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现在还没有考试,而且SC错误率也是OG85%,GWD75%,新东方蓝皮书60%, 但是我在复习过程中已经感觉到GMAT的真正意图,他们根本是在考逻辑思维,不是技巧,我也上过新东方的班,虽然感谢他们讲的一些有道理的规律,但是关于那些什么什么必错之类的归纳,我觉得一定要批判的接受.个人感觉新东方的思想中取巧的东西过多了.LZ这次考试的情况其实也不坏,可以让你真正的了解到这个考试机构的意图.你想,他们当然知道我们中国人善于考试拉,虽然我现在没有达到什么90%的正确率.我发现这样一个情况,我纠正错误,研究题目的时间其实超过做题目的时间.而且,其实我们平常练习什么真题,特别是OG和PREP是要打折的,因为在这么多的题库中做,题目是用重复的,所以有很多时候不是自己的水平高了,而是自己在靠记忆力做题.根本没有弄懂. 我有一个建议,看看你是否可以试,我做了错题之后,一般不会马上看答案,比如我做了50题,错了15题,我标出错题后,过10分钟,再开始象考试那样做错题,但是我会要求自己做的时候同时必须归纳出为什么上次错了.一般到这一次,我会又过滤掉30%. 然后我惊奇的发现,那剩下的错题,一般蓝皮书或gwd在10%左右,我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对的,那我就仔细地一项一项去找问题,而且我通常一定会把生词查出来.我会强迫自己找出2-3个以上的考点.而且每次都要自己分析出句子的机构和成分,标明主谓宾. 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再上CD看别人的理解,实话说我觉的CD的NN很多的,不过在讨论题目的过程中,我依然发现70-80%的发言者精神可嘉,但是解题中结构性的答案不多.我印象很深的是一道2003年的讨论,关于which的,一直到2008,贴子无数,但我只看到3个贴子的回答是非常一针见血的,其中也有人置疑EST,还发过信,但是我觉得可能参加这个考试的人多还是用题海,但对语珐和语言本身忽略了. 我自己做了一轮后,再研究OG的解释,才发现了很多精髓,另外,我也发过一个贴子,提倡大家试试把SC当CR来读,你一定发现自己其实还有距离的,至少我是这种感觉,有时候即使没有生词,一样可能会看不懂.我有一次发现number 900 or so that 在中句子太别扭了,做了两次都错,后来我仔细去查了字典,发现了他其实在句子中是一个词组,但是我们做题习惯会经常把so,or之类的词作为结构词. 其实or so 做为词组的含义我们高中的时候就学过了.但是我太过自信地不断在用XDF或GWD的东西包装自己.欲速则不达的. 所以我自己的教训,也分享给大家,先把语言问题解决,技巧才能锦上添花,我最近碰到一个考友,拼命做GWD和Prep. 竟然不看OG,他做了从50%错到60%, 还是没有改变方向,然后一遍遍模考,分数节节攀升,但是碰到简单的JJ要做几遍,为什么呀,我想我去做10遍,也可以骗骗自己的感觉了. 个人感觉GMAT复习是一个和自己的意志及自己的诚实做斗争的过程.我见到很多牛,其实一点不花哨,也不见得做很多gwd. 但是他们不会犯同样的错误第2次,一个简单的错误,他们能够归纳出一大堆的考点.他们中也不乏错误率70%的人,但最后一样考的很好.我感觉那是因为那种N的70%没有水而且之后如果他们搞懂了,就是真的懂了,怎么考都没有关系了. 说这么多,也是为了给大家加油,给自己加油,GMAT复习的心理历程是非常痛苦的,因为自己一定要正视自己的缺点,没有人捧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