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owen1111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中欧MBA2007级招生落幕,生源质量与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7-8-7 20:0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qyu2在2007-8-7 19:25:00的发言:

北美TOP20的回来做什么

直接在美国找工作撒

回来估计都是在美国混不下去的....

sigh

者:dingjinsong
--  

反正等我毕业的时候,狂多的人从北美TOP20回来,竞争估计会很激烈.........

现在每年TOP20招这么多,应该很多人回来工作的,  而且亚洲工作机会也越来越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7 20:11:22编辑过]
12#
发表于 2007-8-7 20:10:00 | 只看该作者

那他们的投入产出比好低的....

在美国那美金

回国RMB啊

13#
发表于 2007-8-7 20:1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qyu2在2007-8-7 20:10:00的发言:

那他们的投入产出比好低的....

在美国那美金

回国RMB啊

国内的高端职位应该很多是global pay, 不比美国薪水低,

14#
发表于 2007-8-7 20:18:00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明白楼上有几位泠嘲热讽想说明什么,你的point是什么.是想说别人不是大公司出身,来自民营企业的就不要来中欧了,还是中欧比较弱智招了他们.有些人的眼光也太短浅了吧.是不是有些人觉得大家毕业后都要哭着喊着给欧美人打工,大家来读MBA就是为了挣30万?如果中国的MBA都这么想,不仅欧美人要偷笑,只怕连日韩人都要看不起咱们.我相信这里发言的没有几个是中欧的MBA,来中欧读MBA没几个指望凭这个跳龙门,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有个全面的考虑,希望大家不要给误导.

我看是某些人一心想靠个MBA混进大公司拿30万吧, 所以才有这么大的兴趣对几个报告研究来研究去.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7 20:45:18编辑过]
15#
发表于 2007-8-7 20:19:00 | 只看该作者

那CK 和CEIBS有多少是global pay啊....

内的高端职位应该很多是global pay, 不比美国薪水低,

16#
发表于 2007-8-7 22:05:00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楼上很多人似乎看不起民营企业的人,其实这些人真的是目光短浅!!!事先声明,我没有民企背景。但我的很多客户都来自民企,比如:伊利、蒙牛等,那里的职业经理人哪一个比外企的差啊,收入有的比外企要高很多!!

17#
发表于 2007-8-7 22:10:00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也是,那些认为外企就比民营企业强的人实在太浅薄了,说实话,外企基本就是资本主义的大锅饭,要说收入,对人的锻炼,现在国内发展的好的民营企业要强太多了

18#
发表于 2007-8-7 22:3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jenny_yao在2007-8-7 22:10:00的发言:

我觉得也是,那些认为外企就比民营企业强的人实在太浅薄了,说实话,外企基本就是资本主义的大锅饭,要说收入,对人的锻炼,现在国内发展的好的民营企业要强太多了

完全同意!我也在MNC混了好久,其实有时候在享受优越感的同时,也为在MNC消磨了大好青春而痛心,真的很羡慕在民企打拼的同龄人。

19#
发表于 2007-8-7 23:4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jenny_yao在2007-8-7 22:10:00的发言:

我觉得也是,那些认为外企就比民营企业强的人实在太浅薄了,说实话,外企基本就是资本主义的大锅饭,要说收入,对人的锻炼,现在国内发展的好的民营企业要强太多了

MBA出来首要目的是捞回成本, 图发展的. 不是去被人锻炼的!

TCL以前号称给MBA开3000工资, 你去不去? 全球电视5强, 民营跨国公司, 够牛了吧? CD上很多华为的朋友, 有愿意MBA后还回去的吗?

民企最大的问题是, 什么都是老板说了算, 你再牛, 功劳再大, 惹了老板肯定滚蛋. 别说国内的, 新加坡的创新科技以前也很牛, 算新加坡民企第一. 现在半死不活的, 问题就出在它的创始人沈望福身上. 他是POLY毕业, 没有大学文凭. 潜意识里觉得读书没用. 我一朋友MBA毕业去那里应聘市场经理, 董事长沈和他恳谈了2个小时, 给了个很低薪水的OFFER. 你说他是不是浪费我朋友的时间, 浪费自己的时间?

说老实话, 国内很多民营老板的素质比沈都差很多, 能指望他们?

当然民营里也有发展前景很好的, 那还读MBA干吗? 直接伺候好老板就可以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7 23:46:31编辑过]
20#
发表于 2007-8-7 23:4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owen111111在2007-8-7 16:09:00的发言:
中欧MBA2007级招生落幕,生源质量与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2007-08-07 15:06:11
 
 
  
 
 

8月7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招生办公室正式对外公布2007级招生情况。各项数据显示,2007级学生的生源质素与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中欧MBA课程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年”。

本届中欧MBA课程共招收196名学生,比去年增长23%,创下了建校十三年以来的新高。在招生规模上取得突破的同时,生源质量也有较大提高。学生的平均GMAT成绩达到687分(2006级为680分),拥有双学位或硕士以上学位的学生占28%(2006级为25%),拥有管理职位的占58.7%,比去年增长5%。在其他指标方面继续保持稳定,学生平均年龄29.5岁,平均工作5.9年,女生比例35%(2006级为29%)。

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随着中欧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升,中欧2007级MBA学生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海外学生(含港澳台学生)比例比2006年上升了5个百分点,达到了创纪录的38%;国籍构成也更加多元化,学生共来自于全球27个(2006级为2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乏一些新的生源地,包括英国、阿根廷、俄罗斯、哥伦比亚和黎巴嫩等国。

中欧招收的MBA学生都是各行各业的青年才俊,他们背景优秀,来源多样化。他们中的许多人毕业于世界优秀学府,如中国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台湾大学,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康乃尔大学、纽约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杜克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韩国的汉城国立大学、延世大学,新加坡的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大学,法国的巴黎国立高等管理学院,瑞士的联邦技术学院等。
从学业背景看,来自于商科(含金融财会、经济学、管理学)的学生人数显著增长,占到全部学生的40.9%,与理工科背景的学生人数并列第一位,来自于文科(含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等)的学生仍居第三位,占到全部学生人数的11.1%。

从职业背景上看,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来自民营企业和自主创业的学生比例有所上升,约占全部学生的四分之一,而去年这一比例为18%。来自于外资与合资企业的学生虽然略有下降,但仍以43.4%的比例位居第一位。另外,国企和政府背景的生源分别占到学生总数的25.8%与4.5%,同去年相比差别不大。

中欧MBA2007级学生在入学前服务的机构包括:普华永道、德勤、安永、汇丰、摩根大通、荷兰银行、中金、埃森哲、华信惠悦、英国石油、宝洁、拜尔、杜邦、联邦快递、IBM、诺基亚、飞利浦、贝尔阿尔卡特、三星、西门子、惠普、富士通、LG、华为、中兴、联想、UT斯达康、朗讯、通用电气、福特汽车、通用汽车、大众汽车、三菱、大宇、博世、铁姆肯、马士基、百事、雅高、汉莎航空等。

吸引优质生源的内在因素

中欧何以吸引如此众多的优秀生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尤为关键的是中欧为学生提供的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对于国内学生而言,在中欧读书使他们有机会与全球近30个国家的精英学子同窗共读,中欧的海外交换学习项目使他们同样有机会去海外拓宽国际视野。

中欧在全球各地拥有多达30余所交换伙伴商学院,比如美国的沃顿商学院,英国的伦敦商学院,法国的HEC商学院,西班牙的IESE商学院,意大利的SDA博科尼管理学院,荷兰的RSM鹿特丹管理学院,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商学院,印度商学院,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等。对于海外学生来说,中欧MBA课程中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或许是吸引它们的重要原因之一,这里有熟悉中国经济环境的教授,有专门讲授中国情况的“中国经济”与“中国企业管理”课程,有中欧案例中心开发的有关中国的商业案例,有为他们度身订制的“中国文化适应项目”,当然还有免费开设的分级别的汉语文化课程。相信东西方文化和商业思维将在中欧这个国际化平台激情碰撞,激发出绚丽的火花。

吸引这些优质生源报读中欧MBA课程的还有两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中欧庞大的校友网络资源和专业的职业发展服务。最新统计显示,作为中国MBA教育的先驱者,从1994年至今,中欧共培养了近6,000名MBA、EMBA毕业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中流砥柱。在中欧,每个MBA学生在就读时将获得一个校友账号,这使得他们有机会与遍布全球的中欧人互动沟通,结交朋友,共觅商机。

中欧的职业发展中心是中国商学院首家成立的为学生提供服务的职业促进机构。据最新发布的中欧MBA2005级学生职业发展报告显示,中欧毕业生三个月内就业率高达91.5%,税前年收入的中位数达到RMB303,600。在校园招聘中,共有超过250家企业通过职业发展中心为毕业生提供了近1,000个职位。而在顺利就业的毕业生中,有75.4%的学生的工作机会是通过职业发展中心获得的。

本届新生从工作职能上看,市场营销、金融与会计、研发与工程分别以28.3%,13.1%和9.6%位居学生来源前三强;而在行业分布方面,制造业(27.8%)、IT与电信业(24.2%)和金融服务业(13.1%)为中欧提供了最多的生源。若将这些数据与刚刚出炉的MBA2005级职业发展报告相比,可以发现中欧的MBA课程对于打算转行的学生所起到得显著的职业推动作用,而这一助推作用对于有志在金融服务业或咨询业作职业发展的学生发挥得尤为明显。

良好的生源质量是商学院取得长远发展的“生命线”。作为一所日趋国际化的商学院,中欧录取的MBA学生的素质日益提高,将进一步巩固中欧在亚太区商学院的领先地位,并推动中欧向着国际顶尖商学院的梯队继续迈进。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上海市政府和欧洲联盟共同出资于1994年创办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目前,中欧是中国内地惟一获得全球权威EQUIS认证的商学院,在今年1月英国《金融时报》MBA课程排名中,中欧的MBA课程排在全球第11名,这也是中欧MBA课程连续第六年跻身全球MBA百强排行榜,连续第四年蝉联亚洲第一名。

怎么少了上海交通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NTU MBA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11-1 05:0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