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55816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20-5-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P1: 研究消费能力的提升很重要
消费者行为研究通常都集中在购买决策上而不是消费决策上。但是提升消费能力对于那些已经渗透到千家万户并且有较高客户忠诚度的成熟品牌来讲很关键。理解消费行为对于评估诱导促销的库存能否盈利是重要的(即-评估因要采取促销措施来刺激销量而提前在仓库备上超额库存,提高的销量能否抵消多出来的库存成本),除非消费者可以真正提升消费额度,否则,促销活动一旦结束,未来销量会面临大幅度下滑。
P2: 商品囤积可以刺激高便利性产品的消费(囤一些高便利性的商品,卖出去的会更多)
消费便利性能够缓解库存对于消费量的影响。商品囤积更可能去刺激高便利性商品的消费,而非低便利性商品。消费便捷性包括时间,购物舒适度,和前期准备的方便程度,并且取决于商品数量,复杂程度,成本,使用之前的操作流程难度。
P3: 我们认为商品便利性缓解了囤积对于消费频率的影响但并不影响消费数量。低便捷性的产品经常需要在使用前进行很多的操作。比如,要想喝到冰茶需要时间,水,容器,勺子和冰箱。然而,当所有的准备材料和设备都准备好了并且第一次消费顺利完成,低便捷性商品就可以在很方便的情况下每次消费更高的数量。(意思是,比如冰茶,第一次准备需要购买一系列的准备材料,属于低便捷性产品,但一旦第一次尝试成功,后续再喝冰茶就不用那么麻烦了,因为所有的材料都已经有了,和500毫升还是1升的冰茶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就没有差别了) 因此,囤货就可以提高高便捷性和低便捷性产品的消费数量。然而,囤货囤货还是主要提高高便捷性商品的消费频次。因此,和低便利性商品相比,囤积更能提高更多的高方便产品的总消费量(总消费量=消费频次*单次消费数量。囤积可以同时提高高方便性和低方便性产品的单次消费数量,但是囤积只能提高高方便性商品的消费频次,因此高方便商品的总消费量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