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347339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8-6-2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LZ三十大叔一枚,旅美工作多年,已经有一个商排40左右的商科Master,半年前从没想过申请MBA,职业和生活的变化出乎预料的突然把路径指向了MBA,于是重新拾起八年前考过的GMAT再战,两个半月抢着R1完成了申请,最后收到Kellogg($$$)和SOM两所学校的录取。无论是八年前申请Master还是半年前申请MBA,都受到了CD极大的帮助,作为一个80后,对论坛这个形式有深厚的感情, 所以码一篇文回馈CD, 应该对所有申请者都有帮助,但是对大龄非典型申请者最有帮助。
背景
LZ是非金融非咨询非tech非四大非管培的非典型申请者,长年混迹于行业公司平均年龄超过100年的传统行业,30岁对各elite MBA program来说也是top 10%-15%的年龄分段,访问学校的时候明显感觉和24岁的那些young grad气场和关注点已经很不一样了。所以要说的是,千万不要把MBA理解成25岁MBB、大摩高盛analyst晋级associate的培训班,不可否认几个特定的行业和年龄段非常密集的输送了绝大多数elite MBA candidate,但是非典型申请人绝对是有机会的。
面试
有幸参加了Kellogg/Booth/SOM的面试,三家风格迥异,一个个来说吧。
Kellogg
面试我的是某tech giant在美国南部的GM,毕业5年的校友。Kellogg是海面,很多已经面完的人跟我说不要紧张就是走个流程,他们都面了20分钟就完了,所以我没太紧张,就当去喝咖啡了。结果是,面试搞了两个小时,对我这个非典型行业的大龄申请者,面试官问出了好多非典型的问题。比如关于leadership就问了整整半个小时,还重点问如果将来当了CEO,我如何解雇人,并分三类讨论:解雇一个工作了几十年位高权重的VP,解雇一个刚入职就不能catch up的young professional,以及一个被政治事件distract无心好好工作散步负面情绪的员工,我说完我在每一个场景里的approach之后他都会继续follow-up, 比如为什么你选择这么做,解雇前要不要给对方一个机会,具体和被解雇的人怎么沟通等等。对于我现在的工作,他很细致的问了我如何管理一个跨越中国美国墨西哥的国际团队,大家语言和时区不一样,怎么一起collaborate,如果让我做整个部门的VP我会和现在的管理层相比做出什么不同的举措。整个问题的设计非常具有Kellogg的culture,接地气(grounded),no nonsense, no bullshit, down to the specifics, 同时极其偏重的考察人际方面的软实力,leadership, collaboration, interpersonal skill.
之后,他问了我想在Kellogg利用哪些opportunity,我一口气说完了,他紧跟着连问了四个what else,问的我真的词穷了,然后他说你该去do more fun stuff, 他当年就去Northwestern的本科学院学了钢琴。
最后他觉得占用我时间有点多,跟我解释说你有这么多年工作经验,I need to hold you to a higher standard,Kellogg有一堆3-5年工作经验、非商科背景的,非常talented, 但是做case一看到financial statements, 他们不一定搞得定,依你的background和experience,你必须要有更多的business acumen, 能lead the team,所以对你的evaluation要more vigorous。 我点头表示理解,这也是大龄申请者的宿命吧,至少人家没在意我大龄还给个机会,多问几个问题不算什么。
轮到我问问题,我问他世界变化这么快,Kellogg如何用一个structured education让我们应对unstructured growth,尤其是他所在的科技公司,创建不到十年,就成长为千亿美元级的巨头,恐怕其商业模式当年Kellogg也没教过他。他说,不管时代怎么变,最终还是需要leadership,任何新兴技术他不会都可以花钱雇会它的人,能否领导团队朝向一个目标努力最终决定了成败,而leadership正是Kellogg要教你的。
快公布结果两周前,我收到一个毕业25年的老校友的晚宴邀请,去后发现赴宴的还有几个我所在城市Kellogg R1的申请人, 老校友请客,大家吃着rib-eye steak, 喝着chardonnay,聊着Kellogg如何如何fun, Kwest, ski trip, sections, joint venture.....宴毕,老校友突然说,this doesn't guarantee anything, but, you know, I don't eat dinner with everyone. 说完狡黠一笑要离场,突然又说,I think you need to know more about each other, oh by the way, get as much wine as you want.
Booth
去到Booth校园,明显不同的vibe,参观学校时一楼满墙的Nobel Laureates,我看了肃然起敬,领队的二年级学生看我这反应, 对我说: At Booth, they are like Gods. 看到我表情更加严肃了,他急忙调转方向:But, at Booth, nobody worries too much about academics. No one needs to prove their academics anymore, because getting into Booth is the best proof already.
下午面试我的是个已经有一个医学PhD学位的二年级学术大神,学术大神说他要结合他的医学专业知识和Booth MBA的商业能力转入PE biotech. 问了我喜欢Booth什么课程,我举了两个课程以及为什么喜欢他们,他紧接着让我背出每一个课程Professor的名字,我个人觉得MBA更多的是和来自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同学们学习, 就没太对Professor在意,事后回想这是我申Booth犯的很大的错误。学术大神见我背不上来略有不满,继续问了几个问题后问道我如何compare the education that I received in China and in US. 我说我在中国的教育非常的academically focused,而在美国学生们有一个更balanced approach, 尤其是商学院大家很注重network。我觉得这是个没有大错的答案,谁知可能是联想到我之前的回答,学术大神大怒:You guys studied really hard back in China, and you don't want to study hard any more once you come to America? Tell me what is going on here??? 我连忙解释我的意思,听完我解释学术大神脸色大有缓和,但是我知道事已至此我已经很难挽救自己的申请,后来果然他就把我挂掉了。。。
话说,LZ小时候也是三好学生证书拿了一沓的别人家的孩子,读MBA也一定会好好学习的,不过30岁一把, 又不是读PhD,真心没有把academics放在那么高的priority。
临走时他问我有没有什么问题,我问他相同的问题,世界变化这么快,Booth如何用一个structured education去应对unstructured changes,他说不要担心,在Booth我们有most advanced academic theory和renowed faculty,能引领你应对世界的改变。
Yale SOM
哪个中国好学生没曾有过哈佛耶鲁的情节?耶鲁校园真的是有古典的美,而Yale SOM作为一座在耶鲁三百年古老校园里的现代建筑,具有极高的视觉识别度。
SOM的面试是最结构化的,面试官为二年级学生,每个人面试时间必须是半个小时,不能多也不能少,问的问题也是很standard的,achievement, failure, strength, weakness....面试的结尾一定是问你的quote以及它对你生活和职业追求的意义。我一进屋面试官就开始用手机计时间,为了精准的控制时间,面试官半个小时内看了好多次手机,怕我误会跟我解释说她没有看fb/instagram,但是必须把握时间,因为她面完我后还要面下一个人。我觉得这个面试方式优点是对每个申请人都非常公平,不过弄得我和面试官对为时间感到紧张,我的回答很赶,好多问题没有能够展开讲,也不敢偏离之前准备的script。其实,面试中最好的回答一般都是面对一个没准备过的问题的急中生智、灵光乍现,可惜的是整个面试都中规中矩,无功无过。建议SOM应该对面试环节加一些flexibility,这样面试会更激动人心一些。
给大龄申请者的建议
1. 最好不要成为大龄申请者。
好多人把读MBA的念头放在心里好多年,一直把自己从lower 10%混到了 upper 10%,其实如果你等一年却没有significant improvement to your profile, 这一年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降低了你被录取的概率。访问学校的时候,看到了好多工作两年申三年走的申请人,人家毕业了和七年申八年走的人去同一样的单位,拿一样的pay。诚心想读,28岁之前就应该strike the ball。(欧洲的情况我不懂,北美是这个情况。)
2. 找对大龄申请者更友好的学校。
没有哪个学校胆敢公开声称自己不喜欢大龄申请者,不过事实上各个学校确实有所偏好。你可以查average age,28和26之间有很大的差异,student body有很大的不同才能把这个平均数拉低两岁;也可以看各个学校admission director的发言,比如某名校admission officer说a person's leadership potential is shaped before he/she reaches early 20s.你大概就懂了他的philosophy。近些年,整体趋势不利于大龄申请人,各校进入了the war for talents, 生怕young talents 被别的学校录走,就抢先下手,越来越多的学校推出了直招没有工作经验的本科生的通道。整体上Kellogg和Tuck还是相对对大龄申请人friendly一些的。还有一个暗号,一般着重强调family friendly的学校对大龄申请者通常也更friendly。
3. Leadership Leadership Leadership
工作五年到七年,你基本上由一定的managerial experience,如果24岁的young grad,学校还充满想象力的人为他有potential成为一个leader,30岁学校会预期你在某个程度上realized your potential。
4. Momentum Momentum Momentum
七年的工作经验和七年的工作经历使不一样的,你需要表现出一个upward momentum, 不断的轮岗晋升,更高的pay和更大的responsibility, 不然adcom会担心你大龄来读是不是get stuck了。
5. It's OK to be different
30岁你不再有college vibe, 那份只属于early 20s的气场一去不回,伪装不得。However, that is not a problem. 你有你的career ambition, 而MBA恰恰能帮到你,so just focus on your dream。每个项目都会有10% 左右30岁以上的就读者,一般情况下这30-50人会非常紧密的结成小圈子,大家drink less beer, and be more professionally and academically focused。It is actually not a bad thing。 很多人访问学校后的第一个问题是where is nearest bar? 这也许不是你的priority, and that is OK. After all, you don't spend $200K just to drink some beer.
6. Start with Why
这么大年纪,MBA申请对你来说意味着放弃更多既得利益和克服更多困难。求学期间损失的两年的工资此时已是不小的数目,很多人还有家有娃,也许你便看OG边给娃冲奶粉,在娃的啼哭声中选了最后一道reading comprehension;也许你不得不用宝贵的两周婚假来打磨你的essay,感恩有个理解你支持你追梦的老公/老婆。总之,你在决绝的放弃,辛苦的付出,同时也少不了家人在身后默默的支持。
越是辛苦,你就越需要知道why MBA。因为那个最真实的why是你克服一切辛苦的动力源泉。MBA不是万能的,很多职业目标即使拿了M7的MBA还是望洋兴叹,所以这个Why须是一个现实而有可能达成的why, 也是你觉得值得为之努力的why,不是单纯为了给你自己打鸡血的why,也不是去忽悠Adcom的wh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