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翻看前辈的考试感受时,越来越觉得自己进行的是非典型复习过程,因为整个过程我只用了OG10和XDF的补充材料(去年年底上了XDF,当时考试机构还没有变),没有OG11,没有GWD、天山,更没有大全。范围之外的只用了FEIFEI的135道逻辑题。 750,出乎我的意料。虽然考前也梦想着自己能770、780之类的,但是月初刚换的题库让我很清楚梦想和现实的距离。 复习时间:50天全职复习,前40天每天7小时,最后10天每天14小时。 复习步调:个个击破,彼此兼顾。 第一阶段(7/17-7/26):全力SC,酝酿CR。(不计时) SC(OG10)每天30题;CR(XDF分类笔记)熟悉做题套路。 第二阶段(7/27-8/9):主攻CR,SC相伴。(不计时) CR(OG10+XDF绿色练习册)每天30题;SC(XDF白色200题册子)每天20题,并整理OG10错题。 第三阶段(8/10-8/20):强攻RC,SC、CR减量不中断。(不计时) RC(OG10+XDF橙色练习册共108篇)每天10篇;SC(OG10+XDF200题)错题整理;CR(OG10)错题及疑问题梳理。 第四阶段(8/21-8/27):回归SC,CR继续,RC放弃。(不计时) SC(XDF蓝本练习册)每天2个section并整理错题;CR(XDF绿色练习册)错题及疑问题梳理。 第五阶段(8/28-9/4):模拟实战,加强CR,SC不离不弃。(计时) GMATPrep每天10:00-12:30全景模拟;CR(狒狒逻辑135)每天1个section并梳理错题;SC(XDF蓝本练习册)每天2个section并整理错题,复习OG10。 注: (1) 从第二阶段开始做MATH(OG10+XDF绿色练习册),每天30题PS,30题DS。 (2) 第五阶段看AWA黄金80,背AA模版。 复习感受: Math:我乖乖做OG10数学是为了熟悉术语,以及一些隐含在内却又约定俗成的表达。特别是DS,刚开始错很多,因为不明白它的表达,于是我搞笑地在遇到含糊表达时在题上注明“如果这句话是这个意思就选这个,如果是那个意思就选那个。”久而久之就摸清话里的套路了。数学是我拿来放松的,通常是午饭前后做。其实即使做了数学,我的计划也没有排满。所以大家可以把做数学当成受打击时的安慰疗法。 SC:做了2.5遍OG10,本来想学人家NN看个19遍的,但是我没有耐心,加上速记力好,看了两遍觉得都记住了,再看没有挑战性。做了白皮的200题,错误率还是高居不下,做题没有感觉。做完OG10和200题(共468题)后,8月中旬开始手头就没有练习材料了,眼看做题的感觉越来越远,便找出XDF那本老师不推荐使用的蓝本练习册。不做不知道,做了吓一跳,竟然觉得难度大得不适应,加上我是扫题做法,到第6天时,一个18题的section错了8题才让我冷静下来。仔仔细细的分析题目,摸到了这一套题的难度特点,于是突然开窍,做题放慢速度,每个选项都找错误,以后再做就基本保持在每18个错2-3个。原以为SC就这样稳定了,可等最后一周做GMATPrep时发现再次受到了打击,错题一半是SC,做题感觉是那么不同。再次捧起OG10,蓦然发现这才是SC的精髓,于是最后几天一边看OG,一边做蓝皮书,把两种感觉融会到一起。 CR:先按XDF的分类做了一部分,熟悉每种题型,锻炼思维方式。我做CR的步骤是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看题干,这种习惯是强行练出来的。先看问题有个好处,可以在看题的时候按这个问题的套路预设答案。对CR有感觉是在错题梳理的时候,当把错题放在一起时,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思维里面是有盲点的,梳理过后,突然对逻辑特别有感觉。但此时已无题可练,于是在CD上下载了狒狒,每天一个计时TEST,看分析,当看到自己的想法和分析一样清晰时,觉得自己火候已到。练到最后遇到难题时还会凭关键词(副词关键词和问题关键词)选择答案,即使不知道题目的意思,但是根据问题,能明确选项一定要出现什么词才是对的,然后排除法。虽然到最后我的正确率也没有到90%以上,但是这不是最重要的,平时错的多反而对考试有更大的帮助,关键是自己要懂得梳理。 插播一个小故事,在梳理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上文可以support下面那个选项”的题型可以当成infer来做,即“上文可以infer下面那个选项”。我以前总是当成support做,屡屡做错,这个发现让我很兴奋,于是找了所有此类的题目出来验证,全都正确! RC:说来惭愧,做了一遍OG+XDF澄皮书后决定不在这个部分花力气,因为短时间内不能提高。我做阅读没有不超时的,一篇阅读的时间 = 题目题x2,7道题就是14分钟,快了做不好。即使如此之慢我的正确率也不高,OG10差不多85-90%,橙皮书75-80%。但是我做RC有两个好习惯。首先,我一边读一边会画结构图,一段用一个词概括(简写,比如现象就是phen,优点ad,缺点dis),这样会对理解文章有很大的帮助,一般结构题和主题题能保证正确。其次,我看文章的时候会习惯性的预想问题,特别是取非题,EXPECT题和推导的信息题,有时看它说话的语气就知道要出题了,细节题定位很准也很快,然后把前后的句子反复的读。练了108篇阅读后我决定放弃,因为自己错题基本是难题,如果继续钻研成本太大,不如放弃。而且我也不喜欢阅读,不折磨自己为好。 GMATPrep:最后一周天天全真模拟,我最明智的选择。8/28-9/4共八天,9/5考试。每天上午10点准时开始数学部分(按考试上午9点开始,加AWA一小时),家里清场,拔电话线,关手机,开空调。没有水和食物,保持考试紧张状态。第一天模考的时候,因为第一次看电脑显示屏做题,很不习惯,加上非常非常的紧张,等我考完的时候人都要虚脱了,手脚冰冷。那一次710,沮丧的同时有了信心,因为知道考试不会比这次更紧张了。以后每天都按这个步骤做,越做越放松,最后一天就像老朋友一样亲切了。所以最后上考场的时候虽然很紧张,但是一旦面对显示屏,整个人都平静了,它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CD&JJ:我8/28才开始上CD,当时只是想看看别人的经历壮壮胆,顺便逛逛论坛,可一圈逛下来却让我惊惶不已,大家都在说GWD,TT,FEIFEI,大全,还有什么ACTIVE阅读法,花儿阅读法。一个个新名词从大家的嘴里冒出来,让我觉得自己是外星人。强作镇定,下载了能下载的所有资料,然后和自己挣扎要不要做,最后决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与其慌张抱佛脚让自己更慌张,不如不听不看从此太平,于是就选了狒狒的逻辑做。 本不打算看JJ,可是看了NN们的心经都提到了JJ,于是想JJ或许帮自己得更高的分,选了8月份的阅读看。9月1日传说换题库的时候我都快哭了,发呆了3个小时想怎么办。我的RC要靠JJ,现在怎么办?数学JJ更不打算看了,但是做GMATPrep的数学有点受刺激,虽然都是51分,但时间很紧。怕碰到更磨人的题,我吸取了NN们的经验决定看数学JJ,没想到我的不坚持最后却导致了我的数学第一个非满分。我对JJ不了解,原以为大家讨论的数学JJ结果一定是对的,考的时候就没有再算,结果错题几乎都是JJ的题,永远的痛!(有人把JJ条件都回忆错了,然后说这个很简单,就是多少多少,没错的,结果就是错了。) 感想: 做题持续性:每天每个部分都要做一定量的题目,保持做题频率和感觉,捡了这个扔那个,得不偿失。 GMATPrep:非常值得利用的工具。 1) 其难度与考试总体难度相当,各部分难度有差别,个人观点如下:GMATPrep数学偏难,SC偏难(怪),CR偏简单,RC难度相当。 2) GMATPrep的考分很具有参考性,我八次模考的平均分755。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错题分布和考分的关系调整战略,我个人感觉前面的正确率要保证,有一次我Verbal错了15个还得了40,因为错题基本集中在30题以后。所以我后来前面的题做得很慢,分数果然上去了。 复习资料:不求多,但做了就要吃透。我没有做过OG10和XDF以外的材料,没有比较权。 JJ:这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你对自己的数学有信心,建议不要看JJ,特别是月初考的人,因为月初的讨论往往不细致,错题多,反作用大。我虽然JJ写得全,但是不提供答案,只能尽量保证叙述的准确性。深受其害,不敢再害别人。重要的是大家不要学我,要树立对JJ的正确态度,这个东西只是帮你节约时间的,不能解决问题,所以考试面对JJ题要平静,心要更细。选择看JJ的时候(特别是数学)一定要选完整题看,叙述不完整不如不看。 PACE:数学不用担心,如果GMATPrep做的完,考试一定可以做完,因为难度小很多。我的PACE没有掌握好,多了近20分钟(因为JJ题没算)。Verbal没掌握好,前面做得太慢,后面又碰到难题,到38 of 41的时候还有五分半,我算了一下,三题差不多来得及,38题是一狂难的CR,两分钟没明白,按关键词果断选了一个,39题SC长句,慢慢做,40题的时候我以为是41题了,因为刚算的时候没把38题本身算上,又一道CR难题,时间还有一分半,我想差不多,也按关键词选了一个,本想等它强行关屏的,后想想算了,按了next,结果竟然又跳出来一道SC,欲哭无泪,还有11秒钟了。狗急是会跳墙的,迅速看选项的长短,都只有一行,看最短的那个选项,扫了最后四个单词,两个动词一个AND,觉得就是它了。最后两秒,按next结束。我是属于平时不练PACE,做题又慢的那种人,但我还是能把它全做完,所以不要太担心PACE问题,对此两点建议:(1) 前面要做的细,保证正确率 (2) 一道题不要耗时4分钟以上,不值得,如果到最后两选一,看看关键词果断选。 心态:我的心理素质很差,妈妈说我历次重大考试都会这样,失眠、生病,但都会撑到考试结束。我从模考那天开始失眠,每天12上床然后辗转反侧3小时以上,为了调整考试状态,我上午必须8点钱起床,所以那段时间痛苦万分,尤其晚上,我太狠太狠自己了,竟然睡不着。到9月4日上午最后一次模考时,我已经不知道那个题在说什么了。那天破例没有喝咖啡,因为希望最后一个晚上能睡个好觉。头痛从9月4日开始持续到了今天,所以考试的时候看到难一点的题就觉得筋疲力尽,看不下去。 原来5所学校都选好了,其中包括Columbia,因为我对LG说今生不申请一把牛校人生有缺憾,可是考试的时候我临时改变了主意,放弃了牛校,我怕做题压力更大。 个人简历(给大家壮胆): 大学非英语专业,七年前考的四六级,都不是优秀,四年前大学毕业后英语彻底荒废两年,重新捡起来时自己的词汇量估计不到2000。去年年底上了XDF周末班,知道2006年考试改革后悔莫及,报了9月初的G才知道有换题库一说,几欲撞死。 但是有努力就有回报,我们一定要坚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