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萍踪侠影在2008-10-31 13:50:00的发言:看了这位GG的文章,我的感觉是这样的: 假如你不是先去了中欧Interview,而是先去了长江;那么,你的Interview经验会有所增强,也会从中吸取到很多要点,那么,再去中欧面试的话,表现就完全不同,最后,不见得中欧就不录取你。 另外,关于中欧师资来讲,其实,我们没有真正去两个学校上过课是没有办法得出结论的。中欧的国际排名高固然有它的独到之处,而不是通过GMAT分数或是学生的结构来冲上去的,否则,商学院的排名就完全没有意义。 我相信,中欧吸引大家的一是排名(代表一种预期),二是纯英语的校园环境(实际上可能也不完全是),三是外籍学生的数量。 相信中欧的录取并不会因为你年长而打折,更不会因为你年长可能将来对EMBA项目的贡献低而放在次选,对方以年长及技术背景拒你是不想直接打击你面试的时候不佳的发挥,难道要让人家说你因为面试时口语结巴而不录取你你才满意吗?这是一种策略性的婉拒。请正确理解。 最后,感谢你的分享,我也在对比这两所学样中,准备申请09级。 这位DD/MM分析得挺有道理,但是对年长申请中欧的需要注意一下,希望能够对一些后来者启示: 我经历的中欧只有30分钟面试机会,而且拉掉了案例分析;这样给学校带来的风险是:面试官只能通过Essay的问题来询问应试者;而这样给应试者带来的好处是: a.只要背熟了你的Essay,稍稍有口语基础,基本就没有问题了;对于年轻的学生来说,刚出学校不久,而且普遍英语水平比较高,所以相对有利。 b.对于一些年长的、有工作经验的,即使曾经在校口语相对不弱,由于工作多年,一旦外语运用环境相对较弱一些,很容易退化,而当自己还躺在以前的外语水平好的感觉上时,更是不利。另外,发现其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案例分析已经被拉掉;相对处于不利因素。事先加强口语训练很重要。 c.中欧因为报考人数比较多,也没有类似长江圆桌会议的在真实环境下事先考察申请人的措施,所以30分钟感觉主要是英语口语面试,问题基本没有深入的,而仅仅围绕Essay表面进行,另外顺便Challenge 一下你,此时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能多说就多说,但不要乱说(我想我问题出在由于没有准备而自信心不足,从而导致的少说或不说)。 d.另外,有些问题不要仅讲结论,而要仔细地把得出结论的过程说清楚;不是每个面试官的水平都在你之上的,如果他/她听不懂,而你又不能给与解释清楚,那么就是你的不对了。 e.轮次很重要,尽可能早一些轮次 另外,中欧在Info Session中也曾经提到过对于一些已经符合EMBA条件要求的同学,会建议选读EMBA,官方说辞是:因为你进入MBA是贡献多于收获(请仔细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 7:26:3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