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考GMAT, 集中复习了二十多天, 每天早上既没有八点之前起过床,晚上也没有12点之后睡过觉, 不是不能吃苦, 只是不希望把身体搞坏了,细水常流。本来想8.15的考试纯粹是练练手, 考前的那一天晚上看机经看到12点以后, 强迫自己尽量多记,虽然已经完全假设第二天换题库, 但还是想 take the chance.结果第二天居然没换题, 真是很幸运, 数学基本都是JJ上的,我提前半小时答完,后来后悔太快了, 所以只有M50, 阅读有两篇JJ (Tree-ring 和中国农民在加州),幸好前人JJ上对这两篇有非常详细的总结,还有考点,我顺利的做完了那两篇,节省很多时间, 真是非常感激CDers. 但是后面的 SC 都没见过, CR碰到两题JJ, 前人已经总结过, 新的东西我已经想不起来了,就不说出来误导大家了。720不高,但是已经超出了我此次考试的期望,而且据说申请top 10已经够了, 没必要再考了,所以觉得幸运的同时, 又有点遗憾,没有以一个比较高的分数来结束我的 GMAT study.
我没有什么新的JJ, 但是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关于SC 我和前面北美一战760的 CDer一样,之前没有做过prep, 一直是看新东方 石林老师的笔记, OG11看一遍, 大全一遍, 后来两天才知道要看prep, 发现错得相当多,让我后来都慌了,本来打算最后两天把 GWD 和 大全的错题总结一下,后来根本没总结,而是把prep180多道的笔记看完了,扭转了SC做题的思路。 原来的复习资料是要说尽量不看非划线部分,看到there be 句型, being, this/that/these/those肯定错, 但是用这种思路做prep, 基本错,因为prep上没有绝对的错, 而是更注重逻辑,注重与非划线部分的match(如时态, 主语单复数, and 的对称), 总之如果不看非划线部分,不能大概看懂 整个句子的意思,不认真分析,选出来必定是错的。而且句子里的成分位置怎么摆完全看句子表达的需要, 在不影响意思的情况下,尽量简洁, 用新东方老师的理论就是,动词>形容词>抽象名词>动词的分词结构>从句(如develop>development, support>supportive等), 主动语态>被动语态。
希望这能对没考的CDer的一点帮助。我的语法自己感觉做的还算不错,但最后出来并不是特理想,可能是前面做错题了, 所以进入了低分库。
再次感谢 CD感谢乐于奉献的CDer.祝大家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