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11月10抵达上海到今天,在长江整整十天了。虽然时间短暂,但我已经能知道未来一年的生活将对我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了。。。 .
虽然以前出差来过上海,但整体来说,这个城市对我是陌生的。不过这没有使我担心什么,抵达的时候,学校已经安排好同学和车来接我了。。。在随后又接了两个同学后,司机送我们到了学生公寓——西郊美领馆。这里和这里的周围都是一些别墅区,风景优美,而且远离城市的喧嚣,给人一种就久违的平静和舒适。 .
我们是这里的“穷人”,因为我们住的是这里最便宜的房子,但这并不是说条件很差,房间里的设施配备的非常齐全,差不多三星级的酒店。我们缴纳的房租比实际的租金低很多,学校给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补贴了很多钱的。所以要感谢长江对学生的关注,当然也要感谢前几届师兄师姐为我们争取来的一些优厚待遇。因为在长江,学生是主人,学校非常关注学生意见,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服务和满足学生要求的基础上的。 .
学校离学生公寓大约有20多分钟的路程,每天有准时的班车接送。大家在坐公车的时间里用英语相互交流,一来练习了口语,二来也促进了同学间的接触交流。除了平时上课期间在学校吃饭外,周末的时候大家都聚集在公寓后的“民工餐厅”去品尝川菜和火锅,而且每人算下来的花销相当便宜。或许会有人说这种生活实在是太不方便了,那么我们要说“多亏了这种不方便”!因为正是因为这种不方便促使了大家集体行动,增进了相互的了解和亲密感。除此之外,我们自己成立了基金会,自己采购原料在公寓一楼的厨房里烫火锅,幽默欢笑此起彼伏,感觉真正的就是一个Family。来自国外的同学也不甘落后,我们的韩国同学自己买了啤酒和红星二锅头来treat我们,他是我们的酒神,一口灌了半杯的白酒后笑着对我们说:“Sorry, I thought I was drinking beer.”,汗。。。 .
Pre-course持续了一周的时间了,其实刚刚上了两天后大家就感觉收获颇丰。教我们business communication的教授是一位个子很高的英国人,据说是剑桥来的。上课的风格与我们以前接受过的教育迥然不同。我们在各种模拟的商业游戏中学到了很多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同学中“牛牛”很多,有些人口语说的非常流利,让人汗颜。中午或晚上下课后,大家在食堂美美的享受一顿后,就结队在教室外散步谈心。除了有些体育设施价格偏高外,龙柏饭店的外部环境简直是一个优美的度假村——绿树成荫,大片的草坪,清澈的湖泊,欧式的木头房子外摆放着一些圆桌和椅子。。大家在这里边交流边享受阳光,或是邀请一位女同学一起荡秋千。。。 .
不过每个人都知道,我们不是来这里渡假的。工作了多年,习惯了周末睡懒觉或悠悠哉哉的生活,这下又进入了一个挑战自我的环境。中午的午休是不要指望了,晚上12点后睡觉更是平常,据说课程紧张的时候会熬到深夜两三点。没有谁对未来的这种生活感到恐惧,而是抱着一种期待挑战的心态和兴奋,因为这个环境决定了你该做什么和怎么做。而且,没有挑战自己的心态是不适合来长江的。 .
星期六的info. Session非常成功,有人专程从日本赶来参加。教室里塞得满满的,气氛热烈。演讲之前播放的video我也是第一次看到,非常震撼,已经可以看的出长江如何在向世界级的商学院迈进了。在郑教授生动的演讲之后是校友分享,目睹了传说中年薪过百万的“03牛牛师兄”,他总结的通往你期望目标的方式就是“CK + interview + background”。来自美国的06同学在讲台上幽默了一把,一会儿英文,一会儿到兴奋的地方就冒出令人咂舌的地道汉语。我们的volunteers时会后发挥作用,对那些渴望加入长江的申请者做耐心的解答。不知道是自己的口才好,还是因为长江的ever-increasing的吸引力,反正在解答问题后都发现那些人的眼光中充满了憧憬的光芒,呵呵,颇有成就感。。。 .
总之,现在在长江呆的有些乐不思蜀了,一个月后的拓展活动会热闹到什么程度还真不好说。虽然说来读MBA是来学习的,但我感觉更重要的是学会成熟,学会向不同的人交流,学会建立深厚的情感关系。因为知识是学不完的而且是不断更新的,你不可能具备所有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如果在你需要这些知识或资源的时候,如果你有一帮铁哥们铁姐们说句话或举手之劳,你就实际上拥有了这些知识和资源。但这种关系是建立在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基础上的,不是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赋予的,而且这种文化氛围恰恰是吸引众多优秀的人聚集到长江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江为何敢说“培养世界级的leader”?因为长江的人的知道——(按照黄健翔的说法)每个长江人都继承了长江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这一刻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不是一个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3 19:28:4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