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Zeros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4/23) -长江MBA招生咨询会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6-4-24 14:13: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咨询会我也有参加。可我并未记得这些小小的失误。


楼上的同志为何总要抓住别人的一点点小失误不放呢?


有些不解。

22#
发表于 2006-4-24 21:36:00 | 只看该作者
真是我未来想选择的方向,可惜这次机会赶不上了,以后机会还多多,我倒是觉得先向郑教授学学人格魅力。。。
23#
发表于 2006-4-24 22:36:00 | 只看该作者
供应链管理这方面长江有着相当的实力,不仅有郑渝生教授,还有耶鲁的李乐德教授。
24#
发表于 2006-4-25 00:51:00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位陈宏教授,供应链据说排名世界前十

25#
发表于 2006-4-25 01:1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kissyaaho在2006-4-24 13:48:00的发言:

极其赞同楼上所言第三点:在国内上MBA最吃亏的就是缺少直接感受西方国家文化和生活的机会,还有英语提高也相对较慢(当然也发现有些中国人在国外读完MBA回国后,发现英文还比不如没出国读书的人,但这种人毕竟还是少数),所以我认为如果处于综合考虑在国内读MBA,商学院MBA课程最好需要一定比例(如50%)的教授为西方人,这样可以获得一些和西方教授直接交流和思想碰撞的机会,而华人教授虽然有些在海外学术界已取得一些成就,但如楼上所说,思想文化中很多东西是根深蒂固的,世界观价值观通常在出国前就形成了,这方面对国内MBA学生的好处就有限了。


当然我尊重所有海外华人教授,但觉得MBA教授团体一定要多元化,不能大多数是华人,“师夷长技以制夷”嘛。开放的中国一定需要一个海纳百川的胸怀,连联想、ACER和SONY都有气量请西方人做CEO,国内商学院请一些洋教授为中国学生上课又算什么呢。还有,华人教授往往在会计、金融和运营管理方面较为不错,但在市场、组织行为学、战略学、领导力、企业治理这些较soft但对企业管理又极其重要的领域较为薄弱(这些恰恰是中国MBA学生迫切需学习的)。再者,西方人总体来说比较尊重rule of the game,比较有宪制精神,比较讲究win-win,而华人(regardless of professions)扎堆的地方难免“党争+相互轻轧”,有一定的西方教授可以互相制衡,打破既得利益集团,有利与提高商学院自身治理能力,提高学术活力。


综上所述说,保持相当比例的西方教授是很有必要的。


这话说得有点“揭示内幕”的感觉,但还是颇有见地的。

26#
发表于 2006-4-25 09:59:00 | 只看该作者

许多同学认为经商就是经商,是技术性的,要老外来教更好,其实,商业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不熟悉中国的文化,要想在中国成功,难以想象。关于企业发展与文化的关系,大家可以登录长江的网站,上面介绍了和黄地产上海总经理佘先生上周在长江的演讲中也专门强调了。

27#
发表于 2006-4-25 10:5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kissyaaho在2006-4-24 13:48:00的发言:

极其赞同楼上所言第三点:在国内上MBA最吃亏的就是缺少直接感受西方国家文化和生活的机会,还有英语提高也相对较慢(当然也发现有些中国人在国外读完MBA回国后,发现英文还比不如没出国读书的人,但这种人毕竟还是少数),所以我认为如果处于综合考虑在国内读MBA,商学院MBA课程最好需要一定比例(如50%)的教授为西方人,这样可以获得一些和西方教授直接交流和思想碰撞的机会,而华人教授虽然有些在海外学术界已取得一些成就,但如楼上所说,思想文化中很多东西是根深蒂固的,世界观价值观通常在出国前就形成了,这方面对国内MBA学生的好处就有限了。


当然我尊重所有海外华人教授,但觉得MBA教授团体一定要多元化,不能大多数是华人,“师夷长技以制夷”嘛。开放的中国一定需要一个海纳百川的胸怀,连联想、ACER和SONY都有气量请西方人做CEO,国内商学院请一些洋教授为中国学生上课又算什么呢。还有,华人教授往往在会计、金融和运营管理方面较为不错,但在市场、组织行为学、战略学、领导力、企业治理这些较soft但对企业管理又极其重要的领域较为薄弱(这些恰恰是中国MBA学生迫切需学习的)。再者,西方人总体来说比较尊重rule of the game,比较有宪制精神,比较讲究win-win,而华人(regardless of professions)扎堆的地方难免“党争+相互轻轧”,有一定的西方教授可以互相制衡,打破既得利益集团,有利与提高商学院自身治理能力,提高学术活力。


综上所述说,保持相当比例的西方教授是很有必要的。


你说的有道理,长江注意到这点了,以后会加强的。长江还是有些老外授课的,给我们讲课的有7位吧(不包括新加坡,台湾出生长大的,否则要10多位)。让欧美一流商学院的“大鼻子”投入目前不是很现实,家庭和其他关系等都在国外,既不能投入到学校,也不能投入到中国,质量上难于保证,一来吧。


Marketing方面长江还是很强的,而且不是SOFT的,大部分是要量化的。至于Soft的那些学科,个人认为不是学出来的,最终和一个人的性格有关,而这点是很难改变的。我比较系统学过心理学,在读长江之前,也花了很长时间看了比较有名的一些管理学和领导学方面的书籍,比如《基业常青》,《执行》等,感觉收获不大,个人认为那些领导特质不是MBA上能学来的。


    我不太同意把领导科学讲得很虚,我觉得领导在硬功夫上一定要精益求精,而且应该比其他人还要强,在至少一个领域一定是专家,因为要决策,在所属领域高于其他人才能决策正确,否则只是空中楼阁。我们通常理解的领导是毛泽东、拿破仑一类的,其实这只是韦伯讲的魅力型领导,领导的一种,在社会变革时代是这样的,现代社会是以制度和系统来管理,我们通常理解的领导太传统了。至于制度,我一个专业是法律,没必要把西方的宪政神圣化。


28#
发表于 2006-4-25 11:1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foever在2006-4-25 10:52:00的发言:


你说的有道理,长江注意到这点了,以后会加强的。长江还是有些老外授课的,给我们讲课的有7位吧(不包括新加坡,台湾出生长大的,否则要10多位)。让欧美一流商学院的“大鼻子”投入目前不是很现实,家庭和其他关系等都在国外,既不能投入到学校,也不能投入到中国,质量上难于保证,一来吧。


也有一定道理。郑教授也提到,对于老外,要求不仅仅是老外,更要是高水平的老外。这一点,国内现在要做到还是比较难的。

29#
发表于 2006-4-25 11:1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owardwang在2006-4-24 14:13:00的发言:

这个咨询会我也有参加。可我并未记得这些小小的失误。


楼上的同志为何总要抓住别人的一点点小失误不放呢?


有些不解。


呵呵,这一点我倒是过于计较了。不过,无论如何,细节还是要多注意的,商业社会嘛。

30#
发表于 2006-4-26 16:56:00 | 只看该作者

本人实在不喜欢长江在教授归属上混淆视听,玩弄文字游戏的做法。希望长江不要玩文字游戏,对这种事情还是严谨为好。看来这个学院的 governance structure真的是需要restructuring了。


长江不少教授都是访问教授(或严格意义来说,连访问都不能算),根本不能算做长江的教授。说得通俗些就是”我上课、你付钱”,完了之后两不相欠。按国际惯例,访问教授是不能算自己学校教授的,不知长江是真的不懂呢还是故意装成不知道?


Finance: 刘劲、黄明已经从长江辞职回美国大学任职,和长江只剩“经济”关系(如长江出钱,他们有空就来长江给EMBA或MBA上上课)。最近长江说陈志武要加盟长江,“加盟”这是个误导性很强的字眼,“加盟”的概念能否请长江澄清?陈志武只是同意给长江EMBA上课,这就叫加盟???陈志武常常给清华上课,按照长江的逻辑,他已经“加盟”清华很多次了!还有李乐德教授也曾给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上课,那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是不是也可以说李加盟了?


张实是UCLA的教授,孙宝红是卡内基梅隆的教授,陈方若是Columbia的教授,李乐德是Yale的教授,汤明哲是台大的教授。他们和长江也只是“经济”关系,最多你可以称他们长江访问教授。


按照长江的逻辑(只要来上课就是你的教授),世界上估计至少还有50所商学院也都可以说上述教授是属于他们的。他们只有一个人,又不是孙悟空,72身也“加盟”不了这么多学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NTU MBA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10-4 21:18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