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tonyadidas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申请06fall PHD in Finance的朋友大家聊聊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05-10-20 00:50:00 | 只看该作者

陶瓷是要讲究技巧的,由于不能一言以蔽之,所以要采取灵活的方法。


首先一开始的电子邮件不能太长,更不要冒冒失失的大谈学术,主要以引起对方的兴趣,强调(但不要太露骨)自己的优势,如果你和他都参加过哪个学术会议,可以提一提。总之不要太长。但把自己认为可能引起对方兴趣的地方要醒目的提出来。突出重点。


如果对方产生了兴趣,自然会问你问题之类的,这时候在第二,第三封邮件里面你可以谈学术的东西了,如果问题比较复杂,你可以主动提出来我们可以在面试里细谈。这样一来,你就很自然的把自己晋身下一轮筛选的机会提高了。就好像看电视连续剧一样,留个小尾巴,调一调对方的胃口,说不定对方巴不得早点面试呢。当然,这只是个策略并不保证百分之一百成功。

52#
发表于 2005-10-20 12:47:00 | 只看该作者

由此可见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美国人做事开门见山, 有话直说; 而中国人相对含蓄, 明明要表达一个意思, 却要换种方式表达.


记得我跟系里一个很N的教授第一次联系, 之前他根本不认识我这个小本科生. 我在信里告诉他, 我对他的研究课题很感兴趣, 希望能旁听他的课, 仅此而已. 他回信与我约了个时间, 我就去见他了. 一般的美国教授无论有多N, 都很down to earth, 根本没有架子. 我大概告诉了他我的GPA和申请PHD的志向, 他推荐了一些PAPER给我看, 还建议我去修一门PHD的基础数学课. 一年之后, 我坐在SEMINAR的教室里, 周围都是PHD CANDIDATE. 虽然经常提一些初级的问题, 大家还是很耐心回答我, 并且肯定及鼓励我的参与. 向你感兴趣的教授表达你的志向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更何况PHD是一个 LONG TIME COMMITMENT, 一般教授录取你之前都会试图更多了解你, 希望知道你对这个program了解多少, 是否能坚持下去.


至于讨论的内容究竟有没有含金量......这是尽力而为的事情. 我也不赞同对一个方向不了解就指手画脚. 在我走进seminar之前, 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自学了PHD的两门数学课, 另外读了总共1200页的paper. 虽然还是觉得自己很初级, 但求知本身就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关于PROBABILITY, HYPOTHESIS, CONFIDENCE INTERVAL.......这些都是sophomore的QBA里最基本的概念.

53#
发表于 2005-10-20 13:3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薰衣紫草在2005-10-20 12:47:00的发言:

由此可见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美国人做事开门见山, 有话直说; 而中国人相对含蓄, 明明要表达一个意思, 却要换种方式表达.


记得我跟系里一个很N的教授第一次联系, 之前他根本不认识我这个小本科生. 我在信里告诉他, 我对他的研究课题很感兴趣, 希望能旁听他的课, 仅此而已. 他回信与我约了个时间, 我就去见他了. 一般的美国教授无论有多N, 都很down to earth, 根本没有架子. 我大概告诉了他我的GPA和申请PHD的志向, 他推荐了一些PAPER给我看, 还建议我去修一门PHD的基础数学课. 一年之后, 我坐在SEMINAR的教室里, 周围都是PHD CANDIDATE. 虽然经常提一些初级的问题, 大家还是很耐心回答我, 并且肯定及鼓励我的参与. 向你感兴趣的教授表达你的志向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更何况PHD是一个 LONG TIME COMMITMENT, 一般教授录取你之前都会试图更多了解你, 希望知道你对这个program了解多少, 是否能坚持下去.


至于讨论的内容究竟有没有含金量......这是尽力而为的事情. 我也不赞同对一个方向不了解就指手画脚. 在我走进seminar之前, 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自学了PHD的两门数学课, 另外读了总共1200页的paper. 虽然还是觉得自己很初级, 但求知本身就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关于PROBABILITY, HYPOTHESIS, CONFIDENCE INTERVAL.......这些都是sophomore的QBA里最基本的概念.


能够有机会和N教授面谈,并且旁听一些课程,确实很幸运啊。勇气和态度也值得赞赏。

54#
发表于 2005-10-20 13:39:00 | 只看该作者
那是不是没有这种背景就不要谈了?我既没参加过学术会议,现在也没太怎么懂每个方向……
55#
发表于 2005-10-21 02:39:00 | 只看该作者

在第一轮筛选中,鲜有教授会对你的学术“见解“感兴趣,由于申请人众多(特别是好学校),往往先用CUT & DRY的方法。然后几个教授组成一个评审委员会,把候选者都拉出来遛一遛.


SEMINAR是录取后,开始读博才弄的东西。与其班门弄斧,不如脚踏实地。教授更看重的是申请者的能力,而不是他看了多少PAPER,虽然后者并不是没有用,但不是重点,否则你也不用去读博士了.知识的积累本来就是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如果想有效的增加自己被录取的几率,需要采取切合实际的策略.由于大部分同学是在国内申请,少了很多便利的条件,所以更加不要画蛇添足了.

56#
发表于 2005-10-21 04:05:00 | 只看该作者

那请楼上看一下我回答的问题本身吧, 人家就是在问所有的东西都寄了以后该干些什么加分, 不是么?


班门弄斧是指不懂装懂, 如果承认自己不懂, 怎么说班门弄斧?


我也没有说我说的是重点, 我的贴子里有这两个字么? 我用不用读博士不是靠究竟读了几篇paper来定的.


至于在国内申请这样的方法是否有帮助, 智者见智. 我系里就有一个从国内申请过来的学生, 之前跟教授有长达半年的学术讨论.   


57#
发表于 2005-10-21 23:51:00 | 只看该作者

叹,都是牛人,有什么好吵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种方法能适合所有人,也没有一种方法对任何人都行不通。


我只见到我的材料还没准备好呢,先做自己能做的吧。tony这帖子开的,成了牛人刺激小虾的了。我没有惊人的GMAT成绩,也没有人在美国、亲戚在美国、师兄师姐在美国...的条件,我只有自己的梦。


惊异于紫草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准备GMAT还有时间参加seminar,还看了30多篇paper。我希望自己出生时可以智商高些。

58#
发表于 2005-10-22 15:50:00 | 只看该作者
happysnail, 有自己的梦,就是牛人啦!嗬嗬,好好干,我的材料也没准备好呢。加油啊!
59#
发表于 2005-10-23 12:19:00 | 只看该作者

PHD FINANCE 确实不容易申请.如果进了末流的学校呆上4-5年,遇上个不好不坏的导师,究竟能对CAREER有多大的作用.可好一点的学校入取率甚至大大低于哈佛MBA的入取率.以UT为例, 05年103名申请者,只录了3名,GMAT平均分布680. 谁能说那100名没录取的就不QUALIFIED,大多数申请者有很高的GMAT,GPA,而且还受到很好的TECHNICAL TRAINING.


60#
发表于 2005-10-24 16:38:00 | 只看该作者
jessicapink的话很经典。分数嘛自己尽力就行,做个有梦的逐梦人一样是精彩的。很多各行各业的人物未必是top20毕业的,但那些人照样成功。总有些人顺利地通过努力便直线到达山顶,有的人步步崎岖最终也到了山顶,心酸和艰辛给稚嫩的心印上皱纹。这皱纹就是上天恩赐的军功章就是我们的底蕴,崎路就因此而变通途。愿大家申请一路顺风。未来的路还很艰辛我们一起努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2-20 19:14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