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三遍《杨继阅读》后,觉得这本参考书还不错。里面的题目虽然都是笔考题目,但是可以帮助刚进入GMAT阅读复习的朋友找到出题的基本套路,熟悉考试文章的题材,掌握基本的答题规则。同时,在复习的后半段再对里面的文章总结分析一遍,效果应该会更好的。自己从中总结了一些小规律和小注意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有不对的地方,记得一定改正哦。
《杨继阅读》 考点总结 1. 作者态度题:注意文中表示可能、强调(do)的词语,以及形容词、副词(unfortunately),表明作者的态度。一般选择作者态度时不能选过于绝对的词,选择中性的感情色彩不强烈的词(eg:qualified,guarded,tempered,partial,limited);注意区分对立观点和主题的补充观点,注意作者的主导态度。 2. 举例/比较目的题:注意表示原因(be attributed to),比较/对比(contrary to,instead, new/stereotype),以及举例的词。注意举例和对比的目的,一般举例的目的在本段中找(不要和全文的主题混淆),对比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比较或者对比;比较题要注意题目问的对象,不要混淆执行动作的对象。 3. 推断题:“Infer”和“suggest”,以及“assumption”的题无法从原文找答案,答案隐含在细节中。特别要注意表示时间的词,具有提示信息的作用,也可能表示一个变化过程。推断题选项中如果出现超出原文范围的比较,该选项错误。推断题有时要和上下文建立联系,不要局限在信息所在段落寻找答案。 4. 细节题:细节题的答案在提干提示的原文信息的词附近找,并在第一次出现该信息的地方找,只要选原意替换选项即可;细节题最常见的是取非题,在题阿干中的标志是出现虚拟语气,在文章中定位时要找表对比的词(eg: however,unlike, on the contrary)。 5.类比题:类比题要注意概念范围的界定。注意其中的限制条件。 6.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非常重要,都容易出考点。特别注意文章开头或结尾以分词形式出现的比较或对比,容易被忽略。 7. 人名和数字都会出考点。相对数字(percentage)比绝对数字更可靠。 8. 注意一些小词,如“not only,but also”, 强调的是“but also”部分。 9. 关注极端词“least”“most”等。 10.注意特殊标点符号:括号、破折号会出考点。
宏观注意点1、迅速排除无关选项,即文章未提及的选项,无关选项不能凭常识判断;过于细节的内容往往也是迷惑性选项,要排除。 2、题干中易出现的陷阱:弄清楚观点的来源:是问作者的观点还是其他人的;弄清是问老观点(traditionally)还是新观点。 3、要把所有选项看仔细、看完整,有比较地读。选项中并列成分有可能“and”前面正确,后面不正确,因此一定要看完整。题干的每个字都要读清楚,明确题目要求。 4、科普型文章要关注事物的典型特征,如优势劣势,作用是促进还是抑制。原理要看仔细,正确选项一般会调换原文中相互作用的主体的位置,反过来解释原理。(eg:把more than 变成less tha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6 18:39:2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