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披一件新鲜出炉的热乎马甲,聊聊天

[复制链接]
111#
发表于 2009-8-9 00:48:00 | 只看该作者
要听要听~~
112#
发表于 2009-8-9 00:4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风吹稻浪在2009/8/8 23:55:00的发言:

6.,有没有中国mm跟异国gg的罗曼蒂克史?

---------------------------

不用问就知道大大的有,1001夜都讲不完。。。

反过来成功外交的估计故事不多,LZ透露一些吧。

好吧,我问的是不止hv fun那种。。。

113#
 楼主| 发表于 2009-8-9 02:56:00 | 只看该作者

LZ周末请个假,心急的同学请复习《巴黎飞鱼》,里面详细阐述了GGMM的问题,交代了泡/钓秘籍,地址http://www.tianyabook.com/xiandai/balifeiyu/index.htm

另外欢迎superpapa88讲讲本科生活,也希望其他同学讲讲自己的心得想法,我抛砖也算有点效果了,呵呵。

114#
发表于 2009-8-13 01:19:00 | 只看该作者

    作为尘世间的其中一只小羔羊,在普通大学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有幸来到了国内的其中一家投资银行--在前台部门做着非核心的工作,换言之,你丫的就不是干挣钱的活。但对我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平台和机遇了。工作的两年多里,有幸亲历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看着一栋栋世贸大楼级的投资银行在轰鸣声中坍塌,暗自庆幸,我不是在投资银行部。

    这段时间因为开始重新考虑读书的事,所以又回到了久违的CD(其实我过去一直没想过出国,所以对CD只是从别人那听说,出于好奇心注册了个ID上来仰慕一下)。看了最近半年大家的一些讨论,有像我一样还在征程路上的,也有已经到达人生的一个里程碑的,同时亦不乏有已经超越了这些阶段但对后人仍然非常关心的大牛,譬如LZ,呵呵。这也是我没有开新帖而选择在这里说话的原因之一(其实还因为我怕乱说话跟该版主题不符而被搬走啦~)。其实无论是大牛还是小牛,我们是不是都应该成为自己心中的大牛(好一个自恋狂)。

    由于是在职复习,所以反复权衡之下报了一个GMAT班,同时亦经常上来看看过来人的一些感想和答疑,心中不免产生一些疑惑,譬如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考虑(说实在的,2年了,一直目标不是很明确)。其实出国读书从GT到申请学校的整个准备过程,对我而言很大程度上相似于本科找工作的过程——刚开始很可能你根本不知道你想做什么样的工作,竞争压力如此大,能有份体面的工作并伴有一份对得起父母和自己的薪水,就心满意足了。但是通过在努力准备简历、回答application中open question以及interview的过程,很多人渐渐的都会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并开始有了侧重点--但是,这也只是你以为你知道了而已。而当真正毕业了入职以后,你的工作是否真正适合你,这时候你才知道。也许这时候你才进一步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想做什么。

     求学的路上也是一样的道理,对我自己而言,从准备的过程开始,看着一些学校essay题目的时候,我不禁会想象一下如果是我,我会怎么答---答案是,不知道。因为最开始我也不知道我将来想干什么。this is horrible. 我是一个对生活质量有一定追求的人,现实工作的所见让我感觉到其实投资银行部并不适合我(不是投资银行业),我更喜欢做二级市场,做Sales & Trading,因为它能够达到生活与工作的一种平衡,而且收入也并不算低,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销售交易业务的重要性得到了空前重视。这不禁让我提出一个问题想与大家讨论---我看到在论坛上,但凡将来考虑金融方向的同志读MBA的目标大部分都是I-banking,大家真的有如此大的incentives投身I-Banking吗?投资银行里面有这么多的部门,大家是不是主要都是想去做M&A,IPO的投资银行部呢?那种没日没夜的工作,一年拿个几百万,真有这么大吸引力吗?呵呵,不知道,自己心里可能也不一定清楚。看着同一层楼里的banker们满脸青春痘的在那无分昼夜的加班,有上进心的在半夜干完活看看托福雅思,不禁感叹生活不易。当然,IBD并不是不好,也不是就只有S&T好,在国外做固定收益和外汇也不错,咱最长脸的江平不就是当年在雷曼拉美市场大幅做空拉美货币而一战成名,最终成为华尔街年薪最高的华人嘛(上亿美金噢呵呵)。一场金融危机下来,多少banker丢了工作。在大时代面前,我们不过是一颗微不足道的小棋子。

      以上两种情形的对比,让我联想到也许目前我认为将来想做的事情未必是对的,也许在成功申请到学校上学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其实有更适合的行业选择,这些现在都说不清楚。至少目前,我还是非常愿意去top 10读一个书,在sellside积累经验,然后去buyside做一个PM,在TCFA中也算是稍微有点分量的小角色了。对于跟我一样将来想留在海外的人,我一直觉得投行部所干的活,终其最高境界并不是你的方案做的有多漂亮多有竞争力,而是人脉,network。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很牛的MD能够在跳槽的时候把项目也带走的原因(当然以我目前的视野认为比较鲜见),说到底就是人的因素。这对于我们身在异乡的人来说,无异于一个老外在中国跟中国本土那些背景实力雄厚的大银行家竞争,鹿死谁手,大家可能都已经有一个判断了。当然,这样的观点可能存在片面性,因为受视野的局限性我无法概览全貌,所以还请各位过来人给偶指点迷津,好让小羔羊能够看的更清楚,欢迎拍砖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认识,欢迎交流,也希望我们能在拍砖过程中获得一些新的想法或是看法,如果能得到LZ以及其他过来人的指点,那将是莫大的欣喜。

    让我们成为自己的哲学家--GWD,仅以此句与大家共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13 1:39:26编辑过]
115#
发表于 2009-8-13 03:08:00 | 只看该作者

1 S&T很难读书读出来,靠的是对市场的感觉。。

2 S&T淘汰率很高,但是技能可转换性不强,一旦淘汰想去其它行业就业比较困难。。

116#
发表于 2009-8-13 07:57:00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说的挺对的.其实还是要考虑清楚自己到底喜不喜欢IBD,高强度高压力的生活.

如果不喜欢而是为了别人眼中的光环进去,那自己会很痛苦的. 别人羡慕的生活不一定就适合自己.

117#
发表于 2009-8-13 08:4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stq在2009/8/13 3:08:00的发言:

1 S&T很难读书读出来,靠的是对市场的感觉。。

2 S&T淘汰率很高,但是技能可转换性不强,一旦淘汰想去其它行业就业比较困难。。

stq说的不无道理。S&T的准入壁垒的确是更高,对MBAer的要求更高一些吧,毕竟是RD和Market 结合的产物。

我有一个疑问,IBD出身的人想去其他行业为什么说就业比较容易?将来在IBD混不下去的时候都能做哪些选择呢?能否给俺们说说呀。

stq身处对冲基金,比我更insightful。PS:恭喜你拿到NYU offer,再艳羡一下,呵呵

118#
发表于 2009-8-13 11:3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GW_APE在2009/8/13 1:19:00的发言:

    作为尘世间的其中一只小羔羊,在普通大学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有幸来到了国内的其中一家投资银行--在前台部门做着非核心的工作,换言之,你丫的就不是干挣钱的活。但对我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平台和机遇了。工作的两年多里,有幸亲历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看着一栋栋世贸大楼级的投资银行在轰鸣声中坍塌,暗自庆幸,我不是在投资银行部。

    这段时间因为开始重新考虑读书的事,所以又回到了久违的CD(其实我过去一直没想过出国,所以对CD只是从别人那听说,出于好奇心注册了个ID上来仰慕一下)。看了最近半年大家的一些讨论,有像我一样还在征程路上的,也有已经到达人生的一个里程碑的,同时亦不乏有已经超越了这些阶段但对后人仍然非常关心的大牛,譬如LZ,呵呵。这也是我没有开新帖而选择在这里说话的原因之一(其实还因为我怕乱说话跟该版主题不符而被搬走啦~)。其实无论是大牛还是小牛,我们是不是都应该成为自己心中的大牛(好一个自恋狂)。

    由于是在职复习,所以反复权衡之下报了一个GMAT班,同时亦经常上来看看过来人的一些感想和答疑,心中不免产生一些疑惑,譬如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考虑(说实在的,2年了,一直目标不是很明确)。其实出国读书从GT到申请学校的整个准备过程,对我而言很大程度上相似于本科找工作的过程——刚开始很可能你根本不知道你想做什么样的工作,竞争压力如此大,能有份体面的工作并伴有一份对得起父母和自己的薪水,就心满意足了。但是通过在努力准备简历、回答application中open question以及interview的过程,很多人渐渐的都会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并开始有了侧重点--但是,这也只是你以为你知道了而已。而当真正毕业了入职以后,你的工作是否真正适合你,这时候你才知道。也许这时候你才进一步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想做什么。

     求学的路上也是一样的道理,对我自己而言,从准备的过程开始,看着一些学校essay题目的时候,我不禁会想象一下如果是我,我会怎么答---答案是,不知道。因为最开始我也不知道我将来想干什么。this is horrible. 我是一个对生活质量有一定追求的人,现实工作的所见让我感觉到其实投资银行部并不适合我(不是投资银行业),我更喜欢做二级市场,做Sales & Trading,因为它能够达到生活与工作的一种平衡,而且收入也并不算低,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销售交易业务的重要性得到了空前重视。这不禁让我提出一个问题想与大家讨论---我看到在论坛上,但凡将来考虑金融方向的同志读MBA的目标大部分都是I-banking,大家真的有如此大的incentives投身I-Banking吗?投资银行里面有这么多的部门,大家是不是主要都是想去做M&A,IPO的投资银行部呢?那种没日没夜的工作,一年拿个几百万,真有这么大吸引力吗?呵呵,不知道,自己心里可能也不一定清楚。看着同一层楼里的banker们满脸青春痘的在那无分昼夜的加班,有上进心的在半夜干完活看看托福雅思,不禁感叹生活不易。当然,IBD并不是不好,也不是就只有S&T好,在国外做固定收益和外汇也不错,咱最长脸的江平不就是当年在雷曼拉美市场大幅做空拉美货币而一战成名,最终成为华尔街年薪最高的华人嘛(上亿美金噢呵呵)。一场金融危机下来,多少banker丢了工作。在大时代面前,我们不过是一颗微不足道的小棋子。

      以上两种情形的对比,让我联想到也许目前我认为将来想做的事情未必是对的,也许在成功申请到学校上学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其实有更适合的行业选择,这些现在都说不清楚。至少目前,我还是非常愿意去top 10读一个书,在sellside积累经验,然后去buyside做一个PM,在TCFA中也算是稍微有点分量的小角色了。对于跟我一样将来想留在海外的人,我一直觉得投行部所干的活,终其最高境界并不是你的方案做的有多漂亮多有竞争力,而是人脉,network。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很牛的MD能够在跳槽的时候把项目也带走的原因(当然以我目前的视野认为比较鲜见),说到底就是人的因素。这对于我们身在异乡的人来说,无异于一个老外在中国跟中国本土那些背景实力雄厚的大银行家竞争,鹿死谁手,大家可能都已经有一个判断了。当然,这样的观点可能存在片面性,因为受视野的局限性我无法概览全貌,所以还请各位过来人给偶指点迷津,好让小羔羊能够看的更清楚,欢迎拍砖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认识,欢迎交流,也希望我们能在拍砖过程中获得一些新的想法或是看法,如果能得到LZ以及其他过来人的指点,那将是莫大的欣喜。

    让我们成为自己的哲学家--GWD,仅以此句与大家共勉。


或许这是我们昨天想要聊天但是忘记了的部分,呵呵。没有想到你会有这么深刻的理解和思想,虽然很多问题我也没想的很明白,跟你交流这个问题我也迷茫。可能我们追求的不是光环,而是一种想象中比较美好的生活状态,我们认为这样做或者那样做能实现这样的状态,所以我们一直走,跟着此时此刻的内心走,既然我们无法保证下一秒的自己还是不是这样想,那就只能继续。当然很多对自己的人生有明晰规怀的人会鄙夷我这种一无所知的状态,呵呵,但是谁知道呢,自己开心,自己觉得对,自己不后悔,就都是值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13 11:33:25编辑过]
119#
发表于 2009-8-13 16:16: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昨晚被楼上MM的一番话训斥的辗转难眠,于是又起床写了点东西。

practical execution啊,拉出去砍了!

120#
发表于 2009-8-13 20:37:00 | 只看该作者
围观中国版的monkey busines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NTU MBA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11-3 18:5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