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D上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发文,“一战如何,二战如何”,但是写“三战如何”就比较少了.我今天三战,740,M51,V38, 我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兴奋,也许是这份成绩来的比我预计的晚了一个月,欣喜也化做了心安理得的接收成绩单那一瞬间的感慨. 背景介绍:国内TOP10大学 大四, 四级优秀,六级78, T617 我从去年暑假上新东方到去年12月一战640,今年8月二战640再到今天三战740, 一共和G相处了1年多的时间, 我对G的看法,也经历了从迷茫到熟悉再到清晰这个变化的过程,我觉得对于G,其实投入最多半年的时间就可以了,不然心会很累 对于复习,必备材料OG+GWD+PREP+JJ,综合起来好好运用,多上CD,就没有问题的! 一战和二战,三战相隔有8个月之久,而且那时还没有过多的接触CD,可以说那时自己的实力和复习方法都没有达到考出一个好的成绩的高度,但是因为一战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发挥的也还正常.可是论其对后边考试的作用,在知识上的帮助是不大的 二战我复习的很充分,而且其实从纯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看,要比三战还要好,可以为什么失败了呢?这是我要重点在这里和大家谈的问题:复习的强度和心态! 先说复习的强度 在二战前,我非常看重这个考试,2个月的集中复习里,没有看过一部电影(我很喜欢看电影),唯一的休息就是逛了一次商场(用了一个下午),其它的时间都在看OG,做大全,GWD,讨论,每天全职复习8小时左右,实力的进步很明显. GWD平均错8个.但是考试前几天,我的心里开始出现了对G复习的厌恶,PREP模考的时候也懒的去思考,心里只想快点考完看成绩; 而且由于高强度的复习,导致我的反映力明显下降,在考试的时候反映在对数学的题目理解和语文部分的PACE控制上 从2战到三战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在决定把我的复习确定为对数学的提高和对语文各部分的保持这两大策略(事实证明,策略的选择是正确的)之后,我决定对自己的复习强度进行调整: 前10天每天只用平均4小时,10-20天用平均6小时,考前10天用6-8小时,而且规定自己每天必须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放松自己。(这里结合我今天作文的教训,提醒大家:在复习安排里一定要严格遵守自己对作文的复习,我就是因为这个月每次写作文都没太认真,今天作文写的不好)。也许这个安排在一些人看来挺新奇的,但是这却是我这次考试成功的关键。原因有二:1,在知识上,这样的安排已经可以满足我复习的要求了,2,经过2战的失败,我发现,对于G,要能钻进去研究,更重要的是,要能及时的,经常的跳出来审视!只有跳出来,才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发现自己的缺点不足,也只有跳出来,才能使自己对G的理解和感悟更加清晰和准确!好比一个画家画画,总是站在画布前边画,往往不能很好的把握这幅画,必须要站远一些看,才能发现问题,从而加以改正。而且,这样安排的好处还可以使我保持着旺盛的做题欲望和高水平的反映速度。 在这次考试时,我的数学得了满分(上次只有47),就是因为我做每题都很细心,而且凭借着变通能力和顺畅的思维,迅速解决了我拿不准甚至都没明白意思的题,后来证明我的决断力有很大作用,我可能就错了这道题(前10道中的一道),正是这决断力和变通力保证了我后边的题没有受到影响!语文部分,由于我状态好,做题欲望高,心态平稳,思维顺畅,我的PACE控制的很稳,最后得了38(上次最后10分10道题,得分31) 再说说心态: 在上次考试前一天,我非常担心考不好,怕考不好再考第3次的话,这次考试前,我没太想过这个问题,考不好?那就再考一次,或者先工作,过几年再考再出国!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段时间学校里忙着保研的事情,我有个同学,我一直很羡慕她可以保研本校,大家一直以为她可以保,她自己也为了研究生面试准备了很久,但是面试当天却她系里告知她六级成绩看错,没有保研资格,把她拦在面试考场外。较之于那个同学,我还有N次的GMAT可以考,而她呢,却绝不可能读保送的研究生了。我突然发现,其实对于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都有自己的烦恼。人生机遇,起起浮浮,实在没有必要为过去的失败而过分难过,也无须为不确定的成功而心神不宁。 考过了这次G,才发现,G已飘过,才发现,印在我心里的,不只是这次的成功,还有1战的落魄,2战的不甘,灯下枕着OG入睡的快乐,连绵的情景,如电影般闪过… 对于CD这个大家庭,我充满了感激,我只能说:谢谢!这个地方让我感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上进的人们为了同一个目标一起奋斗的激情!谢谢CD,谢谢各位CDER! PS:这里借人气问一个小问题,因为上次我的作文考了5.5,这次就没有认真对待,上次两篇都写了500多字,这次估计AA400多,AI将将400,其中AA还有一句话没改完就被交卷了,这样的情况下,要是得了3.5, 我需要再通过别的什么一些东西来弥补申请上的不足呢?多谢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7 22:38:1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