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owen1111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中欧MBA2007级招生落幕,生源质量与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7-8-8 09:3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seanbb在2007-8-7 23:42:00的发言:

MBA出来首要目的是捞回成本, 图发展的. 不是去被人锻炼的!

TCL以前号称给MBA开3000工资, 你去不去? 全球电视5强, 民营跨国公司, 够牛了吧? CD上很多华为的朋友, 有愿意MBA后还回去的吗?

民企最大的问题是, 什么都是老板说了算, 你再牛, 功劳再大, 惹了老板肯定滚蛋. 别说国内的, 新加坡的创新科技以前也很牛, 算新加坡民企第一. 现在半死不活的, 问题就出在它的创始人沈望福身上. 他是POLY毕业, 没有大学文凭. 潜意识里觉得读书没用. 我一朋友MBA毕业去那里应聘市场经理, 董事长沈和他恳谈了2个小时, 给了个很低薪水的OFFER. 你说他是不是浪费我朋友的时间, 浪费自己的时间?

说老实话, 国内很多民营老板的素质比沈都差很多, 能指望他们?

当然民营里也有发展前景很好的, 那还读MBA干吗? 直接伺候好老板就可以了.


兄弟,你的话似乎有些道理,但不全是。不知道你工作几年了。看样子好象对民营企业了解的不够全面,用几个例子来否定所有。你去问问蒙牛、汇源这样的民营FMCG企业,他们的中层管理者年薪多少?我承认民企确实是非常集权,但是如果你有用处(至少是他觉得你有用),他给你钱是不考虑市场行情的。即使在外企,你再牛,功劳再大,但你更不可能说了算吧,最多你是中国区的头,离CEO差远了,可能你连和真正的老板交流的机会都没有了,当然惹了老板就可以不滚蛋吗?至少民企你还能和老板沟通呢吧。我是外企的,我们公司的一个Director去客户那做副总裁,年薪200万。比在我们公司高了将近3倍。那哥们还是IMD读的MBA呢。

22#
发表于 2007-8-8 09:4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isony在2007-8-8 9:39:00的发言:

兄弟,你的话似乎有些道理,但不全是。不知道你工作几年了。看样子好象对民营企业了解的不够全面,用几个例子来否定所有。你去问问蒙牛、汇源这样的民营FMCG企业,他们的中层管理者年薪多少?我承认民企确实是非常集权,但是如果你有用处(至少是他觉得你有用),他给你钱是不考虑市场行情的。即使在外企,你再牛,功劳再大,但你更不可能说了算吧,最多你是中国区的头,离CEO差远了,可能你连和真正的老板交流的机会都没有了,当然惹了老板就可以不滚蛋吗?至少民企你还能和老板沟通呢吧。我是外企的,我们公司的一个Director去客户那做副总裁,年薪200万。比在我们公司高了将近3倍。那哥们还是IMD读的MBA呢。

工作时间不算太长, 但也7,8年了. 我觉得民企对缺少管理经验, MBA毕业生是没有太大兴趣的. 外企搞几年管理经验, 然后等民企挖, 进可攻退可守. 而如果MBA毕业后, 直接进民企, 如果发展不理想, 以后出来就更难了.

你那位公司的总监也是在位置上被挖的, 这和毕业找工作是两回事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8 9:49:35编辑过]
23#
发表于 2007-8-8 10:11:00 | 只看该作者
已加了上海交大,这届同学有十多人毕业于交大
24#
发表于 2007-8-8 10:54:00 | 只看该作者
中欧致力于构造一个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无论是国际学生比例的增长,还是民企背景同学的增加,都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再者,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背景之下,中国民营企业的管治水平正在提高,外企与民企的界限正在淡化(当然还有距离),而在这一过程当中,MBA毕业生正好可以发挥作用。至于外界担心的就业及薪酬问题,如果是善意的提醒,谢谢你;如果出于某种想法,我想大可不必,学校在这些方面会有更多的考量,数据最有说服力。另外,不知你们注意没有,今年中欧的职业报告并没有公司性质的分类,不是因为不想分,有得时候真得很难分,现在你多情况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外资与民营是个相对的概念,在毕业生有全球mobility(今年毕业的中欧学生有13.8%在海外工作)的情况下,怎样得才算得上是外资呢?
25#
发表于 2007-8-8 11:10:00 | 只看该作者

联想和IBM手提电脑部门合并的时候, 多少老IBM死活不去啊?

TCL收购TOMSON的时候,TOMSON的员工也跑掉多半.

难道大家不知道民企发展空间大? 机会多?

如果商学院对民企有信心, 又何必在招生手册中highlight多少学生是来自知名外企,多少学生毕业后去知名外企呢?

26#
发表于 2007-8-8 12:5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seanbb在2007-8-8 11:10:00的发言:

联想和IBM手提电脑部门合并的时候, 多少老IBM死活不去啊?

TCL收购TOMSON的时候,TOMSON的员工也跑掉多半.

难道大家不知道民企发展空间大? 机会多?

如果商学院对民企有信心, 又何必在招生手册中highlight多少学生是来自知名外企,多少学生毕业后去知名外企呢?

联想还没有成为联想的时候, 中国人只知道IBM.华为还没有成为华为的时候,中国人只知道摩托爱立信,奇瑞还没有成为奇瑞的时候,中国人只知道大众丰田.事在人为!请不要用你的智商和眼界去侮辱国人的智慧!将来鹿死谁手还不知道了.说句实话外企的30万在欧美跟康佳在中国的每月3000也没多大区别.不要心里感觉太好.您是今年长江的学生,请注意维护好长江的声誉和理念.

27#
发表于 2007-8-8 13:14:00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观点和学校声誉之间的关系不大,lyflyfly不必上纲上线,扣大帽子。
28#
发表于 2007-8-8 13:2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yflyfly在2007-8-8 12:58:00的发言:

联想还没有成为联想的时候, 中国人只知道IBM.华为还没有成为华为的时候,中国人只知道摩托爱立信,奇瑞还没有成为奇瑞的时候,中国人只知道大众丰田.事在人为!请不要用你的智商和眼界去侮辱国人的智慧!将来鹿死谁手还不知道了.说句实话外企的30万在欧美跟康佳在中国的每月3000也没多大区别.不要心里感觉太好.您是今年长江的学生,请注意维护好长江的声誉和理念.

我早就说过, 我不排斥民企. 但对刚从校门出来的MBA学生来说, 民企不是最好的选择. 在外企到一定地位去民企对个人和企业都又好处. 

从中欧和长江的今年的就业报告里, 是否有你提及的华为? 奇瑞? 联想? 如果没有你举这些例子又证明什么? 我们现在谈的是事实, 不是理想.

还有30万的外企和3000圆的康佳, 你愿意去康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8 13:45:27编辑过]
29#
发表于 2007-8-8 14:01:00 | 只看该作者

不可否认,民企的好机会是少了点,但不能说没有.我曾和在中欧上EMBA的一些民营企业家聊过,他们都觉得科学管理是民营企业更上一层楼的重要因素,相信民企给MBA的机会会越来越多.

我们同学就有一些是从华为,中兴及其它一些民企出来的,他们在学校的表现都挺不错的,相信将来的发展前景也不会差.

30#
发表于 2007-8-8 14:02:00 | 只看该作者

从赚钱来讲,年薪30W的外企确实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数据,很多国企、民企的中层已经超过这个数字;从长远一点的角度讲,民企的增长空间大于外企,未来的国内资本市场,包括创业板、中小板会给民企的员工很大的空间,这个资本的实现不是外企可以提供的。

可以这样讲,10年前就业看外企,现在看国企,10年后看民企。

个人觉得中欧和长江招收这么多的民企学生,是有道理的,学校当然希望和以后经济的主流目标客户群紧密联系,民企的名字可能上不了他们的就业报告,但是来自民企的人数都在悄悄地增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4-26 13:32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