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有一篇,继续po,写得真玄乎 绝对没有想到 绝对没有想到。在英语学校。居然学到了哲学。然后,参透了一切。 这是承蒙GWD老师的启蒙,我才懂了,我的懂的东西,却是他不懂的。 从第一天的阅读课,我懂得了什么是英语。英语之道告诉我,语言之道。 第二天的语法课,进一步的说明了语言之道。而下午的逻辑课,居然,他把西方人的逻辑弄通了一大半。 为什么他没有弄通呢?他说的有一点没有错。弄不懂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来自于一个错误。 把西方人的逻辑弄通了一大半,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类似于福柯、德里达之辈了吧。 但是,西方的逻辑来自于哪里呢? 是二元论吗?不是。 而是苏格拉底。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人。从他开始,明确了逻辑。 他的徒弟,是聪明绝顶的柏拉图。柏拉图写了理想国。 柏拉图的徒弟,是聪明绝世的亚里斯多德,亚里斯多德进一步发展了西方哲学。 亚的错误,来自于柏,柏的错误,来自于苏。 如果苏格拉底真的是一个错误,那么逻辑就是一个错误。 哪怕它是一个看上去那么正确,那么完美的东西,它也可能是个错误。 在西方社会发展的脉衍内,一路是逻辑,另一路是神学。 神学,延承的源渊更久,是希腊神话。来自于上帝。 如果逻辑是一种建设,那么神学就是一种关怀。 逻辑和神学,就是在西方历史上,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而在东方,同样有着两路烟尘。 一路是儒学。一路是黄老。 儒学来自孔子。孔子在中国,地位类似于西方的苏格拉底。 孔子的理论,关怀世人,关怀生活,关怀国家,关怀建设。 孔子传承给孟子。而孟子又再传向了程朱之辈。 另一路,黄老。 其中的老,是老子。而黄呢?黄是谁? 黄是黄帝吗,好像不太像,也没有人说过。 当然,也有可能是黄帝。 打麻将打到最后谁也没和,叫黄了。 可见,黄是相对于和而言的。 易曰:龙战于野,其色玄黄。 在这里,玄和黄并列。可见黄是一个很古老的汉字。 我姓黄,这个黄,其实就是我。也就是说,是我的先人吧。 黄老做为中国这么有根深蒂固影响的一支,我们可以看到有那么多人属于黄老。 李白是黄老。 老子是黄老。 胡兰成也是。苏秦张仪也是。鬼谷子也是。 谭峭是。劭康节是。郭璞是。诸葛亮是。 张良也是。范蠡也是。 古今多少的大人物,都是黄老一派。 而黄老一派的宗者,在老之前的这个黄,居然没有人知道,是谁。这本身,也算是个吊诡吧。 如同西方的神学,一样,上帝无所不在。 我不是读哲学系的,我看的哲学不是经典的什么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什么罗素啊,什么斯宾诺莎之类的。 我看的,是十分通俗易懂的哲学启蒙书《苏菲的选择》。 我看得十分入迷,一路看到存在主义,更是喜爱。 然后,我看了叔本华的书,然后,我又领略了尼采,萨特,海德格尔等的一些思想。 到了大四,我开始不看哲学,我转看文学。但文学仍然是哲学。像陀斯妥耶夫斯基,仍然是最好的存在主义。对我来说。 大学毕业以后,我又继续着存在主义看了下去,看了福柯、德里达和罗兰巴特的理论。到了解构主义之后,西方哲学再也无法继续下去了。 我也没有什么可以看了。 自然而然的,我又重新拿起中文的古书。重新学起中国的思想。 大学里面主要读过庄子。而毕业后的我,陆续看了《论语》、《吕氏春秋》、《黄帝内经》、《菜根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诗经》等书。 而最印象深刻的书,是《易经》和《道德经》。 今天,在英语学校上的逻辑课。当我回到家详细温习的时候,我忽然有个灵感,怎么逻辑和道德经那么像啊?! 我马上翻看道德经,马上发现了道德经就是逻辑。 而道德经的第一章尤为玄妙。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无,名天地之始,有,?????。 里面提到,道和名,是最早出现的。 而名,不就是符号,不就是语言吗? 在昨天的英语之道的课上,我已经深刻理解了语言。语言到底是怎么来的。语言的问题在于哪里。 也就是这一句“无,名天地之始” 而今天讲的逻辑,就是道德经的道。 什么是道? 道生于无,天大,地大,王亦大。 在中国的理论里,第一个出现的,是道。 有了道,同时有了名。 ??? 然后,有了一。 道也就是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无限。 以前我们把三看成是在同一个平面里的。其实三里面,包含了整个空间。 以立体几何的透视,仔细的看 三 这个字,我们会发现,这三条线,不一定是在同一个平面里的,它是代表了所有的空间,而且这个空间是无限的。 所以三生无限。 那么,逻辑是怎么讲的呢? 我忽然想翻一下字典,看一下中文逻和辑是什么意思。 字典上说,逻字的古义是行走,辑字的古义是车。 原来,逻和辑就是动来动去。 那么苏格拉底的逻辑是什么呢? 首先,有一个物体A存在。 然后,是有了第二个物体B。 然后有了主体,和客体。 从A到B的LINK,就是逻辑。 然后有了线条AB。 线条AB以外,又出现一个点C。 也就是,我,你,以外,又出现一个他。 ABC变成了一个三角。 AB是条线段,AB之间必定有直线距离。 这个长度,分出了一门学科,叫数学。 三角分出了一门学科,叫几何。 当三角形成的平面的外面,又有一个点,变构成了一个立体的三角锥。 于是金字塔一样的东西,就架构出了无数的东西。 架构出西方建筑、西方科技、西方的工业、架构出了西方的整个现代文明。 因而西方文明来自于代数、三角。 代数、三角之上就是逻辑。 逻辑差不多和语言同时出现吧。 也就是说,西方文明,来自于西方的逻辑和语言。 逻辑的问题,是它一开始,就出现了一个主体:我。 我是哪里来的呢? 这是西方哲学永远解答不了的问题。 因为西方哲学就是逻辑。而逻辑就是我。 只有扔掉逻辑,才能知道我是怎么来的。 而东方的文明,就有,我是怎么来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无,名天地之始。 很显然,道德经上说得很清楚。 有来自于无。 (有,可以理解为我,因为东方哲学本来没有我,没有个体,没有个人主义。) 西方哲学里面,找不到一个“无”。 萨特说的虚无,海德格尔说的虚无,是他做为个体看到的虚无。 他们都无法扔掉西方哲学的基础―――逻辑。 而无,恰恰就是逻辑来的地方。 我对佛教研究不多,但是,我觉得佛教是个无。 道教讲的道。好像比佛教更高一层。 因为道教同时包含了无和有。 无来自于道。 而且,道德经里面,老子也说清楚了名(语言)。 他也说了,道什么东西。只是非常道而已。 真正的道,我得到一些老子的启悟。 其实道就是: 这个东西,是无法说的。 正可谓, 因为,名(语言),本身就来自于 因此,用语言来想表达 是无法表达的。 所以, 只能靠个人的领悟了。 就算懂了,也无法说。 这个东西,就算懂了,你无法说。 但是,别人怎么理解你呢? 这个我就不管了。 好, 因为GWD的课, 让我领悟了 那么逻辑,自然也不成问题了。 逻辑,他是强调动作,然后把各种行为变成可以分析,行动的模态。 一般而言,有四样东西,就是说两个动作,他们如果有互相之间联系的话,就可以形成一个金字塔。 这个金字塔,是一个空间。 只要进入这个空间,就可以说,这个空间得到了验证,或驳斥。因为验证就是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