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1219|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备考心经] 一战680,二战740,V31-V40,到底是什么不一样了?是process!process!process!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8 13:5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前面:
本来考完当天就想要写,但是一直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今天终于完稿了!

考试历程:
10月30 日,北京皮尔森考试中心,9点场,V40,Q50,总分740,基本上可以算跟GMAT说分手了吧。但因为V有一道题没有点确认,Q有两道题确认了答案之后立马发现自己选错了,不甘心。所以准备平衡一下申请的进度,有时间的话再考一次。

上一次是考试是9月19日,下午1点半场,V31,Q50,总分680,复习了2个半月。不像很多大牛,一战失利后十几天后二战就出分分手了。我两次考试间隔40天,因为前期两个月的复习使得错误的解题习惯根深蒂固,需要较长的时间来纠正:前期复习的时候,受到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基本上世面上出现过的题目我都刷过了,主要关注的是出题形式,并没有太在意系统性解题方法(也就是process)的建立。导致选答案的时候,主观影响比较大,哪个选项顺眼,就选哪个了。

失利之后,反思了(其实就是去浪了)几天,静下心来重新读了一遍曼哈顿的句子改错,才读懂了曼哈顿第一章中说的SC process的含义:有相当一部分题,尤其是难题,是没有明显的和绝对的语法错误的(比如主谓一致,代词前后单复数不一致等),如果你没有一套系统性的解题方法(process),不去比较选项(SC process中的核心),而只是把每一个选项孤立的看,你不会识别出这个考点,并且还会纠结很长的时间。到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前面的复习,其实都走了弯路,然后开始了第二次复习,着重建立和培养自己的process。

在帖子中,会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的process,希望通过这个帖子,能够给其他的战友一些建立process的启发,也把自己的心路里程和复习中得到的血泪教训分享给大家,帮助大家在复习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也回馈CD这么长时间的帮助。

一、几条重要的经验教训

1.私以为,GMAT是一个关于本能的考试。
对于verbal的大部分题,SC给你3分钟,CR给你5分钟,一篇阅读(三道题)给你10分钟,你肯定能做的非常好,但是GMAT就是一个在时间压力下逼迫你往前走的考试,是对你本能的测试。如果说平时的训练不扎实,没有把解题的process内化成自己的本能反应,而只是掌握了大致的方法,在考场上现场分析,那么做题的耗时将大幅度提高,心态和pace都会受到严重影响。以我个人举例,之前SC的解题方法并不是很牢固,所以第一次考试的时候,SC平均用时是1分40多秒,成绩是83%;而第二次考试的时候,因为刻意训练了一个月,大部分都是本能反应,平均用时只有1分11秒,前15题中的SC有相当部分都是30-40秒左右就选了,最终SC的percentile是97%。CR更是如此,一战的时候没有仔细思考过如何阅读题目的文章,导致结论和前提要找半天,然后对于推理模式的识别也不是很牢靠,所以经常要想半天这个是什么推理,导致用时很长,正确率也不高。

2.正确的方法很重要,错误的方法只会让你形成错误的本能反应,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开始大量的练习和分析之前,一定要通过小规模的练习,深度分析,建立起一个正确的process。没有建立起正确的process,越多的练习,只会让你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也是为什么我用了40天才敢再次上考场,因为前面陆陆续续复习了2个半月,积重难返,每一次都要对自己前面的积累进行否定,需要很多的挣扎和很高强度的刻意训练。所以,前期,一定要确立正确的方法论,再去刷题,不然后期的纠正会非常痛苦。

3.所谓正确的方法(process),是把自己变成做题的机器,每一道题都按照标准的答题的流程来解决,如此方能识别GMAC要考察的点。
CR可能还好一些,对于SC,大家都觉得有很多很多很零散的点。我第一次考试之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第二次考试,我发现其实GMAT常考的点,就那么些个,比背熟这些点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识别GMAC想要考察什么,识别不出来,掌握的所有知识都白搭。而按照process解题,就是帮助我们识别考点的大杀器。
以我个人的复习经历,举个简单的例子,OG中有一道题,是ultimate和ultimately的变化,是有end up和没有end up的区别,GMAC想要考察的是修饰。这是是相对错误的考点,这个考点相对于主谓一致、代词指代和大部分的平行结构的考点,识别难度是比较高的,在我没有建立process之前,我是看不出来这也也是一个split的。结局就是陷入到致命二选一的猜测中去。有了process之后,类似的题目我就可以识别出来了,比如prep中有一道英国保险的SC题目,有了process之后我一扫就辨认出来in London(或者in Britain)的位置有变化,要考察修饰。在识别了要考察是修饰的情况下,修饰的原则就很简单了,要离被修饰对象尽可能的近,这个时候千变万化的题目,只需要记住这一个考点,就都能解决了。

无论是SC还是CR(曼哈顿的RC我没有看),曼哈顿的第一章其实都给出了建立process的指引,以SC举例,曼哈顿关于SC process是这么说的:
第一步first glance,快速的扫一眼题目,看划线部分是长是短?划在了哪里?前三个词有什么区别?(大部分split都出现在选项的前五个词中)
第二步,读句子,尝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第三步,找到一个切入点(也就是找split)
第四步,去掉错误的选项,并选定答案。
这个process其实暗含了比较,但是说的不太直白。我个人也觉得这个process不是太适合我,所以我在这个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把我自己的process贴出来给大家参考。由于较长,放在最第二部分的实操里面吧

4.所谓深度分析,除了梳理知识点,更重要的内化process
因为GMAT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本能反应,所以要把process内化成本能反应,不然可能会影响pace。所以深度分析的时候,除了要梳理知识点,分析考点以外,还要严格得按照process写下解题的过程。
以我个人的经验举例:
我每一道SC的题目,我会先写下,选择什么,用时多少。然后写下句子的语法结构和逻辑结构是什么?比较头三词有没有hint?读题的时候在划线部分头部以外,是否有hint?然后写下每一个选项跟正确答案的不同之处,并针对这个不同之处进行分析。
机械性的重复,总是很痛苦的,但是对于我这样愚钝的人来说,才能够纠正过去不好的解题思路,形成新的解题方法。大概分析完了OG和PREP 08 part 1部分以后,我发现我做题的时候已经不用刻意的去想process了,这个时候我就知道process基本上已经内化成为我的本能了,剩下的就是在每一次做题的过程中去加强。

除了做这些,如果有精力,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在process的基础上对划线方式做一些研究,我自己发现的pattern是,未划线部分出现了代词,有很大的概率要考察代词指代的单复数一致;划线部分划在了谓语动词,大概率要考察主谓一致;长划线,要考察句子重心的变化,当然有大量的题目你是找不到pattern的,但是能够看出一些来,终归是对提升做题速度是有帮助的。

二、实操部分
1.个人的SC process
第一步,通读句子,通读句子的时候,用意群,分清楚每一个成分都是做什么的,同时寻找解题的hint(这个hint的就是绝对错误,以及常见的相对错误,有些相对错误其实也可以归类成绝对错误,这个主要是依赖经验和对句子意思的判断)
在读句子的时候,要对一些成分有足够的敏感性。比如看到VING放在句首就要想到这个是一个OPM,看到it/they等代词,就要看指代的是什么?看到and、or、between等就要想到是一个平行结构;看到but就要想到句意中可能有转折,前后的转折应该符合逻辑,具体的大家去自己整理吧,我不敢保证我整理的一定正确,就不误导大家了。

哪怕特别长的句子也就是25秒-30秒左右 这个时间会随着你的熟练程度上升而减少,这个不会成为影响做题时间的因素

第二步 读完以后 停顿 回顾句意,具体包括以下三项  大概5秒
1 句子的重心是什么 就是句子的主语和谓语是什么
2 句子要表达的信息是什么 用中文在心中过一遍
3 句子之间的各个意群是什么样子的
3.1 是修饰类从属结构,(要注意的是那种大段的,而不要注意那种一两个词)
3.2 是递进类的解释结构?
3.3 各个层次中是否有平行 平行的话谁跟谁平行
3.4有没有比较结构?有的话比较的是什么跟什么?
3.5是否有转折?怎么转的?
3.6是否有因果关系?因果关系能否成立?

第三步 比较句子的头三词,看看是否有hint?

看划线开始的部分,如果是划线部分包含了谓语,那么要留心主谓一致,如果划线在主语谓语之后,大部分是要考察修饰语,要留心修饰语的位置。当然 这些都可以通过比较得出

第四步 第一步读句子的时候,是否有发现hint?这个hint是不是绝对错误?
是的话,直接带着直接错误去比较其他选项,尝试着排除一部分选项。然后开始读第二个选项,看看第二个选项有没有绝对错误,如果没有,以第二个选项为参照,比照着读第三个选项。
没有的话,以第一个选项为参照,对比着读第二个选项,看看两个选项中的异同,当发现了绝对错误,直接跳过,到第三个选项。

注意1:有时候选项之间差别特别大,很难对比着比较,那就通读第二个选项,看看有没有绝对错误,同时就两个选项之间的差异进行思考,哪一个是更加优质的答案。

注意2:在对句子的逻辑结构划分的时候,我不太严谨的把句子的逻辑结构划分成了五大类,修饰、因果、转折、平行和比较,并且对出现过的标记词进行了整理,(比如so that是因果关系的标记词)并在看到这些标记词的时候,提醒自己有这个结构,可能会进行相应的考察。(这个其实就是在识别考点)

2.个人的CR process
第一步,读题目,看清楚是增强、削弱、评价还是解释?
第二步,读题干,找结论。并找到跟结论最直接的那个前提。题干中可能有多个前提,但是基本上只有一个是跟他最为直接的前提,我们要加强,或者削弱的推理,大部分情况下,也是直接前提→结论的这个推理。
第三步,一边在心中重复推理,一边看选项,from wrong to right。

在如何对CR进行分析,每个人有不同的选择,有的人青睐于helr的按照推理模式划分;有的人青睐于按照题型划分,我个人比较青睐于根据推理模式来划分。但是只靠看CD出的逻辑推理,是不够的,因为这本书里面有相当多很难消化的东西,比如去和区分相关性和因果、果因,有一个帖子说的挺好的,叫做相关因果,我后来在分析的时候基本上也就把相关性去掉了,只保留了果因推理中可能存在因果倒置这样一个CQ方向。然后把每个推理模式的各种题型拿出来统一分析的时候,会发现,果因推理的假设题,因果推理的解释题,答案都有很明显的pattern,所以如果之前单独使用某一种方法,感觉效果不太理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把两种划分方式综合起来考虑。
另外一种不是那么主流的题目划分方法,其实我也考虑了,就是根据文章的行文风格划分,这个其实对于解题也是有帮助的,可以帮助快速解决一些中等难度的题目,也可以让选出答案以后更加自信一些。举个例子,比如考古类文章里面,其实通常论证的风格就是条件→结论,假设题中,在OG和PREP中的答案长相,基本都是条件不存在反例。具体来说就是OG鸟类化石的那个题目、OG诗人父亲是谁那个题目,PREP沉船碎片的那道题。再比如,用数据来论证一个因果关系的正确或不正确,暗含的意思是这个数据体现了这个因果关系。那么要削弱的话,选项通常是这个数据,不是由这个因果关系导致的。具体的题目有点挤不太清楚了。总之,这个方法相对小众,如果这个大家可以考虑一下,如果感兴趣,可以私信我,探讨分类方法。

3.RC部分的process
RC部分,就严格按照小安阅读的提示,然后读文章的时候保持全情投入就好了。只是有一些点,需要注意,文章的论点,需要格外注意,要能记住大概的意思;文章出现比较的时候,通常是出题点,要注意;文章出现矛盾的时候,是出题点,需要格外留心。

小结:总的来说,建立解题process对于我的SC和CR帮助比较大,帮我节省了很多时间,其中SC是最重要的。通过建立一套系统性的打法,一劳永逸地告别无头绪和无章法的瞎猜吧
收藏收藏59 收藏收藏59
沙发
发表于 2018-11-8 17:02:56 | 只看该作者
对正在准备二战的我很有启发 谢谢楼主分享
板凳
发表于 2018-11-9 09:05:1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分享!!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11-9 09:29:11 | 只看该作者
aapril13 发表于 2018-11-8 17:02
对正在准备二战的我很有启发 谢谢楼主分享

加油啊 !
5#
发表于 2018-12-15 15:22:12 | 只看该作者
很有帮助!!感谢分享!!!!
6#
发表于 2018-12-17 01:12:20 | 只看该作者
顶楼主!               
7#
发表于 2018-12-17 02:29: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8-11-08 13:50:25
最前面:
本来考完当天就想要写,但是一直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今天终于完稿了!

考试历程:
1...

Mark一下
8#
发表于 2018-12-18 18:15:23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写的非常详细,谢谢分享!
9#
发表于 2018-12-19 01:20: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8-11-08 13:50:25
最前面:
本来考完当天就想要写,但是一直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今天终于完稿了!

考试历程:
1...

同意!
10#
发表于 2018-12-21 22:46: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4-11-22 18:17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