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相信两年之前绝大部分同时拿到Insead、M7的同学会选择据掉中欧。现在的情况正在改变,08级一些据掉Insead/MIT/Columbia...的同学首先都不是为了要进Consulting而读MBA,至于说到金融,凭自身的圈子去北美和在中欧一样可以进。而且很多工作年限比较长的人,根本也没想过要去国外念MBA,但你也不好讲人家不优秀对吗。 至于你说这个人群是大多数还是少数,只能讲北美招中国人最多的学校一年撑死也就是30个左右,中欧要挑30个学生,除了H/S/W,还真不好讲谁更优秀。况且H/S一年也就是10来个,年纪貌似都不大。 举个特殊的例子,08级有个同学,浙大毕业两年,只申请了MIT和中欧,同时拿到Offer。他从大二开始创业5年,现在两家公司一年收入过千万,毛利超过50%。经验是主业,读书算兼职,还要花时间和VC、政府机关打交道。要去波士顿念书,这机会成本也忒大了点。比如浙江省委书记要接见了,你说你人不在,算怎么回事呢?错过了什么大概也不会知道了。 这样的例子可以讲个别,但浙江同学大都有坚持自己做事情的精神也确实是面上的情况。这种创业精神是融在血液里的,一个国外游学的经历或者某某大学毕业的文凭对他们的而言还真不见得那么有吸引力。 来到中欧最大的优势就是你可以同时接触到120个中国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还有不计其数的EMBA学生,每个人只要给一点点启发,就足够受益终身了。 很多时候,读MBA的人容易把思路局限在MBA的想法里,认为“因为如何如何,所以如何如何”。同样道理,生在一些大城市就老是想着要找个“更好的工作”,一个别人眼里的“好工作”看上去就是很好的选择,其实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读过MBA,未必这样看。 前几天和同学出去喝酒,酒过三巡,一个Standford毕业的韩国大哥就拉着我说:“在今天这个时代,作为一个中国人身处中国是很幸运的,一定要好好把握!”他一生去过很多地方,和佩奇、布林他们是前后脚拿到CS PhD,也是自己开公司。他承认美国的确很发达,但他还是建议我一定要留在中国,有点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的意思。 其实,中欧的很多学生选择在国内读书,道理很简单:不想错过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