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心经三:我的复习方法
语法: OG+ 新旧 prep 破解 +CD 语法知识点讨论
先做两遍 OG ,连题带解释认真看两遍。第二遍按照考点分类总结了一遍。然后转攻 prep 破解。每天 40-60 题, 20 个一组,计时做,统计正确率,将错题摘录出来。对不熟悉的知识点上 CD 查知识点总结,还是很有帮助的。然后将错题再集中看一遍。另外在第四次备考的时候我把新版的 prep 破解按照上述方法做了一遍。单项突破就是这样,我当时的错误率是 3-5/20.
在进入到后期综合模考的阶段,我发现自己突然对语法失去了感觉,然后就狂看 prep ,每天 50 左右,就看了两天,然后就找回感觉了。看的时候如果做对了且对考点很清楚,题目就过;如果做错了或者感觉考点有些模糊,就看一下解释。从来不细抠某个考点或者长时间的纠结在某道题上,换句话说看的时候也要保持一点的 pace ,为的是通过在短时间里大强度的阅读找回语法的感觉。 我读到最后可以做到读一遍原句就知道有哪些错误,如果看到了正确的选项,不用再继续读其他的选项就能自信的作出判断,这感觉很爽,大家可以试试。我看了两天就可以了,因人而异,可能有人需要的时间要长一些,这个方法还是有效果的。
另外我总结了几个做题要领:
1. 一定要完整的读完原句,尤其是未划线部分 , 即使你能一眼就看出原句的错误也要坚持读完 。读时要做到:注意未划线部分的代词,用到的平行结构和有可能与划线部分构成固定搭配的词语;读懂原句的逻辑。
2. 优先排除硬伤 :硬伤是指 100% 错,只要一看到都不用往下看就排除掉。包括:主谓不一致,划线部分与为划线部分的指代(数)不一致,逻辑主语错 ( 分词结构 ) ,比较对象不对等( like ),比较结构不完整( as as ) , 平行结构不对称( either or, both and, not only but also 等)
3. 慎重考虑软伤: 软伤就是指 XDF 说是错的,但实际上在 prep 里有许多例子证明都是对的: there be, being, which/that 引导的定语从句没有紧挨着被修饰的成分。上述三种情况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错的,可以暂时排除,但经过与其他选项比较有可能是对的。
4. 如果到最后剩下两个选项怎么都选不出来可以遵循以下原则蒙一下:最平行的结构,最常用的搭配方式,最贴近原文的表达,你自己的第一感觉。
阅读: OG48 篇 +mumu 阅读法 + 小安阅读法
我先学习了一下 mumu 阅读法,同时还借鉴了一下网上各种阅读笔记。运用 mumu 阅读法认真分析一遍 og48 篇,每天 4-8 篇,用时 6-8 个小时。然后借鉴小安阅读法,集中一两天的时间把自己不擅长的科技文和细节定位题看了一遍。这真的是一个很耗费时间的过程,但是确实很有效果。我在分析头 4 篇时每篇就要用 1-1.5 个小时,但当时就特别清晰的感觉到自己读文章一下子就不费劲了,因为仔细分析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复强化阅读的过程。另外我还从网上找到一位前辈上传的她的 48 篇的分析,我每次分析文章都会参考她的观点,有不明白的地方也会看看她的批注,同时还在追赶她的正确率,感觉对我很有帮助。
做阅读我最大的体会有两点:一是排除法 。超好用。这个方法的技巧在于不能选出正确的但是可以排除明显错误的。考试时阅读的时间很短,我无法保证自己能读明白文章,但是我可以根据以一些原则排除错误的,比如:细节定位题的选项中出现了文中没有的词语。题干问的是第一段的内容,但是选项说的是第三段的内容。二是:六分读文四分做题 要比四分读文六分做题好。换句话说,宁可读文的时间长一些,把文章的脉络搞清楚再做题,这样可以事半功倍,甚至在做题时不用回原文定位。如果反过来,文章没有读太明白,做题时我就会反反复复的读原文,而且读不出结构,反而浪费时间。
逻辑: OG+GWD
逻辑下的功夫相对少些。我先把 OG 按题目分类看了一遍。然后把 GWD 的 1-4 , 22 , 23 , 24 套的逻辑题很认真的看了一遍,每道题都上 CD 查讨论,写笔记。然后把削弱和假设题集中看了一遍。我当时的错误率是 2-3/11.
着重练习:一句话提炼逻辑 ,题干往往一堆背景介绍,去掉。读题时能够意识到一些关键词,这些词有助于抓住矛盾的关键点。
数学: prep+JJ
数学先扫了一遍知识点( XDF 的白皮),做了大概 100 道 prep 练习读题,然后就是 JJ
有一个趋势很明显, GMAT 的数学在变难。 我从 07 年开始考,感觉很明显,我 07 年数学考 51 时题目的难度是今年数学 50 的难度,但在如果数学底子好,向我这样复习,足矣。
作文:
自己攒了一份模版,然后 argument 和 issue 各写了 5 篇。关于作文我有两点想说一下:一般来说要想上 5 , 400+ 的字数是要的;然后 GMAT 作文逻辑大于文采。
综合模考 :GWD+PREP
GWD每天一套,做 4 , 5 天就会停一天沉淀一下。每套做完都会统计各部分的错题,前十题的正确率,用时等。然后分析,不会的就上 CD 查讨论,一般分析一套 GWD ,在 4-5 小时左右。在分析 GWD 时,要多上 CD 查讨论,很有帮助 。我用的是 TN-24 ,至今完整的做了 14 套。然后就是 prep 模考找感觉。在这一阶段,因为在分类复习时功夫下的还算扎实,没有出现连着做了几套 GWD 结果忽然发现自己阅读不行这种情况。只是会出现对某些题目没有感觉了的现象,我就狂做某些题就可以。
关于备考的一些基本原则:
1. 备考时间宜短不宜长,最重要的是要适合自己 :准备 GMAT 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很耗人。心理上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如果能两个月拿下,就一定不要拖到两个半月。不要以为时间长些就可以准备的更充分。 人是有惰性的,时间一长,每天的任务也会往后一拖再拖,效果不见得好。另外,有的人只准备了十天就能考出 700+ 的成绩,我认为短时间冲刺型准备能考出考成绩是有原因的,首先短时间大量输入一种知识能让知识增长的边际效益最大,输入一点,就是一点;如果时间长了,边际效益会递减,这就是所谓的平台期。其次,短时间准备能让人处于一种冲刺的亢奋状态,忽略掉长期备考的疲惫和屡次模考成绩不佳压力,换句话说还没有来得及反应自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水平就上考场了,顾虑和恐慌会少一些。最后,有的人本来就很适合冲刺型备考再加之一些运气的成分等因素。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十几天考出 700+ 的成绩,所以说明这些人本身的英语底子和心态以及应试能力还是很不错的。我认为,如果一个人的英语底子还可以,比如通过六级考试。那么认真准备,两个月的时间足矣了。当然有的人基础不好,或者就是适合长时间准备,那么准备的时间可以长些。所以准备的时间长短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时间长度。
2. 关于 JJ 的使用:数学 JJ 最准确,效用最大,不再赘述。阅读和逻辑 JJ :因为现在的 JJ 整理的都非常详尽,我认为可信度还是很高的。问题在于你适不适合用 JJ 。我出现的问题是,我在考场上总是在想 JJ 上是怎样怎样说的,害的我不能专心读文章。我的观点是如果阅读好,只要了解一下这个月的 JJ 都涉及到哪些题材,心里有个底,看不看都行。如果阅读不好,到考场上觉得会读不懂,那就认真的看一遍,考场上要真看不懂就按 JJ 做。语法 JJ :基本没用
3. 关于报考时间,认为在换题库两个星期以后的 JJ 就足矣了,不用再往后拖。如果赶上刚换题库真的不用恐慌,因为即使你看了大量的 JJ ,考试时不一定能帮助你(就像我一样,气死我了)。而且 JJ 的作用是辅助的,不是决定性的。考生应该更多的关注自己是否达到了一种良好的竞技状态和拥有稳定的心理状态,这是关键。 良好的心理状态往往能创造奇迹,这种例子在 GMAT 的考场上数不胜数,就比如我。不是所有考出高分的人都具有那么高的水平。
4. 临考前要有一点决心和信念: 1 总之,不到最后出分的那一刻,我就绝对不放弃,绝对要尽力做对每一道题。 2“只要坚持到最后的人都700+ 了”
5. 找个G 友,分享压力和感受。
以上就是我三年4 次闯入GMAT 考场的一点感受,肯定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判的看待,最重要的是要结合你自己的情况看待,希望对广大G 友们有帮助,在这里非常非常非常真心的祝广大G 友们都700+ 。
我的前两篇感受的连接在下面。另外我打算今年或者明年申请美国的金融硕士,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留个联系方式:MSN: eggplant86(A) hotmail.com
QQ: 826273542 email: eggplant545586(在) gmail.com
备考感受一: 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22&ID=388732&page=1
备考感受二: 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22&ID=388978&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