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大意: 因为——1930前的木匠比1930后的好 所以——1930前的木器比1930后的好 实际上,该逻辑就是“木匠好,所以木器好” 要削弱结论,就要否定“木器好的原因是木匠好”,也就要找到其他导致木器好的原因。 D的意思是:质量越好的木器,越不会遭到弃用和毁坏。也就是说,质量越好的木器,越可以保存得好。反过来,保存的好是木器好的原因。 如果考试时想不通的话,直接用排除法也可以。 2. 原文大意: 因为——V的平均工资比B的低很多(表示V劳动力成本大大低于B,直接结果是,V组装的电视比B组装的要便宜); 从3年前开始,B降低了电视的进口关税(表示从V进口电视成本更低了,V的电视比B组装的更便宜); B本国电视销量不变(表示B国的电视需求不变,市场保持稳定) B的组装员数量减少(意味着B国自己组装的电视产量降低) 所以——B需要从V国进口更多电视 让我们理一下思路:4个前提中,前2个明确指示了“从V进口成本大大低于B自己组装”(意味着,B国电视生产企业更喜欢进口),同时,前提3告诉我们“B的销量稳定”(B的市场是“本国组装的电视”+“从V进口的电视”),第4个前提则说明,“B的电视生产商裁员,以再次降低成本”。结论是,要想在减少“本国组装电视”数量的基础上,满足B的市场需求,就要增加“从V进口的电视”数量。 由此可见,这道题就可以简化为一个公式:B国市场需求=“本国组装的电视”+“从V进口的电视”。在B国市场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本国组装的电视”和“从V进口的电视”两个变量成反比。也就是说,结论要我们增加“从V进口的电视”,我们就必须减少“本国组装的电视”。 怎么才能减少“本国组装的电视”?前提4中已经指出“B的组装员数量减少”。我们知道:总生产量=总人数*生产效率。在这个公式中,只有总人数的降低,并不能必然使总生产量降低,因为,如果生产效率提高的话,总生产量可能会不变甚至上升。因而,要想使总生产量降低,生产效率要保持不变或降低。这也就是答案所在。 答案C的意思是:一台电视所需的组装时间并未大大降低。也就是效率没有明显提高。 不知道讲明白没有?这道题真的很有些匪夷所思,要是考试时遇到这种题,那就是命,猜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11 15:06:4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