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慕容楠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不小心进了Wharton的古董激励一下大家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4-30 12:58:00 | 只看该作者

再没招满,也得有托福560的人吧。还有既然另外有六家拒绝了他,说明当时的商学院整体不是随便申请随便进的。如果Wharton收不够人,应该总得有MSU的申请人抢这个机会吧。

两方面因素的叠加是有可能的。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4-30 13:0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stq在2008-4-30 12:54:00的发言:

貌似他的著作和社会经济没啥关系。。

大多数经济学教授不喜欢他是因为郎为了出名不惜哗众取宠,以放炮来煽动一些民众。。。非传统知识分子所为。。

《科幻》和最新演讲里提到的“中国不是制造大国美国才是制造大国”,惊醒国人。我认为比发表一篇高深莫测,深不见底,发了除了编辑其他人都不知道要好。

————————————————————————————————

他写《科幻》的时候,并不需要在于内容多么高深,而是象《皇帝的新装》里那个孩子一样指出众多“高科技”企业只是穿了一件皇帝的新装。回想起来,n多“高科技”企业,就是开了个组装车间。

13#
发表于 2008-4-30 13:09:00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传统知识分子所为?难道就是张** 厉** 之类说的:“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必然的,不必大惊小怪的”“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只有拉大差距,社会才能进步”?

什么是哗众取宠? 郎可不是体制内的经济学家, 他揭露的是不是事实?他的名声在哪里?在普通民众的心里!

我知道CD不是讨论这些东西的地方,不过有些话,放在心里不说不畅快。

14#
发表于 2008-4-30 14:5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慕容楠生在2008-4-30 13:02:00的发言:

《科幻》和最新演讲里提到的“中国不是制造大国美国才是制造大国”,惊醒国人。我认为比发表一篇高深莫测,深不见底,发了除了编辑其他人都不知道要好。

————————————————————————————————

他写《科幻》的时候,并不需要在于内容多么高深,而是象《皇帝的新装》里那个孩子一样指出众多“高科技”企业只是穿了一件皇帝的新装。回想起来,n多“高科技”企业,就是开了个组装车间。

问题是,1。没人说中国现在已经超过美国了。  2。美国是制造业大国并不等于中国不是。。。。所以这根本是个伪命题。。

中国这点人口,这点平均教育水平,除了全力发展劳力密集型没有其他出路可走。

15#
发表于 2008-4-30 15:0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xh78在2008-4-30 13:09:00的发言:

什么是哗众取宠? 郎可不是体制内的经济学家, 他揭露的是不是事实?他的名声在哪里?在普通民众的心里!

问题人人知道,但他开的那些所谓药方根本是胡说八道么。。貌似一个Wharton的博士不该见识只有这点。。。唯一的解释就是他明明知道自己满嘴跑火车,但为了出名还是继续炒作自己,所以管这叫哗众取宠。。。

16#
发表于 2008-4-30 16:00:00 | 只看该作者

彼wharton不是此wharton,很多细节没有披露......

没有上下文和环境,不清楚朗先生的意图,如果拿这个出来做标签,也实在是......

追逐名校可以理解,说到崇拜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7#
发表于 2008-4-30 16:42:00 | 只看该作者

"问题人人知道" , 请问在郎之前哪个学者深入揭示过国企改革和金融市场的问题?你说谓的传统学者们除了说歌舞升平就是中国特色。怎么郎一揭,就变成这些问题人人知道了呢。至少我在大众媒体上,第一个看到深刻揭露分析这些问题的就是郎。如果你有其他例证,请拿出证明所谓在郎之前“问题人人都知道”。

我以为郎最大的作用在于揭露问题,就好比一个人身体不适,就先要发现病在哪里,然后才能适当症治。如果随着那些主流经济学家们的舆论,没有像郎这样的振臂一呼,病人死都不知道死在哪里。现在,只能说病人可能还会死,但至少知道是因为什么死了。

至于郎开的药方,针对他提出的国企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大问题来说,就是穷中国所谓精英们的集体智慧,也看到啥好结果。如果郎作为一个局外人开个药方就能解决这些问题,那估计他是外星学校穿越过来的吧。更何况,用什么标准去评价人家的药方怎么样,也是个问题。估计在主流经济学家眼里,郎的药方永远是错的。我这个外行也许不能评价郎的药方,不过随便找个厉**的针对学费的方子:“中国目前为什么穷人上不起大学?是因为收费太低。” ,我还是能明确的说我认为是shit的。

18#
发表于 2008-4-30 17:34:00 | 只看该作者

彼wharton就是此wharton,他自己介绍是那年他申请的专业第一年招生,知道的人不多,所以让他上了,不过他后面转了专业

学界需要 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即使郎有时候的确有些哗众取宠

他算是财务学的专家,对一些上市公司弊案还是有发言权的,比如科龙的事件

天天鼓吹中国经济歌舞升平的经济学家 太多了

19#
发表于 2008-4-30 19:53:00 | 只看该作者

郎在美国是学FINANCE的,不是学ECONOMICS的。他老人家在北美时期可没在一流经济学期刊上发过文章,在财务及公司治理方面好似还著述颇丰。这也就是在中国,有他自由发挥的空间,他不必按在北美那种严格的学术规范下去表达,能show off就行。其实他在国内出的几本关于公司财务运作的书很不错的,科龙事件也说明他在微观层面是十分敏锐的大家。我觉得他在中国还是蛮成功的,以其生动活泼、易于理解、大胆直言赢得了大众的注意力,但是显然国内的专业经济学界并不认可他,因为他发表的那些意见是非“专业性”的。

20#
发表于 2008-4-30 22:2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慕容楠生在2008-4-30 11:55:00的发言:

1来他那个年代的550应该抵现在的100分,就是说口语够了。

 

这一观点十分搞笑,old pbt 550 = new ibt 100,最经典的还是 =  口语够了,请问慕容男生,那年代toefl和口语考试还是分开的吧?怎么就550得出口语够了的结论? 

另外:我十分支持郎咸平!必须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30 22:24:16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NTU MBA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8-27 13:0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