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5日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先生做客长江商学院,畅谈资本市场对中国改革的价值、深度揭示资本市场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系。 中国的资本市场发轫于90年代初的改革大潮中,很快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冲决了“资”“社”争论的樊篱。1992年中国证监会的成立标志着在中国统一资本市场的形成。 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的破题以及后来的迅速成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祁斌回忆说:“本来我们预计股权分置改革要持续7年左右,结果1年半就完成了。由此可见中国人是最真诚拥抱市场经济的。”
随即,祁斌列举了中国资本市场过去两年的重要数据:股票总市值超过30万亿元,日均交易量2400亿元,日均开户数38万。一言以譬之,资本市场彻底走出了股权分置改革前的阴霾,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即便如此,中国居民对资本市场的参与度也只有10%,远远低于美国的60%,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谈及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价值,祁斌认为首当其冲的是中国企业价值的再发现,彻底纠正了以前的系统性价值低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方PE(私募股权基金)收购“西部矿业”和“双汇”后的年投资收益均在20倍以上。 此外,资本市场还为国企改革提供了规范的平台、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增添了后劲、为区域性产业升级换代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对于由高科技发展所引领的美国式经济增长,祁斌将其归纳为“华尔街加硅谷模式”。其核心内涵是让最具创业精神的人和敢于承担风险投资人走到一起,共同创造未来。其中华尔街是硅谷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祁斌认为华尔街是自然演进的结果,华尔街所倡导的直接融资模式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一个世纪以前,美国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为1,而今这个数字是9,且在不断增长。“也许有一天,商业银行和货币都会消失”,祁斌大胆预言说。 回到中国的资本市场,祁斌认为中国走过的道路与美国相比何谓大相径庭。中国是典型的政府主导模式,其中伴随着政府的放权,透明度的提高以及不断的对外开放。对此,祁斌曾做过严谨的数理回归分析,与市场化的改革相伴的恰恰是效率的提升。 祁斌不无感慨的说:“我在华尔街的经历所获得的感悟就是华尔街模式并非完美,但是目前还没有其他模式可以超越它。如同没有其他经济发展模式的效率可以和市场经济模式相媲美,尽管市场经济也绝非完美。” 祁斌先生的讲座在不时爆发的掌声中不知不觉的延长了半个小时。末了,他向长江的MBA学员建议抽空读一些美国经济史,尤其是华尔街金融史方面书籍。“历史会告诉我们资本的力量。正如历史告诉我们资本改变中国,中国也将影响世界。” 祁斌 199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92年赴美留学。1995年获罗切斯特大学生物物理学硕士学位,同年转学芝加哥大学商学院,1997年获MBA学位。从1997年起供职于法国巴黎银行和美国高盛集团,并曾在纽约一家风险投资基金任合伙人。2000年回国加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任战略规划委委员。2001年至今,任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一直到现在的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经常参与一些公众性、学术性的专家论坛,在各类金融年会,金融年会以及清华EMBA毕业论坛上做演讲。是《伟大的博弈》(讲述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的著作)译者。 http://www.ckgsb.com/article/26/3334.as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