绍一下今天的考试,我一直以为会25号换题库,昨天晚上还再次认真看了鸡精,考试时特别是verba的完全陌生l对我心态其实影响很大,常会走神去想“万一要再考怎么办”,这也算自己没有做好一个心态的调整吧。最后的成绩倒是有点出乎意料,因为verbal感觉越来越简单,实在是没有信心,还好750,M51,V40,(说明心态真的很重要啊,做数学时我根本看不出来是不是有换题库。。。。) 废话多了,先说说我的情况,给大家复习时做个参考。我是没有上过新东方,3个星期时间完全从头开始。最先是请教身边考过的朋友们,然后到自己在CD上找东西看信息。这个过程是一直贯穿我的复习过程,不断地看别人的总结,不断地修正自己的复习计划,不断地check自己的进度。 另外一方面,我自己的复习,第一步是做了OG的测试题。大概了解了一下GMAT是干嘛的,自己在哪些方面比较强,哪些需要补。我觉得对自己的了解其实很重要,我知道自己做题比较快,阅读还可以,那在之后的复习当中我不会太练习阅读,只是做了OG和GWD,pace方面在做GWD的前两次发现自己老是剩5分钟以上,就适当放慢速度,不太担心自己的做题进度。通过别人的建议和自己的感觉,我也发现需要在语法上恶补,所以之后的复习计划会围绕着这一项进行。 第二步,我开始做白勇语法,和OG,因为做题还算快,每天一点,一个星期之内搞定了。不过我后来发现,白勇语法的讲解我个人不是很喜欢,感觉不够贴近考试技巧。幸好后来我找到了prep的解释版,然后打印下来做,那个莫老师讲的很清楚,会告诉你GMAT不区分compare with 和compare to 之类的。我后来基本上也是每天一点做完了语法。 第三步,开始GWD。我是懒人,没有办法每天十小时,所以我就乖乖的每天一套题,早上就干这么一件事。下午就单项突破,比如看prep,杨鹏长难句,开始时为了之后的托福,我还每天听点听力。到了离考试一个星期时,加入了数学狒狒和jj的练习,以及黄金80的阅读。我属于那种不能每天干一件事太久的人,所以我就细水长流,比如看黄金80就每天看几篇,后来被逼得不行了才多看一点。总之,因人而异吧。 第四步,冲刺。一方面开始下载鸡精来看。。。我的寂静!!~~保持每天的GWD,每做5套,就prep一次,我做了16套GWD,三次prep.成绩是710,760,760.GWD就很夸张了,我第一次错了14个,后来一般在7至10个,偶尔会错到18个,哈哈,不过也不用太在意了。失败是努力的动力~另外一方面就重点复习作文,因为只有一个星期,3天还是4天看完了黄金80,剩下4天过手练习,所以时间也是比较紧张的。 总结一下,我用的材料是OG,白勇语法(个人做了一遍也没什么提高,再没碰过),prep的解释版(强烈推荐),杨鹏长难句(看了一半多),GWDTN24,数学狒狒和鸡精,黄金80和高频题,prep模考,加上一本词汇书。 最后想跟各位说一下也算是一种探讨吧。在CD上逻辑有lawyer总结,阅读有小安归纳,每个单项有很多很多的心经,我在迷茫的时候也看了很多,非常感谢。当然,自己准备的时间毕竟也不是很长,每一个人都应该多尝试,也要从尝试中寻找自己的方法。我在做逻辑之前看lawyer真的不知道那个在讲什么,有什么用,做完了很多题之后,才知道他是怎样一种思路。就好比MBA课程最大的作用在于零碎知识的整理和提高。对于小安阅读,我在后期有尝试过一下,但发现对于我有点难有点不合适。我不是很清楚怎么去归纳问题,我发现自己做阅读时看懂的文章,一般错在选项没有看清楚或者没有体会到选项的暗示,要么就是文章看不懂。所以我采取杨鹏长难句来解决后者,用仔细区别选项这种谨慎的态度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不敢说多成功,至少对于我,和这个时间,更合适。 之前还有很多文章说道,总结的时间应该比做题的时间多很多。我当时也很困惑,我到底要怎么去总结,后来慢慢发现,比如语法,我本人记性不好,那么不断地做题不断看解释,其实就是一种知识点在我脑子里不断加强。我要重复做just as, so..两遍或者三遍才记得住。举自己的例子是想建议大家,不要盲目的跟随别人的方法,但是毕竟被无数人实践过的方法肯定值得一试,自己在做题和尝试别人的方法的过程中,不断了解自己的情况,不断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战术。 说了这么多,其实750这个分在CD众牛云集的地方上实在逊色,只是自己觉得的一些关键之处想和大家分享,作为潜水三个星期的感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