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一段时间的pre-course课程了, 想写一点自己的感受,希望能通过此种方式,给那些对长江有兴趣的申请人一个侧面了解长江和了解MBA学习方式的机会: 小组讨论: 这是teamwork最直接的一种方式了。在一个team里,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人,有很tough的,有比较中性的,有比较容易妥协的,有钻牛角尖的,也有墙头草。。。这在工作环境中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在MBA小组中的同学经常是随机组织的,而且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性格。。。有些小组很快达成一致,也有些小组一个问题“争吵”上一整天,甚至是午夜。。。我个人的感觉是受益的几点是: . (1) 有时候,professor 的目的压根就不是为了让你得出什么结论,而是为了让大家学会如何teamwork,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说服别人,如何学会妥协的技巧。。。 (2) 增进交流,促进同学间的关系,而且因为是随机的,所以增加了你和所有的人接触的机会,而不是仅仅是自己喜欢的人或是性格接近的人,有利于对自己性格中的弱点进行改进和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 (3) 了解不同行业对一些事情不同的处理手段,增加自己对事务把握的关联能力,这点对于培养leadership和全局看问题的思维非常重要。 。。。。。。 课程游戏: 这里我介绍一个今天刚刚做的游戏,意义非常深刻: 大致就是类似于“囚徒困境”之类的游戏吧,具体过程不说了(留下一个迷吧,说破了以后新人进来就没有趣味了),反正大家都笑得不行了。我个人觉得关键点在于:人常常在诱惑和信任之间有一种赌博的心态。这个游戏的结果是很重要的,基本分为一下几种: (1) 如果大家一直都比较信任,那么结果就是双赢,都得到高分。 (2) 如果大家在过程中玩伎俩,那么结果基本是大家在面对重大诱惑的时候都欺骗对方,玩计策,结果双方两败俱伤,都是负分。 一直是一方欺骗而一方一直信任的情况基本不会出现。那么反映在MBA的团队中,我觉得就是,如果你愿意分享自己的东西给别人,那么结果是别人提高你也提高。如果别人分享给你而你没有回报,结果就是最终至少你自己无法提高。如果你和对方都很保守,那么结果就是大家都完蛋。 在中国的市场竞争中这种例子屡见不鲜,我觉得值得深思。这里又使我想到了曾经有一段时间在网络上出现了有人在中欧和长江之间对比挑衅的一些帖子,结果有些人一冲动就被骗进去了,其实道理何尝不是如此,我们都希望我们中国的MBA教育都能齐头并进,如果真的有哪一方把另外一方给踩死了,那么暂时胜利的一方最终的结果会是什么呢?。。。 我个人到有种想法,如果那一天自己有机会去管理一个公司,或是面对一个非常激烈的行业对手的时候,是不是大家可以组织一次这样的游戏,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3 19:24:4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