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8月25号考过一次IBT,当时100分整。因为没到有些学校的分数线,所以今天再考了一次。不过我觉得这次不管考得如何,我是不打算再被折磨一次了。前面人说的机井已经很全了,我一时也想不起来补充什么,还是说说考试的感觉吧。 1) 每个考场人的加试内容都是随机的,我两次加试的都是听力,但今天考完出来交流的时候,听到有人加试的是阅读。 2) 我感觉今天的考试内容比我上次简单,我指的是文章很容易理解,听力很容易听明白,但是要命的是选项非常有迷惑性,属于你一字一句能给人家复述出来,但你未必能选对的那种!尤其是听力,好几个题题目念出来的时候,我就知道答案,可一看选项就傻眼,要么觉得所有都不是,要么在两个之间不知道如何是好。 3) 在考试时间方面,我觉得还是把所有时间用光比较好,不要着急跳过,这样可以平稳心态。而且随时要看表,调整做题速度。我阅读第一、二篇时间控制很好,能按时做完,第三篇有点毛躁,最后时间不够,好几个题很快就点过的。听力虽然我听得明白,但因为选项的迷惑性,说实话10分钟对我蛮紧的。口语和作文我都是结合自己要阐述几个点,把时间平分,时刻盯着表,所以节奏还可以的。中间那些说明啊,间隔什么的,还是耐心一点,利用这个时间想想模板,想想自己要说的口语点比较好。
再说说华师大B考场的情况。电脑什么的都是Dell的,但不是液晶屏,不过不闪的。座位是两两紧挨的那种,有的两个位子只坐一个人,有的坐两个人,坐两个人的位子中间都有一个临时的隔板,所以相互的影响很小。老师人都很好,来回走路很轻,帮你换笔,换纸都很及时的。 最后说说我复习的体会。两次复习,我也做了不少的复习资料。 OG无疑是宝典,很好的理解ETS的出题思路,但是好象现在的实际考试难度加大了。 Delta可以用来对新接触IBT的人熟悉题型,不过它的阅读和听力都偏简单了。 Kaplan和Barron是经典的模考资料,冲刺的时候应该按照自己的考试时间,每天一套模考,最起码要做完阅读,听力和口语。让自己对整个考试有个适应。不过我觉得这两个软件明显文章难了,但题目简单了;属于那种你不明白说什么,还是有可能蒙对答案的;但是实际考试里,就算你都明白了,未必能做对题的那种。不过我觉得这两个软件对我听力还是有很大提高的,尤其Barron,又长又快,我后来就锻炼自己猜测出题点在哪里,这样记笔记比较有针对性。做完最后一套的时候,每次复述一段文章的时候,出题点都被我猜得八九不离十的。 口语第一二题有时间最好准备一下过去考过得题,重复的可能性真得很高。而且可以跟独立作文结合起来准备。我把以前185题的提纲过了一遍,后来在自己说的时候还有写作文的时候,就不怕没话说了。口语我觉得还是要整套整套题的自己练习说,其实花时间并不多,但效果更明显,尤其是在节奏,语速的掌握上有很大的改进。我用的是Delta的练习题,我觉得跟真题挺像的。 作文我上次考得不好,21分,也是拉我总分得很大原因之一。这次我一边过185的提纲,一边看了一本所有的范文,叫Answer to all TOEFL Essay Question的。一边看一边把自己觉得好的句子和观点提出来。虽然最后没记住多少,但还是挺有帮助的,尤其是在文章的组织方面。模板的话我准备得很简单,都是网上经典的。我觉得综合写作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结构,五段,开头,然后三段每段驳斥一个文章中的观点,最后再把开头换个说法总结一下。模板主要是把“驳斥”用不同的方法改写一下,其他到时候填就好。可惜基本所有模考材料我觉得都跟真题不像,只有一个叫 Thomas complete guide还沾点边。考试的时候点非常清楚,你读完文章,把三点在草稿纸上一抄,注意听力找对应点,最后你就写吧,绝对超字数。独立写作我准备的时候就想,到时候有话说就自己写的随意一点,少用模板;没话说就套模板;但我后来练习就发现,只要好好看了185,没话说的时候绝对是可以中大奖了! 最后说说单词,我自己的词汇量自认为还可以。推荐两个东西,一个是那本词以类记后面的400题的个练习,对阅读里的词汇题还是很有帮助的。另一个是McGraw Hill的Must have words for TOEFL,掌握里面的400个词对理解听力和阅读还是很有帮助的。不过后来我发现模考做多了,好多文章的内容都有重复的。 最后说一下机经的使用,我个人觉得阅读和听力的经典加试机经绝对值得好好看。我两次加试听力都遇到了。但是其他的阅读和听力真得没必要看的,你能遇上的概率几乎为零的。口语一二题要好好看,重复率很高;3-6题应该重复概率很小吧;综合写作也没啥重复的,但是独立写作可以看看185,虽然说法有变化,内容变化不大的。
真得很感谢CD,复习累了的时候我常在上面逛,看别人的文章激励自己,也随时修改自己的复习进度。祝愿明天奋战的人都能顺顺利利的,也祝所有辛辛苦苦在出国道路上努力的人,也包括我能够有一个好的TOEFL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