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楼主有选择的机会条件下,并且是公派,强烈建议读个其他专业硕士。 如果非要读着一个再申请,P班读着只要你不说也不会有人问,所以建议TOP的申请时间赶不上,身边又有机会并且有意愿读的话建议报个在职班。 如果年龄已经超过27周岁,并且选择了脱产学习,建议录取当年就搏一下,因为录取入学是9月,而下年TOP学校的第一轮面试也是秋季开始,也不存在明显的职业真空,完全可以当作普通申请者同等待遇。 —————————————————————————————————————————————————————————————— 职业间隙是一个重要问题。 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负面影响是通常认为一个毕业生在毕业5年和毕业6年的时候质量档次是相近的,如果录取的国际排名靠后的MBA再申请排名很高前的学校,很难让人信服你一两年时间出现了质的飞跃。 而反过来,如果已经是HBS的MBA,因为说热爱MIT的科技创业氛围想再申请个MIT,机会应该就大不少。 —————————————————————————————————————————————————————————————— 推荐有这种类型的人可以研究在亚太MBA后再申请更高级的MBA:两次申请的间隔时间比如两年里能在职业背景上出现作为申请侯选人的质的飞跃。(非GMAT成绩) 比如在此2年里从注册资产100万的小企业主跃迁为注册资产5000万级的大股东CEO或者上市公司股东+CXO 比如在此2年里从500强中的知名企业的初级职位跃迁到高级经理,(比如亚太副总裁、TOP10公司中国业务开发主管之类的)。 比如在此2年里在国际活动中能脱颖而出,(比如随便拿个奥运、世界杯奖牌;在联合国演讲发起个什么活动;或者民间比如K1战立格斗打败过或者战平播求;在凤凰卫视级别以上的电视台当财经节目主持人火了;再小点比如哈佛案例大赛邀请赛里扫荡了HBS,Wharton,Stanford三校高年级队伍……等等) …… 达到以上条件中任何一条都完全可以读了一个亚太MBA再申请高级M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