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60222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5-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p>这几天,收到各地MBA学生或申请人或毕业生的不少短消息,有鼓励者,有报料者,有漫骂者,还有阴谋论者,真是集人性之大全也.</p><p>经过这两天的整理和思索,我决定将调查更加深入下去,在完全量化的指标之外,加上一个"发展展望指标评价"(占总分的25%).</p><p>很简单,就如同金融工程研究中的三个挑战和悖论: 过去与现在,存量与变量,以及假设与实际之间的差距如何衡量和解释,一个商业学校现在的情况,往往伴随一些蝴蝶效应的发生而不能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预测基础.比如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请到了康耐尔的黄明先生(全美最佳青年金融学教授); 郎咸平(一个强烈想被载入史册的财务分析员)被长江校务会辞退回到港中文; 南京大学商学院的秘密增资和大规模升级计划(据说有和某超重量级美国商学院全面合作的计划); 清华MBA学生在国内某超级投资银行的中层经理比例不断提升(外资同行也有此趋势); 上海一边缘MBA学院负责人之一在某烟花场所被抓个现行(遭新华社内部资料曝光)....这时候, 情况会如何发展? 事态如何估值? 如何选择商学院?</p><p><strong>原来的纯粹数量研究(所谓最客观的研究)受到WEAKEN.</strong></p><p>不过,评级还是需要量化,否则读者将说不知所谓. 今天,首先向各位读者公布"2006国内商业学校价值排名" 摘要之一:</p><p>"教授(及主要授课助理)国际化排名" (以获得北美或欧洲知名大学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并有担任以上大学正式教职经验为准(终身教授/教授/副教授...(起评点为副教授,PS各国及学校称谓不一)), 并且只公布前六名.</p><p>打分标准:1ST-15</p><p> 2ND-10</p><p> 3RD-7</p><p> 4TH-5</p><p> 5TH-3</p><p> 6TH-2</p><p>综合评分:</p><p>1. 长江 94.2% </p><p>2. 中欧 90.6%</p><p>3. 北大国际 88.5%</p><p>4. 北大光华 82.4%</p><p>5. 清华 31.4%</p><p>6. 上海财大 25%</p><p>PS.-复旦虽然几乎所有授课人员均有短期MIT培训经验,但在此不被认可.</p><p> -长江市场学/人力学授课人员中有助理教授,但总体授课人员流动性之高,令人瞠目,不知何故;</p><p> -清华指标确实远低于预期,主要原因院长权利太小;</p><p> -中欧授课人员欧洲属性太高,希望可以在两年适度降低;</p><p> -北大两院指标差不多,显示内部竞争激烈,总体而言光华系教授声誉更盛;</p><p>以上评论,笔者均有大量详细资料供讨论和分享,欢迎短消息讨论.</p><p></p><p>笔者在一家FORTUNE500公司做战略研究和内部咨询工作.没念过MBA, 29岁.计划去美国或瑞士修炼一个MBA,原因很简单,笔者的TEAMMATE是个美国人,超级MBA一名,老板相当器重.所以......明白了?</p><p>不选国内?当然.国内几乎每个MBA学院都在灌水,让人感到"毒牛肉-毒鱼-过期月饼"事件难道要发生在国内这一高端教育界? 脏?我就是来洗桌子擦板凳的,要让所有MBA按照正确的咨询(我尽可能去印证了)去做符合自己真实意愿的选择.</p><p>欢迎质疑和挑战,让真实快快来到.感谢各位支持!</p><p>还有一句话,请各位听清楚:MBA没什么了不得,笔者认识的很多"国内超一流"MBA的素质和思维和见识,真的很差.有的连一趟象样子的海外交换学习也没有,导致很多话题没法开展.请大家思索.</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