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8860|回复: 1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备考心经] 730终分手 一份满含原创干货的复习经验贴,教你如何考场最佳发挥

[精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12 20:0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终于考出了730的成绩,很遗憾考到后半场头疼太严重,数学失误没有上750。但是看到成绩的一刻,还是非常感动,这么长时间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感谢当初在CD上看到的一句话:坚持下来总会有结果的。

心理过程我就不写了,总之最后一次考前整晚失眠+感冒头痛,早上一边哭一边进考场。。。真的很感谢自己,不论多苦多难都没想过放弃。

每个人的复习情况不一样,对于各位奋战在考G一线的朋友,为了让大家从我的经验中吸收对自己最有用的部分,决定采用倒叙写法,
即:考试中——靠前一周——长期综合复习 的方式来写经验。

关键词索引:
第一部分: pace如何在考场上最佳发挥考试顺序的选择
第二部分:如何做笔记模考资源
第三部分:详细复习计划SC\CR\RC学习方法如何进行阅读精读学习资料

另外,Q不是中国人的难点,而且我的Q之前也只有50,没有拿过51的成绩,所以我就专注写V的经验。
一. 考场pace+心态篇
相信有一定复习经验的朋友都非常重视pace,以及听说过很多考场上题目难度对分数影响的传说,在这里我要强调两点:
1.      pace虽然重要,但是对于做题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准的人来说,并不会真正超出时间,所以不要太过于强调pace,而是要科学分配,宏观把控,随机应变;
2.      难题库也有低分,简单题库同样可以出高分,关键是正确率,不要过于关注题目难度,会影响考场心态,而且影响得很没有必要。

考前几天的时候,我幡然醒悟,GMAT的Verbal考试其实就像是健身时的最大重量+组数的组合训练,难度就是你所承受的重量,正确率就是你同一个动作的组数,自适应系统会根据你的实际能力随时调整,直到达到最大重量与组数的平衡点来反应你的真实水平。

所以,在考场上,千万不要觉得题目难度低说明自己表现不好,而且结果难以扭转,而要尽力做对每道题,你要相信GMAT能够准确测试出你的真实水平。

在这里放出我自己的例子:
VERBAL ESR
  
  
first
second
third
last
Right
62%
100%
86%
88%
Wrong
38%
0%
14%
12%

在传说中无比重要的前十题,我的错误率是最高的,但是这一切都可以在之后扭转过来。而且整个考试中,我的题目难度并没有很高,中间甚至降库。

成绩是难度+正确率决定的,这就是我刚刚所说的最大重量+组数所测量的真实水平。

接下来我讲讲pace,在我几次考试中,pace都控制的非常好,刚好在时间结束的时候不慌不忙地做完了第41题,但我并没有专门训练过pace。个人觉得严格按照网上盛传的几种科学pace表来训练非常不科学,原因有两个:
1.      题型、题目难度随时在变化,比如有的人第一题就是阅读,某十题遇到的SC特别多,下一个部分遇到的CR又特别多,在这种自适应考试里,用固定的pace表做题非常不科学;
2.      按照固定的pace训练,考场上可能会因为意外影响心态,当你某一部分因为遇到了难题导致整体超出时间,那么你下一个部分会非常紧张,这会导致错误率增加,pace紊乱,得不偿失。

我推荐的办法是:
1.      按照10、10、10、11四个题目板块设置弹性时间,每个部分平均18分钟,无论如何不能超过20分钟,大概的剩余时间范围:
  
看时间时的题号
  
第11题
第21题
第31题
第41题
页面显示剩余时间
60-55mins
40-35mins
22-18mins
2mins
2.      平时练习时每一题控制时间,SC尽量快速解题,30-90s,CR控制在2mins以内,训练RC快速读文章理结构,长文章5分钟以内,短文章3分钟以内。

你需要明白pace控制的核心战略——根据所遇到的题目难度、种类,灵活控制整体时间分配,随时调整;以及核心战术——SC快速闪做,为CR和RC留出时间。

关于考试顺序,见仁见智。分析下每种方式的优劣,大家看情况选择:

  
V在前
  
1)好处是可以先搞定最难的部分,后面的Q和IR\AWA心态会很放松,最精华的脑力留给最费脑的;
  
2)坏处是一开考没有时间进入状态就是最难的部分,做到Q和IR可能会力不从心。
适合脑力状态逐渐下降的考生;Q不错的考生
Q在前
1)好处是开考的时候头脑清晰,计算不易出错,Q可以拿高分,逐渐进入状态再开始V;
  
2)坏处是经历过Q之后,做V的感觉,尤其是对SC的敏感度会下降。
适合需要一定时间进入全英文思维环境的考生;Q不太好的考生
IR\AWA在前
1)好处是一开场就是非常intensive的题目帮助英文逻辑思维训练,可以帮助之后做题的英文思维更顺畅;
  
2)坏处是之后的两个部分脑力下降,做题敏感度下降。
适合需要一定时间进入全英文思维环境的考生;做题状态越来越好的考生(不推荐)
关于考场上提神物品的补充,我推荐一杯咖啡分几份,每次break中间喝,这样不会太想上厕所,咖啡的提神高峰时间段大约1.5小时,所以需要多喝几次;break食物补充的话,推荐不甜腻、不会吃撑、能量高的奶酪条,罗森便利店就有。

二、考前一周复习方式+模考
一般来说,考前一周是重要的巩固期,需要通过模拟和练习来保证考场发挥。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有两点:
1)  在长期学习的基础上稳定学习成果;
2)  训练考试能力。
GMAT是一个很难在短期内有大幅度提升的考试,短期能够有快速突破拿到高分的人,往往有很扎实的英文阅读功底,经过了长期的商业实战逻辑训练。但大部分人并不符合这两点,所以不大可能快速复习出分。
所以,考前一周的时候,正常的状态应该是在长期的积累后,水平有了稳定提升。即便做错了题目,也能在看了讲解之后迅速明白自己的错误原因。这种情况下,最后一周的学习目标是保持状态、查漏补缺。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讲,每天至少保证一整套verbal题目的题量,集中在所注册的考试时间段,使大脑逐渐适应在每天这段时间进入状态。
做题要求质量,不仅错题需要有所记录和反馈,做正确并且精准get到考点的题目也需要有所记录。
我个人不太支持复杂严谨的错题笔记,因为非常费时间,而且没有必要。结合GMAT题目特点,我总结出一种自己的记录方法——记录做题过程中的思考和判断顺序。
例1:
In the mid-1970's, since birds were overcome by pollution, and routinely falling from the sky above Los Angeles freeways, this prompted officials in California to devise a plan that reduced automobile emissions.
  • Asince birds were overcome by pollution, and routinely falling from the sky above Los Angeles freeways, this prompted officials in California to devise a plan that reduced
  • Bsince birds that had been overcome by pollution were routinely falling from the sky above Los Angeles freeways, it prompted officials in California to devise a plan that would reduce
  • Cbirds had been overcome by pollution and routinely fell from the sky above Los Angeles freeways, prompting officials in California to devise a plan that reduced
  • Dbirds overcome by pollution routinely fell from the sky above Los Angeles freeways, prompting officials in California to devise a plan to reduce
  • Ebirds overcome by pollution and routinely falling from the sky above Los Angeles freeways were prompting officials in California to devise a plan to reduce
正确答案: D

我的笔记
看原句没咋看懂 但知道birds有两个动作要完成 然后后面一句与birds这一句有逻辑关系
扫答案发现有现在分词 伴随的形式非常博好感 锁定CD
纠结是不是过去完成时以及两个动作的并列关系 我的理解是 没有明显的过去完成时标志 冒险选D


这是一道我做对的SC题目,做题过程中经历了快速找到线索的逻辑判断,做对的结果不是关键,这种快速做出最佳推断的能力才是重点。所以,我做完题目立马输入了笔记,这样的记录,一方面整理了语法知识考点,另一方面帮助自己梳理出了做推断的思维过程。这样的笔记做多了,做SC对正确答案的sense会越来越强。

例2:
    In the late 1980's, the population of sea otters in the North Pacific Ocean began to decline. Of the two plausible explanations for the decline-increased predation by killer whales or disease-disease is the more likely. After all, a concurrent sharp decline in the populations of seals and sea lions was almost certainly caused by a pollution-related disease, which could have spread to sea otters, whereas the population of killer whales did not change noticeably.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f true, most seriously weakens the reasoning?

  • AKiller whales in the North Pacific usually prey on seals and sea lions but will, when this food source is scarce, seek out other prey.
  • BThere is no indication that substantial numbers of sea otters migrated to other locations from the North Pacific in the 1980's.
  • CAlong the Pacific coast of North America in the 1980's, sea otters were absent from many locations where they had been relatively common in former times.
  • DFollowing the decline in the population of the sea otters,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the population of sea urchins, which are sea otters' main food source.
  • EThe North Pacific populations of seals and sea lions cover a wider geographic area than does the population of sea otters.
正确答案: A
我的笔记

只能证明相关性 不能证明因果关系的典型
A给出了另一个原因


这个CR是很典型的相关-因果推理,所以我在笔记里从逻辑类型梳理了考点。
例3:
The author of the passage would be most likely to agree with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the Milankovitch theory?
  • AIt is the only possible explanation for the ice ages.
  • BIt is too limited to provide a plausible explanation for the ice ages, despite recent research findings.
  • CIt cannot be tested and confirmed until further research on volcanic activity is done.
  • DIt is one plausible explanation, though not the only one, for the ice ages.
  • EIt is not a plausible explanation for the ice ages, although it has opened up promising possibilities for future research.
正确答案: D

我的笔记:
下一次做题应该留意到两个点 一个是文章里面有一句strong connection这暗示了作者的赞扬态度
另一个是选项里面的too limited 描述过于极端 很不阳光

         RC往往会有题眼,做多阅读慢慢能够对一些帮助进行快速判断的态度词有敏感度。这些态度词需要通过记笔记强化一下自己的记忆。

        接下里是考试能力,即在第一部分里面详细分析过的考场pace和心态。考场上能不能发挥好也是可以训练出来的,一周时间足矣。
       方法是通过模考检测现阶段考试水平,发现问题,通过每日练习有方向地提升考试能力。考前一周我不建议每天都模考,没有必要,而且偶尔考差了影响自信心。模考一两次即可,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关注模考的分数,而要关注自己做题的pace和做题习惯。
        我在模考过程中,发现自己对于整场考试的时间综合控制力很弱,没有形成看到时间就及时分配每一阶段的速度调整反射。所以我在练习中着重训练这一点,让自己对每十题的页面剩余时间产生了敏感度,做题过程中随时关注题目难度和题型,以便灵活调整时间分配。
        就是这样的训练帮助我考试时间把握的一分不差,而且考场心态相当好。

另外说一下模考题的选择,我个人认为官方prep非常好,如果做的过程中,遇到做过的题目不要秒选,认真回忆一遍做题过程,把它模拟为正式考试遇到鸡精的情况。这样才能有效利用prep进行考试能力检测。
此外,附上一些模考资源:
1)  曼哈顿模考——题目偏难,与真实考试的选题有一定偏差,不过可以作为检测方式。曼哈顿注册账号可以送一套免费模考,建议做这一套就够了,没必要六套都做。
https://www.manhattanprep.com/gmat/studentcenter/practicecenter.cfm?sst=2&dispexams=1

2)  GMATClub——同样是注册送一套模考题目,这个我没有做过,不做评价,有做过的小伙伴可以在下面评论,我添加到帖子里。
https://gmatclub.com/tests-beta/dashboard/startfree.html

3)  GMAT.la——上面有prep和GWD的套题,我觉得很适合最后一周每日的训练(感谢CD)。https://gmat.la/exam

三、 整体复习
这一板块内容较多,各位看官各取所需:
1.      复习规划方法
2.      SC学习方法
3.      CR学习方法
4.      RC学习方法
5.      学习资料和网站

1.      复习规划方法
在复习GMAT的过程中,我个人遇到最大的困扰是——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明确学习路径。
只有克服这个困扰,才能在最短时间内稳定提升到最佳水平。
强调三点:
1)  摸清Verbal考察的能力点:
有的小伙伴在一开始复习就刷题,刷了很久还不见起色,这样只会越刷越懵。初期多看看前人经验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帮助自己对这个考试有一个体系化的理解。
    Verbal相当于我们的语文,夯实的语言能力是必须项。但TOEFL高分并不意味着语言能力达标,与TOEFL所要求的语言能力不同,不考虑AWA,GMAT并不要求语言的表达与输出,而是要求运用书面语言进行理解与思考。
此外,Verbal三个版块所需要的能力侧重点不同,但是完美的相辅相成:
·  SC考察的是句子层面的逻辑:掌握书面语法规则,并且应用这套语法规则进行迅速语义最优排序。
·  CR考察的是段落层面的逻辑:掌握常见的逻辑推理方式,并且应用这套逻辑推理方式拆分复合逻辑链,对具体逻辑场景进行理解和推理应用。
·  RC考察的是文章层面的逻辑:快速从文章主题、全文结构、核心思想、显著细节四个方面对具体内容进行梳理。

2)  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评估:
通过初步做题,了解自己的语言能力和三个层面的逻辑能力分别到达哪个程度,从而划定整体复习时间、复习安排表和复习侧重点。

3)  安排复习计划和选用合适学习材料:
一半而言,阅读能力不差的朋友,21天全职复习足矣。
我这里提供一个简单明了、模版化的21天复习计划,大家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侧重点调整和时间的增减。
  
第一周:
  
学习考点、熟悉题型
  
A.学习SC的八大语法知识板块;逻辑推理的类别和常见flaws;阅读的精读和细读训练结合;
  
  
B.每天三个部分至少各20题,每个题及时做笔记整理。
  
Note
  
  
这一阶段三个版块分开学习,掌握“硬知识”;
  
  
练习过程中彻底忽略正确率,通过大量训练熟悉题型。
第二周:
  
应用考点、训练做题方法
A.大量做题,每天每个部分至少40题,着重所考察能力最综合的阅读,精读细读结合,及时做笔记整理有价值的内容;
  
  
B.三个部分融会贯通:精读文章和逻辑题干时,注意所出现长难句对SC语法规则的应用,比如代词的指代、修饰语与先行词的距离、平行结构,记录遇到的长难句并且分析语法结构;精读文章时,注意其段落、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记录出现的特定推理方式,比如通过类比说明物种特征、先证明相关性再证明因果性。
  
  
C.形成自己的做题方法:比如SC先留意题干关键词后浏览所有选项,找到特定split进行排除;CR按照怎样的分类梳理逻辑链;RC怎么记笔记。
  
Note:
  
  
这一阶段追求由有方向性的量变式做题达到做题能力的质变提升;
  
  
三个部分融会贯通,最费时间的阅读所能训练的能力最多,达到最大化利用时间的效果。
第三周:
  
稳定成果、训练考试能力
A.每天一套41道题目的练习和训练,重视做题和总结;
  
  
B.模考检测,训练考试能力。
  
  
详见第二部分
Note:
  
  
稳定水平,保证考场发挥。
2.      SC学习方法
SC的学习要注意三点:
1)  语法规则的学习
SC的语法规则其实并不多,但这属于Verbal少有的硬知识,一定要先学习掌握,推荐Ron神的曼哈顿SC,这本书确实很好。全书通读一遍足矣。


2)  做题方法的训练
SC考察的是快速运用语法规则判断出optimal选项的能力。难题往往不能确定正确答案,只能根据所积累的经验判断出最佳答案。每个选项仔细扫一遍分析其语法错误点的做题方法绝对有毒,会因为纠结于每个选项都有问题而错选。
推荐的做题方法是:
·  扫一遍原句,理解句意和分句之间逻辑关系,留意原句中的快速判断标准,包括:划线部分之前的单词和之后的单词、代词、平行结构标志词、固定搭配;
·  用对比的眼光,快速浏览五个选项,通过第一眼找到的明显的不同之处排除相对较差的选项,对比剩余选项,继续找不同并排除;
·  把最佳选项带回原句,看是否与原句标志词呼应,语义是否清晰、完整,留意时间发生的时间逻辑、代词指代逻辑、不同个体与具体动作的对应关系、事件之间的目的和原因关系。

训练方式就是不停地练习这种做题方法,同时做简短的笔记整理做题思路,做笔记方式见第二部分。

3)  在阅读和逻辑题中重复分析
阅读材料和逻辑的题干中的句子,整体而言是和SC的语法规则一致的,少部分会例外,不过这不影响阅读和逻辑题本身成为很好的书面语法学习材料。
我会在精读文章的时候留意长难句,摘抄出来,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划出这个句子里体现的语法规则,比如:两个从句通过that的重复出现来形成无歧义的句子并列、大串修饰语与句子主语的对应。
这种分析能够有效利用每一分钟的做题时间,同时加强三个部分所考察的能力。

3.      CR学习方法
CR的题目短,与阅读相比语境信息不充分,很难猜句意,长难句出现的频率高,理解题意本身就是一个难点,读不懂题意的话,找出premise和conclusion难上加难。所以分析所遇到的长难句是很重要的学习方式,除此之外,对应CR的学习要点有:

1)  学习不同推理方式和逻辑陷阱
.    相关-因果推理、数字陷阱、果因推理、类比推理,等等,熟悉每种推理的方法和可能存在的flaws。
   
强烈推荐曼哈顿的一本书, Foundations of GMAT Verbal, 附件?里有这本书,大家可以下载。CR部分的Patterns & Flaws值得细读,基本没有在其他参考书上见过同样的内容。这本书的推荐要感谢坛友babydearmm。

    仔细学习过Patterns & Flaws之后,对AWA也有很大的提升,插一句题外话,个人觉得AWA的关键在于找到逻辑不严密的地方,在对逻辑不熟悉的情况下,强行套模版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2)  做题方法的训练
通过练习,迅速读取题干信息,找清楚premise和conclusion很重要。
CR的题目往往是有几层逻辑链的,比如类比+果因,很容易把人绕晕。所以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分类思维方法,以及快速做笔记的方式。

4.      RC学习方法
RC分长短文章,情况不同。长文章段与段之间一定有明确的逻辑关系,短文章每一句都有重要的结构作用。所以楼主是非常喜欢长文章的,而且长文章看完之后题目多一个,反而省时间省精力。
考试中阅读的关键是要快速从文章主题、全文结构、核心思想、显著细节四个方面对具体内容进行梳理,练习中要精读和略读结合,所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很关键。

  
文章主题
  
全文结构
核心思想
显著细节
是哪个学科的文章?讨论了什么话题?
  
从第一句就可以判断。
  
physics
  
biology
  
social  science
  
business
大致分为四种:
  
观点说明
  
观点对比
  
现象解释
  
问题解决
  
  
注意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说明论证的所用的逻辑推理方式
作者对该话题的态度是什么?认为某一现象提出的解释是否信服?对某个人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会有关键的态度词,比如plausible,注意积累
每篇文章总有一些会在通读时就引起读者注意的细节,这些细节出题概率很高,我称之为题眼。
  
  
比如,对某个人的反差性描述-先说他有某种品质,后又描述了他不符合这种品质的行为,那么题目大概率会考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行为。
在精读的第一遍关注文意,分析长难句,第二遍梳理这几个方面,把它写出来。
而略读就是在通过精读养成良好做题习惯之后提升速度、省略记详细笔记的步骤,达到做题速度和准确率的提升。
附件里有我自己做精读的OG18阅读分类整理。

5.      学习资料和网站

1)  OG的重要性真的是强调多少遍都不为过,值得做三遍,第一遍直接做题熟悉真题,第二遍作为学习材料详细分析长难句和考点,第三遍快速刷题,深化题感。每一遍之间和其他资料配合交叉。我在另一个帖子里分享了OG18的pdf。

2)  Prep和OG一样都是真题,也很有价值,建议做不止一遍。

3)  GWD题目较难,但是每个题都很经典,值得详细分析,建议最后一周以GWD为主。
4)  Magoosh也有大量原创的题目,没有新题可以做的朋友可以做Magoosh的题,而且我个人很喜欢他家的网站,用户体验非常好,自适应,而且每个题下面有相关知识点的视频链接,他家的数学课程和题目很不错,短小精悍知识点全面。想使用Magoosh的可以戳我,可以低价转让。
https://gmat.magoosh.com/dashboard


    最后,我上传的文件里会有自己整理的一手材料,如果有小缺陷欢迎指出哦。之前CD上收获的有用材料我也会附上,希望原上传者不要介意。
————————————————————————————————————————————————————————————————————————
分割线:放上我整理的复习资料和论坛搜集的有用资料 包括OG阅读按照四个分类进行的精读整理;SC常用的一些diction、固定用法;逻辑中提到的讲partterns&flaws的神书坛友整理的CR常见推理方式

加密防沉?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wP95QZn9JLkof-wo3fyxQ  密码:htga


收藏收藏59 收藏收藏59
沙发
发表于 2018-2-12 22:28:09 | 只看该作者
恭喜LZ!
同时感谢LZ分享经验
板凳
发表于 2018-2-13 08:15:51 | 只看该作者
热情地举起我的手?

感谢分享~!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2-13 12:37:58 | 只看该作者
弗雷泽631 发表于 2018-2-13 08:15
热情地举起我的手?

感谢分享~!

附件有问题 可以去网盘下载了
5#
 楼主| 发表于 2018-2-13 12:46:41 | 只看该作者
大家有任何困惑都可以找我咨询,也曾经受到很多鼓励和帮助。
6#
发表于 2018-2-13 16:56:07 | 只看该作者
Mark一下!               
7#
发表于 2018-2-13 17:07:31 | 只看该作者
看一下!               
8#
发表于 2018-2-13 17:25:25 | 只看该作者
mark
9#
发表于 2018-2-13 22:05:34 | 只看该作者
看一下!               
10#
发表于 2018-2-13 22:31:27 | 只看该作者
Mark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4-4-26 19: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