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sabbaticals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何对MBA始乱终弃:一个斜杠青年的心路历程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7-1 19:03:2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的支持,来啦,马上更。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7-1 19:09:30 | 只看该作者
第六篇

我在商学院得到的:3. 如何做出艰难决定

去年夏天辞职后,时间一下多了起来,我去上了十五次插花课。不知道别家姑娘学这个的目的有哪些,对我来说,学插花是为了增强决策能力。

起初,连我的老师都不理解这个说法。后来她目睹我上课时异于他人的挣扎,也常对我说:“你确实想太多了。”

一件插花作品,有主枝、使枝、客枝、基盘叶、丛枝,累计几十件花材。在把它们插上剑山之前,我得先观察它们本身的姿态表情,构思它们彼此的位置关系,然后进行修剪造型。这个过程,颇见人与人之间决策风格的差异。

有人举棋无悔,有人优柔寡断。有人贸然动手,有人求人代劳。我是第二种,所以做作品就比较慢,也把自己搞得很纠结。老师常对我说:“剪枝一定要舍得。”我问:“如果剪掉之后发现剪错了呢?”

老师瞪大眼说:“错了就错了呀!没犯过错能学得会插花吗?”

那句话之后,我果断了很多。

人类的很多游戏,都提供了安全、简单的场域供我们反躬自省。正是因为安全、简单,我们才敢于流露真实的面貌,也不太会羞于说出真实的想法。那次简短对话点醒了我,其实我不是真的不能make decisions,只是得失心太重。“想得到,怕失去”的念头愈演愈烈,就变成一种弥散在大脑里的慌张,以为自己在通盘考虑着什么,甚至以为那就是清醒和缜密,其实并没能看清局面,也排不出优先级来。

2016年是我决心提高决策力的一年,也是进步的开始。正是基于这一年,才让我在后来在面对重要决定时表现好了一些。

现在我想给同样面临重要决定的人提供五个建议。

A 写下来,说出来

你能相信吗?一直到29岁这一年,我从来没有借助纸笔做过任何决定。
你又能否相信,29岁这一年,我第一次使用纸笔(其实是电脑)帮助决策,其效率之高,体验之好,足以说服我余生都不再使用“打腹稿”的方法。

村上春树在《身为职业小说家》这本书里提及,做小说家并不需要特别聪明,甚至应该“笨”一点才好。人脑的运行天然地具有跳跃性,越是聪明,越习惯于省略过渡环节和自己熟悉的内容,但说故事的人当然不能这么干。写小说需要的才能在于以极大的耐心复原整个故事,且这种工作最终是以“字”为单位的,非常细微。

我认为,做决策需要的能力类似于说故事需要的能力。因为人对决策的核心诉求就是solid(不后悔);而很多后来证明错误的决定,都源于忽略了故事中一些不太显眼的褶皱;再追问何以至此,你常常会发现,当初整个故事并没有完全摊开——它只是被揉成一团在大脑里滚来滚去,其实里面还有一大片没动过。

摊平整个故事的最好方法,就是像小说家一样,把它从大脑里驱赶到纸上。

今年春天我面临要不要继续MBA program问题。为了做出不会后悔的决定,我使用了三种工具去复原整个故事。

工具1:重要性与紧急性矩阵


早就听说过这个工具,还推荐给很多人,说得振振有词,其实自己一直不用。看起来非常简单,用起来才知道,仅仅是把手头的事情在这矩阵上摆正位置,已经是很挑战、很有启发的事。摆好之后看着这个矩阵,忍不住对自己说:诶,这才是真 . bigger picture . jpg!!!

工具2:Pros & Cons 扩展版列表。


还记得老友记里面Joey和Chandeler给Ross出的主意吗? Rachel and Julie, Pros and Cons。虽然非常不利于情侣和睦,但在自己的重要决策中,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优劣,就好像是开着一架坦克荡平所有的似是而非。不过我要补充的是,我使用的是一个四栏表。多出来的,一个是“该项目的好处一旦失去,我将如何弥补”;一个是“该项目的坏处如果必须承担,我将如何对冲”,个人认为很有用。

工具3:决策树。


前面的矩阵和pros & cons都有脑暴的性质,是“展开”的过程。决策树是“收束”的过程,帮我从多个平行的可能性中熬煮、提炼出最适合的那一个。

使用这三种工具之后,别忘了带上这些结果和你信任的人坐下来谈谈。你会发现他们被你的认真打动,报以同样的认真。听过他们的发言之后,你可能会惊讶于他们所给予你的帮助之大,震撼之深。

B 将你深爱的人纳入考虑中

我刚到商学院时,听到两句话,让我非常反感。

1. MBA=Married But Available.
2. MBA=Marriage Breakdown Award.

假如这种反感证明我是个老派又无趣的人,我坦然接受好了。虽然,与我共事过的人不会质疑我的职业精神,也有人说我是工作狂,但是“哎,太忙了,我早已没有自己的生活了”这样的话,我实在做不到自豪地去说。这种态度,是对深爱我们却没能得到应得的陪伴的人们的亵渎

有一次,某人对我说:商学院就像一个黑箱。你每天早上爬进这个黑箱,晚上爬出来。虽然我们“朝夕”相处,但在黑箱里你到底经历了什么,我并不知道。你回到家几乎没有时间和我说话,自己读书到凌晨,然后明天一早又出门。而事实是,每一天你都在变成一个很不一样的人。我希望能够跟进这个过程, 保持对你的深入理解,这是婚姻幸福的基础。

他说的没错。我环顾一尘不染的房间,忽然感到深深的恐惧:不知道过了多久了,我再也没有做过一次家务,没有做过一顿晚餐,没有陪伴他远足过一次,没有询问过他的一天是怎样度过。实际上,他和我一样在经历着剧烈的转型,也在空前迅速地迭代着,他的孤独和疲惫,忍耐和包容,我浑然不觉。

熊顿在《滚蛋吧,肿瘤君》里的遗言说道,“爱和被爱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她没有说的是,这所谓“最重要的事情”,也往往需要最高的代价才得以维系。什么是最高的代价呢?反直觉,反人性的抉择,这是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所能付出的最高代价

我对他说:家是最重要的。我不能承受和你同时期各自钻进一个黑箱,完成蜕变之后却发现彼此已经不再相识。我们轮流来转弯吧。

C 不要躲避自己的与众不同

这些年来,我很多笨拙的努力,都是为了掩饰自己和同龄人的不同。比如,收集大量的笑话掩饰自己极端的内向,回避领袖的位置去掩饰自己对冲突的恐惧,包括按部就班地留学,掩饰对入世的渴望。

《奇葩说》第四季里,姜思达的结辩词中提到:“没有哪个英雄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是英雄。都是孤单着,无数次想要脱离这种孤单,进入另外一种状态,又总觉得有点不对,最后仍然选择了孤单。”

英雄主义的孤独,其伟大不在于最终那个人有没有成为英雄, 而在于这群人经受了生活缓慢而无休止的摆弄,仍然不肯失去清醒。没有高尚的理由,只是因为觉得“有点不对”。

我就是极端内向、敏感、神经质,就是学不来套路,就是一聚会就犯困,就是喜欢经营小而美的社交圈,就是喜欢写东西,就是理想主义,就是疯狂到以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这其中的每一点滴,我都曾作出过努力去扭转。不是不能扭转,而是每一次,正当我看见改变的端倪时,也感到自己引以为傲的特质即将随之熄灭。

真实做自己,反而是条相对容易的道路。

D 不必证明他人的错误来捍卫我的正确

马云说:“我身边有很多年轻人,忽然有一天就去读了MBA, 结果他们回来时,果然都变得比过去更蠢了。”

如果我离开商学院,我一定不会援引马云的这句话,来为自己撑腰。

像我在前文里说的,商业社会比我之前的想象庞大无数倍。这里需要千万种不同的人。需要创业者,也需要守成者;需要胆大包天者,也需要风险厌恶者;需要离经叛道者,也需要中规中矩者。这是个非常丰富的人群,但做不了可靠的参照系。

在面临决策压力时,人人都希望多一点证据证明自己没有错。但,证明他人的错误,既不是必要的步骤,也不一定可行。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年轻人涌向全球几百家商学院,其中大多数不会后悔。在逻辑自洽的个体之间掀起的任何争论都会两败俱伤,因为从最开始就没有一争高下的必要。

E 用谦卑对抗得失心

万维刚在最近一期的《精英日课》里,援引了一位天文学家的领奖感言,直击人心。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我们成功地(从外太空)拍到这张照片,细心再看,你会看见一个小点。就是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就是我们。在这个小点上,每个你爱的人、每个你认识的人、每个你曾经听过的人,以及每个曾经存在的人,都在那里过完一生。这里集合了一切的欢喜与苦难,数千个自信的宗教、意识形态以及经济学说,每个猎人和搜寻者、每个英雄和懦夫、每个文明的创造者与毁灭者、每个国王与农夫、每对相恋中的年轻爱侣、每个充满希望的孩子、每对父母、发明家和探险家,每个教授道德的老师、每个贪污政客、每个超级巨星、每个至高无上的领袖、每个人类历史上的圣人与罪人,都住在这里 —— 一粒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

地球是这个浩瀚宇宙剧院里的一个小小舞台。想想从那些将领和帝王们挥洒出的血河,他们的光荣与胜利只为了让他们成为了这一点上一小部分的短暂主宰。想想栖身在这点上一个角落的人正受着万般苦楚,而在几乎不能区分的同一点上的另外一个角落里亦同时栖身了另一批人。他们有多常发生误解?他们有多渴望杀了对方?他们的敌意有多强烈?

我们的装模作样,我们的自以为是,我们的错觉以为自己在宇宙里的位置有多优越,都被这暗淡的光点所挑战。我们的星球只是在这被漆黑包裹的宇宙里一粒孤单的微粒而已。我们是如此的不起眼——在这浩瀚之中,我们不会从任何地方得到提示去拯救我们自身。

一直有人说天文学是令人谦卑,同时也是一种塑造性格的学问。对我来说,希望没有比这张从远处拍摄我们微小世界的照片更好的示范,去展示人类自大的愚蠢。对我来说,这强调了我们应该更加亲切和富同情心地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同时更加保护和珍惜这暗淡蓝点,这个我们目前所知唯一的家…”

我想对每一个你说的是,正因一切人力终将归于流沙,哪怕再郑重其事的决定,在我们将死之时都会化作唇边一笑。所以这场游戏,更要尽量随自己的真心去玩。这是我唯一笃信的决策智慧。



                             {如果你喜欢这些内容,不妨关注我的公众号Sabbatical。不关注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会写下去,直到遇见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7-2 18:22:12 | 只看该作者
第七篇

走出商学院:1. Stripping away of the inessential

完成了前六篇,现在要对付最困难的部分了。

来到商学院117天后,我平静地做出离开的决定。这个决定是通过申请program leave的方式实现的,学院会把我的位置保留一年,允许我明年同一时间返校完成剩下的学业。也就是说,我进入了间隔年。

为什么这是最难的一部分?因为我是个胆识并不足的人,害怕peer pressure,也缺少智慧去断言自己或行业的未来。所以一切关于“为什么要走”和“走了之后做什么”的问题,都让我坐立不安。

2018 cohort 的68个同学里,只有我一个选择了中途离开。我们的社会生活有个特点,就是主流享有一种在思维和行为方式上“不被质疑”的福利。就像同性恋不会对异性恋说“哎你们是不是不正常啊”,我也不会发67封邮件询问我的同学“哎你们为啥还去上学”,但我自己却在两个星期内收到了几十封带有“?”和“!”的邮件,当然都是善意的那种。

就是这个时刻,我感到局促。找不到方法去证明我决定的合理性,也没有得体的答案去描绘下一步的蓝图。

我写下这篇文章不仅是为自己,因为我相信以后读到这一篇的人里,一定会有和此刻的我一样逆着人群踽踽独行的人。我想对这些人说:

世间所有道路,都通往一样大的不确定性。只是千军万马稀释了渺小个体的恐惧,让人误以为前方定是应许之地。如果没人作伴,风就似乎格外地大,夜也格外地黑;但也正因无所依傍,每一步都不得不是清醒的。最终,要么成全了自己,要么至少也更好地认识了自己,这就是逆行的福利,仅此而已,只看你是不是喜欢了。

柴静在《看见》里引用陈虻的话,“痛苦不是财富,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反思才是财富。”我同意。但为什么仍然有人直接将痛苦等同于财富呢?是因为通常,不痛苦就无法开始反思,这两件事总是一起来,又一起走。

过去一年多,我像只掉进深坑的驴子一样徘徊在低潮里,很多次跳起来以为要回到地面了,落下时却发现坑更深了点。坑外有只看不见的手,像一位娴熟的厨子,把惊讶、沮丧、愤怒、恐慌、绝望、麻木研磨成粉,细细撒进我的皮肉腌制起来。这么说有点儿矫情,不过重点并非抱怨,而是说——时间久了,入味儿了。

就像奇葩说里大晴说的:“你在电视剧和电影里看到的那些东西,其实都是真的”。过去一年我花了很多时间放空。狗血电视剧里的桥段,看过很多遍的小说里的警句,励志演讲里的故事,甚至去世多年的奶奶生前唠叨的东北歇后语,在这本该一片漆黑的大脑里,忽然奇迹般地亮了起来,其意义也大不相同。

JK罗琳在哈佛大学的毕业演讲词里,有这样一段,字字都是我最想与人分享的感触。

“So why do I talk about the benefits of failure? Simply because failure meant a stripping away of the inessential. I stopped pretending to myself that I was anything other than what I was, and began to direct all my energy into finishing the only work that mattered to me. Had I really succeeded at anything else, I might never have found the determination to succeed in the one arena I believed I truly belonged. I was set free, because my greatest fear had already been realized, and I was still alive, and I still had a daughter whom I adored, and I had an old typewriter and a big idea. And so rock bottom became the solid foundation on which I rebuilt my life.”

译文如下:

为什么我还要谈起失败的好处呢?简单的说,是因为失败会为我们揭去表面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我不再装模作样,终于重新做回自己,开始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自己在意的唯一作品。如果我此前在其它的任何什么方面有所成功,我恐怕都会失去在自己真正归属的舞台上获得成功的决心。我最大的恐惧终于成为现实,而我却因此获得了自由,我还活着,还有我深爱的女儿,我还有一架老式打字机和一个宏大的梦想。这片顽固的低谷成为我脚下坚定的基石,在此之上,我重筑了自己的人生。

对于stripping away of the inessential,我的翻译是“删繁就简,返璞归真”。

我生在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但很晚才意识到消费主义的影响之深。“成功”和“得到”被高度等同起来,进而进取心和占有欲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失败”和“失去”也高度等同起来,进而清简生活的美感也显得寡淡,没有吸引力了。“积累”“拥有”“梦想”都是好字眼,它们从“少”指向“多”,符合我们对人生幸福的期望。但“削减”“放弃”“妥协”就不招人爱听了。

曾经我看待MBA的眼光和看橱窗里的消费品或者网络游戏里的重要装备是差不多的。在转折点上,消费主义对我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塑造,让我认为“拥有更多”就意味着保障、优势、更多选择。但人生的建设真的是单向的吗?会不会有些时候,拆掉一面墙,推倒一座塔,反而让人强大?

泰戈尔的诗里唱,“那穿起王子的衣袍和挂起珠宝项链的孩子,在游戏中他失去了一切的快乐;他的衣服绊着他的步履。为怕衣饰的破裂和污损,他不敢走进世界,甚至不敢挪动。”

吃得简单,我才学会感激食物。收入减少,我才发现很多东西不买了并不影响生活质量。经历背叛,我才知道有一位亲人已经足够。辞职走人,我才看见谁会为我的离开而怅然若失。深居简出,我才听见内心深处的指令。

所以我想对那些和我一样苦于求而不得的人说:

你想学会的,或许早已知道。
你追求的,或许早已拥有。
你足够幸运,也足够强大。
不必再加固城墙,不必囤更多粮草。
上路吧,行走就是获得本身。

下一篇谈谈接下来的规划。

如果觉得合眼缘,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Sabbatical。不关注也没有关系——我会写下去,直到遇见你。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7-5 18:49:46 | 只看该作者
第八篇(完结篇)
走出商学院:2. 梦想和使命

A

从四岁第一次拿起笔到现在,写作是我唯一坚持下来的生活习惯。但是“我喜欢写作”这五个字,我从来没说过,现在写出来也觉得丢人。可能是因为第一本日记被大人嘲笑,或上学时写了太多庸脂俗粉的八股文;也可能是错过了几年前的“风口”,现在面对内容创业的红海,不知所措。

可是,我喜欢写作。

16年秋形成了一个长篇小说的构思,半年来缓慢地推动着,这会儿卡在瓶颈里了。以前老师和朋友鼓励我出书,每次我都胡乱搪塞,现在发现了原因所在——以这个水平,我真写不出能说服自己的好作品,但长久以来又太懒,不跟自己较真。

高频、大量、定向地写作,是我离开商学院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下半年我会持续在Sabbatical推出系列文章,目前文章列表涉及文学、心理、终身学习、创业、综艺、旅行等领域。此外,有几位朋友也接受了邀稿,我非常期待。

B

“Civilization is a race between education and catastrophe.”
“人类文明的延续,是一场教育与灾难之间的竞赛。”

这句话曾让我失眠很久。如果写作是梦想,教育行业恐怕是我的使命。这一代人一定能看见教育改革的浪潮,而我想成为浪潮的一部分。

离开商学院后,我会抽一定时间从事教学工作,辅以阅读、进修、交流的方式,全面升级专业素养,在合适的时机把自己编织进一个创业组织。

这个过程中会有极多的故事想讲给大家听,涉及教学法、家庭教育、知识付费、元认知、人工智能、生涯规划、留学等,有待我慢慢写出来。

C

最深的恐惧总是与最强的渴望相邻。当我们谈起自由时如是,谈起梦想时亦如是。恐惧与渴望相生相克,就像风之于火,吹熄了孱弱的,助长了坚定的。

Talk's cheap
I'll show you articles

Articles会放在Sabbatical上,欢迎关注,不关注也没关系。我会写下去,直到遇见你。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20:05:07 | 只看该作者
系列完结了,以后时不时更新下,汇报近况。

离开商学院两个月整了,过得很好。

公众号在慢慢地写着,恢复了一些工作,也有自己要读的书,上的coursera课程。

和同学吃饭,说羡慕我的自由。自由固然好,但绝不是任何人都能承担得起。

我会努力让自己配得上它。

希望出关时的自己,已做好了飞得更高的准备。

如果有阶段性的成就,会回到楼里还愿。

祝愿每个不甘随波逐流了此一生的人最后都能遂愿。加油!
16#
发表于 2017-7-31 21:46:34 | 只看该作者
公众号是微信的吗?没找到呀
17#
发表于 2017-8-3 15:28:25 | 只看该作者
mark
18#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10:57:01 | 只看该作者
花生呦 发表于 2017-7-31 21:46
公众号是微信的吗?没找到呀

是微信。Sabbatical。再试试哈。谢谢你
19#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11:04:47 | 只看该作者
嗯,飘回来再说说近况。最近似乎有了一个新的工作机会,也在和伙伴谈意向。觉得好很多,不寂寞了,价值感也增强了。

但是诚实地讲,虽然现在穷,但多长了几岁经历了些起伏,让我不再慌不择路。机会珍贵,但我这个人,对我自己来说,比机会更加珍贵。人生就这么长,我会多为自己开拓一些可能性,在不辜负他人的前提下,不委屈自己。

期待秋天回来再说说自己的近况。
20#
发表于 2017-8-9 16:50:16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你的文字和勇气,已关注,期待你秋天的收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1-6 00:0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