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ckgsb.com/execed/post_EMBA/index.aspx
 为什么长江商学院重视人文关怀与文化修养? 儒雅的气质,来自深厚的文化素养。思想的积累,来自博学与思考。
 智慧的光辉,来自博大的文化底蕴,深厚的思想积累,持久的精神修炼。
 近三十年,中国政治稳定,精神文化环境宽松,促使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良好的创业机遇。一批人凭借眼光,勇气,吃苦耐劳的精神,成长为心性品行高尚的企业家。拥有成功的企业,丰厚的财富,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多元文化,承担社会责任,注重人文关怀,尊重法治,提高商道人道的底线,成为新型企业家的基本追求。更有雄心远见的企业家已经意识到,要影响世界,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思想、智慧比科学技术、金钱财富更为重要。 长江商学院的特色是什么? 长江的特色也就是长江的优势——重视人文素养,提高精神境界,道德品质。 中国的企业家如何成为影响世界的精英人物?从成功到卓越的道路上,长江扮演什么角色?长江能为企业家做些什么?经过深思熟虑,我们为后EMBA 设计了一套既深含东方思想智慧,又涉及西方哲学;既有浓郁的古典书卷气息,又有当代文学艺术情趣的课程。让企业界的精英们沉浸在人文氛围中,暂时丢下谋略,竞争,算计,公关等等,脱离功利世界,进入一种纯粹的意义世界,寻回真我,丰盈精神家园。
 为什么长江商学院重视人文关怀与文化修养? 儒雅的气质,来自深厚的文化素养。思想的积累,来自博学与思考。
 智慧的光辉,来自博大的文化底蕴,深厚的思想积累,持久的精神修炼。
 近三十年,中国政治稳定,精神文化环境宽松,促使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良好的创业机遇。一批人凭借眼光,勇气,吃苦耐劳的精神,成长为心性品行高尚的企业家。拥有成功的企业,丰厚的财富,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多元文化,承担社会责任,注重人文关怀,尊重法治,提高商道人道的底线,成为新型企业家的基本追求。更有雄心远见的企业家已经意识到,要影响世界,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思想、智慧比科学技术、金钱财富更为重要。 长江商学院的特色是什么? 长江的特色也就是长江的优势——重视人文素养,提高精神境界,道德品质。 中国的企业家如何成为影响世界的精英人物?从成功到卓越的道路上,长江扮演什么角色?长江能为企业家做些什么?经过深思熟虑,我们为后EMBA 设计了一套既深含东方思想智慧,又涉及西方哲学;既有浓郁的古典书卷气息,又有当代文学艺术情趣的课程。让企业界的精英们沉浸在人文氛围中,暂时丢下谋略,竞争,算计,公关等等,脱离功利世界,进入一种纯粹的意义世界,寻回真我,丰盈精神家园。 希望提升人文素养及国际对接能力的企业高层管理者。
 全面提升人文素养  培养国际交流对话能力云集各校商业精英  聆听世界人文大师智慧
 汇集众学科之大成  融炼古今中外文化精髓
 | 模块一 | 文化中国与东亚文明 | 2009年5月8-10日(3天) | 北京 |  | 模块二 | 现代西方精神与启蒙 | 2009年7月(3天) | 上海 |  | 模块三 | 文明对话:宗教、文化与社会意识 | 2009年9月(3天) | 成都 |  | 模块四 | 佛教、道教与修行 | 2009年11月6-8日(3天) | 西安 |  | 模块五 | 中西文学与艺术比较 | 2010年1月(3天) | 三亚 |  | 模块六 | 地方商团与商业伦理 | 2010年3月(3天) | 广州 | 
 模块一:文化中国与东亚文明 授课教授:杜维明    滨下武志北京  2009年5月8-10日  3天
 文化中国跳出了地理版图与政治版图的概念,以文化为核心,凝集了两岸三地,海外华人,和一些虽然与中国没有婚姻,也没有血缘关系,但关怀中国文化的各国人士。
 东亚文明包括中国,韩国,日本和越南,一般称汉字文化圈,筷子文化圈,或儒教文化圈。历史上,这些地区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20世纪之前数百年以来,东亚的读书人都熟悉四书五经。东亚文明的精神资源很丰富,大乘佛教,道教,神道,巫教,以及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在日常生活准则,道德操守及政治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或多或少地打下了儒家伦理的烙印,因此这一模块以儒家为参照,重点探讨东亚文明的核心价值。
 模块二:现代西方精神与启蒙 授课教授:Chandra Muzaffar    Fred Dallmayr上海  2009年7月  3天
 现代欧美等西方文化,是人类现当代历史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种意识形态。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市民社会,自由平等,法治人权,都是被全世界接受的普世价值。“启蒙运动”登陆中国时,甚至更早,由于满清朝廷愚昧自大等更多的原因,中国被工业革命抛弃,军队屡战屡败,人民成了东亚病夫,知识分子把传统文化当成为了替罪羔羊,当然要杀掉它,还得摆在祭坛上。“启蒙思潮”迅速地滋润了中国人焦灼的心灵,尤其是忧国忧民,走投无路的知识人。可以说,“启蒙思想”在中国生根发芽初期就带有既悲愤又孱弱的病态,启蒙思想所代表的科学,民主,法治,自由,人权虽然具有普世价值,也很伟大,但它们不能等同真理,不能被绝对化。一旦这些伟大价值被神化,它们就会变得横行霸道,人的思维与心灵将被它们奴役。我称这种被奴役的心态为“启蒙心态——Enlightenment Mentality”。现代中国知识人多具有这种心态。纵观当代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的传统文化远远少于西方的启蒙文化。 模块三:文明对话:宗教、文化与社会意识 授课教授:杜维明    叶小文成都  2009年9月  3天
 当人类走向太空,看清了地球的全貌,知道地下还剩下多少石油矿产,地上还有多少森林湖泊,人们焦虑和占有欲同时急速膨胀。战争不再局限某一国某一地,它已经延伸到冰川海底,星星月亮。怎样消解矛盾,怎样和平共存?文明对话已成为必要,它不象兵器能产生直接作用,却是一种最人道的和解途径。当经济,科技,信息,疾病,时装,物欲,心灵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美国式的快餐文化,一枝独秀上百年,经济人,媒体左右新闻,广告比产品重要,道德突破了底线,古老的精神文明摇摇欲坠,争夺话语权日趋尖锐,战争不只仅为了掠夺资源,也是为了输出——宗教,思想,政治体制,精神文化。对话的文明将是现代人的生活常态。
 当跨国公司全球化,当全球化的跨国公司的员工说不同的语言时,当你的产品行销五大洲四大洋时,忽视异己的文化,即是一种粗俗。也许,通过对话,不能消除国家,宗族,文明之间的战争,冲突,误解,偏见;也许,文明对话不能解决各宗教民族之间的偏见,不能拯救社会腐败,不能挽回道德沦丧;也许,文明对话不能了解他人,也不能了解自己,我们还是主张文明对话。因为“对话”是人的交流形式,是天性,也是文明的起源。也许文明对话只是一种浪漫,一种稚嫩理想,我们还是坚持文明对话。人没有浪漫,没有理想,如同沙漠中的枯柳。 对话,是培养听德。是拓展视野。是增强自我的反思能力。对话,不是说服对方,不是表彰自己,不是利用机会改变别人对你的误解。
 对话的心态应该是,从容忍——承认——尊重——参照——学习——到庆幸差异,尤其和极端对立的人,才能体会到“没有高山,也就没有平地”,少一样,都不好。
 模块四:佛教、道教与修行 授课教授:Al C. Huang     赵跃辰 西安  2009年11月6-8日  3天
 世界无一文化没有宗教,相伴人类社会产生又世代相传,宗教自有其正面的意义和价值。 无神论者和科学信仰者多把宗教等同于愚昧迷信,这种一棒打死的看法是否傲慢而失之偏颇?另一极端的见到庙宇教堂即焚香叩拜,向各路神圣祈求福利,保佑平安,这种做法是否背离了宗教的原旨?如何培养宗教信仰,又如何通过宗教使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有宗教,没信仰,是心灵空虚。有金钱,没有意义世界,是精神侏儒。怎样体会宗教?怎样滋生信仰?只有进入另一种思维空间,沉浸在另一种语境中,全心全意体会经文的本义,才能接近信仰。 初探道家的静与无,佛教的大慈大悲,禅宗的明心见性,藏传佛教的神秘,老子,六祖等高人高僧的玄妙深邃。 模块五:中西文学与艺术比较 授课教授:郑培凯    陈平原三亚  2010年1月  3天
 文学艺术不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品,它们是另一种真实的世界,有时比历史更真实,更加生动而诚实地承载了人性与文明。 蒙娜丽莎,哈姆雷特,贾宝玉,文学艺术不仅为视觉听觉创造了一个世界,也为人创造了第二生命,时间在此不朽,感动超越国界。 各类文学艺术语言,不仅是表达工具,也是内容的本身,能左右思维,引导思想观念。 文学艺术是文明的结晶,文明是文学艺术生长的土壤。东西方文明的精髓与异同,无不折射于各自悠久灿烂的文学艺术作品中。 透过文化看文明——通过比较和赏析东西方文学艺术作品,换位思考,分别以创作者与读者的角度,重构“娱乐”性质,颠覆流行与永恒界限,获得艺术鉴赏能力及对东西方文明的全新认知,培养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模块六:地方商团与商业伦理 授课教授:周生春    Richard Cooper广州  2010年1月  3天
 过去的多数地方商团行帮既带地方色彩,又有自己的气质。不论地方意义的晋商,浙商,徽商,还是道义上儒商,甚至山野草寇马帮,各行各业都有规矩,也尊重别人的规矩。行中有行,道中有道,界限分明,底线不可逾越。 诚实——是商团血肉。信义——商业的灵魂。见利不能忘义——是商人最难把持关口。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巨商富贾,为理想,教育,气节,传承,情义,友谊舍弃家产,甚至性命。子贡在孔子墓边的庵棚里守孝六年,体征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为儒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西方世界中,年轻的威廉.盖兹以聪明敏捷的脚步,登上了电脑软件与金钱的顶峰后,企图以思想引领世界,甚至变革人类的生活方式。他失败了,那本自认为意义重大的书,评论一般,而且多数人不知道,或是无动于衷。中年后的盖茨终于以彻底的舍离,呈现出大气与非凡,成就了他的人生哲学, 留下了深刻的未来记忆。 希望中国能够多出现几位子贡,多出现几位威廉.盖茨。 
 模块一:文化中国与东亚文明 授课教授:杜维明    滨下武志北京  2009年5月8-10日  3天
 文化中国跳出了地理版图与政治版图的概念,以文化为核心,凝集了两岸三地,海外华人,和一些虽然与中国没有婚姻,也没有血缘关系,但关怀中国文化的各国人士。
 东亚文明包括中国,韩国,日本和越南,一般称汉字文化圈,筷子文化圈,或儒教文化圈。历史上,这些地区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20世纪之前数百年以来,东亚的读书人都熟悉四书五经。东亚文明的精神资源很丰富,大乘佛教,道教,神道,巫教,以及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在日常生活准则,道德操守及政治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或多或少地打下了儒家伦理的烙印,因此这一模块以儒家为参照,重点探讨东亚文明的核心价值。
 模块二:现代西方精神与启蒙 授课教授:Chandra Muzaffar    Fred Dallmayr上海  2009年7月  3天
 现代欧美等西方文化,是人类现当代历史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种意识形态。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市民社会,自由平等,法治人权,都是被全世界接受的普世价值。“启蒙运动”登陆中国时,甚至更早,由于满清朝廷愚昧自大等更多的原因,中国被工业革命抛弃,军队屡战屡败,人民成了东亚病夫,知识分子把传统文化当成为了替罪羔羊,当然要杀掉它,还得摆在祭坛上。“启蒙思潮”迅速地滋润了中国人焦灼的心灵,尤其是忧国忧民,走投无路的知识人。可以说,“启蒙思想”在中国生根发芽初期就带有既悲愤又孱弱的病态,启蒙思想所代表的科学,民主,法治,自由,人权虽然具有普世价值,也很伟大,但它们不能等同真理,不能被绝对化。一旦这些伟大价值被神化,它们就会变得横行霸道,人的思维与心灵将被它们奴役。我称这种被奴役的心态为“启蒙心态——Enlightenment Mentality”。现代中国知识人多具有这种心态。纵观当代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的传统文化远远少于西方的启蒙文化。 模块三:文明对话:宗教、文化与社会意识 授课教授:杜维明    叶小文成都  2009年9月  3天
 当人类走向太空,看清了地球的全貌,知道地下还剩下多少石油矿产,地上还有多少森林湖泊,人们焦虑和占有欲同时急速膨胀。战争不再局限某一国某一地,它已经延伸到冰川海底,星星月亮。怎样消解矛盾,怎样和平共存?文明对话已成为必要,它不象兵器能产生直接作用,却是一种最人道的和解途径。当经济,科技,信息,疾病,时装,物欲,心灵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美国式的快餐文化,一枝独秀上百年,经济人,媒体左右新闻,广告比产品重要,道德突破了底线,古老的精神文明摇摇欲坠,争夺话语权日趋尖锐,战争不只仅为了掠夺资源,也是为了输出——宗教,思想,政治体制,精神文化。对话的文明将是现代人的生活常态。
 当跨国公司全球化,当全球化的跨国公司的员工说不同的语言时,当你的产品行销五大洲四大洋时,忽视异己的文化,即是一种粗俗。也许,通过对话,不能消除国家,宗族,文明之间的战争,冲突,误解,偏见;也许,文明对话不能解决各宗教民族之间的偏见,不能拯救社会腐败,不能挽回道德沦丧;也许,文明对话不能了解他人,也不能了解自己,我们还是主张文明对话。因为“对话”是人的交流形式,是天性,也是文明的起源。也许文明对话只是一种浪漫,一种稚嫩理想,我们还是坚持文明对话。人没有浪漫,没有理想,如同沙漠中的枯柳。 对话,是培养听德。是拓展视野。是增强自我的反思能力。对话,不是说服对方,不是表彰自己,不是利用机会改变别人对你的误解。
 对话的心态应该是,从容忍——承认——尊重——参照——学习——到庆幸差异,尤其和极端对立的人,才能体会到“没有高山,也就没有平地”,少一样,都不好。
 模块四:佛教、道教与修行 授课教授:Al C. Huang     赵跃辰 西安  2009年11月6-8日  3天
 世界无一文化没有宗教,相伴人类社会产生又世代相传,宗教自有其正面的意义和价值。 无神论者和科学信仰者多把宗教等同于愚昧迷信,这种一棒打死的看法是否傲慢而失之偏颇?另一极端的见到庙宇教堂即焚香叩拜,向各路神圣祈求福利,保佑平安,这种做法是否背离了宗教的原旨?如何培养宗教信仰,又如何通过宗教使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有宗教,没信仰,是心灵空虚。有金钱,没有意义世界,是精神侏儒。怎样体会宗教?怎样滋生信仰?只有进入另一种思维空间,沉浸在另一种语境中,全心全意体会经文的本义,才能接近信仰。 初探道家的静与无,佛教的大慈大悲,禅宗的明心见性,藏传佛教的神秘,老子,六祖等高人高僧的玄妙深邃。 模块五:中西文学与艺术比较 授课教授:郑培凯    陈平原三亚  2010年1月  3天
 文学艺术不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品,它们是另一种真实的世界,有时比历史更真实,更加生动而诚实地承载了人性与文明。 蒙娜丽莎,哈姆雷特,贾宝玉,文学艺术不仅为视觉听觉创造了一个世界,也为人创造了第二生命,时间在此不朽,感动超越国界。 各类文学艺术语言,不仅是表达工具,也是内容的本身,能左右思维,引导思想观念。 文学艺术是文明的结晶,文明是文学艺术生长的土壤。东西方文明的精髓与异同,无不折射于各自悠久灿烂的文学艺术作品中。 透过文化看文明——通过比较和赏析东西方文学艺术作品,换位思考,分别以创作者与读者的角度,重构“娱乐”性质,颠覆流行与永恒界限,获得艺术鉴赏能力及对东西方文明的全新认知,培养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模块六:地方商团与商业伦理 授课教授:周生春    Richard Cooper广州  2010年1月  3天
 过去的多数地方商团行帮既带地方色彩,又有自己的气质。不论地方意义的晋商,浙商,徽商,还是道义上儒商,甚至山野草寇马帮,各行各业都有规矩,也尊重别人的规矩。行中有行,道中有道,界限分明,底线不可逾越。 诚实——是商团血肉。信义——商业的灵魂。见利不能忘义——是商人最难把持关口。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巨商富贾,为理想,教育,气节,传承,情义,友谊舍弃家产,甚至性命。子贡在孔子墓边的庵棚里守孝六年,体征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为儒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西方世界中,年轻的威廉.盖兹以聪明敏捷的脚步,登上了电脑软件与金钱的顶峰后,企图以思想引领世界,甚至变革人类的生活方式。他失败了,那本自认为意义重大的书,评论一般,而且多数人不知道,或是无动于衷。中年后的盖茨终于以彻底的舍离,呈现出大气与非凡,成就了他的人生哲学, 留下了深刻的未来记忆。 希望中国能够多出现几位子贡,多出现几位威廉.盖茨。  滨下武志博士/东京大学
 1943年11月20日出生于日本静冈市。197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东洋史专业,1974年硕士毕业,并攻读博士学位。1979年到一桥大学经济学部任教,先后担任专职讲师、助教授。1982年转到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历任助教授、教授、所长、东大评议员、东洋学文献中心长等。2000年又被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聘为教授,成为日本汉学界中第一位在东大,京都这两所日本最高学府中同时任职的双聘教授。2006年被龙谷大学聘为教授;同年,受聘中山大学历史系全职教授。2008年3月起至今担任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此外,先后在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美国康奈尔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学府任客座研究员、客座教授。主持了多个重要的国际学术合作研究计划,并且是日本社会经济史学会理事、《社会经济史学》编辑委员,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主编、日本亚洲政经学会理事等,在国际学界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他与中国学术界和教育界也有着密切的交往,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兼职教授,其许多著作已被译为中文在我国出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社会经济史、东亚经济史、东南亚华侨华人史等。著述宏富,独立著作有:《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89年);《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东京大学出版会,1990年);《香港:亚洲的网络城市》(筑摩书房,1996年);《朝贡体系与近代亚洲》(岩波书店,1997年);《香港大视野:亚洲的网络中心》(香港商务印书馆,1997年中文版);《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中文版);《冲绳入门》(筑摩书房,2000年)。此外还有合著和主编的专著6种、资料集3种,独著日、英、中文论文60余篇。 陈平原博士/北京大学
 陈平原,1954年生,广东潮州人。在粤东山村插队八年,其间利用“右倾回潮”之机,补读了两年高中。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得以重返校园。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讲座教授、北大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曾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美国哈佛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从事研究或教学。近年关注的课题包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图像与文字等。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全国高校一、二、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1995,1998,2003)、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集体,1999)、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集体,2001)、第一、二届王瑶学术奖优秀论文一等奖(2002,2006)、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6)、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6)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国散文小说史》《中国大学十讲》《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大学何为》《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等著作三十种。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2000年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集刊《学人》;2001年起主编学术集刊《现代中国》。治学之余,撰写随笔,借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 Richard Cooper博士/哈佛大学
 美国哈佛大学国际经济学教授,长江商学院客座教授。历任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美国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主席,美国主管经济事务的副国务卿,美国主管国际货币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美国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高级经济师,耶鲁大学国际经济学教授,耶鲁大学教务长。 美国奥柏林大学学士,伦敦经济和政治学学院经济学硕士。  现任国际经济研究会顾问委员会主席,Circuit City 连锁店董事, Phoenix Company 保险公司董事,海军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CNA Corp.)董事,外交关系委员会三方委员会委员,阿斯彭战略组 (Aspen Strategy Group) 成员,布鲁金斯学会经济活动委员会 (Brookings Panel on Economic Activity),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执行委员会 (Executive Panel,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 U.S. Navy) 成员。 杜维明博士/哈佛大学
 长江商学院名誉教授、长江人文委员会主席,曾先后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同时担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联合国推动文明对话小组杰出人士成员(the Group of Eminent Persons On the Dialogue among Civilizations convened by the Secretary General of the United Nations),哈佛燕京中国历史哲学与儒学教授,美国哈佛燕京学社社长,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国际顾问,并荣膺美国人文艺术科学院院士。因为在“新儒学”研究上的杰出贡献,杜维明教授被誉为世界级“新儒学大师”。 杜维明教授致力于在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儒学、文化中国、文明对话及现代精神的反思等方面的研究。杜维明教授的研究以中国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为中心,推崇儒家文化所蕴涵的道德理性、人文关怀和入世精神。 Chungliang Al Huang哲学家、表演艺术家、道学家
 Chungliang Al Huang定居于美国俄勒冈,是生活之道基金会、国际兰亭学院的创立主席。他是人类潜力、文化多元性、全球商业创造力、教育以及生活艺术这些领域中,最受追捧的演说人。他还是世界艺术和科学学会的会员、世界宗教大会的会员。他还荣获过“青年总裁组织”(Young Presidents’ Organization)所颁发的最佳演讲者殊荣,同时,他还曾经获得新维度传播大奖、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所颁发的杰出金奖。他与近代学者阿兰.沃茨以及神秘学学者约瑟夫.坎普贝尔紧密合作,在比尔.莫耶尔斯所主持的知名PBS节目的开篇系列中,担任“创意世界”的特邀嘉宾。他还是许多畅销书的作者,其中包括:《归山之虎》、《量子汤》、《动物力量之中华解读》。他还与阿兰.沃茨合著了《道:流水意向》、与杰里.林奇合著了《思维的身体,跳舞的大脑》、《道法入门》、《解决问题,深入了解》以及《冠军之路》。 叶小文名誉博士/韩国东国大学
 叶小文于1950年出生于重庆,1979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哲学系。1980年—1985年历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1985年起历任共青团贵州省委书记、全国青联副秘书长、中央统战部二局局长。1995年起任国家宗教局局长。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全国政协常委。 1995年作为国务院特派专员主持十一世班禅金瓶掣签和坐床大典。 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南昌大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防大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兼职教授。韩国东国大学哲学名誉博士。中国西藏文化保护和发展协会副会长,中国宗教学会顾问,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顾问,中国社会学会、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外交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哲学、社会学、宗教学、社会心理学 学术成就:叶小文教授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多视角看社会问题》、《把中国宗教的真实情况告诉美国人民》、《化对抗为对话》、《从心开始的脚步》(中文、韩文版)以及多篇论文。其中《社会学否定之否定的进程及其内在矛盾》198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青年优秀论文奖。 郑培凯博士/耶鲁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教授兼主任 (1998年创办至今)、「大学文康委员会」主席。1980年获耶鲁大学历史学哲学博士、1972年获美国夏威夷大学历史学硕士、1969年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曾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Albany、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佩斯大学Pace University (New York City) 及台湾大学、新竹清华等校。尤着重研究中国文化意识史。曾负责由大学教育(研究)资助委员会拨款项目:「中国何处寻:香港大学教育中的中国文化课程 (1926年迄今)」;及主持校内资助的「中国陶瓷下西洋」、「物质文明的展现:香港西北区出土陶瓷的文化意义」、「古瓷拼凑出香港史:屯门与元朗,9至15世纪」、「香港陶瓷考古与九至十五世纪海外贸易」、「明末清初浙江画家对日本艺坛的影响」及「文化认同与情感因素:对香港普通话学生的调查研究」等研究项目。 顾问/委员: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学术委员、逢甲大学特约讲座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所「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昆曲艺术大典》编委会委员、香港大学「昆曲研究发展中心筹备计划」委员、「青春版牡丹亭」顾问、「国际文化交涉学会」发起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学术顾问、浙江昆剧团学术顾问、南京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教育学会」筹委会、「江西省抚州市汤显祖纪念馆」荣誉馆员、浙江遂昌汤显祖纪念馆「中国汤显祖研究会」发起人;岭南大学「通识教育咨询委员会」主席、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荣誉顾问、香港艺术发展局文学艺术组顾问。与马家辉主持「香港电台–文化超现代」节目。「明报」副刊专栏作家。 周生春博士/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系教授, 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浙江大学儒商与东亚文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经济史、中外行政管理理论与体制研究,江南区域社会经济史,中国历史文献与思想史,中国政府管理的理论与历史及其现代转化的研究。 主要代表性论著 1、《论宋代太湖地区农业的发展》,《中国史研究》1993年3期2、《论宋代浙西、江东水利田的异同及利弊》中华书局《文史》第43辑,1997年
 3、《中国历史上的农本工商思想与政府政策的嬗变》,《浙江大学学报》2004年2期;《中国人大复印资料》F7 2004年4期全文复印
 4、《江南的城市工业与地方文化》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5、《论太湖地区田圩之制的形成和发展》,《陈乐素先生九十诞辰纪念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
 6、《四库全书宋代方志提要补正订误》, 中华书局《文史》第50辑,2000年第1期
 7、《四库全书总目子部释家类、道家类提要补正》,《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1期
 8、《越绝书成书年代及作者新探》,《中华文史论丛》第49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9、《休休庵本坛经版本考》,《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第4期
 10、《老子注评》凤凰出版社,2007年
 11、《吴越春秋辑校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12、《帛书老子道论试探》,《哲学研究》1992年第6期
 13、《论孔子为学的历程及其思想的演变》,《哲学研究》2003年第6期
 14、《论“华海师全”的史料价值和申贤的历史地位》,《中国学术》19、20合辑2005年9月
 15、《云梦秦简行政法文献新论》,《浙江大学学报》2005年1期
 16、《老子有限政府思想试探》,《浙江大学学报》2006年2期
 17、《中国审计文化研究》主编,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
 18、《李白与碎叶》,《历史研究》,1978年第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