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Zegna在2008-8-16 22:55:00的发言:谁说普林斯不起眼的大学?即使70年前,它也是一流的!只不过ALBERT在奥地利写相对论时,却是个邮局的小文员而已! 要知道长江的就业率不但不好,年薪也低,说不定那个ZHENGHAOWU就是失业的一员,这种人见到同城市的中欧就业那么好,心理怎么会平衡呢?却不去想想,人家是名副其实的商学院,而长江不过是论坛上某些人所谓的“租在酒店里的MBA培训班而已”。坦白说,长江这种模式,对EMBA或者有吸引力,对于定位在500强等公司就业的MBA来说,绝对不适合,没有著名大学背景,公司根本不认可。从就业报告可以看出,很多人的就业根本就是靠自己以前的经验和毕业学校背景,靠长江嘛,我很怀疑有没有公司真的到龙坡酒店开宣讲会(这一点希望长江人坦白),至于在就业中心网站粘贴就业信息,那还不容易。 从就业率看,长江的MBA应该比复旦交大的MBA尚且不如,而有MBA年薪96000恐怕甚至比不上复旦很多金融财经类的应届毕业本科生的收入。从这方面讲,长江或者应该学美国的TOP学校,退部分学费。 
1895年,爱因斯坦来到瑞士苏黎世投考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他的数学和物理考得很不错,但其他科目没有考好,该校校长赫尔岑推荐他去瑞士的阿劳州立中学学习一年。在阿劳州立中学学习的这段时光中使爱因斯坦感到快乐,这所学校的信念“概念思考是建立在‘直观’之上的。”完全符合他的需求。1896年,爱因斯坦进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学,学校里的物理教授韦伯很讨厌爱因斯坦,曾对爱因斯坦说:“你很聪明,但有个缺点,你听不进别人的话”,爱因斯坦的女友米列娃时常与韦伯教授冲突,她指责他对爱因斯坦不公平,1899年6月,爱因斯坦在实验室引起一场爆炸,手部严重烧伤。1900年毕业,没能如愿留校担任助教,只能靠当“家教”维持生活。1901年取得瑞士国籍。1902年在大学同学格罗斯曼(M. Grossman)的父亲协助下,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于1905年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同年,以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的博士学位。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四篇划时代的论文,分别为:《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根据分子运动论研究静止液体中悬浮微粒的运动》、《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物体惯性与其所含能量有关吗?》,随后导出了E = mc²的公式。因此这一年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100年后的2005年因此被定为“世界物理年”。 爱因斯坦因在光电效应方面的研究,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科学院的公告中并未提及相对论,原因是认为相对论还有争议。 1933年1月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后,爱因斯坦是科学界首要的迫害对象,幸而当时他在美国讲学,未遭毒手。3月他回欧洲后避居比利时,9月9日发现有准备行刺他的盖世太保跟踪,星夜渡海到英国,10月转到美国担任新建的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的教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与普林斯顿大学非同一机构),直至1945年退休。1940年他取得美国国籍。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是百货商人路易斯·邦伯格兄妹捐资建立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并不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部分。研究院虽然和大学没有互属关系,但是有很深的渊源。研究院不授予学位,所有成员都是获得过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 奥本海默在二战后曾长期任研究院的院长。     
我印象中爱因斯坦少年是在瑞士。 对某些事物,应以完美的收藏品看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7 0:10:4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