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不久,长江在建国路的某一茶馆举行圆桌会议,原先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玩艺儿,报了名去看看。 为了避免给人年长的感觉,特地换了一件花哨的T恤去参加,装一把嫩,呵呵。 -圆桌会议 圆桌会议让提供校方、在校学生和申请人的一个自由交谈的环境,可以边喝茶,边吃东西,边聊天,气氛非常惬意。我去得比较晚,已经到了很多人。校方的代表是SHOGHI,在校学生代表暂用Y代替吧,还有很多年轻的申请人面孔。 当时去的时候,已经开聊、开吃、开喝了,气氛很融洽;当然也很得意地看到装嫩的方式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与会的一些人不太相信我的年龄。 当时我向Y问了一些面试的内容,需要做哪些准备时,他和我说了一下他当时的准备方法,因为长期不说英语,舌头也不利索了(我在中欧就是这个情况),于是他找了一本TOFEL听力书。连续朗读了一个月,面试时就顺利通过口语问题了,这点对我后面准备长江的面试帮助很大。 另外SHOGHI也告诉我们分成案例分析和面试两部分,案例分析就是要和其他申请者一起对某个案例进行讨论,而后给出自己的观点,长江的老师观察每个人来评价每个申请人的情况,面试就是直接面对教授的提问。 在圆桌会议上,认识了很多后来成为同学的,如查理、老梁和小姚等。和老梁、小姚相互介绍后发现我们原先的业务正好构成一个上下游的关系,挺有趣的。 此外,我也把自己的情况介绍给SHOGHI听了,SHOGHI也根据我的情况给了一些准备的要点,比方说有特点的内容可以强调一些等等,可以适当自己组织一些应试模拟等等。 我觉得长江的圆桌会议也是长江了解申请人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也是长江重视“人”,了解人的一个方法;一些在Essay中没提的、我只在圆桌会议上谈到的个人信息,如参加相约星期六节目等等,到了面试的时候,考官Angela也非常了解。所以说,观察每个申请人的情况,可能从圆桌会议上就开始了;这一点也是体现长江对人的考察不是仅仅表现在面试的那一天,这和长江宣传关注“人”的宣传是一致的;而且也可以逐步帮助申请者树立信心,减少因为失误造成的遗憾。 -材料准备 由于申请中欧时准备过一些材料,直接拿过来用就行了。不过由于中欧的面试教训,对于长江的申请就仔细很多,Essay写了很多遍;博物馆那个义工PL MM因为是外语系的,请她替我看了也改了一些内容;请LP的那个沃顿PL MM替我在内容组织上把了一下关。另外自己也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听力材料,跟着模仿复习和背诵。 当自己的Essay定稿以后,自己按沃顿PL MM的提示,反复朗读,并进行背诵,这些工作也做了一些。 当时公司因为有项目在北京,所以不时需要去北京,再来回的飞机上抓紧时间也背诵了一些。
在去北京之前,带着材料和报名费到长江找到了Shoghi,材料他收了,报名费却没法收,因为长江的财务处在北京,只能通过汇款方式办理。我请LP代办一下,结果我一时失误搞错了金额,多汇了400元;结果反复折腾了几下,给长江的Wendy和Shoghi带来了一些麻烦后,把多余的款项退了回来。真是不好意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8 0:57:5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